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类专业评价模式构建研究

2017-09-01 01:35王罗惠李占利史晓楠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年15期
关键词:分析法计算机体系

王罗惠,李占利,史晓楠

(西安科技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陕西 西安 710054)

计算机类专业评价模式构建研究

王罗惠,李占利,史晓楠

(西安科技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陕西 西安 710054)

本文对目前高等教育专业评价进行了分析,以计算机类专业评价模式的构建为主线,借鉴国内外专业评价方面的研究成果与方法手段,应用数学方法与统计分析软件SPSS对计算机专业的评价模式进行了构建研究,确定了评价指标的构成与权重系数,并根据评价结果为高校的计算机专业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计算机类专业;专业评价;模式构建

高等院校具有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以及文化传承等四个方面的功能,高等教育是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与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原动力[1].高等教育的发展与质量的提升与专业设置具有重要的内在联系.高等院校专业设置要在方向、结构以及层次等多个维度与社会发展的趋势适应,充分发挥高等教育的价值,实现经济社会与高等教育的良性互动[2].

高校扩招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的规模得到了空前发展,满足了社会经济发展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基于现状,国家教育部以及财政部提出,要能够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特征,并与我国高等教育的实际情况充分结合,研究并制定专业指导性规范,其主要目的是强调高等院校的专业要能够突出经济发展以及社会需求导向,能够建立合理的专业结构与专业评价体系,使得高等学校的专业能够获得进一步的发展,并有效提升高校的教学水平以及人才培养质量.

1 专业评价体系功能、意义与基本原则

1.1 专业评价体系的功能

专业评价体系的构建对于高等院校的专业设置与专业发展的功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设计导向功能,专业评价能够为高校对自我专业的发展状况进行定位,并确定发展的目标;其次是鉴定功能,专业评价体系的构建能够对所开设专业是否合格、办学实际水平、办学效益等进行判断;同时专业评价能够促进高校对所开设的专业进行针对性的改革与完善;最后专业评价体系还具有监督与调控的功能,专业评价能够对教学以及学生的学习进行调剂与控制,并督促高等院校加强教学与科研方面的工作,不断提升专业人才培养的效果[3-4].

1.2 专业评价体系构建的意义

专业评价是一种常用的监控手段,其主要目的是进一步明确专业的设置思想、人才培养定位以及办学实施方案等方面的问题.一般认为评价是一个价值判断的过程,具有量的描述、质的描述以及价值判断三个层次的内涵[5].专业评价的主体应该在专业的教学范畴内,根据自身需要求,按照一定的评价方案以及评价体系对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实施方案、人才培养条件、教学管理等评价因素进行评判,最终指导专业能够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一致的评价活动.专业评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第一,专业评价是保证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必要举措;第二,专业评价能够有效促进专业的优化与教学改革;第三;专业评价能够有效提升专业的科学管理;最后对于教师的成长与提高以及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都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1.3 专业评价体系构建的原则

构建计算机类专业的评价体系,要能够遵循科学性与发展性的原则,遵循公开化与多元化原则.评价体系的构建要能够遵循现代教育教学的基本理论,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与专业的特征,同时在专业评价过程中要能够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采用科学评价方法保证结果的客观性与准确性,能够为专业的优化以及专业的进一步发展服务.

在专业评价过程中需要坚持公开化的基本原则,通过民主公开的方式增加对专业判断的全过程的有效控制,积极调动利益相关方广泛参与;目前专业评价要能够体现多元评价机制,在评价主体、评价内容等方面都要能够体现多元化的基本特征.评价中要全面客观评价专业的相关因子,既关心定量的数据表征,也要能够进行合理的定性认知与判断.

2 计算机类专业评价模式的建立

2.1 计算机类专业评价模式构建的基本方案

对于计算机类专业进行专业评价模式构建需要建立在对其专业、专业评价等相关概念的充分研究,在对模式构建的数学方法进行系统了解的基础上.对于计算机专业评价模式的构建要能够根据计算机类专业特征以及专业设置与专业人才培养所包含的内容进行评价体系因子的确定以及各个指标因子权重大小的规范.对于计算机专业评价模式的构建中相关因子的确定使用文献分析法(借鉴国家专业评价的相关成果)、鱼骨分析法等方法实现对指标体系确定;采用的德尔菲法、AHP层次分析法进行权重的分析与确定.

2.2 计算机类专业评价模式体系相关指标的确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以及教育部在全国各大高校进行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等相关文件,规定了对于专业评价的相关指标.其评价体系中包含师资队伍、学生状况、教学水平以及科研能力四个一级指标[6].具体而言在师资队伍方面有教师的总数、博士生导师的人数、院士(包括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以及国家认可的外国机构的院士)数等二级指标;在学生状况方面主要是当年专业的人数,往年专业人数作为评价的重要参考.教学水平则包含了重点学科数量、精品课程(在线开放课程)、人才基地、学生获奖等七个二级指标;而科研水平也包含了论文发表、论文引用、科研基地、科研获奖等五个二级指标.

计算机类专业评价模式的确定要能够根据国家对于专业评价的基本体系实施,同时也要能够考虑到院校的实际与计算机类专业的特征.采用层次分析法中的鱼骨分析法确定计算机类专业评价模式中相关指标,计算机专业评价模式的指标确定鱼骨图如图1所示.

