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环境下高职会计专业岗位需求及职业能力分析

2017-09-04 14:24袁静
现代商贸工业 2017年19期
关键词:岗位需求信息化环境职业能力

袁静

摘 要:在现代信息环境下,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以及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型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对新时期的高职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深入分析了信息环境下高职会计专业岗位需求和职业能力,并对新形势下如何促进高职会计专业学生更加适应岗位需求和提高职业能力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信息化环境;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岗位需求;职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7.19.048

在现代信息化环境下,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以及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型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企业对会计人员的要求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核算,还要能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化技术进行管理和分析。通过对周边企业的调研及历届会计专业毕业生反馈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充分了解到当前企业对会计人才需求的相关信息,进一步明确信息化环境下企业对高职会计专业的岗位需求,总结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方向和任务。为今后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起到推动作用。

1 信息化环境下高职会计专业岗位需求分析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一般就业于中小企业的出纳、会计核算、会计主管等岗位。经过分析发现信息化环境下企业对这些岗位有如下要求。

1.1 出纳岗位

信息化环境下出纳岗位的技能要求主要包括:办理现金收支、银行转账、现金保管、银行存款核对、票据管理、日记账登记、银行账户管理等,并能熟练运用网上银行进行资金收付结算、银行对账等,同时能利用相关财务、办公软件编制收支分析、资金预算等。

1.2 会计核算岗位

信息化环境下会计核算的岗位技能要求主要包括:经济业务核算、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编制、纳税业务处理、税费计算、并及时掌握国家的税收制度合理进行纳税筹划、完成网上申报纳税等工作。

1.3 会计主管

信息化环境下会计主管的岗位技能要求主要包括:会计制度设计、会计人员管理、企业营运资金管理、内部资金筹集管理、投资业务管理、收益分配管理和全面预算管理、成本管理与分析、财务业务一体化的经营分析等工作为企业经营管理及时提供信息。

2 信息化环境下会计职业能力分析

通过对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就业岗位工作任务的调研,对信息化环境下会计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分析如下:

第一,职业品格。职业品格是会计职业能力的核心要素,也是信息化环境下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要注重的首要因素。职业品格要求高职学生对职业道德、行为以及工作内容形成正确的认知,这也是以后进入企业对会计人才的基本岗位要求。职业品格的培养有利于会计专业人员形成正直、客观、遵纪守法的工作理念,从社会发展角度和职业利益角度出发正确进行职业判断,较好地履行工作职责,提高工作效率,促进企业健全发展和维护社会经济秩序完整。

第二,职业技能。职业技能是会计职业能力的重中之重,信息化环境下对会计专业人才的职业技能提出了更高要求。为适应社会和企业的对人才的需求,高职院校也要积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信息化环境下,高职会计专业学生要注重培养以下职业技能:会计核算:掌握企业会计核算方法,填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具有运用财务软件处理经济业务的能力;信息化处理:掌握运用计算机处理经济业务的程序、办法,熟悉局域网应用、能熟练应用办公软件进行经营分析、财务信息收集和分析。税务处理:掌握企业纳税计算方法、技巧,具有网上纳税申报及税收筹划的能力。成本核算与管理能力:掌握成本核算的方法和成本报表的编制方法,能进行成本计算和分析;财务管理能力:具有收集财务信息,进行财务指标分析、经营数据分析,掌握营运资金管理、企业预测、决策分析、控制等方法,具有企业内部管理、分析能力。

第三,综合能力。信息化环境下要求会计从业人员具备更高水平的整体素质,除了职业品格和职业技能以外,学生的沟通协调、团队协作、职业判断、信息处理、知识更新能力、持续学习能力培养也要引起重视。

3 信息化环境下促进高职会计专业适应岗位需求及职业能力培养的几点建议

3.1 丰富与创新信息化教学手段

一般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进行教学内容和讲授,学生处于被動的状态,学习积极性难以被激发,而借助信息技术可以有效地丰富和创新教学方式,采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例如,在课堂教学中插入不同主题的微课这种数字化教学资源,把声、形、色等信息融为一体,使学生获得直观、生动、形象的感性认识,吸引学生对会计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以更加积极的状态投入到学习中,感受会计学习的乐趣。

3.2 建立和丰富信息化教学资源库

根据高职会计专业岗位需求,结合国家职业教育会计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为出发点,建立和完善会计专业信息化教学资源数据库,帮助学生可以实现随时随地的在线学习,实现了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开放和大数据化。例如,教学资源库中的微课表现形式,丰富了教学资源库内容,实现了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可以充分发挥“互联网+课程教学”的数字化教学的优势,为学生提供个性化自主学习的良好平台,同时还是传统课堂学习的重要补充。学生可以根据自身需要自由选择学习的时间和内容,不但能对疑难问题的查漏补缺,还能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巩固加深印象。

3.3 建立仿真的会计实训环境

实训教学是提高高职会计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基于会计专业岗位需求的人才培养,更要对实训环境提高重视。建立和完善专业的会计实训基地,并尽量模拟实际的工作环境,根据教学计划设置全面丰富的专业实训项目,包括会计专业实际工作岗位中需要的会计核算、财务管理、税收等,将每个项目和环节都进行重新有效的实训联系,进而帮助学生对所学的理论知识加以巩固,并在实践中逐步了解会计工作岗位中的各项业务内容,熟悉企业内部的各项制度流程和业务工作内容,提高自身的实践技能和职业能力。

3.4 构建和完善会计专业第二课堂

以信息化环境下会计专业的岗位需求为基础,构建会计专业第二课堂,作为会计教学的重要补充,帮助学生更深入的理解会计理论和灵活地应用会计知识,

并进一步帮助学生发散思维、拓宽学习范围,适应会计信息化的要求,提升学生对会计的学习兴趣和实践操作水平,通过第二课堂,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与职业能力。构建会计专业第二课堂,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第一,强化信息技术与专业技能的融合。可以开设供应链应用、财务业务一体化的课外培训及EXCEL软件的学习,强化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统计分析技能。针对会计教材中的典型案例、会计政策的最新变化等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培养学生敏锐的会计洞察力和独特的会计分析能力。第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会计专业技能竞赛。教师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参加会计专业技能竞赛,通过竞赛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崗位适应能力和职业能力,例如会计信息化技能大赛等。此外,还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和专业竞赛,以此来检验和督促对会计专业知识的深入学习。

3.5 深化校企合作,创新校企共建实训基地模式

由学校、财会教育企业、代理记账公司三方共创会计师工作室的方式,创建师徒制环境,根据企业的实际业务,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主性,并在教师的指导下顺利完成岗位任务,进而提高学生对会计知识灵活运用的职业能力。打造未毕业、先就业的教学模式,实现学生与就业岗位零距离。使学校的教室成为企业的财务办公室、会计精英人才的生产工厂。

4 结束语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如何在信息化环境下创新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已经成为现阶段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必然趋势。因此必须深入分析企业的会计专业岗位需求和职业能力要求,有针对性地创新教学方式,促进高职学生更加适应现代企业的会计专业岗位需求,提高自身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接下来高职院校仍要积极探索出让学生受益、让企业满意、对社会有益的人才培养模式,更好地服务社会经济建设。

参考文献

[1]王来根.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会计教学模式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02).

[2]常茹.基于会计职业能力需求分析的会计教育改革[J].教育与职业,2016,(03).

[3]周敏.关于新时期提高会计职业能力的几点思考[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0,(11)

猜你喜欢
岗位需求信息化环境职业能力
装备实践课程几种教学方法探析
基于岗位需求的青年教师一体化培养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