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建筑企业提质增效的核动力

2017-09-03 06:49
中国建设信息化 2017年2期
关键词:建筑业信息化建筑

引领当今世界发展方向的有三大趋势值得关注,一是美国的产业互联网,二是德国的工业4.0,三是中国制造2025。其中,工业4.0是由德国政府《德国2020高技术战略》中所提出的十大未来项目之一。该项目由德国联邦教育局及研究部和联邦经济技术部联合资助,投资预计达2亿欧元。旨在提升制造业的智能化水平,建立具有适应性、资源效率及基因工程学的智慧工厂,在商业流程及价值流程中整合客户及商业伙伴。如今,工业4.0已经进入中德合作新时代,中德双方签署的《中德合作行动纲要》中,有关工业4.0合作的内容共有4条,第一条就明确提出工业生产的数字化就是“工业4.0”对于未来中德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双方认为,两国政府应为企业参与该进程提供政策支持。

中国制造2025则是中国政府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中国制造2025提出,坚持“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的基本方针,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整体推进、重点突破、自主发展、开放合作”的基本原则,通过“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第一步,到2025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第二步,到2035年中国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第三步,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

供给侧改革与建筑业互联网

自人类社会进入工业文明以来,先后经历了四次革命性的技术进步。第一次是蒸汽机的发明,第二次是电气技术的应用,第三次是电子信息技术的推广,第四次则是互联网技术的普及。每一次的技术革命都极大的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但对于中国而言,前三次技术革命是落后的,面对第四次互联网技术革命,我国的互联网技术应用已经具备了和世界一流国家、一流企业同台竞技的可能性。

2016年1月26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二次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落实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旨在调整经济结构,使要素实现最优配置,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数量。需求侧改革主要有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供给侧则有劳动力、土地、资本、制度创造、创新等要素。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用增量改革促存量调整,在增加投资过程中优化投资结构、产业结构开源疏流,在经济可持续高速增长的基础上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就是优化投融资结构,促进资源整合,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与优化再生;就是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业质量,优化产品结构、提升产品质量;就是优化分配结构,实现公平分配,使消费成为生产力;就是优化流通结构,节省交易成本,提高有效经济总量;就是优化消费结构,实现消费品不断升级,不断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实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

供给侧改革本来是市场经济的供求平衡。供给侧改革主要涉及到产能过剩、楼市库存大、债务高企这三个方面,为解决好这一问题,就要推行“三去一降一补”的政策,即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2015年12月18日至21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16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是抓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

产业互联网主要特征则是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真正融合。建筑产业就是要把被动的适应互联网改为主动的拥抱互联网,主动的+互联网,这同时也需要把建筑企业运营的逻辑搬在互联网的平台上去,把企业进行互联网平台化,这也是产业互联网的基本特征。

对于传统的建筑企业来讲,需要靠什么来持续发展呢?实际上建筑企业在互联网时代需要靠产品、服务、管理三大要素来实现企业的持续发展。不可否认,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建筑企业的管理实践中,一定会极大地提高建筑企业的生产能力,并能引领整个行业的转型升级。

建筑行业信息化的发展历程

回顾建筑行业信息化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可以发现建筑行业信息化的发展历程大致能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建筑业信息化1.0,主要是为岗位服务的通用信息技术、计算机辅助办公、专业工具软件产品的应用。目前,很多建筑企业的信息化处于这个阶段。第二阶段是建筑业信息化2.0,信息技术与管理模块相融合,局部的、专业部门业务管理子系统的产品较为成熟,应用比较广泛,例如财务业务系统、人力资源系统等系统类信息化显著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水平。第三阶段是建筑业信息化3.0,这一阶段是企业管理信息的集成应用,信息技术与企业管理体系整体融合,企业数据贯通的集成应用基本实现,应用效果明显。第四阶段是建筑业信息化4.0,这一阶段是“互联网+”的真正内涵所在,也是建筑企业乃至整个建筑行业信息化的发展方向和目标。

