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当前中国摄影的相对贫乏性

2017-08-29 23:44温嘉杰
艺术评鉴 2017年14期
关键词:审美意识多元化

温嘉杰

摘要:我国当前摄影艺术的发展,呈现出一派繁荣的景象,但是当人们看到其辉煌的表面,是否有注意其发展的可持续性呢?其实,社会的多元化、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消费观念的无形转变等因素已经深深影响到这门视觉艺术的发展。对这些问题的探讨,可以使我们认清我国摄影艺术处于此时期的状况。

关键词:相对贫乏性 多元化 审美意识 艺术创作观念

中图分类号:J4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7)14-0143-03

随着历史的变奏、重演。令摄影艺术的视角和焦深得到了外延扩展,形成了新的艺术景观。

创作者主观意识的觉醒,人类与生俱来的审美意识和生存自由的改善致使摄影艺术正朝自由、繁荣的方向发展。但随之而来的是“摄影赛”“办学”“金牌”等的现象纷繁而至,作者们的摘要:我国当前摄影艺术的发展,呈现出一派繁荣的景象,但是当人们看到其辉煌的表面,是否有注意其发展的可持续性呢?其实,社会的多元化、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消费观念的无形转变等因素已经深深影响到这门视觉艺术的发展。对这些问题的探讨,可以使我们认清我国摄影艺术处于此时期的状况。

关键词:相对贫乏性 多元化 审美意识 艺术创作观念

中图分类号:J4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7)14-0143-03自娱和他娱,令摄影产生有序和无序的变奏,同时当代摄影艺术中困顿和贫乏的现象也明显地涌现眼前。社会的物质进步和摄影技术、器材得到改良,然而优越化并没有令摄影创作的难度减少,却衍生出急功近利的心态和投机者、幸运儿;同时,审美意识的固化和艺术错误地被量化也同时出现,以致出现了大量脱离、违背摄影本源却被奉为创作风向的观念风格。

艺术格局的多元化,有利于艺术的竞争、互补,但当多元化停滞,艺术观念就会流于平面化,缺少纵向研究和思考,更产生严重横向发展的趋势,大大制约了艺术的发展。甚至形成对观念的刻意模仿使艺术发展停顿。

商品化的发展,推动着社会正朝良好的势头迈步,但也影响到人们对物质价值趋向的正确态度。摄影艺术的创作、教育、赛事都面临残酷的商品化吞噬。

个性化的唤醒和中西文化的相互冲击,激发了蓬勃的创作生机和创作积极性,但脱离了对艺术的感受、思考和对人生感悟的表达,文化底蕴的自我不足,对作品的多元化带来的只能是艺术的困顿,自觉和自由就会变成一种自欺欺人的行为。

多方面的欠缺和对表面现象的反思不足,致使当前我国摄影陷入了奇怪而又不自省、不自知的境地。

一、多元化所带来的艺术困顿

题材禁区的突破、艺术形式的创新、艺术观念的自由发展、艺术表现手段的多样化和多元化艺术趋势的形成是当代摄影艺术走过的阶段进程。到底是主流的多元化还是自由的多元化,是相互辩证的关系,没有必要进行讨论,但应该明确的是“多元化”发展已逐渐成型是不容否定的客观事实。但多元化发展并不代表一切,客观的摄影家和观众们只把当代摄影的繁荣视为“初步”,或许这也是不得不承认的事实,作品多样而优者少,平凡居多而未见高峰。

自改革开放以来,观念的新旧交替,人们对社会前进时所遇到困难的思考等对人们的心态、生态、善恶都做出考验,同时也把带出了相关的问题并作了残酷的呈现,让人们观之、感之。然而,摄影艺术对这一时期的内涵表达却是相对肤浅的,主题、观念、画面样式的似曾相识。同为视觉艺术,画家、雕塑家可以依靠丰富的想象力及表现力对历史、思想等这些富于内涵的题材进行积累沉淀,继而再现。但摄影是必须依靠科学的手段对事物进行选择后,相对地忠实再现。摄影家的习惯性审美情趣和价值判断的尘垢是很难抹掉的(这并非绝对,但至今摄影在某一程度上所表现出来的景象的确如此),而且对民族文化的自卑感更加剧了参照、模仿“标杆”的现象产生。这种状态可从我国摄影大部分周期性赛事评审中窥见一斑,当反映历史的艺术出现断层,我们便应该深思其原因了。

