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留胃迷走神经远端胃癌根治术对患者术后营养及生存情况的影响

2017-08-31 11:10茹新力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7年8期
关键词:营养状况远端白蛋白

茹新力

保留胃迷走神经远端胃癌根治术对患者术后营养及生存情况的影响

茹新力

远端胃癌根治术;保留胃迷走神经;术后营养;预后

胃癌作为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死亡率位居恶性肿瘤的第二位。胃癌治疗目前仍以外科手术为主[1]。近年来,随着胃癌根治术后患者生存时间的延长,患者对术后生活质量的需要也在不断提高[2]。影响患者术后生活质量以及机体康复的重要因素为术后胃肠功能的紊乱,而目前研究认为[3-4],胃癌根治术中切断患者迷走神经与否与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有着密切的联系。本研究探讨分析保留胃迷走神经远端胃癌根治术疗效,及其对患者术后营养状况及预后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择2011年6月—2012年6月我院收治经胃镜及病理检查确诊胃癌患者97例,男58例,女39例,年龄39~78岁,平均(57.48±9.20)岁。低分化腺癌16例,中分化腺癌31例,高分化腺癌50例;临床分期Ⅰb期44例,Ⅱa期29例,Ⅱb期2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97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对照组47例,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1.2 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1)术前经胃镜以及病理检查确诊为远端胃癌,且术前CT以及术中探查显示患者肿瘤未侵出浆膜,且无周围淋巴结的广泛转移;(2)患者年龄18~80岁;(3)无放化疗史;(4)术前无反流性食管炎、胃下垂以及胆道疾病等;(5)患者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胃体癌以及近端胃癌患者;(2)合并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先天性心脏病等患者;(3)合并糖尿病以及糖耐量异常患者。

表1 两组胃癌患者临床资料比较(例)

1.3 方法两组患者均采取相同的术前准备,包括常规检查以及术前禁食禁水,两组患者手术均采取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对照组患者采取D2远端胃癌根治术,并对淋巴结进行清扫,术中切除患者迷走神经前、后干及其各分支。观察组患者手术脾胃韧带、大网膜以及4、6、15组淋巴结处理方法同对照组;在对第12组淋巴结进行清扫时,注意对神经的保护,于根部切断胃右血管;根部切断患者胃左静脉,沿脾动脉、肝动脉、胃左动脉根部以及腹腔干对第8a、8p、11p、7、9组淋巴结进行清扫,并注意保护浅表行走的细小神经分支;于患者膈下食管前切开其腹膜,找到迷走神经前干,并沿前干游离肝支以及胃前支,切断肝胃韧带,在保留胃贲门下两个分支后将胃前支切断;切开患者胃食管腹膜返折,找到迷走神经后干,对胃左动脉根部牵拉,了解清楚患者腹腔支走行方向后沿腹腔支进行完全游离,切断胃后支,但保留贲门下两个分支,从根部切断胃左动脉。对患者贲门第1组淋巴结进行清除。两组患者术后均给予胃肠减压、肠外营养支持、补液、抑酸药以及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等常规治疗方案。两组患者均采取相同的后续治疗方案。

1.4 观察指标(1)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平均淋巴结清扫数;(2)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包括肛门首次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7天营养状况,包括白蛋白、前白蛋白以及体质指数(BMI);(4)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以及6个月生活质量评分,采用肿瘤患者生活质量评分量表[5],包括疼痛、食欲、睡眠、自身对癌症的认识、家人理解与配合、同事理解与配合、日常生活、自身对治疗的认识、面部表情以及不良反应12个方面,满分60分,51~60分为良好,41~50分为较好,31~40分为一般,21~30分为差,<20分为极差;(5)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比较两组患者生存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22.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采用Kaplan-Meier绘制患者生存曲线,生存情况比较采用Log-Rank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平均淋巴结清扫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胃癌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表2 两组胃癌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例数5047 t P手术时间(min)235.84±52.11219.96±47.581.564>0.05术中出血量(mL)220.46±48.95213.45±52.310.682>0.05淋巴结清扫数(个)26.38±3.9626.90±3.620.674>0.05

2.2 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比较观察组患者肛门首次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以及胃瘫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胃癌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比较()

表3 两组胃癌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比较()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例数5047 t P肛门首次排气时间(h)63.48±11.6478.45±12.306.159<0.05术后住院时间(d)8.12±1.589.85±1.605.356<0.05胃瘫(%)1(2.00)8(17.02)4.832<0.05

2.3 两组患者营养状况比较两组患者术前白蛋白、前白蛋白以及BMI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7天两组患者白蛋白、前白蛋白以及BMI水平均较术前有所降低(P<0.05),而对照组患者白蛋白、前白蛋白以及BMI水平显著低于观察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胃癌患者营养状况比较()

表4 两组胃癌患者营养状况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观察组例数50时间术前1d术后7d t P对照组47术前1d术后7d t P白蛋白(g/L)36.57±5.2833.48±4.96* 3.106<0.0535.97±4.1030.29±3.527.206<0.05前白蛋白(mg/L)246.47±24.38226.52±19.80* 4.492<0.05243.57±21.09211.47±23.436.981<0.05 BMI(kg/m2)19.10±1.8318.36±1.64* 2.129<0.0519.23±1.5617.15±1.985.657<0.05

2.4 两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比较观察组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以及术后6个月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5。

表5 两组胃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比较(分,)

表5 两组胃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比较(分,)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例数5047 t P --术后1个月38.75±10.4332.46±9.383.116<0.05术后3个月44.58±8.9639.07±7.213.324<0.05术后6个月52.31±10.6746.38±8.303.042<0.05

