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物质奖励对对外汉语教学影响的案例分析

2017-09-04 07:32王文利
祖国 2017年14期
关键词:课堂管理对外汉语教学反思

王文利

摘要: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对外汉语教师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韩国中小学汉语教师为了有效管理课堂与学生,很多情况下会采取物质奖励。笔者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发现,物质奖励并非大家认为的那般有效。本文通过对两个专业学生课堂表现对比,探讨频繁的课堂物质奖励对教学与管理的影响,从中得到教学思考与反思。希望本文能够为海外汉语教学的对外汉语教师提供帮助。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 课堂管理 物质奖励 反思

一、案例研究背景

(一)时代需求

近几年,全球“汉语热”持续升温,汉语国际推广事业蓬勃发展,对外汉语教学也从“引进来”发展成为“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的阶段。韩国自从2012年开始CPIK项目普及中小学汉语教育至今已历经6年,笔者有幸成为2016年CPIK项目中的一员。

(二)教学发现

在理论上,对外汉语教学原则要求教师以学生为中心,并且在教学过程中精讲多练,加强学生的汉语输入。此外,对外汉语教学要求教师对学生的进步与学习做出积极的课堂反馈与激励,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力。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最初笔者也给予自己的学生课堂奖励,但和男搭档一起教学时发现不给予物质奖励的课堂活动招到了学生的强烈拒绝。通过物质奖励活动确实能够活跃课堂气氛,但奖励反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负面现象。之后,笔者询问其他学校的汉语教师发现,发放奖励成为很多汉语教师一种课堂必要的教学手段,由此引发笔者的思考与自我反思。

二、案例分析

该案例为邱南保健高中二年级金融、保健、齿医专业的学生在2016年3月至2016年12月汉语学习阶段的对比试验。由于合作教师性格原因,金融专业的学生汉语教学经常采取物质奖励;保健专业的学生未使用或偶尔使用物质奖励;齿医班学生为两个合作教师轮流教学,因此第一学期汉语课堂使用物质奖励,第二学期未使用物质奖励。根据金融、保健、齿医专业学生课堂表现与教学效果反馈(主要是期中、期末成绩,口语成绩,生词测评成绩等)进行对比,探讨物质奖励对对外汉语课堂的影响。

通过对比实验发现:金融班学生第一学期课堂气氛较好,积极回答问题,但第二学期课堂活跃度直线降低,甚至拒绝参加课堂活动;保健班学生最初不如金融班学生活跃,但在之后的教学中一直比金融班活跃并各项成绩优于金融班;齿医班学生第一学期采用物质奖励的方式课堂气氛很好,第二学期停止发放物质奖励,课堂气氛有短暂的低迷,随后增加齿医班课堂活动的趣味性,学生们学习积极性超过发放奖励时。

从学生们的期中期末考试、口语考试、生词测评等各项成绩来看:保健班学生学习一直较努力,成绩较好;金融班学生学习动力不如保健班学生,成绩也略差一些;齿医班第一学期成绩和金融班持平,第二学期则和保健班学生持平。学生们的课堂反馈及成绩测试明显表明课堂奖励消磨学生学习积极性以及有趣的课堂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结果,对笔者之后的教学有很大的借鉴作用。

三、研究反思

在金融班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发放小奖品来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的方法确实比较有效,但是存在不少的弊端。当教师课堂活动不发放小奖品时,课堂气氛及学生积极性则整体低迷,不得不怀疑驱动学生学习的动力到底是求知欲还是物质欲。面对奖品,班级里成绩较好的同学十分积极,争取拿到奖品,但是基础不太好的学生则直接放弃,不再参与课堂活动。此外,当教师准备选择学生回答问题时,学生为了引起教师的注意会做出各种行为,教室的场面一般比较混乱。

韩国教师从小学开始就喜欢在课堂上给予学生糖果奖励,因此学生对这种奖励比较失望,教师的心血付诸东流。当奖品为一般手链等一般物质奖励时,学生会把奖励作为炫耀的资本。这种课堂奖励的反馈表明奖励并未达到教师的预期影响,反而带给学生一种攀比心理。

笔者在保健班的教学过程中,课堂奖励更多的是选择一种精神奖励,肯定他们的发音、语言表达、以及课堂积极的表现,物质奖品的发放只是偶尔为之,学生学习积极性高于金融班的学生。当然,这不排除金融班学习汉语的动力与目的低于保健班的学生。

由此可见,课堂激励评价靠发放各种小奖品的物质奖励存在着诸多的弊端,例如:

第一,违背了课堂教学评价的本身目的。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做出的各种评价反馈是为了帮助学生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不断进步,找到学习汉语的快乐感与成就感。实际的教学课堂反映:学生要么对教师的奖励不屑一顾,奖励并未出现任何有效的激励作用;要么过于追求奖励,逐渐打磨掉学生本身的求知欲在学生学习中的巨大作用。

第二,违反教育公平的原则。对外汉语课堂中教师提出的问题一般不是很難,学生举手回答时,教师并不可能照顾到每位学生,获奖的同学只是得到了机会,并非有突出进步或者表现。学生得到奖励的机会包含被老师选中的幸运成分,造成学生获得回答问题的机会不均衡,教师行为有失公平。

