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性伸直型桡骨远端骨折非手术与手术治疗的疗效评估

2017-09-03 10:58王德军冯博懿
中医药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非手术非手术治疗腕关节

王德军,冯博懿

(1.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2.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老年性伸直型桡骨远端骨折非手术与手术治疗的疗效评估

王德军1,冯博懿2*

(1.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2.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目的:对比非手术治疗与手术治疗老年性伸直型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两组,即非手术组和手术组各30例。采用VAS疼痛评分、DASH评分及影像学评估,临床对比观察非手术组和手术组在疼痛程度、关节活动障碍、影像学检查等方面的改善情况。结果:1.在VAS疼痛评分中,两组组内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在改善疼痛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2.在DASH评分中,两组组内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在改善关节活动障碍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3.在影像学评估中,两组组内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在影像学检查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应用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年性伸直型桡骨远端骨折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临床疗效相当,但从患者身体健康状况和治疗的安全性考虑,非手术治疗较手术治疗更为适宜。

老年性伸直型桡骨远端骨折;非手术治疗;手术治疗;疗效评估

老年性伸直型桡骨远端骨折是四肢骨折中比较常见的骨折类型,在上肢骨折中发生率更高。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出现,发生伸直型桡骨远端骨折的趋势明显增加。在治疗方法的选择上,手术治疗与非手术治疗哪种疗效更好目前尚无定论。根据本人对于老年性伸直型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体会,手术治疗与非手术治疗相比,两者在腕关节活动范围和功能恢复情况相当,但从老年性患者身体健康状况和治疗的安全性考虑,以非手术治疗较为适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患者来源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3—2013年治疗的6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非手术组和手术组,每组30例。手术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60~85岁,平均(73.19±8.47)岁;病程时间10~48 h,平均(25.43±10.82)h。非手术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60~85岁,平均(70.84±10.25)岁;病程时间10~48 h,平均(24.96±9.09)h。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995年版。(1)患者具有伸直位跌倒的外伤病史;(2)伤后腕关节疼痛、关节周围明显肿胀,伴有活动功能障碍;(3)体征检查可有腕关节“枪刺样”或“餐叉样”畸形,有异常活动,可闻及骨擦音;(4)是否存在血管损伤及神经损伤症状和体征;(5)X线片显示:正位片可见关节外单纯骨折、关节外粉碎性骨折、关节外或粉碎性骨折合并关节面骨折;侧位片可见桡骨远端向背侧或桡侧移位。

1.3 纳入标准

(1)患者年龄60~85岁;(2)符合诊断标准者;(3)未使用其他方法治疗者;(4)签署患者知情同意书,并能完成非手术或手术治疗治疗的患者。

1.4 排除标准

(1)不符合纳入标准者;(2)有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肝肾功能不全,高血压病,糖尿病以及精神障碍等疾病者;(3)未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5 治疗方法

1.5.1 非手术组

根据患者身体状况,可应用局部浸润麻醉或无需麻醉。嘱助手握于患者的肘部,使患者前臂处于旋前位,术者握于患者腕部与助手同时用力对抗牵引,使骨折断端分离,术者瞬间加大患者腕部背伸力量,然后迅速使患者腕部达到掌屈尺偏位,在尺桡骨远端尺桡侧相互用力对挤,纠正尺桡骨远端分离。检查桡骨茎突部骨折部位恢复解剖位置后,应用石膏托掌屈尺偏位(掌倾角10°~15°、尺偏角20°~25°)外固定。固定后嘱患者各手指做屈伸功能锻炼。固定时间为6~8周进行腕关节正侧位片检查,根据骨折愈合情况,是否解除外固定。解除外固定后,做腕关节屈伸功能锻炼,促进腕关节功能恢复。

1.5.2 手术组

根据患者身体状况,做术前常规检查,根据患者既往病史及目前身体状况,调整患者健康指标,身体状况允许后,应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切开复位,应用钢板螺钉内固定,术后应用石膏外固定,同时嘱患者做手指屈伸功能锻炼,根据具体情况是否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治疗,固定时间为6~8周进行腕关节正侧位片检查,根据骨折愈合情况,是否解除外固定。解除外固定后,做腕关节屈伸功能锻炼,促进腕关节功能恢复[1-3]。

1.6 疗效评定标准

1.6.1 疼痛评估

对疼痛采用VAS评分分析(0~10分),根据患者疼痛情况通过等距比例尺自行评分,0分说明无痛,10分说明极度疼痛。

1.6.2 关节活动障碍DASH评分评估

对患者的腕关节背伸(35°~60°)、掌屈(50°~60°)、尺偏(30°~40°)、桡偏(25°~30°)功能进行评定。

1.6.3 影像学评估

应用X线片检查,观察及测量桡骨远端关节面的掌倾角、尺偏角。

1.7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关节疼痛评分比较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关节疼痛评分比较±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

由表1可知,手术组治疗前后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手术组能改善关节疼痛。非手术组治疗前后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非手术组能改善关节疼痛。两组治疗后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两组在改善关节疼痛作用上疗效相当。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关节活动障碍DASH评分比较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关节活动障碍DASH评分比较±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

由表2可知,手术组治疗前后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手术组能改善关节活动障碍。非手术组治疗前后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非手术组能改善关节活动障碍。两组治疗后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两组在改善关节活动障碍作用上疗效相当,均可以达到治疗骨折目的。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影像学评分比较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影像学评分比较±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

由表3可知,手术组治疗前后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手术组能改善骨折患者桡骨远端关节面掌倾角、尺偏角的角度。非手术组治疗前后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非手术组能改善骨折患者桡骨远端关节面掌倾角、尺偏角的角度。两组治疗后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两组在改善骨折患者桡骨远端关节面掌倾角、尺偏角的角度作用上疗效相当。

