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文理念构建新型智慧城市的路径探讨

2017-09-04 13:06谢倩
现代商贸工业 2017年19期
关键词:人文理念可持续发展

谢倩

摘 要:新型智慧城市的建设旨在提高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感,为了避免建设过程中科技与人文关怀的失衡,这就需要人文理念的注入与引导。据此希望通过以市民切实需求为导向,加强人文理念的顶层设计、引导“真善美”的结合以及落实以人为核心的评估标准,来促进科学技术与人文理念相结合,减少城市建设成本,提高民众获得感,促进新型智慧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新型智慧城市;人文理念;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F2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7.19.002

随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及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给城市建设、管理和发展带来更多新的要求。新型智慧城市的本质有别于传统智慧城市,传统智慧城市凸显的是物质本位、管理本位以及技术本位,缺少人文理念。新型智慧城市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最重要的是要突出以人为本,这就需要把人文理念引入新型智慧城市的建设过程中,基于人文理念才能使有中国特色的新型智慧城市健康发展。

1 人文理念与新型智慧城市的涵义

1.1 人文理念理解与认知

“人文”主要体现为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以及重视人,发展到现在来说其核心就是以人为本,为人民服务。“理念”的解释主要有以下两点:一是人通过思维活动产生的看法和思想;二是观念,也指思想。它是人们在长期思考中,去粗取精、去伪存真,逐渐形成的成熟信念和观念,且成为社会普遍群体所认同的思想观念。

刘易斯.芒德福曾指出:“在城市发展史中科学技术始终是重要的推动力,但是人文因素则一直起着重要的平衡作用”。本文提出的人文理念认为城市是属于民众的,以民众为主体并为之服务,城市的规划、建设与管理都应满足民众的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以人为中心,关怀人、重视人。其涵义主要表现为以下两方面:一是基于人的角度对城市实施管理,为人民服务,智慧城市依靠人的智慧与创新进行建设,其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应以“惠民”为核心;二是注重将科学技术与人文理念相结合,深度融合人文理念与智慧城市的建设,兼顾形势与内容建设,为科技注入灵魂,让民众城市生活更加美好。

1.2 新型智慧城市涵义阐释

所谓新型智慧城市,习主席强调“要以信息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统筹发展电子政务,构建一体化在线服务平台,分级分类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打通信息壁垒,构建全国信息资源共享体系,更好用信息化手段感知社会态势、畅通沟通渠道、辅助科学决策”。新型智慧城市“新”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核心理念,它以提升城市治理和管理水平为目标,是为提升城市发展方式的智慧化而开展的改革创新系统工程,关键是建设实效,本质是改革创新。

2 我国新型智慧城市评价指标分析

我国于2016年12月13日发布《新型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主要包括8类一级指标、21类二级指标,其中一级指标中惠民服务和市民体验所占比重最高,并且还加入了主观指标即市民体验调查,提高了市民评价的权重。根据评价指标分析,新型智慧城市致力于提升城市公共服务质量与水平,对弱势群体给予更多的关注,注重民众感知力和获得感。新型智慧城市从过去以信息技术为重点到以“人”为出发点,注重为人民服务,更加体现了新型智慧城市以人为中心的宗旨。

由此可见,我国新型智慧城市开始注重走人本位的建设路径,可以说其核心是与人文理念是相通的,都以人为本,坚持为人民服务。为新型智慧城市注入人文理念,不仅是现代城市建设的本质需求,更是源于智慧城市建设的本意,又为其可持续发展稳固基础。

3 新型智慧城市注入人文理念的必要性

3.1 人文理念凸显新型智慧城市“以人民为中心”

根据现代城市发展理论,人是城市的主体,是城市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城市发展带来的种种问题,究其根源还是人的问题。传统智慧城市对技术顶礼膜拜,使城市虽有了发达的技术体系和完备的基础设施,但市民获得感却不高。而将人文理念融入新型智慧城市的发展,可表现出新型智慧城市把城市居民作为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城市化的程度越高,城市对人民大众的参与度与依赖性就越高,这也是凸显了“以人为本”的理念。人文理念的注入可不断提醒我国在建设新型智慧城市进程中,应注重实现人民大众作为城市生产创新主体的责任和利益的统一。

