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县域工业园区环境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7-09-01 06:20高铁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7年23期
关键词:环境管理对策

高铁

摘 要:文章以扶余工业集中区为例,对集中区的基本情况做了简要介绍,对集中区环境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梳理,并对相关问题的处理提出了对策。期望为扶余工业集中区改进环境管理工作提供帮助,对改善全区环境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关键词:扶余;工业集中区;环境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X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2945(2017)23-0142-02

引言

县域工业园区是地方政府为促进县域经济增长、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依据国家和地方政策法规,通过行政手段划拨区块,聚集各种生产要素,并将其有机整合的现代化产业分工协作生产区。然而县域工业园区在开发建设过程中,给地方经济带来红利的同时,也加剧了地区生态环境的恶化,理清园区环境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寻找有效的解决对策,对园区的长远发展至关重要。

1 扶余工业集中区基本情况

扶余工业集中区是2005年11月由吉林省政府开发区管理办公室备案的省级工业集中区。总规划面积8平方公里,已开发面积3.26平方公里。到2016年末,扶余工业集中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0.02亿元,占全市(县级市)比重为23.50%;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71.89亿元,占全市(县级市)比重为41.32%。扶余工业集中区驻区企业达到74户,其中规模以上企业44户。

多年以来,扶余工业集中区的建设一直对扶余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但随着扶余工业集中区经济规模逐年壮大,驻区企业数量不断增加,集中区在环境管理工作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也日益凸显。如何避免昔日的经济发展引擎变成明日的环保问题包袱,需要我们积极探索解决相关问题的办法。

2 集中区环境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环境监管机制落后

扶余工业集中区作为扶余市政府派出机构,没有内设环保机构,区内项目的环保审批、环保验收、环境监测、环境监察等专业工作全部由市环保局及其下属事业单位负责。近年来随着集中区的发展壮大,完全依赖地方环保部门一手抓、全权负责的管理模式,已經无法保证对区内各板块企业无死角的监管,区内环境信访问题时有发生。

2.2 环保基础设施不全

扶余工业集中区与扶余市城区接壤,主要污染治理工作均依托扶余市里的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厂。区内目前未能实现集中供热、集中供水和雨污分流,区内多数企业供热仍然使用自建的燃煤小锅炉、所有企业用水都要依靠机井直接抽取地下水、雨水污水混合排入城区的污水管网,这些运行模式已不符合当前国家和地方的环保管理要求。

2.3 产业规划建设松散

扶余工业集中区成立早期,由于发展规划不完善,入区企业普遍存在规模小、分布散的现象,为了追求短期的经济发展,集中区出现了产业结构单一,完全依赖建材加工行业的问题。发展至今,尽管整体的规划建设有所改善,但由于历史遗留问题,个别功能区内依然存在不同产业交错分布的现象,集中区整体的结构性环保问题依然突出。

2.4 项目环保管理薄弱

扶余市环保局未对集中区整体的污染物排放总量进行计划控制,集中区总量控制要求不明确;个别老旧项目未进行过环境影响评价,有些项目虽做过环评但未严格按环评要求进行配套环保设施的建设;部分小微企业的环保意识依旧淡薄,企业内部日常的环保工作落实不到位。

2.5 环境风险防控较差

扶余工业集中区的环境风险预警能力较差,区内重点污染企业的排污预处理一直存在监管真空;区内环境问题应急预案体系建设不够健全,个别企业对环境应急处置工作缺乏科学认识;区内多数产生危险废物的企业自身都无处置资质和能力,危险废物日常的储存、监管、转运工作不够规范。集中区环境风险防控能力的提升迫在眉睫。

3 改进集中区环境管理工作的对策

3.1 改进环境监管机制

(1)建立一岗双责。建立健全工业集中区环境监管网格化管理体系,成立环保工作领导小组,实行一岗双责机制,确保集中区管委会主任亲自抓,各入区企业的环保工作包保责任领导及监管责任人明确,保证辖区内环境监管无死角。(2)落实属地监管。加强集中区基层生态环境监督员队伍的建设,落实属地环境监管责任,发现各类问题及时上报。加强与扶余市环保局的联络沟通,配合市环保局完成入区企业的污染源普查、排污费征收、污染问题整改处理等工作。(3)严肃责任追究。按照市环保局相关要求,对区内各类环境违法行为建立追责机制。对园区日常环境监管发现有恶意偷排的、环境信访事件频发的、省环保厅及市环保局专项督查屡次发现问题的企业法人及环境管理人员进行严厉追责。

