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南海区海洋经济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2017-08-29 04:33李焰吴尔江
科技视界 2017年11期
关键词:海洋经济南海区发展对策

李焰 吴尔江

【摘 要】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海洋是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基础和载体。广东、广西、海南3省区所在的南海区是我国最大的海区,管辖的海域面积近250万平方公里。同时,南海是我国的核心利益所在,也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区域,中国实现经济转型,由近海走向深远海,必须经略南海。本文将结合新常态下海洋经济发展的新特征,提出南海区海洋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南海区;海洋经济;发展对策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marine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Nanhai District under new normal condition

LI Yan WU Er-jiang

(Guangxi Academy of Oceanology, Nanning 530022,China)

【Abstract】Twenty-first Century is the century of ocean. The ocean is the foundation and carrier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maritime Silk Road in twenty-first Century. The Nanhai District, which is located in the 3 provinces and autonomous regions of Guangdong, Guangxi and Hainan, is the largest sea area in China, with an area of nearly 2 million 500 thousand square kilometers. At the same time, the South China Sea is the core interests of China, but also an important area of China's opening up, China transform the economy from the coastal waters to the deep sea, the South China Sea must. This article will combine the new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arine economy development under the new normal, and put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arine economy in the South China sea.

【Key words】Nanhai District; Marine economy; Development strategy

海洋经济是国民经济最具活力的关键领域,是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我国经济已进入新常态发展阶段,经济发展既要保持合理较快的发展速度,又要适应新的经济运行规律。不论从经济增长动力转换、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角度出发,还是从“一带一路”、海洋强国等国家战略布局考量,推动海洋经济发展,不断提高海洋及相关产业、临海经济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率,都将是“十三五”乃至未来更长一段时期的重大举措。在新常态下,南海区的广东、广西、海南3个省区也应该在战略思维的指引下找出发展思路,推动海洋经济发展行稳致远。

1 新常态下海洋经济发展的新特征

1.1 从国际上看海洋经济发展新特征

海洋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伴随着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生效,全球国际组织和世界各国对海洋开发活动越来越重视,海洋意识普遍增强,以海洋为载体和纽带的市场、技术、信息等合作日益紧密,海洋开发正在由传统的单向开发向现代的综合开发转变、由低层次向精深加工拓展、由沿海向深远海挺近,以海洋为纽带的区域发展已成为新时期特征,海洋经济发展面临重要的机遇。也应该看到,地缘政治关系复杂多变,海洋资源权益争夺愈演愈烈,中国与个别东盟国家的关系还存在不确定因素,美日澳等国也会继续介入内政制造麻烦和困扰,采取各种方式侵犯我国海洋权益,增加了我国开放型经济发展的风险,也使得维护国家海洋权益面临新的挑战。同时,随着“一带一路”倡议和海洋强国战略的推进,海上合作顺应了世界发展潮流与开放合作大势,发展蓝色经济逐步成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国际共识,我国与沿线国家打造命运共同体成效初显,海洋和平、合作、和谐前景广阔,为稳固“两头在海”的经济格局提供难得的契机。

1.2 从国内看海洋经济发展新特征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陆地上资源能源开发已经逐步走向枯竭,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走向海洋,“以海撑陆”和“以洋补海”,大力拓展海洋空间,科学开发海洋资源。我国发展处在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供给侧改革、促进实体经济提质增效、穩中求进、实现经济平稳发展任务十分艰巨。发展海洋经济是新常态下推进更高层次对外开放的重要支撑,自古以来,走向海洋,就意味着开放,涉海产业的发展壮大,是对发展对外经济贸易,乃至赢得国际政治博弈优势地位的基础支撑。十八大报告明确了“海洋强国”战略,将海洋开发、海洋经济发展、海洋环境保护与维护海洋权益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必须要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与发展海洋经济的基本原则高度一致。在当前经济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潜力无限却仍未充分开发的海洋将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新动力与新空间,海洋经济必然要承担更加重要的战略使命。另一方面,海洋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仍然存在,海洋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压力升级压力巨大,海洋科研能力和成果转化有待提高,海洋生态环境退化恶化,海洋环境保护压力不断加大,海洋灾害和安全风险日益突出,制约了海洋经济的发展。

