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视角下高校大学生德育问题研究

2017-09-04 05:10王梦娟
祖国 2017年14期
关键词:美育对策大学生

王梦娟

摘要:德育作为培养人的德性,塑造人的心灵的教育活动,对现代教育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支撑作用。长期以来,我国高校重智育轻德育的观念,使得德育问题凸显。在新时期,高校大学生德育的培养,应从美育角度出发,在美育视角下转变大学生德育观念,促进大学生审美意识的提高,在自由自觉中完善自己的人格。

关键词:美育 大学生 德育问题 对策

德育即生活,生活有美学。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我国积极推行的教育政策,对人的全面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提高,离不开德育及美育。美育作为一种现实的教育活动方式,具有促进教化,净化心灵的作用。美育本质上渗透在德育、智育、体育之中,具有陶冶情操、净化心灵,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作用。

一、美育的内涵

美育的内涵是多元化的,客观存在于德育的实践活动中。最先提出德育概念的席勒认为,“美育”是“人性”的自由解放与发展,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纯洁人的心灵”的自由之路。王国维我国清代最早提出美育的学者。王国维1906年在《论教育之宗旨》中提出:“美育者,一面使人之感情发达,已达完美之域;一面又为德育与智育之段。此又教育者不可不留意也。”[ 北京人学美学教研室:《中国美学史资料选编》(下),中华书局,1981年,第424页。]蔡元培先生在《教育大辞书》中说:“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与教育,以陶养情感为目的者也。”从这些观点可以看出,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将美育的目标定位于借助美的形象来培养人的情感,具有社会美、自然美、艺术美等多种形式。

二、美育对高校大学生德育的影响

美育是一种特殊的教学方式或方法,他对高校大学生的德育教育具有重要作用。在西方,古希腊柏拉图认为:“音乐教育比其他教育都重要,其目的在于改造人性,培养美德、培养人有节制地、和谐地爱好美好、有秩序的事物。”在中国,古时候人们就用诗、歌、乐为载体进行教化,将人们从粗俗的平凡层面,提升到尽善尽美的境界中。随着中国经济和政治体制的改革,人们的意识形态,各种价值观念也随之改变,道德倫理价值的多元化使德育的实效性不高。在我国的一些高校中,大学生德育仍强调灌输,人文色彩缺失,缺乏情感交流,忽视大学生的内在需求,以教师为主体,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德育的一系列问题更加凸显。因此,需要从新的视角寻找解决德育问题的对策。在新时期,可以用美育的教学方式提升大学生的德育,使大学生德育借鉴美育精神,在潜移默化中使高校大学生自由自觉的接受客观事物,提高大学生素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提升德育新境界。

三、美育视角下高校大学生德育现状分析

(一)高校德育忽视大学生内在需求,缺乏人文关怀

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的德育倾向虽然有所转变,但还是没有打破“原有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缺乏对大学生的人文关怀,大学生仍然是被动的接受者,并没有真正成为教育的主体,缺乏自我意识。在高校进行道德教育的过程中,往往把大学生作为客体,没有给他们独立的空间,不关心他们的内在需求,不会对大学生的价值和尊严的缺失进行维护,缺乏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所以,在这一过程中,大学生的内在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对学校规章制度的遵守也是迫于外界压力,而不是处于自身的道德观念,这样容易使大学生缺乏行为主体的责任感,造成道德行为的不规范,甚至道德自律性缺失。

(二)高校大学生德育知识缺乏、道德情感的缺失

德育不可能脱离政治而独立存在,政治思想教育在大学生德育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思想政治教育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部分。只有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才能增强大学生德育观,如果大学生德育知识缺乏,将影响到价值观的正确性。由于大学生作为知识的接受者,很多东西,只能被动的接受,没有自己独立的意识,变成知识接受的工具,不能转化为自己的内在需求,导致厌学、对事物不感兴趣、最终导致德育知识缺乏。从我国高校的教学方式来看,仍有一些高校主要采用灌输式教育,灌输式教育是不人道的教育,价值观的改变是无法通过强制的方式去完成的。在大学生德育过程中重传授,轻互动,重灌输,轻启发,忽视了大学生的主体地位,缺乏对大学生的尊重和理解,同时也禁锢了大学生对自由的选择,自主性和创造性的抑制作用。这种灌输式的教育,使得大学生的道德情感缺失,使得德育的实效性低下。

四、美育视角下大学生德育问题的对策

(一)美育视角下重视大学生的内在需求、转变大学生德育观念

德国教育学家斯普朗格指出:“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为教育,正在与它是一种人格心灵的“唤醒”,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3]美育是一种情感教育,高校应把握时机,重视学生内在需求,情感体验,助大学生养成感受美、认识美、鉴赏美并创造美的能力,进而提高高校德育的实效性。在美育视角下开展大学生德育,培养大学生树立自由自主、和谐超越的精神,让学生感受道德生活的美好。一旦学生感受到了自然美、社会美,就会亲近自然,融入社会生活,并承担起对社会的责任感,大学生的德育观念也随之转变,培养大学生的自律意识,当大学生形成独立社会意识时,才会主动的、自觉的接受德育知识,并将其转化为自己的德育观念,培养自己的德育观。

(二)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立美育德

在高校大学生德育过程中,应以人为本,尊重大学生的情感认知,把大学生作为德育的主体,把德育的形式美、师表美和载体美作为德育的主要内容。从美育的角度,把它变成一幅美丽的画、一曲动听的歌,能为大学生自觉的、愉悦的所接受。高校也应追求德育的环境美,大学生德育的环境美也是美育视角下以美育德的重要内容,优美高雅的大学生德育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大学生道德美的养成,把校园环境作为美的载体,把高校德育需求渗透其中,不知不觉让大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心灵得到升华和净化,有利于大学生以美育德,培养大学生自身的道德美。

参考文献:

[1]蔡元培.蔡元培全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4.

[2]吴式颖,任钟印.外国教育通史·第2卷[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2.

[3]邹进.现代德国文化教育学[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4.endprint

猜你喜欢
美育对策大学生
诊错因 知对策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大学生之歌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美育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