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发展的东北老工业城市旧工业建筑再生设计研究

2017-09-01 00:21高翠娥
关键词:工业历史建筑

高翠娥,王 宇

(黑龙江工业学院,黑龙江 鸡西 158100)

可持续发展的东北老工业城市旧工业建筑再生设计研究

高翠娥,王 宇

(黑龙江工业学院,黑龙江 鸡西 158100)

建筑是城市的记忆,记录了城市的发展和沧桑。东北地区旧工业建筑承载了城市历史的发展,怎样对旧工业建筑进行低碳改造、利用和再生,成为一种潮流。试对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旧建筑再生设计提出一些尝试性建议,让旧建筑既能发挥新功能,又能留住城市发展的印记。

再生设计;旧建筑; 可持续发展

进入新世纪,城市化发展程度已然成为一个国家、地区经济文化发展的标志,200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2013年国家发改委颁布的《全国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规划(2013-2022年)》,把促进城市化发展作为振兴国家、地区经济的重要发展战略。

作为老工业基地的“东北”在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中,成为国家工业建设的重点地区,因此,兴建了大量的工业建筑及其附属性建筑,这些旧建筑都有着时代的烙印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城市经济的发展必然迎来老工业企业的重组与改制、企业的扩建和搬迁,旧城区的改造工作如火如荼,面临破坏、拆除。这必然会使大量旧工业建筑及其附属设施被废弃和闲置,然而,这些建筑作为一种人造资源,承载着城市发展的历史记忆和文脉延续,它们虽经历了百年沧桑,但大部分仍处于设计寿命期内,且结构坚固耐用,拆除重建又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如果我们能在保持技术进步和建筑相对寿命延长的基础上,对既有建筑进行低碳改造、利用和再生,传承和保护这些无法再生和复制的历史建筑,其价值是不可估量的。

1 旧工业建筑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1.1 旧工业建筑

现在学术界普遍认为“旧工业建筑”的内容主要是指由于种种原因失去原有生产功能,已被废弃或闲置的,基本建于20世纪20年代后,带有明显的包豪斯风格的工业建筑。这些旧工业建筑还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技术价值、社会历史价值和科研价值。[1]“旧”并不是建筑本身的破旧,就其原有生产功能来说,其过去是进行工业生产的建筑。它们的建造时间不一定很长,目前建筑状态保存相对完好,具有使用价值。其中既包括具有一定文化价值或历史意义的旧工业建筑,也包括大量现存的普通旧工业建筑。[2-3]

1.2 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观点主要是注重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等方面的互相协调,既满足当代人使用需求,又不能对后代人需求构成威胁的发展方式。从建筑学的专业角度,在东北老工业基地城市建设和发展过程中,老工业基地改造显得尤为重要。建筑作为能源消耗大户,旧工业建筑的拆除会带来较大资源消耗和环境问题,会给老工业基地城市带来更大的经济负担。因此,在建筑整个生命周期中,减少从建造、使用到最终解体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延长建筑的生命周期,将可持续发展观应用于旧工业建筑的再利用中,可以有效地解决或减少这些问题。

2 国内外旧工业建筑再生设计相关理论

欧美等发达国家对产业类历史建筑进行保护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他们在建筑保护和建筑再生设计方面比我们做得要好。尤其是历史性建筑方面,比如法国、意大利等国家,很多公元前遗留下来的建筑修缮和保护都是值得研究和学习的。 进入21世纪以来,各种国际组织也看到了工业建筑的历史价值,工业遗产是工业革命的成果,是工业活动的历史见证。2003年7月,国际工业遗产保护联合会通过了《下塔吉尔宪章》,对“工业遗产”进行了明确的界定:建筑、机械、车间、工厂、选矿和冶炼的矿场和矿区、货栈仓库,能源生产、输送和利用的场所,运输及基础设施,以及与工业相关的社会活动场所,如住宅、宗教和教育设施等。[4]2008年斯坦利拉班等提出的《建筑评价与保护性再利用》,更大限度地提高了旧建筑改造的成功性。