第三,教师物质奖励行为误导了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积极回答问题的动机。教师长久的物质奖励行为导致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看到的是奖品对其的吸引力,学生在这个学习过程中不再追求对汉语交际能力的获得,而是满足自身的物质欲,背离学生学习的目的。

第四,频繁的物质奖励影响常规汉语课堂教学。一般情况下学生努力学习,偶尔参加教师的有奖活动是对自我一段时间内学习成果的肯定与鉴别。但是频繁的物质奖励会降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笔者还发现:对外汉语教师经常发放奖品不仅是对自身经济的压力,还是将奖励大众化,失去其对学生的吸引力。

第五,分散学生注意力,影响学生课堂学习效率。在课堂上得到奖励的学生过于激动,没有得到奖励的学生失落、不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放奖品,或者用其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活动是在占用课堂教学时间,影响教学步骤的流畅性与连贯性。

此上种种表明,对外汉语教师在正常的课堂教学活动中频繁发放物质奖励具有较大的弊端,教师需要仔细衡量自我的奖励行为是否恰当。对外汉语教师要仔细了解学生在学习汉语过程中的进步与变化,发自内心对学生进行肯定与表扬,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如“肯定的眼神”“夸奖的手势”“真挚的微笑”“安抚的触摸”等,再加以口头语言引导,一样能够创造活跃的课堂气氛。endprint

四、教学建议

汉语学习难度较大,教师的激励往往是学生努力的动力,但是此处所讲的激励是学生自己挑战未知所具有的渴望。对外汉语教师帮助学生创造一种充满激励的环境,让学生拥有趣味、价值满足的选择,拥有想要学习的表现。

首先,教师应该抛弃奖励。请勿误解,并非要求对外汉语教师马上撤销在课堂上给予学生的奖励。教师们长期以来使用“贿赂”和“威胁”的方式使得学生失去学习兴趣,也许没有能力完全解决此问题,但是有必要明白帮助学生消除影响学习内在动因的阻碍迫在眉睫。对外汉语教师可以逐渐取消部分奖励或者提高奖励标准,减轻学生对奖励的依赖,在无形中帮助学生脱离“糖果”对其吸引力。

其次,让学生参与到自我评价中。大部分在韩志愿者还喜欢采取积分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到自己的汉语课堂活动中来,这种奖励是物质奖励的另一种形式,二者没本质区别。对外汉语教师可以让学生制定课堂评价标准,学生们根据其自身能立建立的评价标准不仅更能恰当的评价其教学效果,而且更能激发学生主人公意识,他们的所有行为直接对自己负责,更能激发学生对自己行为的掌握与管理。

再次,多开展探索性学习活动。对外汉语教师是帮助学生建立探索性学习的指导者,即教师将学生的学习内容设计为知识探索活动,开展情景体验、任务活动等完成教学任务,改变以往单方面知识灌输方式。对外汉语教师允许学生表达自我学习积极性,让其在课堂上“活跃”起来;然后将本节课教学任务安排告知学生,让学生理解课堂教学行为以便更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教师要引发学生求知欲,让其尽快参与到课堂中以便获取答案。教师应该在这个过程中帮助学生树立一个“成功”的榜样,即正确答案的轮廓;还要帮助学生正确的认知失败,帮助无法获取正确答案的学生建立正确的荣誉观。学习是一种重在参与的过程,而非直接求答案过程。

然后,帮助学生建立合作学习机制及学习“有价值”的内容。针对课堂上学习失败的学生,可以建立汉语学习帮扶小组,让汉语接受快的学生帮助接受慢的学生,也是对快学生的巩固。虽然这种机制可以帮助学生,但是如果教师安排的教学内容与活动对学生没有任何价值,或者学习以后并不能够用于交际,这也不利于学生对课堂的参与。比如韩国中小学学生对旅游用语等日常交际用语更感兴趣,教师非要安排其学习新闻广播用语则不利于学习积极性。

最后,对外汉语教师可以在教室里“让位、让权”,让学生获取教师自主权。对外汉语教师在安排学生进行课堂活动后,允許学生尽可能利用教室中所有资源参与活动,这也是帮助学生在轻松、开放的氛围中接受知识。在这种“开放”的氛围中,学生会感觉自己获得更多的自主权而乐于参与汉语学习活动。

总而言之,每个学生都是不需要物质奖励的优秀学生,他们都拥有求知的欲望与探索的精神,对外汉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保持住学生这种积极学习的根源,重新唤起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因,让学生为学习汉语而“痴迷”。

参考文献:

[1]杨惠元.课堂教学管理与实践[M].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4.

[2]崔永华,杨寄洲.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技巧[M].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1997.

[3]黄晓颖.对外汉语课堂教学艺术[M].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8.endprint

猜你喜欢
课堂管理对外汉语教学反思
浅谈组织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对外汉语课堂游戏教学设计
对外汉语听力教学初探
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一次归类、整合改革及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