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导向下的高校反腐倡廉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内部监督研究

2017-08-27 11:42陈刚
卷宗 2017年17期
关键词:关键环节反腐倡廉内部监督

摘 要:随着高等教育改革和反腐倡廉工作的深入推进,高校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廉政风险防控暴露出较多问题。究其原因,高校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内部监督的“宽松软”是其主要症结。对此,高校应树立问题意识,坚持靶向治疗,积极回应为什么要强化高校反腐倡廉内部监督、高校反腐倡廉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是什么、怎么样强化高校反腐倡廉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内部监督等问题,以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建立健全权力运行监控机制,推进惩治与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保障高校事业健康发展。

关键词:高校;反腐倡廉;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内部监督

伴随着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高等教育办学规模急剧增长、公共资源占有量越来越大、市场运作方式得到广泛运用,高校办学自主权日益增强。孟德斯鸠曾断言:“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有权力的人们会使用权力一直到有界限的地方才休止。”[1]高校权力运行监督制约机制建设的相对滞后,监督检查的缺位、越位,甚至是严重缺失,导致权力滥用和职务犯罪现象屡屡发生。可见,权力的正确行使必须依靠强有力的监管,高校也不例外。2014年,中共教育部党组印发《关于深入推进高等学校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推进高等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强化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监管,加强廉政风险防控,铲除滋生腐败的土壤”,进一步强调加强对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监管,特别是高校内部监督效力的发挥。

1 为什么要强化高校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内部监督

1.1 反腐倡廉依然严峻复杂的形势所迫

近年来,全国各地大学腐败案件频繁被曝光,从象牙塔变身蛀牙塔,从清水衙门到油水横流,高校范围内频发的腐败问题已引起公众的高度关注。系统梳理中央纪委监察部、各地方纪检监察网及各大媒体通报曝光的高校腐败案件,从发案高校层次来看,既有教育部直属重点高校,也有地方普通院校;既有本科层次的高校,也有专科层次的院校;从发案领域来看,既包括干部管理,也包括招生招聘;既包括基建后勤,也包括经费管理;既包括项目评审,也包括学术诚信,几乎涉及高校人、财、物所有关键领域和环节;从违纪人员身份来看,既有高校党政领导,甚至是一把手,也有高校中层干部,甚至班级辅导员、普通教职员工;从违纪性质及严重程度来看,既有严重违纪违法被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判刑的,也有轻微违纪组织处理的。

由此可见,高校反腐倡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事实上早在2010年就有人断言“高校已成为腐败犯罪新的高发区”。[2]另据中央纪委监察部公布的数据,仅2015年就通报了34所高校的53名领导,平均每周就有一名高校领导被通报。2015年12月1日,原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袁贵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就指出,近年来,教育系统重点领域违法违纪问题时有发生,高校招生转学过程中的问题仍然突出,基建领域腐败问题易发多发,套取挪用科研经费问题较为严重,所属企业、国有资产管理存在利益输送问题。

梳理见诸各大媒体的高校腐败案件,可以发现,发案的高校既有本科层次的大学,也有专科层次的院校;既有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也有地方院校。违纪违法人员从高校党委书记、校长等党政一把手到基建处长、后勤服务公司领导等中层干部,甚至普通教职员工,窝案、串案时有发生。而腐败重灾区从招生录取到后勤基建,从物资采购到科研经费,从校办企业到学术诚信,几乎涵盖了高校所有关键领域和环节。

针对高校高发的腐败案件,2016年2月4日,中央第八巡视组向教育部党组反馈专项巡视情况时,特别指出在自主招生、工程建设、科研管理等领域权力寻租问题较为突出,并明确要求深入查找体制机制漏洞,进一步健全制度、严格程序、约束权力、加强监督。