对于建筑业信息化而言,未来的发展方向一定是集成应用、社会化、数据化、智能化。但目前来看,多数建筑企业停留在2.0阶段,也就是“部门级”应用为主的发展阶段,真正达到建筑业信息化3.0阶段的企业屈指可数,同时还有一些企业仍处在岗位级的信息化应用阶段。

实际上,凡是好的建筑企业都在搞信息化,信息化好的建筑企业往往也都是好企业,这说明信息技术能够提高企业生产力,并极大的节约人力资本。当然,目前建筑企业信息化仍存在诸多困难,包括企业管理标准化程度低,信息互联技术应用难;企业信息系统异构繁多,信息孤岛多,管理信息互通难;商务成本与财务成本核算规则不统一,业务财务一体化难;管理主体多元,目标诉求不一,管理信息透明难;复合型人才匮乏,顶层设计不够,管理与技术融合难;IT企业没有成熟的企业级信息集成技术产品,管理信息集成应用推广难;企业跟风,管理信息化落地难;思想观念陈旧,工作习惯固化,利益格局难改,企业管理信息化执行难。

眼下,建筑业的信息系统异构多,信息孤岛林立,系统之间互通难。有的企业认为搞了很多平台就是信息化,实际上这是误区,过多孤立的平台反而造成了信息孤岛的林立;同时,管理主体多元,目标诉求不一,很多企业想将政府、企业、设计单位、监理等多个单位集中到一个平台,但实际上很难做到,这涉及到商业矛盾问题,因为不同的利益主体利益诉求不一样。

除此之外,建筑业信息化还面临着复合型人才匮乏、管理融合难、缺乏顶层设计等问题,以及IT企业没有成熟的技术产品,集成应用推广难。IT企业往往站在自身的角度,把经历和资源用在了“短、平、快”产品的研发推广上,忽视了深度贴合建筑企业产品的研发。目前为止,市场上专用性、工具类、岗位级的软件产品比较多,也相对成熟,基本能适应建筑企业的需求;而系统性、整体性、企业级集成应用的产品则比较少。

建筑业信息化的目标与路径

建筑业信息化虽然面临诸多难题,但只要选对路子,迈开步子就能收获果实。在推进建筑业信息化时,坚持有用、有效、有根的原则,以企业管理实际需要和实际应用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推进信息化过程中坚持以提高效率和效益为目的,将信息化落到实处,扎根到工程项目上。同时,要将企业的运营管理逻辑通过管理信息互联技术的深入融合,实现企业管理经济化,从而提高企业效率和社会生产力。建筑企业不能为了信息化而信息化,一定要把企业的运营逻辑与信息技术进行深度融合,实现精细化管理。

企业管理信息化分企业层面、项目层面和纵向企业综合运营管理三个层面。要实现企业运营管理和企业信息技术以及互联网技术的深度融合,企业要提升思想观念,在启动建筑企业信息化之初,要统筹顶层设计,把信息化建设的着力点放在工程项目上,放在工程项目的质量、工期、成本、安全等管理目标的完成上。围绕工程项目的全生命周期,建立起全面全员的责权利相统一的责任体系。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建筑企业信息化应用需要由“电脑终端”向“移动终端”扩展应用,由重后台运行向轻量化应用转变,同时要不断提高移动终端的易用性,并且将移动终端与企业管理信息集成平台无缝连接,与企业主数据应用互联互通。通过移动终端利用碎片化时间,实现实时、高效处理工作,从而提高信息处理的便利性和及时性。

猜你喜欢
建筑业信息化建筑
山西省建筑业协会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月“睹”教育信息化
动物“跨界”建筑业
甘肃建筑业将采用清洁能源降低碳排放
月“睹”教育信息化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毕赛端 “从事建筑业,我乐在其中”
建筑的“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