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朝晖:走进,才能学好陶行知

2017-08-31 17:52吴爽
教育家 2017年32期
关键词:朝晖陶行知做人

文 | 吴爽

储朝晖:走进,才能学好陶行知

文 | 吴爽

陶行知毕生的思想实践可概括为“民主第一,自由始终;行动一生,创造其中”,从多维认识陶行知,不只是还原历史,还旨在呼唤现实。他创造的生活教育理论、民主教育和创造教育理论完全没有过时,他所坚守的民主、自由、创造、爱满天下仍然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依然是中国社会乃至今尚未跨越的路标,尚未达到的境界。

——储朝晖《多维陶行知》

储朝晖,男,1964年出生,安徽岳西人,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专业教育硕士,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史专业博士。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副秘书长,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地方教育史志研究会学校史志分会理事长,《教育史研究》副主编。

当下,各种以陶行知冠名的学校,亦或倡导陶行知精神的学校不胜枚举。陶行知作为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教育家、教育思想家,对我们当下的教育有哪些启示,该如何“研陶、学陶、践陶”,记者特此采访了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三十六年一直研究陶行知的储朝晖博士。

一次展览,与陶行知结下了不解之缘

储朝晖大学学的是物理,怎么对研究陶行知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呢?“接触陶行知改变了我的人生”,储朝晖向记者讲起了他和陶行知的渊源——

“当时我的家乡是一个‘鞭炮之乡’,厂里要从外地拉旧书报做鞭炮筒,那时候没有专门的装卸工,我们就帮别人装卸,装卸过后不给工钱,若是有喜欢的书倒是可以拿去看,就这样在几次装卸之后,家里就拿回了很多书。”

但是那个时候,热爱阅读的储朝晖并没有看过陶行知的书,他真正了解到陶行知的事迹是全国政协为陶行知平反的1981年,平反之后,在报刊、广播、电视中,储朝晖才开始逐渐了解到了陶行知的事迹。当时,陶行知的家乡安徽的屯溪举办了一次陶行知生平事迹展览,储朝晖被展览中展出的陶行知事迹深深地吸引。储朝晖说:“我觉得陶行知所讲的东西和我以往生活中看到的、学校里学到的、教材中呈现的东西,有很大的不同,不是简单空洞的,他的思想观点和实际社会结合得更紧密。”于是,在看完展览后,储朝晖向主办展览的汪麦浪老师要了电话,以便能了解更多陶行知的生平和思想。从此,储朝晖走上了研读陶行知的道路。

为研读陶行知,常废寝忘食

为了编辑《陶行知全集》(川教版),从1988年到1992年,储朝晖都“泡”在了图书馆查找与陶行知有关的资料。

他孜孜不倦,每天早上七点多钟就从住处出发奔向图书馆,等到八点多钟图书馆开门后,入馆填写借书单,把相关书籍借出来,就抓紧时间扫读。很多书年代久远,印刷质量差,很多字已泛黄,甚至有的字能看清楚的笔画只占完整字迹的十分之一。储朝晖回忆说,“一两百的字,有时候我要反复地结合全文推测,看两三天才能认清楚。那时候也没有照相机拍照,只能复印,而复印后使得原本就模糊的字迹更不清楚。”

为了尽量把时间用在阅读上,中午储朝晖就不出去吃饭,即使吃饭,最多就吃一块面包,直到下午四点图书馆闭馆收书,他才肯离开。这种争分夺秒、如饥似渴地“啃书”的状态,储朝晖持续了整整四年,以至于他的视力急剧下降。

学习陶行知,是社会和个人发展的需要

储朝晖从1981年开始学习陶行知,研读陶行知,践行陶行知思想,曾任《陶行知全集》(川教版)专职编辑,其间15年专职从事陶行知研究,迄今36年。陶行知先生所著文章,他都看过五遍以上,其中一部分文章储朝晖看过不下几百遍。储朝晖强调,他所说的“几百遍”的阅读次数,并不是机械地、纯粹地一遍遍阅读,而是在教育研究、教育实践中遇到具体的问题时再有针对性地翻阅、思考。