各种思想潮的涌入,哲学理论的潜意识影响,现代派绘画和摄影给中国摄影带来了巨大冲击和活力。此时摄影界出现了困惑之声,到底现代艺术中所包含的观念意识是否就是足以引领中国摄影向正确发展的依据?其实现代绘画和现代摄影中所包含的荒诞感、孤独感、悲观感等意识可以是表现现代意识的手段,也可以是“效仿”和“学步”,就看作者的取舍。以我国情况看来,摄影家们从世界现代派摄影中吸取养分,再把民族个性作为基础,两者互补才是正确的方向。因为脱离了民族个性和现实生活,缺少人类之美,总是难以形成可以长远发展的流派和风格化,经得起时间考验的艺术作品自然也难以产生。“当今的艺术应当是有最大的宽容度,无论是古典的、传统的、现代的、写意的、抒情的、抽象的、荒诞的等等,都应该允许它们历经我国时代大潮的涤荡和不断发展的民族传统文化及艺术思想的洗礼,在现实主义的主旋律中,增添更多的为我国人民喜闻乐见的悦耳和弦。”①

从1883年8月19日标志着摄影术诞生的“达盖尔法”被发明,至今摄影只存在了178年的时间,比起许多艺术形式的发展仅仅是处于“童年时期”,但由于诸多艺术形式对其的启发促进和左右,摄影也进入了迷惘期。因此摄影家更应客观理解“摄影是什么”,明确知道处于这一时期的历史使命——创造出真正属于这个时代的摄影之美。

二、攝影界的怪圈现象

社会是永远进步的,而我国社会也正向着商品化经济的方向前进,但是商品化经济社会的发展也正悄悄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摄影家们的价值取向。

比赛热的流行无疑对摄影艺术是福音,通过比赛可让摄影观念、形式风格得到多元化推广及发展,但在我国仿佛是适得其反,很大方面更是制约了这门艺术的发展。大量官方评审意识、审美情趣的固化,甚至是错误的评审标准得不到纠正(沙龙式审美就是例子之一);以入选、获奖为动力,为参加而创作,为迎合评比审美而归类模仿,这就是与比赛精神相违背而的确出现在我国摄影圈的怪象。题材形式的循环模仿,导致了我国当代摄影流于表面,停滞不前的现象。

艺术的生命力在于长期的审美价值,而不应该是偶然的一次评定。诺贝尔文学奖基金会主席拉梅尔说:“在评奖问题上无论怎样评总会有不同意见,但这恰好是设奖的一大好处,它有助于全世界都来关注这项成就,而这就意味着诺贝尔文学奖又为人类探索开启了一道未知之门。”赞美之声总是令人陶醉,但反对之声所带来的思考则使我们的思想获得丰产。

艺术是一门人类从现实生活中观之、感之,以人类的主观能动性为基础,把客观形态、主观感受上升为一种能通过某些手段表现出来的意识形态科学。既然艺术是一门科学,摄影是其中一员,那么摄影就必定具有科学的规律性。人类的审美活动是摄影艺术的根本要求,美学是指导人类审美活动的准则。美学的唯物主义性质,在于以实践为基础的规律总结,它是以马克思主义美学原理之矢,是艺术实践的。只有从摄影艺术的实践出发,经过大量想象和经验验证,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思想指导下,进行缜密的抽象逻辑分析和哲学概括,才有可能提炼,归纳出真正合乎摄影特点的美学概念、范畴、原则和规律。

