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图伦理政治思想与董仲舒伦理政治思想的对比

2017-08-30 17:18马晓虎
卷宗 2017年16期
关键词:董仲舒柏拉图道德

马晓虎

摘 要:柏拉图作为古希腊先哲之一,其哲学思想一直为世人所探讨,在他本人留于世间的多部著作中,《理想国》集中反映了其伦理政治理念及施政构想。他对理想社会构想与董仲舒有着诸多相似之处。柏拉图强调道德的力量与儒家文化中以德治国的理念也有着共通之处。由此,本文从时代背景方面分析柏拉图和董仲舒的伦理政治思想产生的原因以及对两者的核心内容进行详细的对比分析,研究两者对后世社会政治的不同影响。

关键词:柏拉图;董仲舒;伦理政治;道德

1 柏拉图与董仲舒伦理政治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

1、渐趋衰落的雅典城邦及其民主政治

在统治阶层内部,民主派与寡头政党激烈斗争,雅典的民主制度几乎已经沦为了两派争夺政权的工具。伯罗奔尼撒战后,由斯巴达扶持的“三十僭主”统治雅典,然而其残酷的统治也让雅典人民对其彻底失望。其后,民主派将苏格拉底以极不公正的方式审判致死令柏拉图对现存的民主政治体制失去了最后一丝念想。师承于恩师苏格拉底的“美德即知识”理论,柏拉图意识到只有对城邦之民众强化道德教育,恢复其固有的美德才能彻底解救城邦于危难之中。

2、汉武帝时期大一统局面的逐步形成

汉朝初期统治者吸取秦灭亡之教训,采用黄老学说治国,实行“与民休息”的政策使得社会经济蓬勃发展,在 “文景之治”时期,社会经济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然而,与此同时,由于地方的势力逐步增强,其威胁到了中央的统治。汉景帝时期,甚至爆发了“七国之乱”,这严重影响了汉朝的稳定。因而,汉武帝即位之始便意识到中央集权需要进一步加强。董仲舒也正是此时顺应社会上的普遍呼声,进一步维护汉朝统治的稳定,董仲舒继承和发展了儒家传统的“大一统”思想,阐发了以政治统一为核心的“大一统理论”。

2 柏拉图与董仲舒伦理政治的相似之处

1、强调道德教化的作用

柏拉图强调“善”是最高理念,是宇宙间的最高法则,它是伦理行动的最终目的,它规定着人类生活的总体和谐。[1]因而,国家要符合“善”的理念,一切的政治秩序建立的目的都是按照正义的原则来实现和谐生活的道德秩序,道德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条件。

董仲舒在亦继承了传统儒家“以德治国”的理念,提出“任德而不任刑”的德治思想。“天道之大者在阴阳。阳为德,阴为刑,刑主杀而德主生。——以此见天之任德不任刑也。”(《汉书·董仲舒传》)。由此可以看出,董仲舒认为“德治”是天的要求,而道德教化是实现其重要的手段。

2、对统治者的德行要求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明确提出希望充满智慧而且拥有美好德行的“哲学王”统治国家,而且在城邦中,统治者应摒弃私欲,全心全意为城邦服务,实行财产公有制,除了生活必须品外,不得有任何私有财产。正如柏拉图所说,“在财富方面,他随时注视自己心灵里的宪法,他不会让自己的财富过多或欠缺而引起纷乱。”[2]这无疑对于统治的德行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

而董仲舒提出的“天人感应”与“天人合一”理论,在他看来,君主只有“积善累德,”尊天行道,才具备为君的资格。若逆天失道,恣意妄为,天就会出灾异谴告之;如终不改寤,天就会更命有德。[3]董仲舒通过“天”的秩序,将君主的行为与“天”联系在一起,无疑对于君主的德行也提出了要求,希望他们的修身审己。

3、对教育的重视

柏拉图的政治思想袭承了苏格拉底对于教育的重视。他认为,“灵魂的拥有者成为理性存在物的过程中伴有正确的教养或教育,那么这个理性的存在物就成为健康的、完善的人,免受一切疾病中最大的病患,但若他拒绝接受教育,那么他将终生瘸腿走路,最后还是带着不完善的无用之身返归冥土。”[4]只有受过完整的教育的人,他才能具备理性,具有“善”的美德。

