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特存在主义视角下对戏剧《貌似疯狂》的解析

2017-08-29 19:47何文静
艺术评鉴 2017年14期
关键词:荒诞

何文静

摘要:《貌似疯狂》描述的不仅是“精神病人”徐自觉个人的命运悲剧,更是“精神病院之外”的世界的悲剧,表现了导演对寻常个体生命存在意义的探询,对整个人类社会荒诞存在的思考,它散发着浓厚的讽刺意味,同时渗透着深刻的哲学意识。本文从萨特的存在主义视角出发,解析《貌似疯狂》。

关键词:萨特存在主义 《貌似疯狂》 自由选择 荒诞

中图分类号:J8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7)14-0125-03

《貌似疯狂》是海戈导演的第一部话剧作品,2010年上演的时候曾在话剧界引起乐极大反响。该剧讲述了徐自学在老总王强和妻子巧巧的怂恿下,装疯进精神病院以图逃避“造假账”的法律制裁,等他发现一切都是阴谋后却无法再以正常人的身份离开,最终他看透一切自主选择去当一名“精神病人”。

存在主义,也称生存主义、生存哲学,是在西方现代社会造成了重大影响的一种哲学思潮,在二战后风靡欧洲,并在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文艺界和教育领域引起了“萨特热”。它以人为中心,尊重人的个性和自由。“直接揭示出人们心中内在的体验,矛盾和感受,并且能对自我进行反思,就成为了存在主义哲学指导下的美学核心思想,或者我们可以称之为存在主义的美学纲领。”①《貌似疯狂》通过徐自学从“努力装病”到“证明没病”,再到选择成为“病人”的一系列行为,表现了他内心的矛盾、迷茫和无所依托,以及他“自我”的反思和个人意志的选择。

一、存在先于本质

存在是指世界上某种确定的在场,本质是指事务属性中恒常不变的东西。“存在先于本质”是存在主义哲学的三个基本原则之一这里的“存在”主要指有思想的人的存在,即“自为的存在”。人的本质不能与生俱来,人的“自我”决定自己的本质。只有“自我”存在,通过自我选择、自我改造,最终形成规定性的个人本质。

在《貌似疯狂》中,在检验徐自学“装病”学习成果时,王强以“精神病人应该没有认知能力”为由,当着徐自学的面和巧巧亲吻。

“她是谁?”

“不认识。”

“她是我老婆。”

“王太太好!”②

徐自学在赤裸裸的折磨和侮辱下,竟没有和王强彻底闹翻,停止继续装疯!这场戏把他对领导的逆来顺受、对媳妇巧巧的千依百顺表现得淋漓尽致,塑造了一个软弱无能、为“生活”放弃尊严和灵魂的小人物形象。徐自学的软弱无能并不是天生的,这一本质是在他以往的“自我选择”之后显现出来的。他不是因为本质软弱而对强盗妥协,而是因为他“自我”的存在,他一再地向压迫低头,才变成了本质上懦弱的人。

二、荒诞的世界

世界是荒谬的,人生是痛苦的。在这个“观性林立”的社会里,人与人之间必然是冲突、抗争与残酷,充满了丑恶和罪行,世界在本质上是荒谬绝伦的。

(一)人生苦痛

《貌似疯狂》在精神病院诡异压迫的气氛中拉开帷幕。院里住了五个病人:时刻高谈组织纪律的张干部;热衷于签各种合同的成大款;张口闭口大人替我申冤的疯姐李娥;为爱痴狂却惨遭抛弃的傻妞许倩;有文化,苦求自由和哲学的诗人。他们分别为权、钱、亲情、爱情和自由变痴变疯,每个人都经历过一段刻骨铭心的痛苦直至瘋掉。

徐自学初见众病友时,丝毫没有察觉到人生苦痛,他是“优胜”于他们的正常人。许倩苦苦守护和爱人的“恋爱之花”;李娥歇斯底里寻找死去的幼儿……这些在他眼中,只是笑料和奇葩。等到巧巧以他患病起诉离婚之后,他才意识到自己的悲剧。他有被上司和妻子背叛的愤怒;有对自身软弱、轻信他人的自责,更多的是对以前所处世界的悲观绝望、对前途充满荒诞的不可确定感。在法庭上,徐自学被当成“精神病”观摩,没有人相信他所说的话,他的无能为力和无可奈何契合存在主义所说的“人生是痛苦的”。社会是荒谬和残酷的,人只是这个荒谬、冷酷处境中的一个痛苦的人,世界给人的只能是无尽的苦闷、失望、悲观消极,人生时时刻刻充满痛苦的艰难过程。所有的人都压抑、沉沦,为了生活苦苦挣扎,出卖爱情、身体,甚至良知和灵魂。

(二)世界荒谬

存在于人以外的世界,是“自在的存在”,具有偶然性、荒诞性、无目的性和不可知性,而且又具有不可改变的特点。

《貌似疯狂》中塑造了两个荒诞疯狂的世界。第一个荒诞世界是常人眼中的精神病院,张干部和成大款一直活在自己的“南柯梦”里;李娥天真地以为世上会有“包青天”主持公道;诗人总是说着“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死亡”这样疯里疯气的话。在常人眼里,他们语言过激、行为疯狂,有着常人无法理解的思维逻辑。

第二个荒诞世界是精神病院外面的世界,人类生存的社会环境,围绕精神病院所发生的一系列故事,正是整个金钱万岁、物欲横流的时代的缩影。无坏不做、满腹阴谋的王强;贪慕虚荣、冷血无情的巧巧;见钱眼开、毫无职业操守的黄院长和专家。对阿谀奉承和弄虚作假大家习以为常,为追名逐利,一个个正常人变得不择手段、麻木不仁,这是更大的荒诞世界。王强将徐自学玩弄于股掌之间,轻易就收买了院长、专家和法官。但他见了“张部长”之后顿时蔫了,自打耳光赔罪,甚至为了“套住张部长将巧巧拱手相让”,因为“官欲熏心”,他选择性地相信了张干部的疯话,这样荒诞的事情在现实生活中不可想象。