在他看来,无论是从社会发展的角度,还是从个人发展的视角,学习陶行知都大有裨益——

从整个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陶行知是人类社会中深入学习的个体,凝聚了人类社会的很多精华,不再是一个单个的人,包括他的为人品质、知识建构等方面。陶行知是一个非常好学的人,在学习的过程中,根据社会对人成长发展需要对知识做出分析、筛选重构,学习陶行知是社会向更理想方向发展的需要。

从个人层面来看,陶行知是个人修养的一个难得的参考与导引,学陶行知,可以促进一个人朝着“完人”的方向发展,这是一个重要的入门,是一个个人修养的门槛。

不做“人上人”,而是要做“人中人”

要学习陶行知,首先就得搞清楚,究竟学习陶行知的哪些方面。储朝晖根据陶行知的大量著作,做了一个筛选,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学习陶行知的“做人”——做人中人、做真人、做有献身精神的人、做有创造精神的人,做行以求知知更行、不断发展的人。陶行知对教育有一个简短的定义:教育就是教人做人。

做人,陶行知有自己比较系统的标准,即做人中人,做“人中人”是中国几千年做人规则的重大改变。储朝晖解释说,中国几千年历史长河中,从儒家成为主流以后,都是强调做“人上人”,常言道“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而陶行知主张,既不做人上人也不做人下人,要做人中人,所谓人中人,就是人人平等,他强调在人格上是人人平等的,不能因为权力大小、地位高低和钱的多少分等级。在储朝晖看来,这实际上就是反对中国几千年长期存在的一种人身依附的关系,主张每个人应该属于他自己,而不属于任何一个人。据储朝晖介绍,在陶行知的出生地,安徽徽州,人们通常把小孩子称“小鬼蒂”,这种称谓多少含有小孩子与大人不对等的蔑视之意。而陶行知则不然,他亲切地称小孩为“小朋友”“小主人”。“同样,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在学校里不能因为这个孩子分数考得高,我们就高看他一眼,那个孩子分数考得少,我们就低看他一眼。”

做真人,这是陶行知倡导的做人的第二个标准。储朝晖说,陶行知反对假,所以他有一副对联叫“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储朝晖强调,“不说假话,也要驳斥别人的假话。不要戴着面具和别人交往。为官者,不能以当官的面具来和别人交往;为学者,不能戴着专家的面具来和别人交往。这些都是陶行知所反对的。说真话、做真事、做真人,和别人做真诚的朋友。不伪装,不说假话。”

谈及献身精神,陶行知有一句名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是他写给他的几个到新安小学办学的学生的寄语,也是他对自己做人境界的一个要求。储朝晖坦言,“现实中很多的人对此有误读,把这句话当成对别人要求的工具,而首先不是想到自己要捧着一颗心来,这对陶行知思想的领会是不是准确的。他实际上是强调,自己与他人共同的生成。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主体性和自主性,在这个基础上和别人去合作。若献身不包括对自己权利和责任的要求,如何做好后面的事情?如何创造一个理想的社会呢?”

陶行知曾提出“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倡导学生“做川流不息的现代人”,也告诉他的学生“仿我者死,创我者生”,并指出行和知是在不断地循环中升华。储朝晖解读道,“陶行知崇尚创造。他要求自己做学问,要勇于创造。他自己取名为行知,就是要强调行动,获得知识,后来他的几次更名,实际上他强调的是创造精神——不能用别人有过的东西,别人已经用过的东西要不断地去创造。”

学习陶行知,不仅仅是背几句名言

储朝晖表示,学习陶行知不仅要学他的“做人”,还要学习他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思想,学习他的献身精神,学习他对创造的不断追求以及陶行知不断追求民主的精神。