董仲舒在其政治思想中,总结秦朝灭亡的原因,其认为在于没有遵照圣王之教行事,而是相反,废德教而专任刑罚。因而他认为,统治者需要有众多的圣贤辅佐,实施教化,方能维护天下太平。因而他提出,兴太学,置名师,素养士以求贤。

3 柏拉图与董仲舒伦理政治的不同之处

1、“小国寡民”与“大一统”

在柏拉图的《理想国》中,提到理想的国家,国家的规模应适中,以站在城中高处能将全国尽收眼底,国人彼此面识为度。其生活在古希腊的雅典城邦中,依旧没有能够摆脱当时的历史局限,崇尚的是小国寡民的国家。

而董仲舒的思想从终极目的来说,都是为维护既成的大一统的政治局面服务。在他的政治思想中,他强调政治上的统一,强化中央集权,防止分裂割据;强调思想上的统一,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治主张。

2、“理念”与“天”

柏拉图认为,“理念”是一切的本源,“理念”高居于现实生活之上,绝对主宰着现实世界,它难以与现实世界融合,理念是一种“至善”是人们在现实生活难以企及的。“理念”世界与现实世界完全对立。

而在董仲舒的思想中,“天”是一切的主宰,“天者,百神之君也,王者之所最尊也。”[5]而天又与人存在着联系,因而提出“天人感应”理论,当君主有錯误之时,天会降下惩罚,使其能够“奉天行道”。因而“天”与现实世界是有所联系的。

4 “天人对立”与“天人合一”

在柏拉图的思想中,人作为感性的存在,必须认识探索人身之外的理念世界,但由于人的感性经验的弱点,永远也达不到对理念世界的真正认识。[6]他认为所有现实世界的城邦永远也不可能达到“理想城邦”的水平。

相反,董仲舒在其思想中提出 “天亦有喜怒之气,哀乐之心,与人相符,以类合之,天人一也。”(《春秋繁露·阴阳义》),“天人合一”的理论。人在现实社会中受着“天”的影响,人类社会以“天”的秩序运行。

5 柏拉图与董仲舒政治思想的影响

1、柏拉图伦理政治思想对西方社会政治的影响

由于柏拉图在其思想中强调理想政治与现实社会存在着差距,因而现实中的人们并不需要执着于现实制度设计的绝对完美,人们应该更多的思考如何能使政治构建达到相对合理即可。由此,在近代西方民主制度构建之时,人们意识到实现绝对的正义几乎不可能,政治制度和法律建设也不可能完全兼顾到所有人的利益。因而我们能够看到西方民主制多与广义经验论(唯名论)有关,以承认人的根本意义上的经验局限认识到绝对正义的法律、政体不可能,只能是约定和实用的,所以设计政体的最重要原则不是去实现最高的善,而是避免最大的恶,这是近代温和和自由主义这个主流的基本思想动机,现代民主制只是它在西方的主要体现。

2、董仲舒政治思想对中国古代政治的影响

董仲舒的政治思想中,他提出的“君权天授”,“皇权独尊”等等理念被历代封建君主所采用,将他们作为维护皇帝专制统治的重要手段,也是自身统治合法性的重要依据。董仲舒所提出的“政治统一”、“文化专制”等理念也受到了历代封建统治的追捧,其理论有力的加强了中央集权,也促进了中华民族统一的价值认同,是我国古代政权更替出现“分久必合”的重要原因。

参考文献

[1]严火其:《浅谈中西传统的德性伦理》,道德与文明 2006(1)

[2][古希腊]柏拉图:《理想国》,郭斌和、张竹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6 年版,第385页

[3]尹益洙:《董仲舒的政治伦理思想分析》,2004年,第2页

[4]《柏拉图全集》(第三卷),王晓朝译,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3 年版,第 78-79 页。

[5]董仲舒:《春秋繁露·郊义》,第402页。

[6]尧必文:《柏拉图与孟子伦理政治思想之比较》,2007,第12页。

猜你喜欢
董仲舒柏拉图道德
春秋决狱与法律解释——以董仲舒春秋决狱案例为中心的考察
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问题研究述评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董仲舒思想通解》出版
春秋“王鲁”说刍议:以董仲舒为中心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柏拉图之灵魂观
为什么柏拉图强调“几何”
国内近二十年来柏拉图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