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经济”下开州区现代农业产业结构升级研究

2017-08-30 09:28邹洪
卷宗 2017年16期
关键词:新业态新经济产业结构

邹洪

摘 要:本文对现代农业产业在新经济下的新业态和开州区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并提出开州区现代农业产业结构的升级对策。

关键词:新经济;新业态;现代农业;产业结构;升级对策

开州区地处重庆市渝东北大巴山区,农业人口占全区人口70%以上,作为从古至今传统的农业大区县和药材种植基地,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大区县。在以高科技技术产业为支柱、以智力资源为依托的经济社会发展地“新经济”下,如何优化开州区现代農业产业结构,提升开州区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原动力”,是当前开州区积极融入“长江经济带”国家发展战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贯彻实施重庆五大功能区战略、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迫切需要。

1 “新经济”给现代农业发展带来新业态

在“新经济”下社会经济生活各领域已基本形成以“互联网+”活动方式,已打破社会经济生活空间限制,加速了各领域的信息交换,重新整合各领域资源,促进了技术、市场、产业组织的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由此,给现代农业带来了新业态。

(一)对核心技术的共享加速

以互联网平台突破由于地理空间和历史原因导致农业技术的不均衡、不易流动,从而形成新的市场竞争方式,新农业技术共享于个人和企业共享资源的速度加快,加大了农业的技术更新、新农产品的培育等技术的独占难度。由此,在“新经济”下的个人和企业通过互联网均能获得当前农业发展的最新信息和技术。核心技术的共享加速已成为当前现代农业产业的新业态之一。

(二)对农产品消费需求结构升级

随着经济社会高速发展,非农业人口不断增加、人均收入逐步提升,对农产品的消费需求从过去对粮食 “单一化”需求转向对高热量、高脂肪、高蛋白等“多样化”转变,同时,消费者对农产品的品质、品牌、服务等意识进一步增强;人口总量的增加对农产品供给规模也在不断提升;科技的不断发展,各种以农产品为原材料的产业不断产生,拓展了农产品的用途多元化。因此,在“新经济”下人口总量、非农人口、人均收入不断增加以及科技不断发展,对农产品消费需求结构从低层次转向高层次升级,以及从单一用途到多用途拓展,已成为现代农业产业新业态。

(三)对抗市场竞争风险能力加剧

传统的市场因地域空间等因素把市场划分为国内与国际市场。在“新经济”下的今天,农产品进入任何市场不受地域行政区的直接干预,冲破了地域限制或国界限制,打破了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划分界限,加速了农产品的专递速度。在全球化市场的新经济形势下,现代农业企业所面临的竞争对手来自世界各地,加剧了农产品市场的竞争激烈程度,加剧了农业企业的经营风险,同时对现代农业产业的抗市场竞争风险的能力提出了新要求。全球化的市场竞争、抗风险的新能力,已成为现代农业产业新业态。

(四)对经营和销售方式的转变加剧

在当前新经济下发展经济的核心资源就是信息技术,现代农业在此种经济发展环境下,加速了现代农业的技术更新,加剧了现代农业在全球化的市场竞争激烈程度。因此,现代农业要适应当前这种新的经济环境,就必须以“小农经济”为主的传统经营方式向以适度规模化、集约化等创新型经营主体、经营理念应形成与国际竞争意识新型经营方式的转变。同时由于互联网深度融入商品交易链,打破了以生产者——中间商——消费者的传统销售模式,已形成农产品生产者——互联网——消费者直接“双向沟通”的销售模式,由此新经济下加剧了现代农业销售模式的灵活多样的方式。

2 开州区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所存在的问题

(一)农业规模化经营和资源优化整合滞后

全区耕地人均面积只有1.3亩左右,低于全市、全国平均水平;山多平地少,全区耕地坡度25°以上的有56.31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37.5%,同时土地的“零散碎”问题也很严重。全区虽有各类新型经营主体近2万多个,但多数呈现规模不大、效益不好、实力不强,从全区统计情况看,全区经营粮食产业10亩左右的农户占规模经营的90%以上,经营水果面积10亩的农户占规模经营的80%以上,经营蔬菜面积5亩的农户占规模经营的70%以上;特色产业、主导产业的基地板块不大,规模化程度还较低,特别是有影响、有示范带动的农业园区没有特色。

