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校工作中“点线面”思维的运用

2017-08-30 12:34李爽
卷宗 2017年16期
关键词:点线面联系宏观

李爽

摘 要:本文试图阐述平面空间基本元素“点线面”作为一种经典的思维方式在编校工作中的启发性和应用价值。

关键词:编校工作;点线面;思考方式;微观;宏观;联系;运用

正如世间万物一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人类智慧的产物——各学科、各行业之间,其实也有着不可忽视并且能相互促进的连接点,从事这些学科和行业的人若能养成善于发现和思考问题的习惯,一定能在自己的领域如鱼得水,渐入佳境,进而对该领域甚至整个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现代艺术家康定斯基创造性地把本来属于几何学概念的点、线、面成功地运用在艺术理论中,写出了现代主义艺术的经典著作《点线面》 ,而其实“点线面”作为平面空间的基本元素,其应用价值远不止艺术领域,对它们还能产生出哲学、文学、物理学等多种解读方式,并且都能有助于这些学科的发展。

从事编校工作几年来,随着时间推移越来越发现,编辑和校对绝不也不能是一种机械和程序化的劳动,而应该是随时伴随思考,并联系其他各学科之长,灵活运用的一种创造性工作。“点线面”其实就可以作为一种优秀而经典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给编辑的工作带来非常有益的帮助。

1 “点”代表着编校工作中的细枝末节

哲学的观点认为,“点”就是宇宙的起源,没有任何体积,是所有图形的基础。具体到编校工作中,“点”其实就是编辑和校对人员所面对书稿的最细小、最微观的部分,也就是标点、字、词、句、知识点、政策法规等。这些细枝末节看似更多的是校对应该处理的工作,但其实它们也是一部书稿的基本构成元素,编辑同样要引起重视。特别是在如今“编校合一”的大环境下,编辑更是要认真对待、查证、核实每一个标点、字母、字词等细节。正如大海是由许许多多水滴组成,每一滴水滴都有其存在的意义,只有认识到组成整体书稿中每个“点”的价值,将繁琐的细节处理好,才有可能进一步把握书稿的脉络和整体格局,为整部书稿的成功编校、付梓出版打下基础。

都说编辑是一个需要细致、耐心的职业,就是因为每天要和大量的标点、字、词、句等打交道,稍不谨慎,就会出错进而影响整部书稿的质量。一定要重视工作中所面对的细枝末节,并且认识到它们的意义所在。康定斯基也说过:“依赖于对艺术单个的精神考察,这种元素分析是通向作品内在律动的桥梁。”作为编辑,想要从繁冗枯燥的编稿中解脱出来,首先要发自内心地认可这种繁冗,重视它,理解它,进而从中发现奥妙,能够乐在其中也是一种解脱。

2 “线”代表编辑的逻辑思维和策划能力

在空间概念上,线是由无数个点连接而成的。可是具体运用到各个学科、行业中,“线”却仿佛成了最微妙,最抽象,也最难把握的部分。就编校工作而言,你可以说“点”代表微观思维,代表字词句等各种细节,“面”代表对书稿整体的宏观把握,那“线”呢?似乎很难有个实体来对照说明。其实,就我个人有限的编校工作经验而言,我认为“线”的思维是非常重要的,它是联结“点”(微观)和“面”(宏观)的桥梁,也是一部书稿的脉络,可以说是编辑是否能成功把握书稿的关键点。

“线”作为一种中介,它其实代表着一种逻辑和连贯性。组成一部书稿的首先是密密麻麻的字、词、标点,而作者们已经创造性地使这些字、词、标点产生了奇妙的内在联系。作为编辑,发现这些内在联系并且就其合理性、出版价值做出判断,可以说也就是对书稿本身质量、意义的判断,而这一能力的具备,必须靠训练“线”的思维方式来得到,也就是编辑个人素质中宝贵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策划能力。

在具体的编校过程中,具备“线”这种逻辑思维能力,往往能提高工作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一本文学批评类文集,由多位作者提供稿件,编辑在审稿过程中,发现其中某篇稿件写法与众不同,文体较散漫,不够连贯,详细了解后得知该作者是一名大学讲师,其所提供的稿件是上课时的课件。于是及时与作者配合,对照其他文章做出了修改。这看似一个编校工作中并不特别的案例,但是整个处理过程却很考验编辑的逻辑思维能力。首先,是否能迅速发现看似同类的稿件中的“异类”——因为这个“异类”和同类们不在“一條线上”;其次,是否能迅速发现“异类”不同于其他的原因所在——联想“为什么”也是一种逻辑思维;最后,是否能迅速找到将其转化为“同类”的应对方法——把书稿组成部分合理地放在“一条线上”。

从另一个重要的方面来说,“线”还代表了一种联系性的眼光,这种眼光不仅体现在同一本书稿内部,还体现在书稿与书稿之间,甚至体现在是否能发现生活中有价值的文化素材和热点。好比看到一棵树木,联想到整片森林,编辑如果能及时看到某本书的“卖点”,进而挖掘到它的社会价值,从而以此为线索生发出更多有价值的图书素材,顺藤摸瓜,也许就能完成一部甚至多部成功图书的策划。

3 “面”是编辑必不可少的宏观思维和大局意识

在空间概念上,面是由无数条线组成的整体。对应到实际的编校工作中,所谓的“面”即是一种宏观思维,也就是一名编辑把握大局的能力。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大局”代表着多重意义。首先,大局是由各种微小元素,脉络组成的书稿整体,编辑要根据各要素,脉络的正确性、合理性和价值,来判断书稿整体是否达到出版标准,其出版价值何在;其次,大局也是整个社会环境,文化环境,政治导向等等,编辑必须对这些大的方向保持较高的敏锐度,并以此作为判断一部书稿是否能达到出版要求,是否有出版必要的关键;此外,大局还代表着整个出版业的发展方向,代表着社会发展对出版业的影响,即一种长远发展的眼光。比如在当下,数字出版已经给传统出版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作为一名传统纸质图书的编辑,是否能及时转变思维,正确认识这种冲击会给整个行业带来什么变化,并且尽己所能尽快适应这种变化,是至关重要的。

综上所述,作为空间概念的“点线面”不仅可以用在数学,艺术,哲学等领域,在从事文化传承事业的出版行业,它们一样有用武之地,并且还能综合其他学科对其应用的经验,找到最适宜的结合点。本文只是浅显地提到了其中的某些方面,并未做深入的探讨,只是由个人的工作经验和感想出发,提出一些粗浅的想法,期望达到抛砖引玉之效,引起同行或者其他行业从业者对于跨学科应用的更多有价值、有深度的发现。

参考文献

①【俄】康定斯基:《点、线、面》,余敏玲译,邓扬舟审校,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版。

②曾文生:《论编校关系及“编校合一”》,载《厦门大学学报》(哲社版),1997年第4期。

③王佰铭:《编校工作中“宏观”与“微观”的思想方法》,载《编辑之友》,2009年第10期。

④赵运通:《合格编辑的智能培养》,载《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第3期。

猜你喜欢
点线面联系宏观
吴冠中的点线面
勾股定理应用“点线面”
东郊记忆——点线面
绘画点线面
宏观与政策
浅谈平面图与立体图的思维培养
宏观
宏观
宏观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