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曾侵略全球90%的国家

2017-09-03 10:20
新传奇 2017年27期
关键词:阿方马岛科克

谁曾侵略全球90%的国家

英国历史学家斯图尔特·莱科克的一项研究发现,在不同时期,英国曾侵略了地球上几乎90%的国家。莱科克分析了世界上大约200个国家的历史,并根据史料确定哪些国家曾经被英国入侵。他从中发现,只有22个国家未被英国染指。

整个19世纪英国侵略者出现在世界各地

在大英帝国大肆扩张版图的过程中得以保全的国家往往远离英国本土,比如太平洋上的马绍尔群岛,但也有像卢森堡这样的“窝边草”。莱科克的研究成果见于他的新书《英国侵略过的国家》在日不落帝国时期,英国没有入侵过的22个国家是:欧洲的安道尔、白俄罗斯、列支敦士登、卢森堡、摩纳哥、瑞典、梵蒂冈,拉丁美洲的玻利维亚、危地马拉、巴拉圭,非洲的布隆迪、中非共和国、乍得、刚果共和国、科特迪瓦、马里、圣多美和普林西比民主共和国,亚洲的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蒙古,太平洋上的马绍尔群岛。

英国最早侵略的是高卢地区,位于今天的法国北部。公元2世纪,罗马帝国不列颠总督克劳迪乌斯·阿尔比努斯带领军队越过英吉利海峡,入侵高卢地区,但在197年兵败里昂。

英国侵略过的国家中,只有一小部分后来作为英联邦国家为人熟知。事实上,英国曾通过军事胁迫、谈判或交易手段,在更广阔的地区实行过军事进驻,尽管有些历时短暂。另外,英国政府批准的海盗、私掠船只和武装探险家的活动其实也是侵略行为。因此,很多曾经的西班牙殖民地,比如哥斯达黎加、厄瓜多尔和萨尔瓦多等,尽管看似与英国关系不大,但它们曾多次被英国水手入侵。

一些被英国侵略过的国家着实令人意想不到。1741年,英国海军上将弗农进攻古巴关塔那摩湾,并把此处重新命名为坎伯兰湾。不久,由于当地人的反抗和军队中疾病蔓延,弗农被迫撤退。1940年,冰岛因为坚持中立、拒绝加入盟军而遭到英国入侵。越南自17世纪以来不断遭到英国侵略,最近的一次是在1945年到1946年,英国试图打击该国的共产主义力量,但由于后来法国和美国先后入侵越南的历史更受瞩目,英国的入侵行动反而被遮蔽。

莱科克认为,英国侵略过的国家或许更多,但现在还缺乏可以确证的史料。莱科克掌握的材料显示,俄国在十月革命后遭到英国等国的干涉,当时在距离蒙古俄罗斯边境大约50英里处,英军有过一次军事行动。因此,很难论断英国后来是否直接踏足蒙古。

英阿马岛之战海空激战

有趣的是,英国人对这项新的研究结果深感惊讶,难以相信英国在历史上曾拥有过如此广大的势力范围。

二战后规模最大的一场岛屿争夺战

在英国的侵略领土战争中比较典型的是20世纪的马岛战争,英国就是为了保卫其在殖民时代侵略获得的领土马岛。

1982年4月2日,英国、阿根廷为争夺马岛主权而进行的“马岛之战”开始。南大西洋上的马尔维纳斯群岛位于南美大陆南端,英国称之为福克兰群岛。1982年4月2日至6月14日,英国与阿根廷在南大西洋为争夺马尔维纳斯群岛(简称马岛,英称福克兰群岛)的主权归属,爆发了二战后规模最大的一场岛屿争夺战,史称英阿马岛战争。

马岛是扼守大西洋和太平洋海上交通的要冲,南大西洋和南美洲大陆安全的屏障,战略地位极为重要。马岛主权之争由来已久,英阿虽经多次谈判,但进展不大。1982年2月,双方谈判再次破裂,阿政府决心诉诸武力解决争端。3月19日,阿根廷斯科蒂斯公司60人乘海军指挥的运输船,以拆除一个保加利亚人在南乔治亚群岛所建立的鲸鱼加工厂的陈旧设备为名,在该群岛莱斯滩登陆,并插上阿国旗,引起英方强烈抗议,两国关系恶化。3月28日,阿方开始秘密出兵。4月2日和3日,阿军先后在阿根廷港和南乔治亚岛登陆。在阿军的突然袭击下,英守岛部队(马岛198人、南乔治亚岛22人)进行短暂抵抗后,被迫投降。英国随即宣布以武力收复被占岛屿,马岛战争爆发。