1.2 扭转内部监督“宽松软”现状的现实所需

伴随着反腐倡廉工作的不断深化,高校内部监督得到一定程度的强化,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力度得到加强,但受制于一些客观因素的影响,监督监管仍存在不同程度的“宽松软”现象。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高校党政领导认识上存在误区,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重视教学、科研等业务管理,轻视对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监督监管。高校领导与老师知识多、修养高、自律严,对高校正风反腐的严峻复杂形势认识不清、重视不够,对高校干部的监督有失之于宽、失之于软的一面。二是高校纪检监察体制机制不健全。高校纪检监察部门均是内设机构,干部的人事编制、职务晋升、工作考核、经济待遇等都由同级党委决定,方方面面制约较多,顧虑较多。尽管近年来体制机制改革力度不断加大,双重领导体制和纪委书记、副书记提名考察办法得到落实,但相对于垂直管理,缺少了独立性,相对于派驻机构,缺少了“派”的权威。三是高校没有真正建立起党委(党组)全面监督、纪律检查机关专责监督、党的工作部门职能监督、党的基层组织日常监督、党员民主监督的党内监督体系,普遍存在“抓党风廉政建设是纪委的事”的偏见,“一岗双责”落实不到位,尤其是职能部门自我监管职能被忽略,或者是被“选择性遗忘”,内部监督演变成纪检监察部门“一家之事”。

新形势下,高校务必采取有效措施,彻底整治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内部监督存在的问题,从“宽松软”走向“严紧硬”。

2 高校反腐倡廉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是什么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始终保持高度的警惕和清醒的认识,从未放弃对反腐倡廉问题的思考和实践。教育主管部门及广大教育工作者也始终高度重视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反腐倡廉工作,但不同时期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内涵并不一成不变,而是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当前,在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和反腐倡廉新常态的背景下,高校反腐倡廉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又有新的变化。

2.1 高校反腐倡廉重点领域

所谓重点领域,一般是指人、财、物权力运行相对集中的工作领域,具有社会关注度较高,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发案率较高的一般特性。根据有关学者对全国24所高校的调查数据显示,高等教育事业的某些领域特别受人关注,“认为最需要监督的工作依次是干部选任(32.7%)、基建后勤(27%)、招标采购(19.7%)、招生录取(7.6%)、人才选聘(6.4%)”,之后依次是职称评聘(4.7%)、科研经费(1.5%)和研究生推免与评优(0.5%)。[3]早在2015年教育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暨全国治理教育乱收费部际联席会视频会议上,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将深化高校招生问题治理、加快推进高校科研项目经费管理改革、严肃查处国家审计署移交的科研人员贪污挪用科研经费的案件、以项目抽查的方式倒逼高校主体责任落实、加强高校国有资产管理问题治理、推进基建工程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等列为教育部2015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重点。北京大学廉政建设研究中心副主任庄德水也曾指出,基建项目、物资采购、招生录取、财务管理、科研经费、校办企业、学术诚信等七个教育行业特征最为明显、教育资源最为集中的领域,也是高校腐败问题相对集中的领域。

由此可见,高校反腐倡廉重点领域主要包括干部工作、人事管理、财务管理、经费管理、资产管理、基建维修、招标采购、项目评审、评奖评优、招生录取等教育行业特征最为明显,教育资源最为集中的工作领域。当然,在多元化发展的背景下,各高校的反腐倡廉重点领域并不完全一致,而且内容还可以进一步细化。

2.2 高校反腐倡廉关键环节

高校反腐倡廉关键环节是指在干部人事、财务管理、基建维修、招标采购、招生录取等重点领域的工作程序中,存在较高廉洁风险、易于产生腐败行为的环节。比如干部工作领域中的民主测评或推荐、组织考察、党委讨论决定前“四必”、党委讨论决定、任前公示、廉政谈话等环节;人事管理领域中的人员招聘、职称评审、津补贴和劳务费发放管理、人才项目评审等环节;财务管理领域中的预算管理、票据管理、会计核算管理、收费管理、资金管理等环节;经费管理领域中的科研经费使用管理、实验室经费使用管理、学科经费使用管理、学生奖贷基金及学生管理费使用管理、学生实习和见习经费管理等环节;资产管理领域中的国有资产管理、报废处置管理、经营用房管理等环节;基建维修领域中的基建工程、修缮零星工程等环节;招标采购领域中的物资、设备、药品、图书资料和服务招标采购、勤服务保障采购、管理教材购置等环节;项目评审领域中的科研、教研等项目评审等环节;评奖评优领域中的先进优秀等荣誉称号评选推荐、学生评奖评优、学生奖助学金评审等环节;招生录取领域中的研究生招生、普通本科招生、音体美特殊专业招生测试等环节;除此之外还有附属学校管理、继续教育管理等环节。

有一点需要特别说明,以上更多指的是高校职能部门在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存在的风险点,而针对高校二级学院在人才引进、职称评聘、经费管理、二次分配、科研管理、党员发展、评优评奖、学生转专业、贫困认定、设备仪器采购等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风险排查及防控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3 怎么样强化高校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内部监督

