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做好传媒融合的探讨

2017-08-27 16:06王永杰
卷宗 2017年17期
关键词:纸媒人民日报新媒体

王永杰

摘 要:纸媒受到新媒体环境的影响,经营状况每况愈下,只有少数纸媒通过变革经营方式,创新采编模式,实现了新时期的逆袭。“内容为王”还是“渠道为王”,在争论中两个观点不断融合,好的内容才能在好的渠道上获得更大影响力。如何提高经营收入,减少采编的张力,也是纸媒必须面对并实施改革的重大事项。本文以人民日报“中央厨房”为例,解析新环境下纸媒如何寻找突破点,找寻到一席之地。

关键词:纸媒;人民日报;新媒体

在新媒体环境下,如何掌控好信息采编和发布的热度,是能否吸引流量的关键。人民日报的中央厨房项目,从开始就把握住了根本。不同于新闻记者耳熟能详的麦克卢汉“媒介即信息”,的观点,尼葛洛庞帝对此进行了升华,他在《Beingdigital》一书中提出了媒介不再是讯息的观点,强调了传播方式的变革,大众传媒正让位于社交媒体带来的社群连结,传统电视和报纸的议程设置能力正在逐步让渡給规模化流量平台的资讯连结和流量引导。

1 “中央厨房”重视人才优势

从人民日报的“中央厨房”项目,我们隐约可以看出未来媒体融合的大势所趋。媒体=人才+内容+介质,人才是媒体发展的根本。在互联网去中心化,碎片化的生态环境中,内容创业者和媒体人士一样,是稀缺而珍贵的财富。由于各种新媒介涌现及新闻传播手段的多样化,各类传统媒体的界限正在被纷纷突破,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由冲突走向融合,已经形成当今媒体格局变动的大趋势。全媒体传播需要全媒体人才,媒体核心优势是人才优势。

今天的记者在采写编、摄录制作新闻的时候,应具备突破媒体界限的思维与能力,能同时适应不同媒体(无论是报刊媒体、广电媒体、还是网络媒体)的需要;不仅能够熟练的驾驭视频、音频、图片等多媒体手段,能够利用融合云,以数据化、移动化、智能化全天候滚动发稿,移动作战。为此,人民日报中央厨房专门实施了“全媒人才培训”计划,与多所高校共建“中央厨房培训基地”。美国各新闻院系,已经开设媒体融合专业。“媒体融合”专业实际是培养“全能记者”之意,使学生能具有适应多种媒体需要的能力,也可称为“媒体融合型新闻教育”。

2 创作无门槛但缺优质内容

如何兼顾新媒体的贴近性保持流量话语权,同时在互联网去中心化特质下,以原创的优质内容建立起正确的舆论导向。业务平台的流程再造至关重要。作为中央厨房的核心机制,业务平台目前设有总编调度中心、采编联动平台和融媒体工作室等架构。其中,融媒体工作室下设30余个工作室,包括了侠客岛、一本政经、学习小组等在公众中有巨大影响力的新媒体。人民日报集中投入设计师、动画师、前端开发、运营推广人员等资源,支持工作室的创新与孵化。

随着内容生产门槛降低乃至消失,大量碎片化的内容充斥着我们的信息空间,媒体融合环境让每一位身处其中的受众都处于“信息过载”状态,真伪难辨,谣言四起,每个人都有发出新闻的权利,但是其内容的真伪甄别,却浪费了大量社会资源。在这一点上,地方新闻媒体,既有贴近性的优势,又有专业内容的获取力,加以中央厨房的机制支撑,打造个人媒体品牌中心,是顺势而为,皆大欢喜的任务。只有强大的、个人品牌云集的党的宣传队伍,传统媒体才能回复主流媒体的影响力,确保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守。

3 媒体转型必须掌握新媒体渠道

空间平台不仅是指物理位置上,建立了位于人民日报新媒体大楼10层的“中央厨房”,该中心共3200多平方米,是掌管整个人民日报社新闻生产的中枢和大脑。在这里,类似于宇宙飞船的指挥舱,大家接到一系列传输中枢的指令,才开始协调运作。对于另一个空间,媒体融合云,则是所有稿件、全媒体数据库、音像资料库等各种保障。