为了扭转被动局面,英国迅速成立了战时内阁,并调集三军兵力,征用商船,组建特混舰队。对马岛周围200海里范围以内海空进行封锁的部署。在完成海空封锁部署后,英军开始空袭马岛阿军机场、雷达站和防空导弹阵地,炸毁机场上的飞机,切断海上补给线,逐步夺取马岛地区的局部制空权和制海权,并进行登陆前的各项准备工作。5月21日,英军在阿设防薄弱的圣卡洛斯港登陆,并迅速扩大登陆场,建立了滩头补给基地。27日英军登陆部队兵分两路,东进南下。6月1日,两路英军在阿根廷港外围第一道防线会合,并夺占距该港仅25公里的重要制高点肯特山和查林杰山。6月11日,英军开始对阿根廷港发起总攻。12日拂晓前,攻占了距阿根廷港15公里的朗登山、两姊妹山、哈里特山,突破阿军第二道防线。13日晚,英军再次发起进攻,至次日中午先后攻占了无线岭、欲坠山、威廉山等地,突破阿军第三道防线,阿军投降,马岛战争至此结束。

整个战争中,阿军死伤2300余人,被俘11800余人,损失舰船11艘,飞机117架,耗资10亿美元以上,间接损失20多亿美元。英军伤亡1032人,被俘210余人,损失舰船16艘,飞机34架,耗资约12亿美元以上。

马岛战争,英国远涉重洋、劳师远征,战略上弱点很多,但取得了胜利;阿根廷为收复领土而战,国民热情高,本土距离战区较近,投入的兵力规模也远超过英国,还掌握先机制敌的主动权,也算是占尽天时、地利、人和,但却从胜利开始、以失败告终。英阿双方的战争表现耐人寻味,阿军失败的教训尤为值得反思。

战争结果值得反思

有分析认为,阿方失败,最根本的就是败在屡屡失误的战略决策上。

由于阿根廷没有建立起自己的国防工业体系,武器装备主要依赖进口,西方的武器禁运致使阿武器装备得不到及时的补充和修理,后续打击能力大大减弱。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一个国家的军事装备完全靠别国来供给,把维护国家安全的希望寄托在别人的身上,是绝对靠不住的。

其次,阿方过高地估计了并不强大的军事实力,战争准备严重不足。阿陆军实力虽然较强,但已有100多年没打过仗,参战的守岛部队半数又是训练不到三四个月的新兵,没有进行高寒岛屿作战的适应性训练,体质弱,难以适应战场环境;军官指挥能力低下,有的军官连最起码的军事常识都没有,不知道如何组织抗登陆作战,甚至用明码发报。这与以职业军人为主体、作战经验十分丰富的英军形成强烈反差,在低估了敌人、高估了自己的情况下,阿军的战争准备,无论是精神上还是物质上都严重不足,尤其是守岛官兵的物资储备严重不足,加上作战消耗和英军封锁,阿军的后勤补给成了难以解决的问题。

阿方战略决策的失误,还表现在战争爆发后的战略部署不当上。当英国作出强烈的出兵反应后,阿对英军企图、战略方向、周边环境和战场态势的判断再次出现失误,兵力部署因此背道而驰。阿方原以为英军会进攻阿之本土,还担心邻国智利会趁火打劫。因此,阿方把大量兵力用于大陆防御,大大削弱了在马岛地区的作战力量。

阿方在战略决策上的一系列失误,导致战争胜利的天平一再向英军倾斜。战略决策的失误是最大的失误。阿方的教训提醒我们,只有把敌我双方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科技以及历史、地理等方面的实际情况,放到特定的国内、国际环境中,进行全面的、辩证的、科学的分析、比较,才有可能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这既是战争战略指导的起点和关键,也是决定战争胜负最根本性的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环球时报》)

猜你喜欢
阿方马岛科克
不是每个问题都值得回答
爱尔兰国立科克大学开放日活动在京成功举办
新殖民视角下《六号染色体》的后殖民解读
路过人间的姑娘
岛殇——英阿马岛之战
“自由贸易者”科克掌门USTR
那段青春,我几近迷失
马岛战争中空袭与反空袭作战的特点及启示
马岛战争的经验和启示
水仙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