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潞河园 现代教育梦

2017-09-03 07:07路建英
教育家 2017年30期
关键词:潞河中学学校

文 | 路建英

百年潞河园 现代教育梦

文 | 路建英

“回浦落帆尽,长堤带郭斜。暮烟平吐树,春雨薄沉沙。白艇藏渔市,黄茅覆酒家。一瓢云水外,不复问年华。”明代文学家、戏曲家屠隆的一首《潞河晚泊》,写出了一袭春雨、几点白帆掩映下的潞河暮景。如今,作为古水名的“潞河”已经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而作为教育品牌的“潞河”却越来越为人所熟知。人生云水外,不必问年华。北京市通州区潞河中学创建于1867年,跨越三个世纪,形成了一脉相承的教育传统和独具特色的办学风格。徜徉在百年潞河园中,传统与现代交相呼应,传承与创新时空相接。学校汇聚几代潞河教育人的智慧,逐步形成了以“坚持人本位与社会本位相统一的教育观;坚持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办学宗旨;坚持健全人格的培养目标;坚持多元开放的学校发展方向”为核心内容的办学思想,并朝着“培养美妙的灵魂,创造光荣的生命,保守历史的光荣,担负人类幸福的责任”这一目标不断迈进。

观园看景,文化润养人心

年轮是树木的沉淀,皱纹是岁月的礼物。走进潞河中学,湖光山色,翠柏参天,奇花绿草覆地,通衢曲径散落其间。郁郁葱葱的爬山虎沿着建筑檐壁层层漫开,微风拂过,仿佛绿色的波纹垂直荡漾在眼前;成群结队的鸟儿,戏花弄水,碑、亭、湖、山皆留有她们的身影,待欢畅时,百鸟齐鸣,热闹非凡。在这座建校时间比北京大学还要早的园林式校园里,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与浓郁的现代学府氛围萦绕在你我之间,置身其中,不由心旷神怡,乐而忘返。

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这座占地23万平方米的校园,之所以能够一步一景、四季如画,源于潞河教育人对她的不断修缮与严格保护。1984年,学校在当时所属的北京市通县各级领导的关怀下,获得政府投资700多万元,启动了首次大规模的校园改造工程。校园整饰、新翻修的400米田径场,重新翻建的红楼,以及新建的初高中教学楼、实验楼、学生宿舍等,使学校的办学环境、设施条件、设备水平得到根本性改善。1999年,学校从尊重历史传统和有利于学校未来发展的角度出发,统筹制定了潞河中学的示范高中建设规划,提出了建设绿色校园、人文校园、数字校园的构想,开始了潞河中学第二次大规模校园建设工程。在完成校园地下管线重整铺设工程的基础上,形成了以潞友体育馆,四百米全塑胶跑道和天然草坪的运动场、网球场、篮球场和排球场,环湖健身通道和第二运动场为主要设施的半环型体育活动区的建设,体现了潞河重视体育的传统,使学校体育场地和设施的建设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与此同时,7200平方米图书电教中心的落成,使学校教学设施和设备水平达到国内一流;7600平方米高标准学生公寓的建设,使学校完全具备了开展国际教育交流的基础;校园近30000平方米草坪的铺种及对老建筑的修缮与装饰,使潞河校园厚重的历史感和人文韵味呼之欲出。

1990年,民国时所建的卫氏楼、谢氏楼、文氏楼、潞友楼等具有近代美国折衷主义风格和中国传统手法的建筑被列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其艺术价值之高,可见一斑。学校创建之初建成的风格古朴独特的建筑群落与上个世纪末新建的设备先进的教学楼、实验楼、体育馆、信息中心,相映生辉,自成一统。此外,以优秀校友的名字命名的楼宇、道路,别具一格。“绍棠路”上读书的学子,“洛宾道”上飘扬的歌声,“黄昆楼”里科技社团的活动,“仁之楼”上天文社的观测……尽管时光变迁,但是一代又一代潞河学子随着岁月的流转,在历史与现代的相互映照下,又踏上了探索新知的征程。

厚积薄发,理念在积淀中升华

19世纪60年代,来中国传教的美国牧师姜戴德(L. D.Chaplin)创办了“潞河男塾”,也就是潞河中学的雏形。经历了包括谢卫楼(Devello Z.Sheffield)在内的几任外国校长之后,1927年陈昌祐成为潞河中学的首任中国校长。他首先把“人格教育”理念引入办学实践, 强调身心协调、知情意统一、个性与群性一致、体智德美世界观五育并举等理念,主张独立人格的价值和人格的自由发展,特别强调“以人格育人格”,认为:“培植健全人格,必须‘三育全备’,即智、德、体全面发展。”时至今日,这个理念仍然具备现实的指导意义,已成为潞河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理论支撑。如今,在徐华校长的带领下,学校进入了全面构建“潞河人格教育”实践体系的内涵式发展阶段, “潞河人格教育”实践体系已初见端倪。