三、自由选择

(一)自由选择,人人平等

存在主义的实质和精髓就在于人能够自由选择,即人在选择自己的行动时是绝对自由的。存在主义认为人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有各自的自由,面对各种环境,采取何种行动,如何采取行动,都可以做出“自由选择”。

徐自学陷入困境时曾企图证明自己没病,但当他看透了现实的丑陋和罪恶后幡然醒悟,他放弃了外面那个属于“正常人”的世界,将精神病院作为他最后的归宿。曾患“钟情妄想症”的许倩也放弃了融入外面的世界,选择了徐自学,选择了留在精神病院。每个人都遵从了“自我”,也选择了“自我”。

(二)人应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存在主义认为:“人可以作任何选择,但只是在自由承担责任的高水准上。”③人的自由选择虽然既没有任何先天模式,没有上帝的指导,也不需要凭借别人的判断,但这不意味着自主选择可以为所欲为。人是自己行动的唯一指令者,但是人应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处在外界这个荒诞的世界,面临危机,或与命运抗争,逆天改命;或沉沦退缩,沦为懦夫,不论作何抉择,都要为之负责。

徐自学选择装病进精神病院,后来被当成精神病对待,是他应该承担的后果;巧巧放弃爱情选择物质,后来遭到王强出卖她也得自尝苦果。

四、心灵的不自由,人类永恒的困境

萨特一直关注着人类心灵世界中最苦涩的困境,那就是身处这个荒诞的世界,人類的心灵得不到自由。萨特曾在他的作品《禁闭》中,让加尔散喊出“他人即地狱”的话,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自由选择”,但自己的“自由选择”可能会影响到他人,他人的“自主选择”也可能影响到自己,所以人与人之间是冷漠的、不理解的,人类的心灵就不可能获得完全的自由。基于此,萨特创作出一类直接描述人类精神困境的作品,主人公在精神层面或面临两难选择,或看似有多个选择,实则只有一种不可改变的命运悲剧。

(一)徐自学:失去行动自由,换取心灵解脱

《貌似疯狂》中,每个人的心灵都带着枷锁,无人不困惑。进入精神病院之前,徐自学时刻受到王强的压迫、剥削和巧巧的轻视与不满,他虽然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但他根本不能做自己想做的事,也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他的精神世界一片困顿;进入精神病院之后,徐自学的身体失去了自由,心灵还是无所依靠,他苦恼于自己的装疯到底是否正确;被彻底当成精神病戴上脚链后,他的心灵得到更大的冲击,以前生活的现实社会其实才是最大的“精神病院”,以前信仰的精神世界已经崩塌;最终他选择了当一位精神病人,失去行动上的自由,想换取心灵的解脱自由。

(二)外面的人:被奴役的灵魂

王强是标准的奸商小人;巧巧贪慕虚荣不惜出卖身体;黄院长收取贿赂想拯救经营不佳的精神病院,他们被金钱利益奴役,心灵不可能自由。护士魏姐是个比较两面的人物,她对病人“非责即骂”、对黄院长和专家“满面春风”,但在徐自学被当成精神病锁起来之后,魏姐表示出来的同情和惋惜都是一种真情流露,在徐自学请她帮忙放自己出去时,她却犹豫了,“我知道对你不公平,但我放你出去,对我不公平,我会因此失去工作,我有车贷房贷要还,我孩子还在上幼儿园。”她的心灵也是不自由的,“做一个正义的人丢掉工作”和“保住饭碗却做坏人的帮凶”这两条路都不是她心灵所想选择的。

(三)精神病人:失心疯但更自由

张干部、成大款、傻妞、疯姐、诗人从出场就是失去心智的状态,但他们的心灵却比正常人更自由。他们的精神状态在某一时刻崩溃,变成失心疯,从此只能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心里想的是什么,眼里就能看到什么,世界随着心在改变。

正常的人身体无拘无束,但心灵却受到奴役;精神病人没有了出去的自由,但心灵却是自由的。这样刻意的强烈对比,更能体现出现实世界的荒谬与疯狂。

五、结语

话剧《貌似疯狂》主题辛辣,寓意深刻,剧情曲折,人物鲜活,表演成熟,也体现了萨特存在主义所说的“存在先于本质”“人生苦痛、世界荒缪”和“自由选择”的三个基本原则。

注释:

①徐崇温:《存在主义哲学》,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年版.

②《貌似疯狂》台词.

③[法]让·保尔·萨特:《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周煦良等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年版,第29页.

参考文献:

[1]徐崇温.存在主义哲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

[2][法]让·保尔·萨特.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M].周煦良等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

[3][法]让·保尔·萨特.存在与虚无[M].陈宣良等译.北京:三联书店,1987.

[4][美]W·考夫曼.存在主义[M].陈鼓应等译.上海:商务印书馆,1987.

猜你喜欢
荒诞
刍议影片《斗牛》中的荒诞审美
以“幽默”的方式在荒诞中保持平衡
嗜读症者的激情
一篇充满荒诞色彩的小说
论《等待戈多》表达上的非逻辑化形式
《塞缪·S最悲伤的夏天》中荒诞与幻灭的世界
浅析《罗森克兰茨和吉尔登斯特恩已死》
从《变形记》看卡夫卡小说荒诞背后的现实
《在细雨中呼喊》的叙事特点分析
聚焦城镇人生的荒诞与神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