地方性综合大学“五位一体”创新创业模式构建

2017-08-26 22:44马晓君李春江张则刘德胜潘宏伟
经济师 2017年6期
关键词:五位一体课程体系大学生

马晓君+李春江+张则+刘德胜+潘宏伟+阎瑞华+吴贵福

摘 要:地方性综合大学是地方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创新创业教育引领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的创新,是地方性综合大学发展建设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构建“五位一体”创新创业模式,有效促进了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地方性综合大学工科人才培养深度融合,对于促进地方性综合大学科学发展,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意义重大深远。

关键词:地方性综合大学 工科 创新创业 “五位一体” 探索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7)06-206-02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决策。人才是创新的核心要素,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迫切需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快培养富有创新精神人才队伍。从中央到教育系统,全面、深入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已成為共识。纵观美国、英国、德国等国家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基本涵盖政策措施、教学资源、师资队伍、课程体系、创新创业研究中心、创新创业孵化器等要素。美国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覆盖到所有层级的学校,覆盖到中小学、研究生。英国政府实施“大学生创业项目”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创新创业能力。德国推出“EXIST”项目,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成立创新创业中心,推广成功的创新创业教育成果。

国内高校充分吸收借鉴国外高校创新创业的经验,不断完善创新创业项目、课程体系、培养模式、评价机制,构建创新创业教育良好的内外部环境,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完善政策和措施,确保创新创业教育在高等学校顺利开展,形成良好的氛围,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建设工业强国做出重大贡献。逐步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构建“五位一体”创新创业模式,将“创新、创业”的“双创”教育理念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积极实行全员教育、分层指导的层级式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实现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一体化的人才培养体系,着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

一、构建“五位一体”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一)政府行业部门创新创业教育为主导

政府、高校和社会共同努力,形成合力,完善创新创业资金支持和政策保障体系,整合发展财政和社会资金,支持高校学生创新创业活动,设立创新创业教育专项资金,支持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及实践活动。鼓励社会组织、公益团体、企事业单位和个人设立创业风险基金,以多种形式向自主创业大学生提供资金支持,提高扶持资金使用效益。深入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落实各项扶持政策和服务措施,鼓励和支持一批大学生实现自主创业,实现政府、高校、社会(市场)耦合联动的创新教育政策措施,政府行业部门在政策扶持、专项资金资助,高校制定完善的创新创业制度体系、课程体系、评价机制、质量监控等措施,激发高校内生动力,驱动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社会(市场)提供服务和支持。

(二)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为主体

地方性综合大学人才培养目标多数定位在“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符合高等教育走内涵式发展道路,融入创新创业教育,以学生中心,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实现产学研结合,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创新创业能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目前,国内高等学校是创新创业的主体,面向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学校的教学资源、创新创业基地、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是主要条件要素。构建创新创业教育平台,通过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科技竞赛、创新创业大赛、创新创业活动平台、创新创业团队建设平台、创新创业基地平台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深化校企合作,引进社会教育资源,通过校企合作,高校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企业为高校提供创新创业教育资源。

(三)启动实施“卓越计划”项目

启动“卓越计划”,培养拔尖创新型人才。以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为先导,逐步启动“卓越医生培养计划”、“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卓越会计师培养计划”和“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计划”等专项计划,培养拔尖创新型人才。高等学校在学生选拔、培养方案制定、教学环境与条件、经费投入等方面优先考虑,并给予政策倾斜,确保“卓越计划”顺利实施。

(四)构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构建融通识教育、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一体化的人才培养体系,着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将“创造、创新、创业”的“三创”教育理念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积极实行全员教育、分层指导的层级式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地方综合性大学依据专业特点和优势,开设适合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创新创业类课程,构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专业与创新创业融合、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实践环节和管理机制、教学组织形式等方面进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综合改革,解决创新创业教育的难点问题,形成一批创新人才培养基地,激发和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实践能力,设立创新实践学分并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创新实践学分由“科研学分”、“技能学分”和“实践学分”三部分构成,其中,“实践学分”可以替代通识教育公共选修课程学分,“科研学分”可以替代专业选修课程学分。

(五)社会(市场)资源为辅

国家鼓励创新创业教育的大背景下,国内各大高校积极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并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基于“平台型创业学院”整合相关资源成为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新探索;创新创业教育与科技产业园孵化联动模式给大学生提供了更接近真实创业实践的体验;一些专业学科优势明显的高校还开发出了“专业纵深化、产教协同性”的创业实训模式等。当前我国创新创业环境仍然亟待改善,尤其是在面向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政策扶持、创业教育培训、创业资金保障、创业风险防范、创业文化营造等诸多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通过社会(市场)弥补政府、高校创新创业条件不足,引导学生全面认识创新创业、系统培养学生素质、持续健全教育制度、科学建立扶持政策、有效完善风险保障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创新创业教育探索与实践