规划先行,勾勒教育蓝图 时间追溯到1998年,在当时的张世义校长的带领下,学校制定了《潞河中学1999-2010年发展规划》,为世纪之交的起承转合做好了铺垫。《规划》将“人本位”与“社会本位”相统一的教育观、“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办学宗旨和“全面育人,发展特长”的办学方针写在了潞河新世纪办学的旗帜上,明确了“培养具有健全人格的潞河人”的教育目标,并完善了以“四个坚持”为核心内容的办学思想,即:坚持人本位与社会本位相统一的教育观,坚持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办学宗旨,坚持健全人格的培养目标,坚持多元开放的发展方向。又过了10年,学校迎来了新一任校长——徐华。这一阶段,“务实创新,修炼内功”成了全体潞河人的共同追求。学校于2011年审议通过了《2011-2020年潞河中学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了新时期学校的指导思想和办学方针,明确了学校未来10年的发展目标与发展策略,并以八项重点改进工程为任务驱动,六项重点实验项目为动力引擎,旨在将潞河中学建设成“学生成长求知的乐园、教师愉悦工作的家园、播植素质教育的田园、师生追求卓越的校园”。1998年制定的《潞河中学1998-2010年发展规划》为学校在21世纪最初十年的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力;2011年的《潞河中学2011-2020发展规划》,为潞河中学21世纪第二个十年的发展规划出宏伟的蓝图。

>>潞河中学特级教师工作室启动仪式

制度保障,注重教学实践 “潞河人格教育”是一个动态的教育实践过程,正常的良性的发展需要制度加以保障。以学校章程为核心构建的学校制度体系以及规范的学校内部组织机构、组织体系,既是潞河中学学校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又是“潞河人格教育”发展强有力的保障。首先,学校按照现代学校建设的标准修订《潞河中学章程》,将传统的“管理”模式转变为现代学校的“治理”或者“共治”模式,主要体现为采取学部制管理模式,由校级领导直接对接学部,任学部主任,强化年级负责制,对学部主任负责,实现“扁平化管理”。其次,开启职能处室的机构重组工作,在原来教学处、学生处、总务处、办公室四大职能处室的基础上,成立四大学生事务中心——课程管理中心、学生发展指导中心、信息中心、学生服务中心。四个中心部分人员合署办公,用以统筹学生在校各个阶段和时段的不同事务需求,强化服务功能,决策、管理、执行三合一,为学生提供迅速、简化、方便的服务。

“教育·社会·人”三者的密切关联与相互渗透,始终是潞河教育发展所遵循的原则,“继承、创造、发展”始终是潞河教育发展的基本路径。从陈昌祐校长、方田古校长、张世义校长,再到徐华校长,即便跨度将近百年,但是潞河人的教育初心始终没有改变。目前,学校正努力营造平等、自由、公平、公正的教育生态环境,让潞河师生人人想说话,人人能说话,每个人的意愿都能够得到充分合理的尊重,实现对高品位“潞河人格教育”的追求。

>>金帆合唱团演出

>>天文团观测活动合影

百花齐放,课程丰富又多元

潞河中学的普通高中学生、艺术体育特长生、新疆民族学生、长期接受学历教育的外国学生、选择英国普通高中课程和美国AP课程毕业后出国深造的学生共同构成了潞河多元一体的学生生态现状。徐华校长任职至今,为满足多元、多层次的学生发展需求,学校按照服务学生主体、满足个性发展、保证动态开发、实现系统优化的课程设置原则,根据塑造学生人格,突出地域文化、学校特点和学科特色的要求,建立起了包括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实验课程、民族补充课程、涉外课程和八类校本选修课程的多元多层次开放的学校课程体系。每学期都会有70—80门的社会、科学、文化、艺术、体育、劳技、综合社会实践、研究性学习等各类选修课程和活动课程,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由搭配,找到最需要的、最适合自己潜能发展的、最感兴趣的“课程套餐”。

与此同时,社团活动也成为了校本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团由学生、教师自主申请,自主管理,学校提供必要条件,在师生群体中创设出主动发展、追求卓越的良好氛围。目前学校有太阳雨合唱团、潞园文学社、模拟联合国、气候酷派等精品社团十余个,有街舞、国艺社、特斯拉科技制作社、心理学社、生物学社等普通社团三十余个。这些由学生自己组织的社团活动充分体现了学校对其独立性、自主性的尊重,在挖掘学生创新潜质、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社会责任感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2011年、2012年、2013年,潞河中学分别获得北京市金帆合唱团、北京市翱翔计划基地学校、北京市金鹏科技团的称号,这让潞河中学成为北京市唯一一所拥有金帆团和金鹏团的远郊区县学校。

