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害救助情境中督导与实务工作者的关系研究

2017-08-27 13:51曾威
卷宗 2017年17期
关键词:督导

曾威

摘 要: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国家与政府越来越注重人的发展,接踵而至的相关的机构也呈现欣欣向荣的景象。我国可以说是一个地质灾害很频发的国家,08年地震后国家相应政策法规出台的同时社会工作机构也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社会工作者也逐渐登上历史舞台。这篇文章笔者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研究:首先是通过回顾相关的政策背景与环境,在收集归纳整理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分析实务工作者与督导的困境,从而进一步分析督导与实务工作者的关系,并提出相应的策略,最终实现督导与实务工作者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实现助人自助。

关键词:灾害救助;督导;实务工作者

1 研究背景

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建设打造一支有合理结构、有优良素质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2010年3月在广州召开的“全国机构关于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试点经验交流会”上强调“大力培训以及培育具有专业知识与方法技术的相关专业人才,以及熟练运用相关督导评估方法,提供专业服务的督导人才。”与此同时19个部委和群团在2012年4月联合发布《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中长期规划(2011-2020年)》。这些都深刻表明国家和政府都在重视社会工作督导,强调社会工作督导人才建设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促进专业人才的成长与发展。

在当前我国大陆地区自上而下推进社会工作的进程中,需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在社会救助、灾害救助、法律救助、教育救助等领域中设置社会工作岗位,全方面多渠道地培养与吸纳高素质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提高专业化社会服务在民政工作领域的水平,同时发挥社会工作督导在促进社会工作的专业化服务过程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但处于起步萌芽阶段的社会工作与发展缓慢与薄弱的社会工作督导,严重束缚并约束社会工作服务质量与社会工作的专业发展。同时缺乏相应政策法规保障的社会工作实务或者说相应的政策法规不完善,导致缺乏相应的制度保障,而社会工作督导也是保障社会工作专业化的途径之一,因此构建符合本国情境、本土需要的社会工作督导制度是非常必要的。

2 灾害救助情境中督导与实务工作者相关研究现状

(一)灾害救助相关研究概述

孙才洋认为灾害救助体制具体涉及灾害前的预防预测预警、灾害应急响应、灾害紧急救援、灾害救助保障与重建等系统的综合,还涉及自然灾害的相关信息监测、报告与发布、指挥与协调、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的保障。同时建立专业人才与志愿者队伍与群众性防灾减灾组织,充分发挥社会团体组织在灾害救助中的作用,開展志愿者减灾相关技能培训,提高社区自我防灾减灾能力。

聂丹提出我国社会救助的发展经历了道义救助、制度救助、消极救助、积极救助四个阶段,原有非专业化的以现金和物质为媒介的社会救助模式已不再符合发展的需要。社会工作是一个新兴的专业与服务人群,我国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的发展也越来越快,社会工作承担着许多角色,涉及资源的提供、情感的支持、资源的整合和政策的建议倡导等,同时壮大社会救助的专业工作力量,融合并整合社会工作与社会救助,加强相关专业社会工作人员价值观、知识、方法的培训,提高相关专业视角与能力,培养跨领域跨专业的社会救助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

(二)督导与实务工作者相关研究概述

沈黎和王安琪认为社会工作专业化保障依赖于社会工作督导,当前处于起步阶段的社会工作,连带着制约社会工作督导的发展。我国社会工作督导研究主要集中于社会工作专业的实习督导以及实务督导的实证研究,在分析督导类型、来源、工作经历以及学历等方面的基础上理解督导功能的发挥、督导开展工作方式以及工作职责,涉及指导实务增加相关知识经验促进专业能力的提升,提供情绪疏通指导以及情感的支持,指导完善方案的设计以及总结反思,辅之以行政管理以及审核批准,最后结合社会工作督导的本土化功能分析督导在具体情境中产生的功能作用,分析督导与被督导者两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彼此之间的期待与反思,促进督导的发展。

章洁通过相关概念了解督导含义,结合境内和境外督导发展模式,分析督导发展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完善督导发展的途径。从政府方面来说可以创造相对良好的政策宏观发展环境,从机构乃至整个社会来说,可以通过完善相应的机构机制以及社会服务机制,从自身而言则是积极参与培训,通过再教育在学习补充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技巧与综合素质能力,强化提升专业知识技能,挖掘潜能促进全面发展。