我国的旧工业建筑再生设计的研究起步比较晚,一直以来都以拆除、废弃、重建为主。近些年来才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尤其是对西方历史建筑保护的总结,以及我国近些年历史建筑保护积累的经验和一些旧建筑再生改造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使我们逐渐意识到旧工业厂房的历史价值。2006年《无锡建议》标志着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工作提上日程。[5]然而,针对于旧工业建筑改造的方法、原则、能源问题、室内外设备等问题还远没有形成完整系统的理论。

3 旧工业建筑再生设计

3.1 建筑再生的概念

建造建筑物有两种基本方式:新建和改造再利用。旧建筑再利用则有两方面含义,一是保证旧建筑物使用的基本前提,对其进行再次开发利用,一般采用加固、修缮和维修等方式;二是在保留原来建筑的实体结构的前提下,进行重新设计,一般采取改建、扩建等方式。通过再利用使建筑能继续循环使用,并相应保留其承载的历史及文化内容。

对于再生的提出,是基于“城市再生”理念并将其延伸所得,目前并没有明确严谨的定义,其核心思想是在再利用理论成果基础上,更富有人文关怀、更加自由、更具生态理念和创造。旧工业建筑的再生设计,是在不违背建筑本生的结构基础上,进行加固、修缮、改进,既有适当保留又包含创新,赋予建筑新生命、新用途,并延长建筑使用寿命,具有资源再利用、减少耗材、保留城市历史文化等优点,体现人文情怀和生态意识。[6]

3.2 再生设计研究

首先要了解和研究原建筑的基本情况,结合地方地理因素和文化特色,发掘历史传承和空间布置的组织关系,对原有建筑空间的功能、结构进行改造、替换、补充、重整、扩充,才能使工业旧建筑设计取得成功,对于东北遗留的旧工业建筑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方法进行尝试性再生设计。

3.2.1 尊重历史、尊重本体进行空间分割

在老工业基地旧工业建筑再生利用的项目中,应该尊重建筑原有的发展历史,尊重原有建筑本体空间中的形制、结构和风格的逻辑关系。在具体设计中应保持原有旧工业建筑的建筑风格,保留原有旧建筑的历史和文化气息,因此,可以通过对空间的分割,满足其不同的使用功能。对于这种建筑再生情况做的比较好的应该是北京798艺术园区(见图1),原电子工业的老厂区,后逐渐发展成为艺术中心、画廊、设计公司、艺术家工作室、餐饮、酒吧等各种空间的聚合,既保持了原有空间形态的特点,又满足新功能空间的使用需要;既保留了历史工业感,又不失现代气息,为现代人们留下了历史记忆,延续了历史文脉。

图1 789某展厅

3.2.2 形象与功能相匹配进行空间替换

旧工业建筑的再生利用过程中,建筑外观如何保留,其建筑空间因其功能的变化而改变,如何能与当地的历史和人文相结合,是再生设计的重点。再生利用应注意建筑外观形象和内外空间组织划分形式与新功能相匹配。例如可以将跨度大的建筑空间直接改造为剧场、礼堂、展览馆、演讲厅、健身中心或博物馆等公用建筑,这种方式比较成功的例子要属维也纳煤气储罐的改造了(见图2、图3)。维也纳郊区4个巨型砖砌外墙的煤气储罐,建于19世纪,本来用作储存煤气,自1985年后,维也纳市区改用液化石油气,该建筑废弃。由于城市的发展,划为新城区后,由奥地利和法国设计师将这4个储罐改建为大型多功能综合体,地下为车库和商业库房,底座几层作为商业、办公用房和娱乐区域,上部是600多套公寓,成为当地的新地标。经过改建,既保持了建筑原有的历史痕迹,又赋予了建筑新的内容。

图2 维也纳煤气储罐公寓外观

图3 维也纳煤气储罐公寓

3.2.3 保持建筑外观形态,保留老工业特色

老工业建筑根据功能的不同,其外观形态也都有不同的建筑艺术特色,我们可以根据城市的发展和城市风格特点,在保持建筑外观形态的基础上进行建筑再生改造。[7]例如:法布里卡蓬佩亚体育文化中心(见图4、图5)是由L·B·巴尔迪设计改建的,原来是一座国营金属桶工厂,整个建筑群改建成了一个包含休闲、娱乐、图书馆及体育活动的社会中心,保存了原有建筑群样貌。不规则的通风孔,未加粉饰的水泥墙、清水砖墙和红砖墙,处处弥漫着工业气息,设计师大胆的处理,把一个老的金属桶工厂转变为城市的特殊部分,与整个城市的生活相融合。

