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及对策

2017-08-30 16:08杨雅晴
卷宗 2017年16期
关键词:双刃剑网络应对措施

杨雅晴

摘 要:随着时代的进步,互联网愈来愈成为人们生活不可缺失的一部分。然而,网络对于青少年这一特殊群体来说是把双刃剑,本文从互联网对于青少年的双重影响展开论述,进一步探讨青少年沉迷网络的原因,从而寻求帮助这些少年早日恢复身心健康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网络;青少年;双刃剑;应对措施

截至2016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31亿,全年共计新增网民4299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53.2%,较2015年底提升2.9个百分点。网民中学生群体规模最大,学生群体占比为25.0%,10-19岁群体占比为20.2%,新增网民年龄19岁以下人群占比为45.8%[1]。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随着时代进步和科技发展,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失的一部分。网络的发展对于青少年这一特殊群体的影响力在逐渐扩大。而正因为网络的普及、青少年群体自身的特殊性等各方面的原因,使得网络成为一把“双刃剑”。有一部分青少年因为沉迷网络而被网络所困住,日渐堕落,沾上网瘾。本文将针对这一现象对于其原因和措施进行探讨,希望能对被困“网”中的青少年有所帮助。

1 网络是把“双刃剑”

正如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在与池田大作对话时所说,“技术每提高一步,力量就增大一份,这种力量可以用于善恶两个方面。”对于青少年这一群体而言,网络是把双刃剑。

1.1 网络对于青少年发展的益处

网络作为一种传播媒介,之所以能够普及的如此之快也是有它自身的优点的。第一,青少年学生这一身份来说,网络上有大量丰富的资料是可以供他们参考的,当学生在学习的时候遇到困难时,可以在网络上寻求帮助。除此之外,网络上的知识也在不断更新换代,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第二,网络上的热点新闻不断更新,各类实时报道有利于青少年第一时间了解社会动态,关心社会热点问题。而各类新闻热评也可以开拓青少年看待问题的角度,有助于他们在人生这一关键时间段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世界观。第三,青少年面临着升学的压力,在繁忙的学习生活之余,在网络上打游戏、看视频,成为他们放松自己,忙里偷闲的一种手段。第四,各种交友软件和贴吧论坛,为青少年提供了一个交友平台,方便他们之间的交流联系,拓宽交际面,同时,青少年在网络平台上可以各抒己见,交流环境相对宽松,有利于促进个性发展。

1.2 网络对于青少年发展的弊端

尽管网络对于青少年有如此种种益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弊端也暴露了出来。首先,网络上有大量的知识和信息,这本应当对青少年的学业有所帮助,然而,部分青少年在学业遇到困难时,不通过自己思考,过分依赖网络,直接将网上的答案照搬,不仅不利于形成自己的思考,还会养成惰性,对以后的学习生活有很大的危害。其次,因为网络环境相对开放和宽松,各种各样的自媒体对于新闻热点的看法不一,评论也因人而异,而青少年的道德判断力差,很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形成错误的价值标准和道德判斷,甚至诱发犯罪心理危害社会。再者,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适当的放松对于青少年而言是件好事,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然而,由于青少年的猎奇心理和较低的自控能力,他们很可能因为学习生活的枯燥和疲惫,从而将大量精力放在网络游戏和娱乐上面,影响了学习不说,用眼过度、作息不规律等坏习惯也会给青少年的身体健康带来巨大创伤。最后,由于各类交友软件的泛滥,青少年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很可能将重要信息泄露给他人,让不法分子有机可乘,危害人身安全。另外,在网络的虚拟世界中,不仅满足了青少年尽快占有各种信息的需要,也给人际交往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而且不必承担现实生活中的压力和责任。很多青少年在论坛里发表言论后会得到“志同道合”朋友的称赞,从而沉迷在虚拟世界的成就感和存在感中无法自拔,缺乏现实中与人交流的勇气,渐渐脱离现实生活。

2 青少年受到网络消极影响的原因

蒙格马利说“儿童正在一个沉浸式的媒体文化中长大,这已经在他们生活中变成一个持续和普遍的存在”[2]。互联网带来了便利,改变了生活娱乐方式、信息传播方式等,但这扁平化的虚拟真实交杂的世界,却也带来了恐怖,部分青少年在互联网服务空前发达的情况下渐渐迷失了自己,深受其消极影响,究其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