目前人民日报体系已经形成“一个旗舰+三大平台+一个新平台”的架构。旗舰是人民日报;三大平台为人民日报、两微一端、户外电子屏;新平台就是中央厨房。这一架构下,人民日报的总用户达3.5亿。其中,报纸用户数只占总用户的1%,人民日报社99%的传播阵地已经转移到了互联网。

面对中外平面媒体的转型之路,我们也很容易得出结论。如《华盛顿邮报》:流量崛起是它成功转型的关键。它甚至用“破坏理论”的做法,牺牲纸质业务,迎来与互联网打法相同的流量扩张。在《纽约时报》付费阅读的时候,它还是数字版免费阅读,而随着一系列捆绑策略和低价促销,《华盛顿邮报》吸引付费用户的能力已经超过《纽约时报》。2015年10月,《华盛顿邮报》的网络流量(6690万)超过《纽约时报》(6580万),2016年2月,《华盛顿邮报》页面的浏览量高达8.901亿,击败了《纽约时报》(7.213亿年)和BuzzFeed(8.84亿),全美只有CNN.com的浏览量(14亿)超过《华盛顿邮报》。

4 纸媒要融入网络生存法则

微信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通过推广订阅号,打造了一个去中心化的内容创业平台,在上面默默耕耘的文字码者,已经打造了一个全新的媒体形态——“公众号媒体”,保守预测其2016年的原生广告、互选广告、效果广告等总产值已逾千亿。只不过由于它碎片化,去中心化的特质,未被大众传媒所关注。其所凭借的就是所谓的粉丝经济。媒体的流量,正是因为时刻变化,双向可测,所以成为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一个压力值。

内容思维和流量思维,既是所有公众号媒体的生存法则,也是传统媒体转型的不二抓手,不管是全国性、全球性媒体,还是地方性新闻媒体,只有解决了内容和流量两个关键因素,才能实现凤凰涅槃。内容独立,流量自主,是传统媒体转型立足的生存之本。而人才对于愿景的支撑,是关键因素。因此,能否顺利转型,不仅需要搭建像中央厨房那样的硬件技术支撑,更要投入精力和资金,完成软件——“人才的培养”和机制的建立。这些才是实现媒体融合的关键。顺应中央厨房项目建设,多方面提高在职记者的全媒体操作能力,亦是抢占互联网舆论高地,保证主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键。

5 结论

传播方式和信息接收终端的改变,让移动传媒成为当下的第一媒体,但我们也要看到,作为凝聚力不强的移动传媒,依然需要传统媒体的内容供应,才能实现有效传播,对读者产生粘性。人民日播啊“中央厨房”的成功推行,一方面得益于对新媒体时代传播特点的把握,另一方面则是纸媒必须要凝聚创作力量,将新闻详细分类后进行区别性对待,集中优势力量生产更有价值的新闻,通过深度新闻和广泛性的报道,让媒体更有话语权,让读者更有知情权,提高公众的深度阅读习惯。纸媒所面对的渠道变化,对内容生产带来了间接影响,但实际上这种间接性的传递,是从纸媒经营的角度发挥作用的,效益降低导致纸媒从业人员人心惶惶,因此,纸媒应该发扬既有的人文精神,增强深度挖掘,更重要的是还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在新媒体时代寻找自己的定位,获得新媒体的传播渠道,让内容和渠道发生共鸣,提高自身的影响力,进而带动采编和经营的共同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贾峰.“互联网+融”思维——谈互联网逻辑下纸媒的“生态再造”[J].科技传播,2015(4):154-155.

[2]陈珂.新媒体形势下青少年媒介素养的现状与破解研究[C].王义军、段小龙主编.新媒体时代青少年成长的特点和规律研究报告.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6.8:332-338.

[3]臧旭平.重大新闻题材的传播价值规律研究[J].科技传播,2016(11):38.

[4]赵娜.从《奇葩说》谈语言类真人秀的创新[J].电视指南,2017(4):86.

[5]段海鹰.论新闻二次传播中传统媒体突围路径[J].中国报业,2016,11(下):58.

[6]高菲.新媒体环境下传统媒体的转型融合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15(14):128.

猜你喜欢
纸媒人民日报新媒体
我国纸媒转型突破方案
纸媒微信平台建设现状及未来发展分析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