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补前妻,仕途不保

2017-09-04 01:40◎白
百家讲坛(蓝版) 2017年5期
关键词:书吏崔氏李林甫

◎白 水

弥补前妻,仕途不保

◎白 水

严挺之原是唐玄宗时期的太原少尹,因唐玄宗在处理一桩大案时配合积极,并提供了大量有力证据,而被提拔为尚书左丞,不久又晋升为中书侍郎,距宰相之位也就一步之遥。谁知,他的仕途却就此终结了。

原来,蔚州(今河北蔚县)有一个名叫魏仲通的年轻人,精通经义,其父是远近闻名的盐商,但他并不想继承父业,而是醉心于科举考试。但按制度,想参加考试,必须由地方官推荐。由于魏仲通是商人之子,没有当官的愿意推荐他。魏仲通的父亲看儿子闷闷不乐,便花钱买通了蔚州刺史王元琰的贴身书吏,求他在刺史面前称赞魏仲通的才学和人品,然后又通过书吏送给了刺史夫人300两银子,祈求她给刺史吹一吹枕边风。在书吏和夫人的攻势下,王元琰这才推荐魏仲通进京应考。可王元琰受贿的事很快被人举报,唐玄宗对此高度重视,指定严挺之主审,大理寺卿协助共同查办此案。

事也凑巧,王元琰的夫人崔氏是严挺之的前妻。崔氏与严挺之本来也是夫妻恩爱,美中不足的是崔氏一直没有生育。为此,一向对她疼爱有加的婆婆很快改变了态度。崔氏稍微出点差错,婆婆就小题大做,横挑鼻子竖挑眼,直至逼令儿子休妻。严挺之迫于母亲的压力,不得已写下一纸休书,含泪送崔氏回了娘家。崔家在当地也是名门大户,王元琰听说崔氏被休,便委托媒人前来提亲,崔氏嫁给了王元琰。

崔氏听说此案由严挺之主审后,赶紧向他写信求情。严挺之本就不想把事情闹大,魏仲通明经及第,他身为主考官,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魏仲通外放九品县尉,他也是赞同的,若认真追究起来,自己也难脱干系。当然,促使他大事化小的,主要还是感情因素。严挺之看重他和崔氏的感情,但他对王元琰这个“情敌”不仅没有丝毫恶感,而且心怀感激。他总觉得要不是王元琰娶崔氏进门,她在娘家的日子肯定不好过。帮助王元琰,就是对崔氏最大的弥补。于是,他也没有征求大理寺卿的意见,擅自将处理意见上报朝廷:王元琰身为刺史,代天牧民,约束属员不力,有负天恩,建议贬官一级,改任蔚州别驾。

严挺之本以为凭着唐玄宗对自己的信任,没人会认真追查,稀里糊涂就蒙混过去了。谁知,宰相李林甫视严挺之为眼中钉,一直寻机报复。这次严挺之办案,李林甫听说王元琰的夫人是严挺之的前妻,认为严挺之一定会违规操作。于是,李林甫暗中派心腹盯紧严挺之,当严挺之重案轻判的事传入他耳朵后,便忙不迭地向唐玄宗汇报。

唐玄宗最痛恨的不是臣子犯错,而是欺骗自己。他听说此事后,立刻产生了一种被愚弄的感觉。严挺之发现皇帝恼怒,本想替自己辩解,但唐玄宗没容他说话,就大声将他斥退殿外。好在唐玄宗多少还念点旧情,没有赶尽杀绝。但皇帝不信任,后果很严重,严挺之后半生一直被边缘化,直至郁郁而终。

编 辑 / 夕 颜

猜你喜欢
书吏崔氏李林甫
弄獐宰相
杜甫妙用“敷演”驳书吏
弄獐宰相
从《南部档案》看晚清县衙书吏请假制度
口蜜腹剑
崔氏腹部八法治疗儿童便秘的教学应用
杜万卷
杜甫智斗刁书吏
性格命运,皆在六笑一哭中
人性的自我觉醒与救赎
——谈大型古装淮剧《马前泼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