(一)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与人才培养目标深度融合

地方性综合大学,在高等教育过程中肩负区域经济发展的使命,为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实现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与人才培养目标深度融合。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引导学生树立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改变传统教学模式,通过案例式、探究式、项目教学法等教学方法,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创业能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二)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与人才培养方案深度融合

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实施大类招生分流培养,设置通识教育课程和学科基础课程。大力推进校企联合培养,加大合作共建力度,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共建教师队伍、共建课程、共建实践教学基地,共同组织实施人才培養方案,发挥协同育人优势,积极推进“卓越计划”建设工作;开展课程考试方法方式改革,积极探索实践形成考核。

(三)构建学科交叉融合的课程体系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课程具体由基础核心课程、专业课程和就业导向课程。根据工科行业对创新创业人才的需求特点,形成创业学科课程、第二课程、课外实践等体系,必修课、选修课相统一的工科创业课程结构体系,并贯穿于整个专业课程体系之中。其中创新创业理论课程包括创新学、创新思维方法、创新案例、大学生KBA创业基础、创业心理学、创业与人生设计、创业经济学、创业案例学等。创新创业实践课程包括学术论文、发明与设计专利、学科竞赛、创业规划等。根据学生个性发展特点,对将来适合从事创新创业活动的学生,结合实际选修以上部分课程,并根据在校期间的作品或成果获得相应的创新创业实践学分。

(四)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提升创新创业实践的能力

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目标,体现创新教育理念,突出实践能力培养,加大实践环节比例,更新实验教学内容,逐步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强化实践教学,增设夏季学期实践性教学环节。对实验、实习、课程设计、社会调查、毕业设计(论文)、课外科技活动等实践性教学环节进行调整、优化。推进实验内容和实验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增加开放实验、自选实验的比例,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进一步提升创新研究能力,科技创新活动以学科竞赛、创新创业实训为主,以提高学生运用专业知识进行创新创业实践的能力。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创作,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实验、自主设计、自主实习等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性实践教学活动。

(五)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拓宽学生的学科视野

除了课堂听讲以外,学生可以基于网络资源的自主学习,可根据自己的兴趣阅读大量专业书籍和论文的课外学习,可参与教师科研项目以及各类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科技创新项目等研究性、创新性学习,参加科技竞赛为途径的实践性学习,以及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自主学习。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基地,面向大学生开放,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系统性学习和实践训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和培养学生的多学科视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主动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三、结语

地方性综合大学是地方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五位一体”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嵌入创新创业课程,加大实践教学比例,构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平台,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地方性综合大学人才培养深度融合,对于促进地方性综合大学教育科学发展,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意义重大深远。

参考文献:

[1] 吕斌,刘薇,卢琦.大学生创新能力“五位一体”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以大连交通大学图易(TOE)创新实验室为例[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7(1)

[2] 高瑞果,孙静,张立志.依托专业项目构建“五位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J].河北企业,2017(2)

[3] 王菡,周慧玲,郭莉.“五位一体”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体系构建分析[J].北京教育(高教),2017(2)

[4] 周秋江.高职院校“五位一体”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建构[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7(1)

[5] 袁春平.应用技术大学转型背景下的创新创业教育探索[J].中国培训,2016(12)

[6] 伯娜.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模式创新与体系支撑[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2)

[7] 蒋建强,陆东一.构建“五位一体,五方联动”创业教育模式探索[J].轻工科技,2015(10)

[8] 刘彦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背景下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探索[J].中国高校科技,2015(9)

[9] 贺庆芝,曾怀才,彭翠英.“五位一体”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新西部(理论版),2013(14)

[10] 陈玉娟.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3

(作者单位:佳木斯大学 黑龙江佳木斯 154007)

(第一作者简介:马晓君,佳木斯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硕士生导师,工程师,工学博士,研究方向:现代制造系统设计及自动化、教学管理;通讯作者:刘德胜,佳木斯大学信息电子技术学院副教授,博士后,研究方向:自动化、教育管理。)

(责编:贾伟)

猜你喜欢
五位一体课程体系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大学生之歌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搭建“五位一体”多功能培训平台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