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种顽固,都是不曾放弃的勇气

2017-09-03 08:32
哲思 2017年3期
关键词:双学位院系学长

每一种顽固,都是不曾放弃的勇气

在上一期的“特别关注·高考”里,严堃讲述了自己高三逆旅,用倔强和拼劲为自己打下了属于青春的江山万里,有豪情万丈也有勇往直前。本期他褪去锋芒,用北大学长的身份展示一个优等生的大学生活,有青春灿烂,更有拼搏昂扬。

很多朋友经常我大学生活是怎样的。大学生活到底是怎样的呢?

梦的起点—北大,北大

说起北京大学,你会想起什么关键词?第一所国立大学、最高学府、兼容并包、自由民主……虽然参加保送生考试时已经在北大校园住过一周,但踏入校园的那一刻,我还是带着一种膜拜的心情,脑海里回荡着这些庄严的词语。

北大最感动我的,是从底子里流淌着的那份民族责任感。新生党员开会时,校长周其凤说北大的历史、北大人的责任、北大人应有的情怀,其中有一句话一直感动着我,“世界上没有一个大学像北京大学这样,和一个民族的命运关系得如此紧密,我们应该把这份民族责任感、历史责任感继承下去”。

刚入学的时候,我觉得压力好大,舍友都是各科全国竞赛的金银牌获得者,还有很多同学是各个省的高考状元。就连我这么享受竞争的人,也突然觉得不知道怎么应对接下来的激烈的竞争。刚开学那会儿,我还到高中的贴吧吐槽周边都是一些省状元、金银牌得主、各种“大神”。总之,那段时间我觉得自己的状态很不好,不知道怎么展示拳脚。

迷失,其实是很多人刚进大学时都会遇到的问题。在北大“生存”了一阵子之后,我发现迷失并不是因为别人有多优秀,而是因为我自己。来到大学,突然自由得几乎没有什么限制;来到大学,身边的诱惑突然多了好多;来到大学,生活、学习上的困扰突然多了很多。

大学是天堂,这个“天堂”,上大学前我一直理解成自由、不用学习。刚上大一时,我对大学的学习根本没有概念,平时听课、做作业都不太认真。期中考试时,第一科考数学分析,我完全没有准备,拿着笔就去了,结果卷子做得乱七八糟,灰头土脸地从考场上回来了。那次,不光我,身边很多同学也都是迷迷糊糊地就考砸了。我才发现,大学其实也是要认真学习的,于是,我拿起书和临时买的习题集,开始在久违的书堆里埋头学习。

上高中时我一直努力学习,没有什么怨言,因为我觉得那个时候就应该学习,熬过三年高中,大学就会非常轻松自在。用三年辛苦换来的大学生活,真的很自由,没有约束,没有管教,还有很多诱惑。但你依然要沉下心来学习,否则,在激烈的竞争中,你就会沉下去。而沉下心来认真学习的人会浮出水面,迎来更精彩的世界。

精彩由自己创造—社团

大学的精彩不在于不用学习,而在于它能给你很多机会,给你很大的舞台,让你去发展自己、展现自己。

社团活动是大学精彩生活中浓墨重彩的一笔。记得大一时,在学校三角地前面的小道上,一百多个社团一起招新,“百团大战”尤为壮观。那时,没有人逼你,你是自由的,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参加社团,并且努力奋斗。

大学里有许多机会,你要努力让自己准备好。大二时,有一次英国首相卡梅伦来北京,学校指派我陪同卡梅伦参观博物馆,但是我觉得自己的英语口语不好,不能胜任这个任务,就把机会让给了其他同学。那次机会很难得,但是因为我之前没有足够努力,没有让自己足够优秀,因此错过了这个机会。在大学里,我抓住了很多机会,也错过了很多机会。

大学生活是自由的、丰富多彩的,在大学里你有很多机会,但这些机会并不是非你莫属,不是躺着就可以收入囊中的。你必须让自己更优秀,这些机会才属于你。

如果你是一个高中生,为了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去奋斗是值得的,青春就是要热血一些,学长没有骗你;如果你是一个刚入校的大学生,为了让你高中的奋斗更有价值,把握四年的时光,努力拼搏,这也是值得的,学长也没有骗你。

恶性循环—刷夜

我最初想努力学习的时候,还有一个插曲。因为一开始没有认真学习,学业落下了一些,我急着赶上来,刚好隔壁宿舍的同学经常约我去刷夜,我便误以为刷夜是大学的潮流,觉得“不刷夜的大学是不完整的”。在学校周边的肯德基、麦当劳、咖啡馆,只要是24小时营业的店,晚上就经常会有我的身影。