(二)农业产业化水平和抗市场风险能力不强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整体水平仍然不高,特别是农副产品的整体加工转化率依然偏低,缺乏具有一定实力的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竞争能力较弱,发展后劲乏力,存在“两多两少”的现状,国家级名牌农产品还是空白。同时主体与主体之间存在散而不紧现象,企业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不健全,千家万户的小生产难以有效对接千变万化的大市场,农业抗御市场风险能力不强。

(三)主体资源要素与农业现代化的要求不匹配

开州区农村“三化”现象较为突出(农村空心化、劳动力年龄老化、农民兼业化),农村劳动力结构性不足问题明显,保证农业发展“后继有人”压力较大。特别是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加之农业比较效益低,大量农村人口尤其是青壮年劳力不断“外流”,农业劳动力从绝对富余向结构性不足转变,农村常住人口逐渐减少,很多村庄出现了“人走房空”现象。农村实用人才占农村劳动力的比重仅为1.6%,受过中等及以上农村职业教育的比例不足4%,生产经营性人才严重缺乏。

(四)农业基础设施滞后导致农业机械化水平低

全区属丘陵山区,田块小、落差大,机耕道缺少,生产和收割仍以人力、畜力为主,大中型机械下不了田,到不了地,机耕条件滞后,增加了生产成本。全区主要农作物耕种收机械化水平只有33%,低于全市、全国平均水平。

3 开州区现代农业产业结构升级对策

(一)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

着力调整种植业品种结构,大力发展薯类作物、特色小杂粮、特色小水果,粮经作物比由现在的40:60调整为38:62。着力推进畜禽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形成粮草兼顾、农牧结合的新型种养结构。在补农业短板上,着力加强农田水利基础建设,建设高标准农田;深入实施农业生态、林业生态、水生态建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加强农村人才培育,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在降农业成本上,着力推行进农业规模化、农业科技化、农业机械化、农业信息化、服务社会化、推广绿色清洁、节水、节肥、节药技术。在强融合上,着力延伸农业产业链条,推进农产品初深加工,加强农旅融合,发展休闲农业,加强农商融合,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

(二)进一步构建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体系

进一步构建以服务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为主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同时把新型农业服务主体在农业机械和科技成果应用、绿色发展、市场开拓等方面的引领作用进一步发挥,引导新农业“经营主体”和新农业“服务主体”融合发展。同时,积极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补贴试点,支持农机专业合作社、植保专业队、农业服务公司等多种类型的新型农业服务主体开展代耕代种、联耕联种、土地托管等专业化规模化服务,提高农业机械、科技运用、提质量、增效益。

(三)建立农业大数据平台,提升宏观指引能力

开发大数据平台,通过大数据精准分析,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精准参考,以提升政府、部门、经营业主实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自我分析能力、市场适应能力。同时,结合大数据平台为开州区现代农业农产品生产、种植和发展方向等提出科学的依据,防止农业产业盲目投资和低水平扩张,提升农业产业抗市场风险的能力,为开州区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增添“原动力”。

(四)提升农产品供给质量安全水平

一是积极建立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区、示范场,设立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生产示范区,强化政策引导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业企、专业合作社建立标准化示范区。二是推进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大力培育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中高端农产品。积极培育知名商标、著名品牌。三是加大农产品质量监管。重点加强生产过程可追溯、可公开,增加生产过程透明度。

猜你喜欢
新业态新经济产业结构
“互联网+广告”的新业态研究
基于产业结构对接的人力资源培养实践与思考——以湖南省为例
中国GDP或增加“新经济”成分
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变动、技术进步与碳排放
中国解决产业结构问题从淘汰落后产能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