3 灾害救助情境中督导与实务工作者关系研究

(一)灾害情境中实务工作者面临的困境

在灾害救助领域中,社会工作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无可避免的是难免会遇到发展的困境与问题。社会工作的专业化职业化水平相对较低,从事社会工作的实务工作者所具备的相关工作知识、经验以及实务技巧方法的相对缺乏,没有经过相关的专业知识技能培训,缺乏专业的专业化与职业化。从政府方面讲,政府投入力度的欠缺,在实际生活中对人的关注以及投入比例没有相应的提高。在本土化进程发展过程中缓慢发展,政府对其重视力度还有待提高。

最后从整个社会来讲,社会大众对社会工作的认知了解还处于一个萌芽起步阶段,不知道社会工作内容性质以及任务目标,更不知道社会工作价值观以及功能作用,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很难让社会大众接受社会工作提供的服务,社会工作的普及度以及社会接纳认同度还没有达到相应的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阻碍了社会工作的推广发展,更别说是在灾害救助这样一种特殊的涉及脆弱群体的领域地域场景中。

(二)灾害情境中督导面临的困境

首先是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基本国情下社会工作发展处于初步发展的萌芽阶段,社会工作督导专业人才的稀缺,工作任务重压力大,还有一部分缺乏具体实务操作经验,在督导过程中就很难发挥作用,督导效果不佳。同时在督导过程中,如何提供督导,督导的内容以及目标是什么,如何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运用专业的工作方法,特别是在突发状况下,督导应扮演什么角色,在实际过程中缺乏默契与合作经验,在影响督导自身的同时也导致社会工作者实践信心不足。还有就是专业督导模式以及培训机制的缺失,要充分利用本土资源,发展本土可持续的相对固定完善的专业督导机制,适应社会工作专业实习、实践教学等相关内容。

(三)灾害情境中督导与实务工作者关系概述

首先是对于实务工作者而言,主要体现在情绪、性格以及成就感三方面,具体涉及工作因素、案主因素以及社会工作自身因素,对于工作而言工作自主性相对较低、挑战性不足、薪酬待遇不佳、工作中任务职责角色不明确以及压力相对较大等方面让实务工作者产生倦怠,对于案主以及自身而言主要涉及情绪态度这方面,案主的不接纳敌对以及自身长期从事繁琐事务、成就感未得到满足、专业知识技能培训未得到进一步提升,始终处于原地踏步的状态,使社会工作者失去工作的热情,自我认同与自我归属感相对降低,加大社会工作者专业人才的流动,造成人才缺口,从而反作用限制社会工作整体的发展。对于督导而言,和实务工作者职业倦怠有异曲同工之妙,也是从工作、服务对象以及自身进行分析。

综合以上所述,笔者认为督导与实务工作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督导可以对实务工作者提供相应的知识技能培训,在实际操作中提供具体服务支持,具体体现在情感“场”的支持,肯定实务工作者在具体工作的能力与改变,关注其持续性发展与成长,提供支持的团队氛围。而对于社会工作者来说,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素质,不断培训学习增加补充自身的知识技术能力,获取广阔的发展空间,不断积累相关的实务经验,提升服务水平与服务质量,在挖掘自身潜能的同时促进自身的成长,同时反作用促进督导自身专业知识技能的发展,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促进发展。与此同时政府与机构也可以提供机会促进督导与实务工作者的可持续发展。

4 总结

不管是从督导还是实务工作者角度出发,还是从政府与机构角度出发,笔者认为首先最该做的是考虑各种角色发展的环境,在此种环境中所需要的资源以及可以提供的支持,最需要考虑的事情所面临的问题与困境,在面临此种情况时所需要采取的措施与策略,准确定位各种角色,明确分工各种角色的职责任务,转变理念,助人自助,最大限度挖掘潜能利用资源促进自身的发展,在不断总结反思的基础上促进自我能力与素质的提升,实现自我成就感,在工作中找准自我定位,找到自我歸属感与满足感,最终实现自我发展与成长。

参考文献

[1]李兴鹏.我国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体制探索[D].云南大学,2013.

[2]谢启文.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现状与建设措施探讨[J].中国市场,2012,(22):131-134.

[3]孙才洋.我国灾害应急救助体系建设的内容和建议[N].中国社会报,2008-03-26(005).

[4]聂丹.社会工作介入社会救助领域路径选择研究[J].现代妇女(下旬),2014,(04):212-213.

猜你喜欢
督导
《新视野下的区域教育督导》简介
用“长牙齿”的教育督导推动政府履职
助人工作领域督导关系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基于2000—2018年的文献研究
民国时期教育督导制度的特点及启示
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中期推进会召开
行走在教育督导之路上——对做好责任督学的思考
教育督导:问题与辨析
持续督导期内保荐代表人更换与上市公司信息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