3.2 人文理念滋养新型智慧城市可持续发展

科技为新型智慧城市的发展提供支持,人文理念则为新型智慧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带来强大温暖动力。人文理念是新型智慧城市发展的软实力,它是作为推进城市现代化发展的原动力而存在,注重人文理念对新型智慧城市的滋养,可避免新型智慧城市的建设偏离目标轨道。人文理念可使新型智慧城市充满城市个性,拥有独特的城市精神。注重公众参与,保证居民需求可以得到准确及时的反馈,这才是我们想要的新型智慧城市。

3.3 人文与智慧结合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缓解“城市病”

未来新型城镇化在内容和质量上有待提高,需要提升民生幸福感,把技术和人文两者结合可使智慧城市建设与人文城市建设深度融合,兼顾形势与内容建设,促进构建便捷、舒适、高效、安全的生活环境。“城市病”是城市运行状况的恶化表征,如城市规划与建设中忽略公众感受,缺乏必要的公众参与与监督,盲目追求经济发展,使得既浪费资源又得不到市民认可与支持。基于人文理念构建的新型智慧城市有利于化解“城市病”,让城市发展的速度与人文关怀注重度相适应,才符合现代城市的发展理念,才能使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有价值、有意义。

4 我国智慧城市新常态的构建思路

4.1 加强新型智慧城市人文理念的顶层设计

目前我国的智慧城市,主要围绕地理信息系统、三维仿真、数据库等展开,但顶层设计缺乏人性化的规划理念,不仅偏离了市民的日常消费和使用需求,更背离了智慧城市的本质和城市发展的目标。智慧城市在起步阶段就应该由注重文化的专家先做规划,在目标顶层设计和手段顶层设计包括其中的城市规划、发展战略与创意设计都要注入人文理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注重“以人民为中心”。在实际操作中,要关注市民的使用感受,优化使用感知。有了人文理念的顶层设计做指引,智慧城市建设才能本着“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根本发展。

4.2 以市民需求为导向提供智慧人文服务

在智慧城市发展中,城市公共人文服务应是政府向城市居民提供公共服务智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文理念的重要部分是人文服务,随着新公共管理的到来,人们的多样性、个性化需求越来越高。利用智慧城市中发达的科学技术体系感测、分析、整合市民真正需求,比如医疗需求、交通需求等,保障公共文化服务的个性化需求,使人文服务与市民之间实现零距离互通,提供便利性、可及性的人文服务。在智慧城市的进程中注重为市民提供人文服务,不仅可使市民感受到信息技术带来的便利性,更能在运用科学技术时有良好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同时也有利于提升智慧治理的绩效。

4.3 落实与完善以人为核心的评估标准

一直以来我国智慧城市的评估标准很少涉及人文方面的因素,使智慧城市建设偏离了最本质的要求。我国对智慧城市的评估应以人为核心制定评估标准,注重城市人文关怀,开展市民体验调查工作,将城市居民幸福感和获得感作为重要评价内容,使智慧城市完成以人为本的转型升级。以人为核心的评估标准以内对于智慧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有助于减少甚至规避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的问题,比如形象化、形式化以及唯技术独尊等,还可促进智慧城市向人文型智慧城市这一最高目标发展,促进城市生活更加宜居以及城市文化更加繁荣的城市创新发展模式。

参考文献

[1]刘士林.中国新常态与智慧城市战略问题[J].上海大学学报,2015,(4):19-26.

[2]汤莉华.2016智慧城市全球发展态势研究报告[R].大趨势,2016:20-23.

[3]张书成.“人文城市”理念为智慧城市建设解围[J].学术界,2014,(5):37-40.

[4]张芮宣,周涛.智慧能否带来治理—对新常态下智慧城市建设热的冷思考[J].武汉大学学报,2016,(1):21-29.

[5]曹青春.智慧城市发展路径的人文精神研究[J].探索实践,2016,(7):39-40.

猜你喜欢
人文理念可持续发展
人文服务理念在图书馆读者服务中的体现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