学校将教育传统与教育的周期性特点相结合,精心设计了一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并使之固定了下来,成为学生的日常教育载体。如每周一的国旗下讲话要介绍荣誉升旗手,以他们的事迹鼓励全校师生;每学年开学典礼上全校师生公开承诺,让学校精神在师生心中永驻;每年四月举行“感动潞河人物”评选,按照个人、班级、年级推选的方式,历时一个月,选出10位学生,在五月四日举行颁奖典礼,让潞河的文化通过潞河人的故事口口相传;还有成人礼、毕业典礼等,每一个对孩子来说重要的成长节点,学校都会为其记录下来。

学校通过在初中部开展“讲学合一”的教学模式实验,实现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高中教学则以“激发学习兴趣、指导学习方法、培养学习习惯、夯实基础知识、提高思维和实践能力、突出创新意识”为重点,既关注学生知识的增加又关注能力的形成,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既关注学生学习的进步又关注学生品德与行为方式的完善,实现以尊重为核心、以公正和责任为任务的价值理念,培养学生与他人共事、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逐步具备探究精神、科学态度、人文素养、现代意识和国际视野,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代代传承,教师不忘初心

近日,北京市教委、市财政局联合印发了《关于促进通州区教师素质提升支持计划(2017-2022)》,提出将从20个项目来优化通州区教师队伍结构,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提升教师学科教学能力。通州区依托潞河中学等三所本区示范高中以及人大附中、首师大附中等,建设了12个北京市级教师培训基地,支持各基地承担市、区、校三级教师实践能力培训等任务,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潞河中学的教师在人格修养、学识水平、教学能力等方面一直为人所称道,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不断提升自己的教研能力,为“潞河人格教育”的实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英国教育大师怀特海说:“学生是有血有肉的人,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和引导他们的自我发展之路。”教师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陈昌祐校长曾说:“我们都承认人不是万能的,但也不是一无所能的,若就个人所能、个人所长而施教是没有不成功的。”这既是对因材施教的倡议,也是对教师发挥自我专长的鼓励。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教师群体的人格特征要通过学校中与教师相关的组织特点加以体现。目前,学校在教师组织常见的两极体系——教研室和年级组的基础上建立了第三极——通过课题研究组建学习共同体。其中,有教师专业发展课题研究的教师团队,如特级教师工作室、班主任导师团、青年教师学术沙龙、学术委员会;有学校可持续发展教育研究课题组;有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指导团队;有初中整体实验的课题组等。新型的学术组织构建出新形势下的学习共同体,实现了学校组织文化的重构,切实打造出了一支具备强大驱动力、能够可持续发展的教师团队。

“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为民族、为国家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代代新人。这不仅是学校追求的教育目标,更是每位潞河教师孜孜以求的教育梦想。付出总会有回报。近两年,教师市级以上各项奖励多达151项,辅导学生参加各类科技活动获得市级以上奖励110项,由学校、教师和学生撰写,正式出版发行的书籍或专著达10余本,教师在各类学术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共计有37篇,学校自主出版的论文集更是不计其数。“构建多元多层次课程体系,促进学生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课程改革试验,经历两轮六年的实验,其成果2013年获得北京市基础教育课程建设优秀成果评选一等奖,其专著《为了学生发展的课程变革——潞河中学自主课程建设的创新与探索》也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目前,14位特级教师,17位北京市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43位通州区骨干教师已经成为了学校持续发展的加速器。师德师风代代传,潞河中学的老师们始终不忘初心,用一腔热忱、全副身心,在潞河园中辛勤耕耘,播撒教育的种子。

从1867年到2017年,时间如水,在指尖滑过;岁月如歌,响彻百年潞河校园。150年,白驹过隙;150年,筚路蓝缕。在时光年轮的“滴答滴答”之声里,潞河中学凭借不屈的意志走过烽火战乱的年月,用包容博大之心容纳来自五湖四海的莘莘学子,用至真至诚的信仰守护教育这方纯真净土。即便是在物质生活极度匮乏的时代,潞河人也从未放弃教书育人、以学安邦的信念。有人说,凭借一代人的力量可以实现暴富,但绝不可能培养出贵族。时至今日,潞河中学培养出一批又一批值得骄傲的学子,他们在各自的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社会的进步、国家的富强贡献着自己的力量。时间如沙漏,滤去沙子,筛出金粉。百年潞河园,现代教育梦。潞河人心怀教育理想与教育情怀,在当今的教育形势下,必将创造属于自己的新的辉煌!

>>一年一度盛大的成人礼已经成为学校重大的节日

猜你喜欢
潞河中学学校
“潞河人格教育”在传承中发展
人格教育奠基智慧人生 养正课程培育核心素养
在多解中学创新
潞河教育
潞园,潞河人的家园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学校推介
宁波市四眼碶中学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