诸多贪污腐败案件证明了一个不争的事实:不受监督的权利必然走向腐败。推进惩治与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就必须注重腐败现象易发多发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有效监督。高校反腐倡廉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屡屡出事,甚至沦为高校腐败重灾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对权力运行特别是重要领域关键环节的权力运行缺乏有力的内部制约与监督无疑是主要原因之一,因此采取必要措施,不断强化高校内部监督就成了高校必须完成的答卷。

3.1 明确监督主体,厘清监督责任

在廉政风险防控整个工作链中,高校主要领导、分管领导、纪检监察部门、职能部门的内部监督责任划分不够清晰明确,责任体系不够健全完善,势必会大大影响高校对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内部监督的实效。高校应依据党内有关法规和国家相关法律,进一步界定全面监督、专责监督、职能监督等内部监督主体范围。

高校党政领导班子对全校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监督工作负领导责任,履行组织协调职责。党委书记、校长分别为党内监督和行政监督的第一责任人,带头履行责任。领导班子成员根据分工,履行“一岗双责”,督促分管部门、联系单位落实监管職责。

学校纪检监察部门作为专责监督部门,应持续深化“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聚焦主责主业,对全校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监督工作负“监督的再监督,检查的再检查”职责,务必扭转大包大揽、眉毛胡子一把抓的局面,切实改变“种了别人的田,荒了的自己地”的现状,再造监督方式,回归监督主业,响应推进治理腐败能力现代化的要求。

学校相关部门(单位)对全校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监督工作负主体责任,尤其是各职能部门,应对部门业务工作履行日常自我监督管理职责。部门(单位)主要负责人为部门(单位)监督的第一责任人,切实履行好“一岗双责”。

3.2 丰富监督方式,强化追责问责

高校反腐倡廉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监督必须在坚持实事求是、权责一致、依法依规、预防为主和问题导向原则基础上,不断创新丰富监督检查方式,对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监督要实行自我监督与外部监督相结合、日常检查与集中检查相结合的方式,但要以自我监督为主,凸显职能部门自身监督职责;以日常督促检查为主,做到关口前移,惩防并举。纪检监察部门和相关部门(单位)在依规依纪的前提下,结合实际,确定监督方式。

动员千遍,不如问责一次。有权即有责,有责要担当,失责而必追究。明确监督主体,界定监督范围,在厘清监督主体责任的同时,也为责任追究做好准备。因监督缺失或监督不力而出现问题的,应视问题性质和情节轻重,对照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监督责任清单,依据《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等相关规定,对责任部门(单位)和责任人予以追责问责。

高校是教书育人、学术研究的圣地,本应是一片净土,老师传道、授业、解惑,学生学习知识、探索未知。然而,一些高校管理者却存利用职务之便违规违纪,大搞不正之风,社会反响较大、群众反映强烈。自身不正,何以教人?这些行为,不仅严重损害人民教师形象,还给学生带来负面示范,危害之大、影响之坏可想而知。全面从严治党,高校也不能例外,在全覆盖的同时,更要突出教育领域这个重点,坚决正风肃纪,让教师回归传道授业本位。“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世而治”。[4]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和反腐倡廉工作的不断推进,高校应顺势而为、以案为鉴,树立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紧盯干部工作、人事管理、财务管理、经费管理、资产管理、基建维修、招标采购、项目评审、评奖评优、招生录取等廉政风险较高、容易滋生腐败的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健全权力运行监督机制,完善高校内部监督工作,强化责任意识,激发担当精神,科学有效反腐倡廉,保障学校各项事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上册[B].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154

[2]杨东平.中国教育发展报告(2010)[B].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9

[3]孙功奇.高校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的推进状况与现实障碍:基于对24所高等学校的调查分析[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1)

[4]桓宽.盐铁论.转引自人民日报评论部.习近平用典[B].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5:199

作者简介

陈刚(1978-),男,安徽太和人,硕士研究生,汉族,阜阳师范学院廉政与法治研究中心政工师,研究方向:高校党风廉政建设、高校纪检监察。

猜你喜欢
关键环节反腐倡廉内部监督
加强国有企业内部监督的有效措施探讨
企业会计内部监督问题及对策探究
掐准关键环节
个别谈话应把握好六个关键环节
找到稳定村医的关键环节
浅析如何做好财政部门内部监督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