经济价值应当是伴随艺术价值而产生,而绝非以经济价值为前提,再进行艺术创作的。摄影艺术品能给人以多层次美感,给人以审美愉悦,没有美,也就没有摄影艺术。在内容上,摄影作品反映的是摄影者对生活的审美评价以及具有审美价值与本质意义的生活本身;在形式上,摄影作品所表现的是符合美的规律,符合人们审美需要而能够给予人类美感的艺术风格。②可见艺术创作不以追求艺术价值为前提,不以追求艺术审美为前提都是一种唯心主义的表现,同时它大大扼杀了人类进行艺术创作的主观能动性。

摄影家的艺术思想可以分为追随、创新两大类。追随型的摄影家具有较广泛的审美情趣,较强的适应能力,善于从特定的题材、场面中抓取具有典型意义的景物和瞬间,往往能迎合不同刊物、影展及比赛的要求;创新型摄影家明显具有强烈主体意识,个性追求和独特的审美情趣,这两种类型的摄影家在创作原则上有极强的对立性。追隨型摄影家对主题具有很强的依赖性,很少从主题本身超越的尝试,仅仅满足浮于主题表面而对形式感的发掘,这其实是一种消极的艺术创作态度,而且难以形成具有个人独特审美情趣的风格;创新型摄影家则恰恰相反,他们善于寻找个人审美情趣与现实物象的契和点,善于突破题材的局限性,作品中处处闪耀独特的个性追求和审美意向,容易形成个性而稳定的艺术风格。社会需要进步,摄影也需要进步,而进步最好的推进剂就是以理性为前提、感性并存的总结创新。

三、个体知识、创作意识的相对困乏性

社会的自由和艺术形式多样化的互相渗入,互相影响,开创了个性化自由的新时代,但个性化的自由度离不开尊重人的价值这一客观要求,更取决于摄影家自身素质的完善与充实。当前多元化的艺术发展氛围,使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在创作中的作用与比重日益增大。摄影作品的素质与品格,最终取决于摄影家的素质与品格。我国乃至世界的摄影坛,繁荣而少力作,这是公认的事实。其实在各方面客观条件相对成熟的今天,摄影家们只要客观地吸取养分,应该对艺术创作只有推动之势,而不应出现停滞甚至倒退逆流的状况。分析起因,发现原因乃来源于某些摄影家个体知识和创作意识的相对困乏性。

(一)是对当前创作观念的错误认识和社会摄影审美情趣的单一性

当代普遍的摄影家虽然深深地明白到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了一个个性化的时代,社会的飞速发展,商品化的空前,决定了当前是一个属于消费的时代。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也引导着艺术作品需要遵循发展的规律迎合市场的需要,但众多摄影家们对主观认识付诸于实践的这一环节上出现了偏颇。这里又存在两种行为上的不同表现。有为数不少的一批摄影家认为个性化的自我实现大多只存在于题材和艺术手法选择的自由意识,而忽视了主体人格、心灵和创造力的全面实现,忽视了人的价值存在。脱离了人的客观存在这一因素的艺术创作只会令艺术失去生命力或者停滞不前,而这一现象最终又会导致陷入对过去为人们所推崇作品的刻意模仿。另一类是完全错误认识个体化自我实现的真正含义,错误地主观认为个性化就是作者本人完全的个性展现,艺术创作是完全个人化的东西,这是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唯心主义的表现。“任何一个人的思想都是由他对这个世界的关系所决定和丰富的。一个对这个世界的关系一旦到了自己的‘我看作‘唯一的现实的地步,他的思想方面就无法避免陷入“贫乏”的困顿之中。他们因为没有鲜明的思想而满足于那些仅仅稍微有点像思想的东西,满足于那些作为衰落时期的特征的神秘主义、象征主义以及其它这类‘主义中借来的代用品。”谱列汉诺夫的这段话正好批判了上述持有这两种观点的摄影家们。

