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国家认同必需的民众情感及其培育策略

2017-09-04 15:59毛瑞芳
祖国 2017年14期
关键词:国家认同认同

毛瑞芳

摘要:国家认同是民众对所属国家的支持、赞成、效忠的心理现象,是人们对其存在其中的国家的认可与服从,民众对国家基本制度及发展道路的认同是国家存续和發展的基本条件,因而要切实保障和实现民众的各项权利,提高人民的幸福指数,从而增强民众的国家认同感。

关键词:认同 国家认同 民众情感

一、国家认同与民众情感的关系

精神分析学派大师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提出,认同是用以表述个人与他人、群体或模仿人物在感情上、心理上趋同的过程,并指出 这是一种个体与他人有情感联系的最早的表现形式。所以国家认同主要是指人们对其所属国家的赞同、支持和效忠,反映了人与国家之间的关系,对国家安全、社会稳定与民族团结有着重要作用,体现出一个国家的生命与意义。国家认同包括政治认同和文化认同,民众对政治体系好恶之感,对政治人物的信疑之感,对政治事件的美丑之感以及对政治活动爱憎之感等心理过程就是政治情感,因而民众的政治情感是政治认同最重要的表现形式,所以要加强对民众积极政治情感培育。从文化的角度而言,国家认同其实就是这个国家的文化认同,文化认同是国家认同的关键。文化是一种符号,这些符号体系的记忆与认可,从文化象征意义上将国家发展历史过程中的符号在情感上进行记忆,无疑给心理找到了归属,从而形成了对自己国家的认同。国家通过对文化的建构,从而把国家的概念深深根植于全体公民共同的价值观念之中, 这样才能形成公民一致的国家认同。因而对于任何一个国家而言,如果民众对它不能形成强烈的认同感,那它就缺乏统一和稳定的稳固的心理根基,将会面临社会动荡、政局不稳定的危险。

二、国家认同培育策略

(一)政治认同感的提升

政治认同是指人们在社会政治生活中产生的一种情感和意识上的归属感。它与人们的心理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政治社会化的过程中。人们依据一定的政治态度、政治目标确定自己的身份,把自己看作是某一政党的成员、某一阶级的成员、某一政治过程的参与者或某一政治信念的追求者等等。并自觉地以组织及过程的要求来规范自己的政治行为,与这个政治组织保持一致,支持这个组织的路线、方针、政策。这就是政治认同。政治认同感不会凭空产生,相反,它需要一定的条件作支撑,这种条件就是民众对政治体系、政治统治、政治事件等的满意度和热情度。因此,要完善对政府的监督机制,加强对政治权力的监督;加强从严治党,进一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加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完善公民的政治参与制度体系,提升公民的政治素质。这些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有利于提升公民对我国政治体系及政治统治的支持和赞同,从而提高国民对社会主义国家政治体系的认同。

(二)增强文化认同感

文化认同回答了“我们是谁 ?”从而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是国家认同的根基。以文化认同为契合点来提高国家认同,强化了国家认同的心理依据和思想基础,有利于多民族国家增强和拓展国家认同的空间。因此,把文化建设提高到与经济建设的同等地位上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标准化、均等化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的文化权利,在文化建设中弘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爱国主义、以人为本的文化精神,同时加快推进中华民族文化走向世界的工程建设,加强“孔子学院”的建设,提升我国优秀文化在国际的影响力。

(三)正确处理族群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关系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现代国家都不同程度地面临着国内子群体对国家的梳理意识及由此产生的地方复兴现象的“去中心化”的威胁。我国是由56个民族统一组成的多民族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国家认同,首先必须正确处理少数民族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关系,不断促进各民族之间的密切交往和文化融合,建构具有强大适应能力和整合能力的文化认同。拓宽民族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公民政治参与的渠道,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的发展,加快民族地区脱贫致富的步伐,为民族地区稳定提供有力的经济保障;大力发展民族地区的教育事业,整体提升民族地区人民的综合文化素质。

三、结语

综上所述,情感成分对认同结果的影响作用最大,在认同中居于核心的地位,民众对国家制度、文化、民族认同感的高低决定着国家认同感高低。积极的情感有利于形成强大的心理力量,给个体带来安全感及自豪感。所以要强化国家认同的地位,就必须把国民对国家支持、赞成、效忠的情感培育放在首位,通过民主政治建设、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正确处理少数民族的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关系,从而提高民众对我国社会主义道路、制度、文化的认同感。

参考文献:

[1]车文博.弗洛伊德主义原理选辑[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8.

[2]林尚立.现代国家认同建构的政治逻辑[J].中国社会科学,2013,(08).

[3]刘社欣,王仕民.文化认同视域下的国家认同[J].学术研究,2015,(02).

[4]马振清.中国公民政治社会化问题研究[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1.

[5]郭艳.全球化时代的后发展国家:国家认同遭遇“去中心化”[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4,(09).endprint

猜你喜欢
国家认同认同
全球化会削弱国家认同感吗
国家认同视域下的核心价值观构建
认同的崩溃
融媒体时代领导者媒介形象重构与认同
跨性别者认同矛盾研究
历史教育与国家认同
从社会资本视角看中国政治发展的条件和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