2.5 两组患者生存期情况比较观察组患者术后平均随访时间(26.57±7.28)个月,对照组患者术后平均随访时间(25.49±8.33)个月,观察组患者生存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χ2=4.045,P<0.05),见图1。

图1 两组胃癌患者生存情况分析

3 讨论

手术治疗是目前治疗胃癌的主要方式之一,但是手术术式选择的不同,对患者手术效果的影响差异较大[6]。传统的胃癌根治术采取全胃切除治疗,对患者机体的损伤较大,且影响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7]。迷走神经作为一种支配机体腹腔脏器的副交感神经,具有着调节胃肠胰液分泌、胆囊舒缩功能、胃肠动力以及胃肠肽类激素分泌的作用[8]。传统的胃癌根治术在切除部分胃体的同时,切断了患者胃迷走神经,从而导致患者术后胃肠功能紊乱以及机体营养不良的进一步加重[9]。而相关研究[10-11]显示,胃癌根治术术后机体营养不良将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并影响患者预后。

本研究探讨分析保留胃迷走神经远端胃癌根治术的疗效及其对患者术后营养状况及预后的影响,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平均淋巴结清扫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保留胃迷走神经远端胃癌根治术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手术方式,这与临床研究结果相同[12]。比较患者术后恢复及营养状况,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肛门首次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术后营养状况显著优于对照组,表明保留胃迷走神经有助于患者术后康复,其原因可能是保留患者胃迷走神经,对患者术后胃肠激素的影响更小,从而有利于术后胃肠道功能的康复,同时有助于患者术后更早地接受肠内营养,促进机体早期康复,改善机体营养状况,并有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13]。

对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估分析显示,观察组患者术后1、3、6个月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这可能是由于传统的胃癌根治术对机体腹腔神经的影响较大,腹腔神经丛受损后造成机体内脏神经功能异常,从而引起胃肠道功能紊乱,导致患者术后出现营养不良,进而对患者术后生活质量造成影响;而保留胃迷走神经,可有效减少患者腹腔的受损,有助于术后生活质量的整体提升[14-15]。观察组患者随访生存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表明保留胃迷走神经有助于提高患者术后生存率,这与保留胃迷走神经手术改善机体影响状况以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着密切的关系。

综上所述,保留胃迷走神经远端胃癌根治术能够有效促进胃癌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且有助于胃癌患者术后营养状况的改善及生活质量的提高,并能改善胃癌患者生存情况,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1]李茂然,朱纯超,赵刚,等.功能性保护腹腔镜辅助根治性近端胃切除术在早期胃癌治疗中的应用[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16,19(2):190-194.

[2]Matsumoto H,Murakami H,Kubota H,et al.Clinical out-come of lower esophageal sphincter-and vagus-nerve-preserving partial cardiectomy for early gastric cancer of the subcardia[J].Gastric Cancer,2015,18(3):669-674.

[3]徐丹铧,徐佳,朱纯超,等.功能保留性胃切除手术[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16,19(2):233-237.

[4]魏红霞,卢红元.胃癌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海南医学,2015,26(7):976-978.

[5]胡祥,张弛,曹亮,等.腹腔镜下保留幽门及迷走神经的胃切除术治疗早期胃中部癌疗效分析[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16,19(8):892-897.

[6]张驰,张健,胡祥,等.腹腔镜保留幽门及迷走神经胃切除术治疗早期胃癌[J].中华消化外科杂志,2014,13(5):381-385.

[7]张大伟,刘选文,吴元玉,等.保留迷走神经胃癌D2淋巴结清扫术[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19):5573-5574.

[8]Kim SM,Cho J,Kang D,et al.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of Vagus Nerve-preserving Distal Gastrectomy Versus Conventional Distal Gastrectomy for Postoperative Quality of Life in Early Stage Gastric Cancer Patients[J].Ann Surg,2016,263(6):1079-1084.

[9]全卫涛.保留迷走神经的胃部分切除术治疗早期远端胃癌的临床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24):2684-2685.

[10]吴厚宾,谢小平,朱国民,等.保留迷走神经远端胃癌根治术患者的营养及预后[J].广东医学,2014,35(12):1923-1925.

[11]邹康.胃癌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临床医学工程,2013,20(3):296-297.

[12]胡俊峰,邵钦树,孙元水,等.保留迷走神经、幽门胃部分切除手术在早期胃体癌中的应用[J].中华医学杂志,2015,95(14):1096-1099.

[13]王慧玲,肖辉,肖国毅,等.不同根治手术方案治疗远端原发性胃癌患者的效果比较[J].医学综述,2016,22(11):2224-2226,2233.

[14]严志瑜,崔巍,王翔,等.胃癌晚期患者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调查[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4):4-6,9.

[15]Chen XJ,Li N,Huang YD,et al.Factors for postoperative gallstone occurrence in patients with gastric cancer:a meta-analysis[J].Asian Pac J Cancer Prev,2014,15(2):877-881.

(收稿:2016-12-01修回:2017-01-08)

book=689,ebook=57

浙江省诸暨市人民医院肿瘤外科(诸暨311800)

猜你喜欢
营养状况远端白蛋白
1~12月龄肺炎住院患儿的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评价
云南省老年结核病患者营养状况的调查
加温输注肠内营养对ICU患者营养状况和并发症的影响
内侧楔骨远端倾斜与拇外翻关系的相关性
喜舒复白蛋白肽饮品助力大健康
术前营养状况对胆道闭锁Kasai术后自体肝生存的影响
缺血修饰白蛋白对微血管心绞痛的鉴别诊断价值研究
缺血修饰白蛋白和肌红蛋白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早期诊断价值
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应用T型钢板治疗的效果探讨
肘后路结合多种固定治疗肱骨远端冠状面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