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基层岗位(廉政)风险防控的思考

2017-08-27 19:15陈思军
卷宗 2017年17期
关键词:风险防控廉政

陈思军

摘 要:从源头上预防腐败、扎实推进廉洁建设,促进反腐倡廉是单位岗位(廉政)风险防控的目标所在,随着各单位部门岗位(廉政)风险防控指南的全面实施、风险监督管理系统的推广运用,岗位(廉政)风险防控制度化、系统化进程日趋成熟。但目前有些单位的岗位(廉政)风险防控工作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需不断完善规章制度、工作机制加以解决。

关键词:基层岗位;廉政;风险防控

1 当前县级单位岗位(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风险防控意识不强。各岗位人员不同程度地存在思想麻痹、风险意识和制度观念淡薄的现象,不注重细节,存在侥幸心理,对发生风险后果的严重性认识不足,未能把风险管理措施真正落实到各项业务和各个操作环节。部分职工把风险防范理解为风险部门和相关操作人员的职能,是内审、纪检监察部门的事,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风险防范和控制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关系本单位的大事。

(二)制度执行力不强。由于各种新业务、新系统、新措施不断出现,对业务人员各方面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但有些业务人员因自身素质不高、工作责任心不强,对制度理解有误,执行不力,导致业务出现差错或发生风险隐患。或是工作凭经验和习惯、重人情和关系,偶尔以感情代替管理,以信任代替制度,忽视日常管理和岗位间的相互控制,影响规章制度约束力和操作流程制约力作用的发挥。

(三)监督职责履行不到位。一是部分单位不设纪检监察室,纪检监察、审计岗设立在办公室仅由1人担任,不能适应日趋严格与完善的风险防控和同级监督的要求。纪检监察、审计工作独立发挥作用不够。二是监督技术未能做到与时俱进,难以适应新时期的监督检查需要。如目前大部分的业务工作全部实行了电子化操作,而单位分管领导的监督检查还停留在手工操作的层面上,不利于实行实时监督,达不到有效控制岗位风险的目的。

2 加强县级单位岗位(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的建议

(一)提高岗位(廉政)风险防控意识,营造良好的风险防范环境。一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干部职工对党风廉政建设、落实内控制度、提升制度执行力的思想认识,树立内控制度、内部管理对事不对人的观念,让职工充分理解严格执行内控制度既能确保各项业务的有效运行,又能有效保护自己和别人,从而养成自觉执行规章制度的好习惯,变被动为主动执行制度。也只有解决了思想认识上的问题,才能排除思想障碍,按照各负其责、各司其职的要求,层层抓好岗位(廉政)风险防控工作,营造一种浓厚的风险防范文化氛围,有效防范风险和案件的发生。

(二)建立健全“五大机制”,构建廉政风险防控网

一是构建制度梳理评估机制。根据业务进展与技术更新,每年定期不定期对制度进行梳理,做到制度与业务发展的全面衔接。二是构建责任分解机制。对规章制度进行责任分解,细化到每个工作岗位,明确制度落实责任人、部门主要负责人、部门分管负责人的责任。三是构建监督检查机制。成立单位同级监督工作小组,把制度落实情况纳入同级监督、季度检查评估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检查考核范畴,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促进制度落实。四是构建考核评价机制。将落实规章制度情况与干部职工的绩效考核挂钩。五是构建责任追究机制。对违反規章制度的行为实行问责制,进行责任倒查,层层追究责任。

(三)强化岗位(廉政)风险排查,找准找全风险点。一是要深入学习上级部门制定岗位(廉政)风险防范指南,及时结合本单位、本股室、本岗位的实际或业务更新、制度变更对相关内容进行调整、补充和完善,让每一个岗位的人员都明确各自岗位的风险所在和责任所在。二是各岗位的相关人员都要熟知每一个风险点具体的风险防控措施和办法,做到岗位(廉政)风险防控与履行工作职责相结合、与提高制度执行力相结合,责任落实到具体岗位和人员,重点解决执行力弱化、执行力缺失等问题,坚决杜绝以信任代替制度、以习惯代替规定、以感情代替原则的现象。

(四)完善权力监控,加强风险分析。一是制定权力管理运行图,明确管理权限,依据法律法规和制度规定对权力进行规范,做到制权有制度,用权有程序,越权要问责。二是开展廉政风险信息分析。通过风险分析,找准易发高发风险点,加强权力监督,做到只要有权力的地方就要开展岗位(廉政)风险防控,权力运行到哪里,防控就跟到哪里,积极扩大防控覆盖面,拓展防控领域,确保廉政风险防控不留死角。三是实施分级管理。按照岗位(廉政)风险大小,进行风险排序,对潜在廉政风险大、发生问题危害重的权力,划为高等级的风险权力,进行重点管理。

(五)加大督促检查力度,深入开展执法监察。要把部门内部岗位之间的监督制约、业务主管部门的检查监督、审计和监察部门的再监督有机结合起来,消除管理和监控的死角。要认真开展对各部门的业务检查和日常监督,做到业务工作延伸到哪里,督促检查工作就落实到哪里,及时发现和纠正业务处理和操作过程中存在的违规违纪问题,消除案件事故隐患。要进一步改进监督检查的方式,整合检查力量,对监督检查人员要严格要求,增强工作责任心,把问题查准、查深、查透,使各种检查真正达到发现问题、纠正违章、排除隐患的效果。要发挥监察部门执法监察的特殊作用,通过执法监察查找基层单位内部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分析原因,提出监察建议,督促其改进。对内部控制不力,问题隐患较多,甚至发生案件突出的问题实行专项治理,加大案件查处防治力度。

(六)拓宽监督渠道,增强防控的内外联动性。实行“内控外防”,拓宽监督渠道,创新风险管理模式,增强风险防控效果。一是要彰显各部门、各岗位的主体地位,完善内控机制。二是要发挥纪检监察组织协调职能,完善监督机制。三是要畅通群众诉求渠道,完善外防机制。在强化纪检监督的基础上,要积极引入群众监督力量,用好群众路线,把权力运行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同时,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发挥政务网络的作用,开辟更加多元化的沟通平台,如开展窗口满意度测评等,形成监督合力,共同增强岗位(廉政)风险防控能力。

参考文献

[1]何颖,庄咏梅,钟献兵,完善基层央行岗位(廉政)风险防控管理的探索与思考[J]《时代金融》, 2016(32):209-211

[2]罗忠贵,洪民胜,徐文德,基层央行岗位廉政风险防控实践与思考[J]《金融经济》, 2016(12):239-240

猜你喜欢
风险防控廉政
廉政公益广告
党的廉政思想“听得懂”
传统家训里的廉政观
廉政之歌
明朝初期的廉政教科书
种好“责任田” 不越廉政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