图4 法布里卡蓬佩亚体育馆外观

图5 展览区和休息厅

3.2.4 空间外扩,使外观风格统一

可以结合新的功能条件和空间变化需求,采取紧靠、包容或邻近原有建筑建造新建筑,并将新老建筑根据新功能以联零为整的方式结为一体,使原建筑空间在平面和立面上均得到了扩张和补充。例如:哈尔滨哈西红博·西城红场(见图6)——哈西新区核心地段,其原址为哈尔滨机联机械厂,4幢包豪斯风格的老厂房是哈尔滨在建国后工业发展的历史见证,因此对老厂房进行了改造,让其与新规划的大型购物中心合为一体,并用工业文化博览长廊,将老厂房与新商业区连接。工业博览长廊展出实物、照片、模型、图板以及车、钳、铇、铣等工业设备,使形成的东北亚当代艺术创展中心与生活购物中心有机结合,成为工业文化的集中展示基地和教育基地。既保留了珍贵的历史痕迹,又焕发了老厂房新的生机与活力。

图6 西城红场

综上所述,建筑再生就是用各种手法来保存与改修并且使建筑再度得到新生命。具有资源再利用、减少耗材、保留城市历史文化等优点。东北地区有近200座各种类型的老工业厂房建筑群,除了生产使用的,还有大部分旧建筑被废弃和闲置,这无疑是一种资源浪费。以本人所在的城市——鸡西市为例,鸡西是一座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的老资源、老工业城市,有着“煤城”之称。在城市经济发展过程中,由于资源的枯竭,旧工业厂房和旧煤矿厂房逐渐被闲置和废弃,可以把这些资源充分利用起来,通过建筑再生设计进行新功能的开发,比如:改造旧工业厂房成为版画创作中心和艺术展区;改造旧建筑为影视拍摄基地;改造矿区为煤炭博物馆等。根据地方特色改造旧建筑,让旧建筑既能发挥新功能,同时也能体现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工业特点,留下城市发展的记忆。如果让这些老厂房全部从城市消失,那无疑是抹掉了一段珍贵的历史。

[1]王建国,蒋楠.后工业时代中国产业类历史建筑遗产保护性再利用[J].建筑学报,2006.

[2]张平宇.城市再生新型城市化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城市规划[J].城市规划,2004.

[3]李辉,周武忠.我国工业遗产地保护与利用研究述评[J].东南大学学报,2005.

[4]下塔吉尔宪章[EB/OL].https://wenku.baidu.com/view/0201027e31b765ce05081412.html. 2012-11-04.

[5]俞孔坚,方婉丽.中国工业遗产初探[J].建筑学报,2006.

[6]董卫,王建国.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与建筑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

[7]庄简狄.旧工业建筑再利用若干问题研究[D].北京:清华大学,2004.

Class No.:TU27 Document Mark:A

(责任编辑:宋瑞斌)

Design Regeneration of Old Industrial Architecture in Northeast Industrial Cities in China

Gao Cui’e,Wang Yu

(Heilong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Jixi, Heilongjiang158100,China)

Architecture is seen as a memory and a record of vicissitudes of a city. The old industrial buildings in northeast China cities are invested with the history of a city , so how to make the old industrial cities transitionand regeneration has been a hot topic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n the regeneration design of old buildings in the old industrial bases in northeast China. The old industrial buildings can not only play new functions but also retain the mark history of city.

design regeneration; old industrial architectur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高翠娥,硕士,副教授,黑龙江工业学院。研究方向:环境设计。 王宇,硕士,讲师,黑龙江工业学院。研究方向:建筑与土木工程。

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基于可持续发展的东北老工业城市旧建筑再生设计研究”(项目编号:12544093)。

1672-6758(2017)08-0044-4

TU27

A

猜你喜欢
工业历史建筑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建筑的“芯”
工业人
新历史
独特而伟大的建筑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