“我们编的陶行知的全集一共有12本,其中有一些是他的书信、日记,其思想含量非常丰富。当下很多做教育工作的人,对他的思想了解得太少,要想真正地学习陶行知,一定要去看他的书,走进陶行知。”陶行知的《中国乡村教育之根本改造》一文,储朝晖看过几百遍。很多人就问他,你看过那么多遍有价值吗?储朝晖回答,这非常有价值,“因为你在不同的视角遇到不同的问题再去看,是会有不同的理解。有些老师认为,陶行知讲的事和我们现在没有相关性。这就是我们很多人在看一些教育家的著作的时候的局限,这种局限表现在很多人从文字、知识上去看——如果单纯地这样看,就非常狭隘,最重要的、最关键的是要看这个人的心胸,看这个人的精神实质,但是很多人看不到。而不仅仅是把陶行知的每句话背下来、把陶行知的雕塑立在校园里,也不是像很多表演戏剧的人一样会唱会讲,应当把它当成一个整体来理解,用行动去在当下的环境中做出来。”

1939年,陶行知在重庆合川创办的育才学校,对学生提出了“二十三常能”的要求,如:会游泳、会急救、会开车、会担任翻译等等。在储朝晖看来,学习陶行知就是要领会他的精神实质,“常能教育理念切实具体,操作性强”。陶行知强调学生自治、提倡生活教育、鼓励创造精神,其中有一年他定为育才学校的“创造年”。储朝晖指出,这在当时具有开创性的意义,学习陶行知,还应该学习他不断追求民主的精神,陶行知说“人民贫,非教育莫与富之;人民愚,非教育莫与智之”。储朝晖解说:“陶行知当时感到中国很大的问题就是人民没有权利,人民该有的权利都被当时的统治者剥夺了。所以他有一个基本的看法,教育是民权。尤其是到了1940年之后,他的教育思想发展的一个高峰,实际上就是民主教育。强调用民主的方式来教育,用民主的内容来教育。让民主变成一种生活方式。我认为这是非常有价值的。强调教育是实现民主的一种重要的途径。”

把陶行知当工具,是对他精神的亵渎

具体谈及“怎么学陶行知”的问题时,储朝晖对现实中的一些现象显得有些无奈。他说,常常见到一些学校学习陶行知就是“唱陶歌,跳陶舞,造陶像,贴陶语”,而没有学到陶行知培养学生的生活力、创造力、改造社会的精神之类内涵本质性的内容。甚至一些人违背陶行知“儿童中心”的儿童观,编出“太阳就是陶行知”的儿歌让学生背诵,这些以非陶行知的观念绑架陶行知的做法不只基层学校有,一些打着陶行知名义活动的个人和组织也常常由于对陶行知的无知而大行其道。

在储朝晖看来,把陶行知当成一个牌子、一种工具、一个神是对陶行知精神的亵渎。他举例,有的学校用“陶行知”这个牌子招徕更多学生,获得更多的利益,甚至有的人把陶行知当成神来供奉,这也都是违背陶行知的基本精神的——陶行知反对造神,反对把人划分等级、等次。“所以我认为学陶行知,一个基本的定位,要把陶行知当成自己的老师、自己的朋友,站着和陶行知对话,而不是跪下来,拜倒在陶行知的面前,自己仅是念念有词什么事情也不干;学陶行知也不在于写了多少文章,喊了多少口号,把陶行知捧得多高。我们要用陶行知的精神和理念,在现实生活中去做事,去解决新的问题,去生成现实中自己的创造力。从学习方式上来说,学陶行知更多的是学习他的内在修养,内在地领会陶行知的精神,不断地做事,不断地解决当下问题,不断地去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标,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储朝晖强调,他反对把陶行知划到某个圈子,关到某一个笼子里当成一个玩物,这是亵渎陶行知的。

另外,储朝晖倡导,学习陶行知,要充分用好理性、专业的工具,要甄别陶行知传记材料,要大量阅读陶行知的原作,要充分运用史学理论,遵从史学的规则,有一分材料说一分话,有九分材料不说十分话,应该将他一生的思想言行作为确立其原貌和全貌的依据。

猜你喜欢
朝晖陶行知做人
做人,不要做藤
陶行知研究四十年,桂子山成果丰硕
CENTRAL LIMIT THEOREM AND CONVERGENCE RATES FOR A SUPERCRITICAL BRANCHING PROCESS WITH IMMIGRATION IN A RANDOM ENVIRONMENT*
三只蚊子
我们的100期纪念2011-2020
陶行知教育名录
做人要经得起“推敲”——担当不能靠“喊”
唆拜(外一首)
做人
从零开始做人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