1.3 从发达省份看海洋经济发展新特征

沿海省市纷纷采取各种措施,加快海洋经济发展,海洋和渔业产业已经成为沿海发达地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2011年1月,国务院批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到2020年,建成海洋经济发达、产业结构优化、人与自然和谐的蓝色经济区,这是我国第一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区域发展战略;此后,浙江、广东、福建等省纷纷制定本省的海洋经济发展规划,并获得国务院批准上升为国家战略。初步估算,2016年,山东省海洋生产总值约为1.3万亿元,占全省国民生产总值的19.4%,其中海洋新兴产业产值达3500亿元;广东省海洋生产总值约为1.55万亿元,占全省国民生产总值的19.5%,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超过1/5;浙江省海洋生产总值约为0.67万亿元,占全省国民生产总值的14.41%;福建省海洋生产总值约为0.8万亿元,占全省国民生产总值的28.06%。另外,国家海洋局、财政部先后确定了天津滨海新区、南通、舟山、福州、厦门、青岛、烟台、湛江、秦皇岛、上海市浦东新区、宁波、威海、深圳、北海、海口等15个城市为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城市,推动海洋生物、海洋高端装备、海水淡化等重点产业创新和集聚发展。

2 南海区海洋经济发展现状

2.1 海洋经济生产总值逐年增长

一直以来,南海区海洋经济都保持着创新稳定的增长态势。在海洋生产总值上,2011年南海区海洋经济生产总值为10458.4亿元,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22.95%;2015年南海区海洋经济生产总值上升为15915亿元,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比重上升至24.61%。“十二五”时期,南海区海洋生产总值年均增速为11.1%,高于同期全国增速1.8个百分点,南海区海洋生产总值占区域国民经济总值的比重也由2011年的15.5%上升到2015年的17.1%。在产业结构上,2011年南海区海洋经济三次产业结构为4.6:44.7:50.7,2015年优化为4.0:41.5:54.5,第一产业、第二产业比重略有减少,第三产业比重上升,总体上较为合理。在具体产业上,2015年,南海区海洋旅游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渔业、海洋化工业分别实现增加值2683.2亿元、826.4亿元、786.4亿元、605.0亿元,主要海洋产业、海洋科研教育服务业、海洋相关产业分别占南海区海洋生产总值的37.8%、25.3%、36.9%。

2.2 海洋经济发展保障不断增强

在法规和规划上,南海区的广西已经版本实施了《广西海洋环境保护条例》、《广西海域使用管理条例》、《广西无居民海岛保护条例》,率先完成了3个海洋上位法的地方配套立法;3个省区先后编制了各自的海洋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渔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围填海管理制度,规划先行、生态优先的理念在各涉海部门中得到充分体现。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南海区共有8个国家级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共布设了监测站位4539个,获取监测数据近86万个;根据《2016年南海区海洋环境状况公报》显示,南海区海水环境状况总体良好,主要河口海洋沉积物质量状况维持稳定,近岸以外海域均为清洁海域,75%的保护区活珊瑚覆盖度与前年相比有所增加,海水增养殖区综合环境质量为“优良”和“较好”的比例分别为69.2%和30.8%。在海域管理上,严格落实海洋功能区划开发保护方向和用途管制要求,不断完善海域有偿使用制度,2015年南海区共确权海域使用面积12034.19公顷,共征收海域使用金181108.4万元,充分保障了各地重大项目用海需求。

2.3 区域融合发展水平持续提升

南海区的珠江三角经济区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是我国经济发展最快最富裕区域,也是我国经济活力最强的地方;2016年珠江三角洲地区海洋生产总值15895亿元,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2.5%,在这其中,外向型经济发展十分明显;珠三角还与21个国家和地区建成了“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港口联盟”,与82个城市缔结了国际友好城市关系,广东自贸区开放型经济水平持续提升,自贸区创新成果批量诞生。广西全力建成“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相继建成钦州保税港区、凭祥综合保税区、南宁保税物流区,开创中马钦州产业园区和马中关丹产业园区“两国双园”模式,中国-东盟港口城市合作网络项目建设进入实施阶段,连续成功举办13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和9届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面向东盟的开放合作平台不断丰富,“南宁渠道”综合效应不断释放。作为中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和热带岛屿省份,海南利用“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支点、便捷的交通设施和发达的物流,成为中国与东盟、南亚、中东沿海各国海上交往的最前沿,办好每年的博鳌亚洲论坛,着力打造国际旅游岛,加快西沙、南沙、中沙群岛及其海域的开发建设。