我连着刷了几周,开始的时候还好,效率还高,学长劝我不要刷夜时,我还戏称“身体好,耐刷”。结果几周下来,我的身体就慢慢受不了了。晚上没有效率、犯困,经常沦为聊天、吃东西,上课时一直在睡觉,后来就开始不去上课。我本以为自学效率比较高,可是几节课没上,就开始听不懂老师的课,于是变得破罐子破摔,经常不去上课。

其实这就是“恶性循环”,睡得少,早上犯困,上课没效率,做作业没效率,学习越来越累、越来越差。大学很容易陷入这种恶性循环,因为大学太自由了,上课可以不去,晚上可以不睡觉,作业可以相互抄,慢慢地大家都或多或少开始刷夜,出现恶性循环。在这种恶性循环中,会觉得大学很累,没有想象中轻松。我想,这或许是我们面对自由的时候,应该接受的一个挑战,如果能从这种“恶性循环”中走出来,一定能让我们更强大。

我走出恶性循环的第一步,是把在肯德基、麦当劳熬夜读书,变成课后在图书馆读书。图书馆像有一股神奇的魔力,让我的学习效率提高,也让我大学的学习走上正轨,这也是我现在非常赞成大家在高中阶段尽量去教室上晚自习的原因。记得开学介绍图书馆的时候,引导员说“如果真的有天堂的话,我想是图书馆的样子”。果然是这样,冥冥之中我记住了这句话,图书馆真的陪了我大半个大学,是我学习的天堂。

“曲线救国”—转系和双学位

高二保送考试报名的那天晚上,我觉得自己保送北大的可能性太小了,只要能保送北大,什么专业都行,便没有认真填志愿。后来,我竟然忘记了自己的志愿是随便报的,没想着去改志愿,一直把心思放在保送考试上。那天晚上,我得知被保送之后,先是高兴了一下,然后哭了起来。通过学长知道大学可以通过换专业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我才停止哽咽。

拿定主意之后,“转系”这个词就成为我大一的主旋律。大一上学期,我同时选修了工学院和数学科学学院的课。工学院和数学科学学院的课程设置很一致,两个学科的课程,强度还可以接受。大学转系分两部分:一是在本院系的成绩和排名达到一定要求,获得转系资格;二是参加外院系的转系考试,可能有笔试,也可能有面试,通过转系考试就可以转到想去的院系。所以,对我来说,转系最重要的是把两个院的课内知识学好。

转系并不难,因为在大学阶段,学习非常认真的人其实并不多,很多人并不能保持高中的学习状态。只要你能保持高三学习的状态拼一年,在院系排名靠前,在转系考试中取得好成绩,转系就不会很难。所以,我觉得与其因为没选好专业复读,还不如先进大学,然后好好拼一拼再转系。

越是综合性大学、顶尖大学,转系就越容易,北大就非常支持给同学们第二次选择的机会。转系考试前两个多月,我就开始准备,每天安排复习的章节,用状态最好的时间来学习,然后再做平时的作业。两个月的辛苦没有白费,转系考试我很轻松就考过了,那时我才如释重负,那种感觉不是一般的开心。高中报志愿时的脑残级失误总算弥补了。

许多大学生都有学经济、学金融的想法,我也是。转到数学科学学院之后,我又申请了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的经济学双学位。申请双学位比申请转系简单,交一张表,只要平时成绩不太低,就都能够选上。北大每年约有一千人选择经济学双学位。在其他大学,双学位也成为一种流行趋势,很多同学都有第二学位。经济学虽然是我的第二专业,但我从中获得的知识一点儿也不比数学少,多一个学科的学习,让我对世界有了新的看法。

高三填志愿、选专业对刚毕业的学生来说是件头疼的事情,我在北大招生组工作期间,更是深有感触。很多同学都有自己想要上的大学和想要读的专业,可有时候高考成绩不如意,大学和专业要选其一,这时,转系和双学位是两个非常好的“曲线救国”的选择,可惜很多同学对它们还不是很了解。现在转系和双学位在大学越来越流行,政策也越来越宽松,了解这两条途径,能给自己的志愿填报“加分”不少。

猜你喜欢
双学位院系学长
地方高校双学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高考满分学长带你洞察数学奥秘
八旬老者 文化养生——记85岁北大老学长陈立柱
从“七校联合办学”暂停招生谈“双学位”
浅谈SQL Server中Select语句的分组统计功能
清华院系手机背景图
致新学妹
他永远是我们的老学长——清华大学受助研究生来信摘编
高校院系经费分层管理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