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居民喝上放心水
——基于物联网技术智慧城市二次安全供水系统平台

2017-08-31 09:10陈桂龙
中国建设信息化 2017年4期
关键词:泵房网关供水

文|本刊记者 陈桂龙

2015年2月17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四部委联合下发《关于加强和改进城镇居民二次供水设施建设与管理确保水质安全》的通知,该文件中明确“要充分利用物联网技术,建立二次供水远程管理控制网络,提高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5年内,将目前“最后一公里”供水混乱无序状态转变为设施监管得当,安全保障有力的智慧模式。

系统功能图

“基于物联网技术智慧城市二次安全供水系统平台主要是通过环境数据采集模块、有线和无线网络、水质水压仪等在线监测设备和模块,实时感知城市供水系统环境、管网和设备的运行状态和参数,形成城市供水系统物联网,并将海量供水系统信息进入云计算平台,进行及时分析与处理,以实现城市供水信息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计算、模拟、预测和管理,做出相应的处理结果与辅助决策建议,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控制方式管理供水系统的整个生产、管理和服务流程,从而让居民喝上放心水。”杭州美安物联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邵余亨告诉记者。

邵余亨介绍,美安物联科技有限公司研制的智慧城市二次安全供水平台,就如德国所提工业4.0技术全网测控,降低人力成本。同时,以互联网+5S云平台运维模式作为新型商业模式,为政府和社会服务。智慧城市二次供水系统应用B/S架构,SOA、J2EE、嵌入式、人工智能、分布式计算和检测、无线通信和Web Service等技术,整合物联网、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等新一代技术,构建水安全生态融合的理念,平台采用3G移动互联网和Internet网,应用云计算技术,使用计算机、移动PAD和智能手机作为管理工具,实现泵房无人值守、远程操控。

杭州美安物联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邵余亨

集中测控和管理系统:实现了系统配置、资产管理、环境监测、设备控制和运维平台等功能。系统负责监控所有的终端设备,接受来用户的指令并转发给对应的终端设备,同时定时接受来自泵房测控子系统上传的环境参数和设备参数,交给管理平台分析和决策;该系统是管理人员的WEB操控平台,可以给泵房的各个设备发送监测和控制指令,以达到远程监视泵房的设备运行状态和控制设备目的。运维管理平台功能在系统7×24小时的监控过程中,一旦发生问题就会产生“故障事件”。故障处理可分为自动化处理、人工处理两个闭环过程。自动化过程由监控控制台主体根据策略进行自动修复动作。人工过程是通过多种通知方式(短信)告知管理员,由管理员通过查看视图诊断、定位故障,根据系统建议决策处理步骤,使用规范步骤进行操作,从而修复故障。所有工单根据规范记录备案。

移动终端系统:移动终端系统采用APP方式,是集中控制和管理系统在基于Android移动终端上的一个缩小版实现,实现了环境监测、设备控制和实时通知等功能模块,提供移动终端上对泵房的监测和控制。动终端上发送的操作指令都是通过业务层中的服务器和业务网关系统转发,然后传达到对应的泵房内执行设备,实现动终端上对泵房的控制和管理。

业务网关系统:业务网关系统通过业务层接口和监控接口,应用标准的交换数据、协议和数据格式,采用HTTP+XML的方式,对上实现同业务层的数据和控制指令的交换和接收,对下实现对泵房的中枢-智能终端的监听、连接、数据交换和控制指令的下达。因此,业务网关系统具备中转站的角色,接受来自业务层系统的指令并转交给对应的终端,接受来自终端的状态数据转交给业务层分析和决策。

泵房测控系统:系统通过智能终端实时监视泵房系统的环境参数和设备运行参数,并可实现远程控制水泵系统的设备启停。系统由智能终端、基于Linux监控程序、PLC控制器、摄像机、检测部分(传感器)、执行部分等组成。实现了对泵房的环境参数和设备参数检测的全天自动检测,并将相关数据通过网络上传至监控中心。通过网络接收并执行监控中心发给执行装置相关指令,从而实现泵站数据的统一化管理和泵站无人值守,实现设备故障的提前预警、供水设备的自动智能最佳模式运行和远程控制。

“在‘互联网+’的时代风口,美安物联科技有限公司将以‘互联网+’的理念,以解决城镇供水‘最后一公里’的水质安全问题,让居民可以安全地用上‘放心水’为目标,扎实做好水生态产业新思维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战略,引领推动产业升级与革命。”邵余亨表示。

猜你喜欢
泵房网关供水
美国供水与清洁基础设施不足造成每年85.8亿美元经济损失
各地完成农村供水工程建设投资466亿元 农村水利建设再提速
进水池波浪对泵房水流进水条件影响的数值模拟及实验
基于FPGA的工业TSN融合网关设计
一种主从冗余网关的故障模式分析与处理
四会地豆镇加快推进农村集中供水全覆盖
毗河供水一期工程
关键路径法在AP1000泵房通水进度管理中的运用
泵房排水工程中剩余水头的分析探讨
天地一体化网络地面软网关技术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