3.2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1)扩大财政投入。科学分析集中区现有财政状况,加大环保建设的财政投入力度,做好辖区内公共垃圾清理、植树绿化、现有的排水工程等的维护工作。借助省经合系统开发区试点建设、园区升级晋位等快车,积极向上争取资金,继续扩大环保专项资金的投入。(2)依托政府工程。努力寻求市政府的支持与帮助,充分利用市里“引松入扶”给水工程、城区雨污分流改造工程等公用工程的规划建设,争取将集中区各项大型公用工程纳入市里的统一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建设,既可以减少投资成本,又避免了重复建设。(3)引导企业建设。合理运用国家、地方各类环保鼓励扶持政策,引导集中区内企业参与环保配套设施的投入和建设,推进“顺泰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等有利于资源循环利用的项目建设,实现资源的有效共享,实现其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3.3 提升规划建设水平

(1)编制发展规划。尽早组织环保、规划的专家、学者深入研究,依据扶余市的城市发展规划、环保总体规划以及集中区目前环境的承载力,编制扶余工业集中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及总体规划环评,切实发挥规划对园区长远发展的指导作用。(2)调整产业结构。加强产业结构调整,改善支柱产业的环境管理。一方面把握环境准入门槛,加强类似鲁花花生油等技术含量较高的精加工企业的引进力度,另一方面利用行业综合整治,倒逼玻璃制品制造等支柱产业摆脱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实现清洁能源替代。(3)规范产业布局。严格按照规划进行产业布局,把握好产业规划与项目建设的结合,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鼓励相关企业进行跨区域调换,例如将集中区建材板块存在油脂加工企业和化工板块边缘的水泥生产企业进行对调。或者谋划新项目,按功能区转产。endprint

3.4 加强项目环保管理

(1)强化总量控制。明确市环保局对集中区和重点项目污染物排放总量的控制要求,把总量指标作为入园项目环评审批的前置条件,配合市环保局对新、改、扩建项目的污染物排放情况预测分析进行审定,确保符合总量控制目标要求。(2)深化项目环评。指导入区企业开展新、改、扩建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向市环保局进行专业咨询,按要求结合项目实际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督促入区企业配合市环保局完成各类新、改、扩建项目的环评审批、环保验收工作。(3)细化日常管理。加强企业法人及环境管理人员的环保专业知识培训,督促企业配合环保部门对项目主体工程和污染治理配套设施“三同时”执行情况、污染物排放和处置等的定期检查,督促企业做好环保工作自检自查和污染治理设施的日常运行维护。

3.5 提升风险防控能力

(1)建全预警机制。针对驻区企业的环保现状,咨询市环保局,明确哪些为重点污染源、哪些为一般污染源。积极与专业环保机构合作,做好重點污染源的定期监测和在线排污监控。不定期组织对重点污染企业开展环境安全隐患排查,并及时组织整改。(2)做好应急保障。不断提升环境事故应急处置能力,根据区内各类环境安全风险,组织编制集中区环境安全应急预案及各企业突发环境事件应对方案,确保各单位、人员明确相应的环境风险防范措施。督促各单位有针对性地组织环境应急培训和演练。(3)合理处置危废。督促企业严格按照《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对各类危险废料、废液、残渣等分类存放,设置好安全标识,做好风险管控。告知自身有处理资质的企业向环保部门报备,督促自身不具备处理能力的企业尽快寻找有处理资质的单位进行委托转移。

4 结束语

针对环境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各类问题,扶余工业集中区只有不断创新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法,总结工作经验,狠抓工作落实,兼顾短期效益的同时着眼长远,才能保证集中区的生态、绿色、可持续发展,才能为扶余市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作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孙春华.浅谈开发区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环境问题及对策探讨[J].华夏地理,2015(06):92-93.

[2]孙卫红.开发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重点探讨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4(06):168-169.

[3]程再德.青岛开发区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环境问题及对策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0.

[4]王轶慧,杜宝玉,黄滨生.我国开发区环境管理工作现状、存在问题及建议[J].北方环境,2002(02):11-11.

[5]韩卫清.关于经济技术开发区环境管理[J].污染防治技术,1997(01):58.

[6]章桂琴.论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双赢——以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20):45-47.

[7]黄梦华.贺州市工业园区环境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农村经济学,2011(17):354-356.endprint

猜你喜欢
环境管理对策
LabVIEW下的模拟电路实验教学创新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溶解度计算错误种种和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