3 南海区海洋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

3.1 海洋经济区域发展不平衡

南海区内部的海洋经济发展不平衡,广东2016年海洋经济生产总值高达1.55万亿元,是11个沿海省市中最高的;而广西、海南的海洋生产总值加起来不足2500亿元,一直居于沿海各省市最后两位;广州市2015年海洋生產总值就达到2632.8亿元,超过广西、海南之和。2016年,广东海洋生产总值占全省国民生产总值的19.5%,海南为28.4%,广西仅占6.8%;在15个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城市当中,广东有2个城市,广西和海南各有一个城市。以2014年为例,广东的三次产业结构为1.5:45.3:53.2,广西为17.2:36.6:46.2,海南为22.3:20.0:57.8,广西、海南第一产业比重较大,海南第二产业比重较低。目前,南海区各省区内部深度合作不足,区域内生产要素流动不畅,加上经济发展水平、区位条件和资源禀赋的区别,影响了区域内海洋经济的协调发展。

3.2 海洋管理体制机制不足

体制机制不足,吸引外力上聚集能力不足,吸引内力上生动力不足。以广西为例,在全国11个沿海省区,其他海洋管理部门都是正厅级单位,仅广西是副厅级单位,且不是自治区政府组成部门,体量小、级别低,很难全面履行海洋综合管理职能和职责,难以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促进海洋经济、海洋资源管理的发展,海洋资源无法得到足够的管理和开发。在3个海洋上位法的地方配套立法上,广东和海南都没有完成配套立法工作,3省区都还没有一部关于海洋资源管理和开发的综合性法律,在执法的过程当中也存在法律操作性差的问题。另外,由于涉海的管理部门较多,各部门标准和规定难以协调统一,缺乏有效的监管;在海洋经济的发展方面,涉及海洋经济发展的部门有海洋、国土、发改、工信、旅游等多个部门,海洋经济统筹管理能力不足,而且广东、广西、海南也没有一个专门的协调机制。2016年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局改名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厅,由省政府直属机构调整为省政府组成部门,2017年广西即将成立海洋和渔业厅,为自治区政府组成部门,都是在加强海洋管理体制上的创新。

3.3 海洋科技教育水平较低

海洋教育和海洋人才队伍严重滞后,海洋教育与北海区相比差距较大,海洋高素质人才队伍极其匮乏。一是高学历和中青年海洋人才匮乏,海洋人才中高级职称科技人员稀缺,2014年南海区海洋科研机构共39个,仅占全国的20.6%;海洋从业人员5311人,仅占全国的13.1%,博士968人,仅占全国的11.7%;高级职称1479人,仅占全国的10.4%。二是公共服务和科技创新能力弱,科技研发能力严重不足和高新技术产业化水平不高,创新能力不强,公共服务平关键技术自给率和科技成果转化率低,平台建设滞后,无法提供海洋经济发展所需的服务,2014年南海区海洋科研经费收入总额为36.84亿元,仅占全国的11.9%;海洋科研机构科技課题2251个,仅占全国的12.7%;海洋科技专利申请受理数486件,仅占全国的7.9%。三是缺乏高等级的海洋综合性高等学府,缺乏国家级重点海洋实验室缺乏大型的科技龙头企业和产业园区,制约了海洋经济的发展。

3.4 海洋开发和保护协调不足

长期以来,我国海洋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关系都难以协调,造成了产业城镇发展与环境承载力的矛盾。一是海洋资源开发和利用比较粗放,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与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尚未很好地有机结合,海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相关法律法规进一步继续完善。二是生态保护压力明显加大,随着各地区发展全面提速,填海工程、港口码头建设工程规模不断扩大,导致沿岸和海湾的水动力场发生剧烈变化,部分重要航道港池淤积、局部岸段遭到侵蚀,沿海森林、湿地等生态系统仍呈弱化趋势,生物多样性受到一定的影响,2016年陆源入海排污口达标排放次数比率近6成,较前年略有升高。三是防灾减灾能力较低,海洋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尚未完全建立,抗御海洋自然灾害能力和海洋防灾减灾能力有待继续大力提升,2016年南海发现赤潮17次,累计面积968平方公里,夏季严重污染海域的面积为7940平方公里。