2.1 青少年群体自身特殊性

发展心理学家艾里克森认为,人的一生可以划分为八个不同发展阶段,每一个阶段个体都要面临一种主要的心理冲突,冲突的顺利解决对于个体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青少年在青春期,生理、心理发生的变化都是剧烈的[3]。首先,青少年认知能力有限,却有着强烈的好奇心。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问题,青少年往往缺乏正确的认知能力,但同时正因为对这个社会知之甚少,他们又往往对一切的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网络的出现正满足了他们的这一心理需求。但网络上大量的信息鱼龙混杂,令人眼花缭乱,青少年往往因为不具备正确的判断能力,从而受到有害信息的荼毒。其次,青少年自我控制力差,却极其渴望独立。自我控制能力引发或制止特定的行为,主要包括五个方面:抑制冲动行为,抵制诱惑,延缓满足,制定和完成行为计划,采取适应于社会情境的行为方式[1]。而青少年在面对网络上大量“诱人”的信息时,并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往往深陷“网”中,无法自拔。同时,青少年极其渴望行为的独立,特立独行,甚至走向叛逆。一方面,他们不服从父母和教师的管教,即便沉迷网络也不不愿意走出来;另一方面,他们沉迷于在网络游戏中或者论坛上的自由感和独立感,造成他们迷恋这种虚拟世界的成就感而逐渐与真实的社会脱节。最后,青少年价值判断缺失,但自我意识强烈。青少年由于年龄和阅历等多方面的限制,还没有走向社会,心理也不够成熟,正值价值判断和情感判断的形成时期。而网络是一个相对开放和自由的大环境,会存在一些不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言论,可是青少年又有着强烈的自我意识,迫不及待的想要表达自己,一旦不够成熟的青少年接触了这些言论,就会受到其消极影响影响。于小而言,他们会在网上发布一些谣言或者是自己不成熟的想法;于大而言,这不利于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树立。

2.2 家庭教育的缺失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作为监护人,父母不仅要保证孩子正常的生活,还要对孩子施以恰当的教育,助孩子茁壮成长,而出现孩子沉迷网络的情况,家长难辞其咎。一方面,家长工作繁忙,缺少陪伴。现在社会上越来越多的独生子女家庭,父母双方都忙于工作,很晚才能会家,有的家长也只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想方设法满足物质需求,却忽视情感支持的现象,青少年在完成学校作业之后,面对空荡荡的家庭,他们往往把时间消耗在网络上。缺少了父母爱的陪伴,他们只能在网络聊天和网络游戏中寻找刺激和片刻的充实来弥补温暖的缺失。另一方面,家长教育方式不当,缺少沟通。部分青少年沉迷网络之中,需要父母的帮助从中脱离出来,但是,有的家长缺乏正确的教育方法,他们往往对自己的孩子采取粗暴的教育方法,这不但不会缓解孩子沉迷网络的状况,反而会催生他们的逆反心理,让他们走上歪路。

2.3 学校层面的探索

学校可以说是青少年的第二个家了,在学校发生的点点滴滴都会对青少年的成长有着或多或少的影响,那么从学校层面来看,是如何导致青少年被困 “网”中的呢?第一点,学校课业压力繁重。青少年不仅处于生理和心理的重要发展时期,也是学业发展的奠基时期,学业压力自然繁重。而在学校里,青少年受到了过多的压力和抑制,一回到家,便极其渴望放松和情绪的宣泄,因此将注意力放到了网络上,从中寻求片刻的放松。第二点,教师并未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很多情况下,我们所谓的“网瘾少年”在课堂上或者学校生活中是会有种种行为漏出“端倪”的,比如上课睡觉、注意不集中、放学结伴去网吧等等。而作为在学校中与他们朝夕相处的教师,很多时候并不能及时发现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或者发现了也并不探究现象背后的真正原因,往往会错过帮助“网瘾少年”摆脱网瘾的最佳时期。第三点,学校伙伴的影响。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青少年在这个时期很难形成正确的判断,极容易受到他人的影响,一旦“站错了队”,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在沉迷网络的少年群体中,往往是一个同学尝到了网络的“甜头”,就告诉自己的伙伴,时间长了,两人经常结伴打游戏或者去网吧,最终双双染上网瘾。第四点,学校教育的缺失。很多学校在学生处于低年级的时候并没有开设过相关心理健康课程教育或者相关指导班会,因此学生并不了解沉迷网络的危害,只尝到了网络带给他们的甜头。另外,很多学校也没有相关的心理咨询室和专业的指导老师能够针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2.4 社会视角的思考