2.4 非手术治疗整复前后影像学对比

图1A整复前右腕关节正位片:显示右桡骨远端呈粉碎性骨折,骨折片左右分离,骨折线波及桡骨远端关节面,桡骨远端向桡侧移位。图1B整复前右腕关节侧位片:显示右桡骨远端呈粉碎性骨折,骨折片前后分离,骨折线波及桡骨远端关节面,桡骨远端向掌侧移位。图2A整复后右腕关节正位片:显示右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完全复位,骨折片左右分离完全对合,桡骨远端关节面恢复正常,桡骨远端桡侧移位完全纠正恢复正常。图2B右腕关节侧位片:显示右桡骨远端呈粉碎性骨折接近完全复位,骨折片前后分离完全对合,桡骨远端关节面恢复正常,桡骨远端掌傾角恢复。

A:正位片

B:侧位片

A:正位片

B:侧位片

3 讨论

非手术治疗骨折,即中医传统手法治疗骨折的历史悠久,早在元代的危亦林所著的《世医得效方》中记载:“手掌根出臼,其骨相互交锁,需先搦骨下巢,或出外,则需搦入内。”如同现代整复桡骨远端骨折的方法“牵引、摇摆、折顶、屈伸、挤按”等基本相同。清代吴谦等编著的《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手法总论》所云:“夫手法者,谓以两手安置所伤之筋骨,使仍复于旧也。但伤有重轻,而手法各有所宜。其痊可之迟速,及遗留残疾与否,皆关乎手法之所施得宜,或失其宜,或未尽其法也。”说明手法整复骨折的目的是恢复骨骼的解剖位置,根据骨折的轻重程度,应用相应的手法复位。其骨折愈合的快慢及是否遗留残疾,都与所应用的手法有直接的关系。

老年性伸直型桡骨远端骨折为临床常见的骨折类型,随着我国人口日益老龄化,其骨折发病率有明显增加的趋势,对其治疗方法的选择也是医生应该考虑的问题。因为老年性骨折不单独是骨折的局部问题,还应该考虑到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状况。例如医患沟通时,应注意患者是否具有老年性高血压病、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骨质疏松症等疾病,慎重考虑相应的治疗方法,注意治疗安全问题,避免发生医疗纠纷[2-3]。

老年性伸直型桡骨远端骨折复位技巧及注意事项:其一,因患者跌倒时,处于本能的自我保护,前臂往往都是处于旋前位,故复位时应将前臂处于旋前位复位,避免因体位不当,使复位效果不佳;其二,患者桡骨远端骨折时,经常伴有下尺桡韧带损伤,给予下尺桡关节对挤,避免下尺桡关节分离,使其骨折处稳定;其三,因桡骨远端骨折在腕关节,建议应用石膏外固定较好,避免出现医源性损伤;其四,桡骨远端骨折复位后,应立即拍片复查,检查复位效果是否满意。若不理想,可重新复位固定;其五,桡骨远端骨折整复固定后,将前臂悬吊,肘关节屈曲90°位,骨折固定后即可开始做手指屈伸功能锻炼,避免出现手指关节僵直[4-5]。

从老年性伸直型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来看,非手术治疗与手术治疗在腕关节活动范围和功能恢复情况相当,但从老年性患者身体健康状况和治疗的安全性考虑,笔者认为应用非手术治疗比手术治疗更能避免手术治疗带来的医疗风险。应用非手术方法治疗老年性伸直型骨折,复位治疗时间较短,而且临床治疗效果满意。若应用手术治疗,由于老年性患者的生理特点,骨折愈合能力较差,加之手术局部血液循环的破坏,存在骨折迟缓愈合的因素,即使骨折愈合后,患者可能要求二次手术取出内固定物,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和精神压力,并且从治疗费用方面考虑,医疗费用明显增加,患者不易接受,这也是医者应考虑的问题。

[1] 罗程锋.桡骨远端骨折手术与非手术治疗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25(3):624-625.

[2] 徐文停,倪诚,喻任,等.桡骨远端骨折手术与非手术治疗的疗效比较[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4,29(1):50-51.

[3] 黄平,黄东永.桡骨远端骨折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的疗效比较[J].河北医药,2015,37(21):3266-3268.

[4] 王德军.桡骨远端骨折复位技巧与临床体会[J].中医药学报,2013,41(5):35-36.

[5] 赵继荣,李红专,慕向前,等.桡骨远端骨折的非手术治疗进展[J].中国中医骨伤杂志,2015,23(12):77-80.

2016-11-21

2017-02-15

王德军(1963-),男,硕士,副主任医师,副教授,从事中医骨伤专业骨病与创伤疾病的临床工作及研究。

*通讯作者:冯博懿(1990-),男,硕士,住院医师,从事中医骨伤专业骨病与创伤疾病的临床工作及研究。

R274.11

B

1002-2392(2017)04-0126-03

猜你喜欢
非手术非手术治疗腕关节
研究多层螺旋CT联合核磁共振成像应用于腕关节损伤的影像诊断价值
高频超声检查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腕关节早期病变检出率的影响
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累及腕关节MRI表现及其分布特点研究
寒湿痹阻及湿热痹阻型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腕关节MRI表现的相关性研究
老年骨折合并糖尿病治疗分析
非手术治疗在Ⅳ级 Ⅴ级闭合性肝破裂中临床应用
急性胰腺炎非手术治疗的护理体会
绝对卧床休息对非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的影响
压力性尿失禁的非手术治疗进展
腰椎间盘突出症非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