(二)社会摄影审美情趣的相对单一性

社会对摄影审美形式、品味的误解和相对单一性是令我国摄影艺术发展受阻的重要原因之一。沙龙式审美是自20世纪80年代初期“四月影会”所举办“自然、社会、人”影展后,一直贯穿我国社会摄影界的主流审美形式。“自然、社会、人”影展在当年改革开放之初是深刻的,令摄影从政治宣传工具回归到摄影自身属性——以图片为样式表现自然、社会、人的状态。但同时,也正是这一影展,在我国开了“沙影摄影”的先河,而导致至今为止主流审美仍忽略摄影的其它功能特点,特别是抽离了摄影在面对自然与社会时应具备的客观性。个中原因是多样的,除了受我国传统国画艺术忽略人与自然客观关系的影响外,社会目的性和评审阶层的固化等也是重要因素,在此不作深入讨论,但这一现象带来的影响是灾难的。沙龙式审美以两大标准作为主要评审参照:1.技术美;2.单帧样式美。这样的审美标准就无法避免导致忽略摄影家创作思维、观念的连贯性研究,更无法洞悉摄影家的作品成因和目的性;同时,以技术美而掩盖了摄影应有的凌驾于拍摄操作技巧之上的纪实、人文、社会责任等要求。上述两点破坏了摄影的审美规律,打破摄影审美形式的单一性,更具体来说就是打破“沙龙式”审美、评审情趣,对于我国摄影现状是一个重要的突破口。摄影是多元审美的艺术,切不能以个别标准作为主流形式评价框架,更不能作为评审量化的标准。

(三)是个性化创新与封闭的矛盾

摄影群体的组成必定具备个体与群体产生先和后次序的辩证关系。摄影群体的出现唤醒了艺术多元化格局,多元化格局对艺术交流信息,丰富其内涵,形式多样化形成自我独特风格的发展等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此历史阶段,不同群体的涌现、不同主张的流行、风格化的形成,应该说个性化创新已经形成,但个体的群体化,必定需要对自我个性作出妥协,求存同异、相互适应,这不能不说是与当初发展艺术个性意愿的相违背。再者,个体的群体化,必然导致群体产生凝聚强化效应,自我个性意识相继削弱,意愿与实践存在明显反差,艺术创作观念的相互同化,艺术格调、题材、思维方式的相仿,那么个性化的创新又将陷入消逝的局面。当群体力量的不断发展壮大,越发膨胀的以“我”为中心的思想,排除异己,在物质社会艺术创作以外的手段追求脱离艺术以外的群体利益,当利益需求和艺术创新需求的天枰发生倾斜时,就极可能失去自我批判的意识而陷入盲目乐观,重新自我封闭的旧模式中去。

四、结语

观我国当代摄影谱遍的贫乏状况,究其原因是复杂多样的,绝非一篇短文所能穷尽说清楚的。本文只求尝试对当中几个较明显的问题进行分析,希望从某些方面了解当前所存在的矛盾。

居安思危或许是杞人忧天,但中国摄影当前必然或多或少地存在这方面的问题,而随着时间的流逝,世界发展格局的改变,新人的涌现,我国乃至世界摄影艺术上所遇到的暂时性问题必将迎刃而解,中国摄影艺术必然绽放出自身光芒,影响世界。

注释:

①《传统与创新的再认识》,福州:海潮摄影家艺术出版社,第231页.作者信息不详.

②夏放:《摄影艺术概论》,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2000年版,第38页.

参考文献:

[1]夏放.摄影艺术概论[M].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2000.

[2]阮义忠.当代摄影大师——20位人性见证者[M].北京:中国摄影出版社,2006.

[3]丁新.摄影美的演替[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86.

[4]顾晓梅.艺术概论[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11.

[5]刘半农.半浓谈影[M].北京:中国摄影出版社,2000.

猜你喜欢
审美意识多元化
探讨构成因素在当代雕塑语言中的多元化体现
巧用“多元化”,赋能“双减”作业
道德与法治活动中形成性评价的多元化研究
从“跨界”现象看现代筝曲的多元化发展
浅谈情感在声乐演唱中的重要性及表达
谈高中美术教学渗透健康审美意识之优化策略
世纪末的赞歌——比亚兹莱插画艺术风格分析
浅论日本文学中的“物哀”倾向
于坚文学作品中的审美意识价值体现
专业化PK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