社会是个大家庭,青少年在社会中生活,方方面面都受到社会的影响。社会对于未成年人也应当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但在“网瘾少年”这个问题上,社会也有着一定的责任。一方面,政府部门监管不力。在有关网络的问题上,政府部门后期监管不力,有着“重事前许可,轻事后监督”的这一趋势。就以网吧的管理为例,尽管我国已经实施了《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和《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规定,但有些网吧仍将其无视,只要未成年人拿出成人身份证即可刷卡进吧,网吧为了盈利,营业时间也不断延长。执法部门也对此类情况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少数不良执法部门将条例当作了罚款赚钱的法宝,降低了条例的权威性和有效性。另一方面,游戏开发者违背规则。很多游戏开发者,为了增强游戏的趣味性、吸引力,往往违背相关规定,在里面加入一些色情暴力甚至赌博的元素,满足青少年的猎奇心理。除此以外,很多游戏打着“禁止未成年人注册”的称号,但是往往只是一个苍白无力的符号,并没有严格的身份验证,等于直接向未成年人敞开了大门。导致未成年人被五花八门的游戏包裹,渐渐落入“网”中,无法自拔。

2.5 网络自身的特性

除了以上种种原因之外,网络自身也有种种特点,致使青少年被困“网”中。其一,网络内容的丰富性。网络上充斥着大量的信息,从军事到娱乐,从新闻到综艺,让青少年目不暇接。但这些信息往往鱼龙混杂,可能对青少年产生消极的影响。其二,网络的开放性和自由性。著名的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将人格视为由本我、自我、超我三个心理系统组成,网络世界的匿名和自由,使人格中的“自我”和“超我”的监控作用淡化,而人格中“本我”的部分被放大[4]。一方面,青少年在网络上受到的约束力相对现实中要小的很多,他们可以在网络上肆意宣泄和评论,从而渐渐逃离现实社会。另一方面,因为所有的网民都可以自由的发表言论,所以当青少年看到良莠不齐的言论时,因为缺少判断的能力,所以很难保证不受消极言论的影响。其三,网络的虚拟性。在网络游戏中和社交软件中,青少年很容易伪造一个身份,和他人进行沟通和交流。在这个过程中,青少年可以暂时掩盖掉自己真实身份,释放内心的压力,退去自卑感,塑造一个理想的形象,发挥在客观世界里无法发挥的巨大潜能,最终沉迷于这种虚拟的成就感中无法自拔。

3 如何帮助青少年摆脱网络的消极影响

3.1 家庭教育是第一位的

作为和孩子朝夕相处的父母,在对孩子的教育这方面起到的作用不容小觑。首先,父母要让孩子感受到家的温暖。青少年沉迷网络这一现象,往往是因为父母的冷漠和无视造成的,父母要用自己的爱和陪伴去温暖孩子,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父母的关爱,让他们知道自己在现实生活中也是被爱着的,才能渐渐充实自己的心灵,走出虚拟的网络世界。其次,父母要采取正确的教育方法。一旦发现孩子沉迷网络,父母应当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并及时与孩子沟通,从沟通中发现孩子情感的缺失并及时弥补,争取早日帮孩子摆脱网瘾的困扰。最后,积极寻求家校合作。当父母发现凭借自己的能力已经不能帮助孩子缓解网瘾症状的时候,就应当及时向老师反应,积极主动的寻求家校合作,双管齐下,争取达到最好的效果。