图1 计算机类专业评价模式指标鱼骨图

在指标初步确定后要需要应用数学方法进行后验分析进行指标的检验.后验的方案可以采用德尔菲法也就是专家访问法进行.专家来源于本校的专业教师、相关企业的技术人员、本领域的行业专家等,通过多次的匿名访问,将计算机类专业评价模式指标进行重要程度的确定;同时可以采用可信度对指标进行分析,本研究中采用了α信度系数法,对计算机类专业评价模式的指标进行置信度量值,置信度系数在0.7以下的指标可以不考虑.经过SPSS软件分析,上述鱼骨图中确定的指标都具有较高的置信度,无需剔除.

2.3 计算机类专业评价模式体系相关指标权重的确定

对于计算机类专业评价模式体系相关指标权重的确定拟采用美国统筹学大师T·L·Satty提出的AHP层次分析法.AHP层次分析法是一种定性与定量综合分析的多目标方法论,AHP层次分析法与大学计算机类专业评价的特征具有较强的契合度.层次分析法的主要特征就是针对评价问题将专家的相关意见进行两两比对,然后将对比的结果进行量度,通过统计学的数学计算方法将量度的值进行处理得出计算机类专业评价模式构建相关指标的权重系数[7].AHP层次分析法在实现定性到定量的转化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是统计学在社会、教育学等方面研究的重要应用.计算机类专业评价模式体系相关指标权重的确定需要经过分解、加权、评估、选择四个步骤.

在计算机类专业评价模式体系指标权重系数确定过程中,首先是继续目标的比对与模型的建立,将计算机类专业评价目标逐级分解为可以应用统计学方法进行数值处理的模型层次;其次是进行判断举证的建立,在矩阵中由专家对所有的相关量化指标进行两两比较,确定各个指标的相对重要程度,并将重要程度表征为具体的数值;最后就是对所有的权重进行一致性检验,保证权重系数的科学性.计算机类专业的分类评价一览表如表1所示.

表1 计算机专业的分类评价一览表

3 专业评价相关建议

根据以上的评价模式构建,得出了本校计算机类专业评价的相关数据,从数据中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首先是本校的计算机类专业与同类院校比较具有一定的优势,具有显著的学科优势与较高的专业水平,需要继续发挥专业优势,形成专业特色,服务地方与行业经济的发展;其次就是要能够有效进行专业发展质量控制,大力加强计算机类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在评价体系构建中我们可以发现,师资队伍的教学水平以及科研能力对于专业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具有相当大的权重.因此在计算机类专业建设中要能够注重质量的控制,并随时根据教学实际以及行业的发展进行检测与对应的调整.在教学过程中要能够通过新方法、新模式(如计算机专业可以使用CIOD的工程教育理念)进行人才培养,保证计算机人才的培养质量.同时要能够加大对教学研究以及科学研究方面的奖励,给予教师继续进行学习与科研的空间与平台,提升计算机类专业教师的整体科研能力与教学水平;最后要能够加强计算机类专业的特色建设,计算机类专业属于普及性较广的工科专业,全国本科院校中设置计算机类专业的院校较多.从评价体系中分析,专业中的特色得分相对较低,因此要能够根据地方经济发展的特点,与学生未来的就业岗位与职业生涯发展充分结合,不断提炼本校计算机类专业的特色以及创新教学成果,提升专业的竞争能力.

4 结论

专业评价是专业设置合理性与专业发展现状分析的必要手段,构建合理的计算机类专业评价模式对于计算机类专业发展过程中的遇到的问题、优化专业设置、提升专业的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分析了专业评价模式构建的重要性与理论基础,采用鱼骨分析法对计算机类专业评价模式中的指标进行了确定,并在此基础上对指标进行了可信度的检验,最终得出了计算机类专业评价模式中的相关指标.在指标确定的基础上次采用了AHP层次分析法,借助于SPSS软件对各个指标加权系数进行了确定.应用所构建计算机类专业评价模式对本校的计算机类专业进行了评价,并给出了专业发展的相关建议.

〔1〕邱均平,张蕊.我国大学评价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4(02).

〔2〕邱均平,宋恩梅.我国大学评价的现状及主要问题分析[J].图书馆论坛,2013(06).

〔3〕张远增.教育评价方法认识与教育评价实践建议[J].教育科学研究,2013(09).

〔4〕赵伯乐.对高校专业设置超前性的思考[J].云南教育,2016(18).

〔5〕唐健雄.英国高校信息资源提供机构[J].情报杂志,2014(05).

〔6〕陈文荣,张秋根.绿色大学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2015(02).

〔7〕蒋石梅,曾珍香,战英民,刘新福.《中国大学评价》六年改进述评[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6 (04).

TP391

A

1673-260X(2017)08-0015-03

2017-05-03

西安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2016年教育教学改革与质量工程培育项目(2016-JG-06)

猜你喜欢
分析法计算机体系
异步机传统分析法之困难及其克服
计算机操作系统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基于计算机自然语言处理的机器翻译技术应用与简介
信息系统审计中计算机审计的应用
基于时间重叠分析法的同车倒卡逃费探析
层次分析法在SWOT分析法中的应用
AHP和SWOT分析法在规划编制中的应用
Fresnel衍射的计算机模拟演示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