4 新常态下南海区海洋经济发展的对策

4.1 统筹区域内海洋经济发展

当前,国家正在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并制定了自由贸易试验区、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北部湾城市群发展规划、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规划纲要等具体的实施措施,南海区要以此为契机,推动区域内海洋经济发展。一要坚持规划引领,做好南海区海洋经济发展的顶层设计,制定海洋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完成海洋经济发展的配套政策;二是建设粤桂琼海洋经济合作区,同时申建中国—东盟海洋经济合作试验区,加强与东盟国家的海洋合作,构建中国—东盟“10+1”合作的海上通道,力促“10+1”合作重心由陆地转向海洋;三是优化海洋产业结构,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大力发展海洋新兴产业,培育壮大第三产业,广东结合自贸区建设、广西结合北部湾开发、海南结合国际旅游岛打造分别有所侧重发展海洋经济;四是做好海洋经济运行监测、评估,建立海洋经济运行大数据平台,做好海洋经济统计工作,及时研判海洋经济发展形势。

4.2 创新海洋管理体制机制

海洋的特殊性决定了在海洋资源开发、海洋经济发展、海洋环境保护、海洋权益维护上需要一个跨区域的统一协调机构。一是成立包括南海分局、广东、广西、海南相关涉海部门组成的联席会议制度,强化对海洋经济发展的指导,也同时承担海洋综合管理的协调;二是各省区内部也要整合涉海管理部门,协调中央与地方之间、各地方政府之间、各涉海行业之间在海洋管理中的矛盾;统筹省级和地方市县海洋发展战略、海洋发展规划和有关政策,统筹安排各有关行业用海,合理控制各类建设用海规模,保障基本生态空间用海,引导海洋产业优化布局,保证海洋管理的统一协调运行;三是加强海洋管理机构和队伍建设,强化海洋管理职能,完善海洋管理和海洋执法机构设置,优化队伍结构,提高海洋行政执法能力;四是完善海洋发展相关法律法规体系。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海区实际情况,推动地方海洋经济发展相关法律法规的制订工作,推进制定海岸带保护与开发管理、海洋资源管理等相关法律法规。

4.3 提高海洋科技创新能力

国家正在深化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海洋领域也要重视海洋科教的发展,实现海洋经济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一是南海区实施海洋科技创新驱动战略,协调区域内地方政府出台海洋创新扶持政策,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打造南海人才小高地。二是加快建设现代海洋科教体系,加强与东部沿海地区重点高校、科研院联合创办海洋技术研究中心;依托海洋产业龙头骨干企业,建立海洋技术和产品研发创新平台,加快重点产业领域学科带头人和创新型人才的引进培养;依托海区科研院所,加快建设海洋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监测中心。三是建立海洋科研院校联盟,推进与港澳、东盟国家的海洋科教合作,推动海洋科研成果的转化,为海洋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创新动力。

4.4 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

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提升生态管海水平,是新时期落实五大发展理念、推动海洋工作的基本遵循。一是以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为契机,建立海洋资源环境承载力监测预警机制,加强海洋生态保护与修复,实施“南红北柳”、“生态岛礁”、“蓝色海湾”等工程,全面建立实施污染物入海总量控制和海洋生态红线制度。二是深化资源科学配置与管理,创新海陆统筹管理模式,探索开展海洋经济综合改革试点;加强海域海岛资源管理,建立健全海域海岛资源市场化配置机制,深入开展海域及无居民海岛使用权“招拍挂”出让、登记制度,继续推进市场化出让海砂开采海域使用权,探索建设海域使用“直通车”制度。四是加强海洋防灾减灾,加强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和海洋灾害风险评估,完善海洋灾害应急快速反应机制,完善海洋预警报产品发布系统,充实海洋灾害应急力量。

【参考文献】

[1]吕余生.释放先导效应,共建海上丝路——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回顾与展望[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14.5.

[2]朱坚真,等.中国海洋经济发展重大问题研究[M].北京:海洋出版社,2015.10.

[3]罗亮.琼粤海洋经济发展与南海合作开发[J].新东方,2015(06):105-109.

[4]胡晓丹,陈昭.海洋产业结构对海洋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以广东省为例[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15(04):86-92.

[5]童智,管洪波.省域海洋经济发展现状文献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4(04):12-13.

[6]张少峰,张春华,刑素坤.广西海洋经济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5(04):103-106.

[7]赖晓红.广东省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D].湛江:广东海洋大学,2014.

[责任编辑:朱丽娜]

猜你喜欢
海洋经济南海区发展对策
佛山市南海区图书馆党建主题读书驿站
What Do These People Do?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狮山实验学校
“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绿色海洋经济发展的对策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