3.2 学校教育举足轻重

青少年除了在家中,在学校学习生活的时间也是最长的了,因此学校承担着很大一部分责任。第一,加强校园网的建设。在学习期间,学校和教育机构应给青少年提供更加健康的网络环境,教会青少年正确使用互联网,引导他们找到感兴趣的内容[5]。校园网是学校给学生提供的一个很好的交流和学习的平台,但是很多学校的校园网往往不够吸引学生,这导致学生弃用校园网而更加青睐于别的网站。因此,学校应当注重建设校园网教育性的同时,也要注重建设娱乐性,比如一些益智小游戏、教学性小动画、生动活泼可爱的网页排版等等,更能吸引孩子的眼球。第二,开设防范网瘾的班会课或讲座。学校可以动员班主任老師在孩子低年级的时候就进行一些主题班队会的教育,让孩子把这种防范意识扎根心底,或者请一些专家学者,就这个话题,以孩子能够接受的一种方式,进行讲座教育,让孩子从小就在心里埋下一颗警惕的种子,防患于未然。第三,教师要时刻关注自己班上孩子的发展状况,不论是从生理上还是从心理上的变化,都要及时的与学生和家长沟通,寻求学生变化背后的真正原因,才能对症下药。第四,学校设立心理咨询室。在成长中的青少年,心理方面有着巨大的变化,对生理知识、性知识、道德知识都知之甚少,这就需要学校对其进行相关的教育。而针对网瘾少年来说,心理问题是一个最根本的原因,能请一个专业的心理咨询教师,对正在迷茫和挣扎中的青少年施以援助之手,会更有利于他们的恢复和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第五,学校要采取多维的评价体系。很多被困“网”中的少年情商并不低,但由于学校单一的以成绩高低论英雄,很多青少年在这种以偏概全的结论中,采取极端的方式回避现实。所以,学校应建立一种多元的评价体系,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老师应当以欣赏的目光看待每一个孩子,发现他们自身的长处并挖掘他们的潜能,不能以偏概全,抹杀孩子自身的光芒。

3.3 社会力量不容小觑

埃瑟戴森曾言:“网络像任何一个国家一样,它有自己的规矩,但也有一定的准则。网络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掌握自身命运,在地方社区和全球社会中重新定义公民身分的机会。他也把自我治理、自主思索、教育后代、诚实经商以及同其他公民一起设计我们身份中所应遵循的责任的任务交给了我们。”网络管理是一项庞大的工程,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多方面共同的努力。从社会的角度来看,第一,要建立网络行业道德标准。网络给青少年带来各种各样便利的同时,也让青少年面临了各种各样道德问题的纷扰。政府主管部门和主流网站应当共同制定网络社会共同遵循的道德准则,并在网民中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和普及。对于网上不道德的行为要曝光、鞭挞。各部门应当高度重视,形成一个制度保障得力、社会分工明确、部门责任到位、体制运行协调的工作联动机制[6],还青少年一片“绿色”的网络。第二,健全相关法律机制。我国已经建立了网络管理法律的初步框架,但多数是部门规章,和以自己部门利益出发的规范性文件,这些法规制度还存在覆盖性不全,可操作性不强等问题,针对青少年网络保护内容的更是寥寥无几。相关部门应尽快制定、修补、完善相关法律,以使其更适用于对青少年网络权益的保护。第三,加大执法力度。一方面,对于网吧营业的监管,要加大监督力度。根据已经出台的《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办法》对网吧等上网机构进行严格管理和排查,一旦发现有允许未成年人逗留的场所应立即处罚,加大惩罚力度,在执行过程中,政府各部门都要密切合作,严格执法。另一方面,执法机构要加大对于色情网站的打击力度。一旦发现有网站传播淫秽信息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时候,要立即开展专项治理,清扫网络环境。第四,健全救助网瘾少年公益体系。社会针对那些被“网”住的青少年可以建立“网瘾救助基金”,为他们进入专业的网瘾戒除所或者求助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提供资金补助,同时,政府可以出资建立并大力扶持完善一批真正适合青少年的网站。目前国内真正适合青少年的网站还非常少,相关专家应尽快联手建立一个具有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的网络天地[7]。最后,社区可以召集组织网络文明志愿者对社区的青少年进行一些网络监督和帮助,预防未成年人坠入“深網”。

参考文献

[1]http://www.cnnic.net.cn第三十九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7.1.

[2]索尼亚利文斯通.儿童与互联网-现实与期望的角力[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292.

[3]顾海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预防与治疗[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29.

[4]顾海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预防与治疗[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36-37.

[5]张灵聪.初中生学习自我控制特点的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01.6:1- 2.

[6]贺金波.网络成瘾的发生机制和防治[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210-211.

[7]陈光磊,黄济民.青少年网络心理[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252-253.

猜你喜欢
双刃剑网络应对措施
“行高人非”还是“见贤思齐”?职场上行比较对员工行为的双刃剑效应*
工作狂领导对团队绩效的双刃剑作用机制*
油气集输系统信息化发展形势展望
基于网络的信息资源组织与评价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基于网络的中学阅读指导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