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核磁共振诊断股骨头坏死的效果对比观察

2017-09-05 15:25张振宇
医学信息 2017年16期
关键词:股骨头坏死核磁共振敏感度

张振宇

摘要:目的 观察对比CT和核磁共振诊断股骨头坏死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4年5月~2015年12月收治的疑似股骨头坏死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CT检查后,再行核磁共振检查,两种检查结果的数据均与手术结果进行对比,比较CT和核磁共振在诊断股骨头坏死中的诊断准确率、敏感度和特异性。结果 与核磁共振检查结果相比,CT检查的诊断准确率、敏感度和特异性均要明显较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手术结果相比,核磁共振检查结果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股骨头坏死患者实施核磁共振诊断,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可以为临床诊疗提供有效的治疗方向,值得在临床诊疗中大力应用。

关键词:CT;核磁共振;股骨头坏死;准确率;敏感度;特异性

中图分类号:R681.8;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959(2017)16-0182-02

股骨头坏死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临床骨科疾病,属于骨关节性疾病范围内,主要的引发机制是由于股骨头遭受损伤或者内部发生血供中断,而造成骨髓成份和细胞死亡,进而导致股骨头塌陷和骨生理结构破坏[1]。一般而言,造成股骨头坏死病症引发的原因是由于风湿病、烧伤和血液病等因素,具有间断性疼痛而造成持续性疼痛的临床特性[2]。在临床中,诊断股骨头坏死的方式主要有两种,即CT和核磁共振,而本文为进一步研究对比CT和核磁共振诊断股骨头坏死患者的临床效果,选取部分股骨头坏死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此观察两种诊断方式的临床诊疗价值性,以供临床诊断学参考,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4年5月~2015年12月收治的疑似股骨头坏死患者,共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5例,女45例,年龄24~59岁,平均年龄(37.99±5.11)岁,按照不同造成损伤的引发原因病症又分为:风湿病引发、烧伤引发和血液病引发,分别有30例患者、35例患者和35例患者。经过手术治疗结果显示,100例疑似股骨头坏死患者中,确诊股骨头坏死患者有95例。本次患者及其家属均明白、了解、清楚实验的研究目的及方式,并同意参与此次研究之中。

1.2方法

对所有的患者进行CT检查后,再行核磁共振检查。①CT检查:患者进行仰卧位检查,采用美国philips公司生产的128层Brilliance CT(极速CT),检查仪器设置层厚为100 mm,10~13 mm的层间距,在病灶局部进行5 mm的加层扫描[3]。②核磁共振检查:使用德国Siemens公司生产的1.5 T MAGNETOM Avanto MRI进行扫描检查,用体外圈,取得横断面T1WI、T2WI,并对其进行扫描,且采用脂肪抑制技术。扫描的序列:横断面T2WI TR400~4500/TE90~125 ms及其T1WI TR300~400/TE15~22 ms,且加冠狀T2WI;进行冠状面扫面,5~8 mm的层厚,参数设置为TR4800~6000/TE80~120 ms,若扫描局部病灶时,应加层扫描3 mm[4-5]。

1.3观察指标

CT检查和核磁共振检查的检查结果数据均与手术结果进行对比,比较CT和核磁共振在诊断股骨头坏死中的诊断准确率、敏感度和特异性。以上观察数据,即准确率、特异度和敏感性数据指标越高则代表诊断措施的价值越高。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中的所涉数据采用SPSS12.00系统软件进行检测,以P<0.05作为统计学有意义。CT检查和核磁共振检查的检查结果准确率、特异度和敏感性数据所涉数据为计数资料,以%表示,以χ2检验。

2 结果

CT检查结果显示:100例患者中股骨头坏死92例,非股骨头坏死8例;核磁共振检查结果显示:股骨头坏死93例,非股骨头坏死7例。手术结果显示股骨头坏死95例,非股骨头坏死5例。经四格表检验分析:CT检查的准确率为93.00%,敏感度为94.74%,特异度为60.00%;MRI的准确率为95.00%,敏感度为96.84%,特异度为80.00%。与核磁共振检查结果相比,CT检查的诊断准确率、敏感度和特异性均要明显较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手术结果相比,核磁共振检查结果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引发股骨头坏死的主要原因在于缺血,且该病症具有病情进展较慢,早期没有明显的特异性,常易发生漏诊情况,因此,在临床中一旦患者有自觉疼痛感,常已处于中晚期,会大大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期,造成治愈效果低下[6]。在临床中,主要是采用影像学的技术对股骨头坏死进行早期的诊断,其中,X线的应用较多,该技术具有操作简单、价格低廉等优势性,但X线的诊断漏诊率也比较高,存在诊断缺陷性,因此,X线诊断已被CT技术和核磁共振技术所逐步取代。

CT手段具有明显的诊断优势性,如:可以实施分层次的诊断,且具有多层面化、高分辨率和连续性的技术优势特点,可以为诊疗医师提供全方位的影像信息,能够清晰明了的观察股骨头内部的关节情况,了解关节是否脱位和破裂,利于临床治疗的进行,但在诊断股骨头坏死中,其检出率仍没有核磁共振检查的结果高。核磁共振检查是利用电磁波作为射频脉冲的,对机体的辐射作用较小,即对患者危害性相对较弱,并可以进行综合性技术检查,获得全面的诊断参数,显示股骨头的病情状况。核磁共振可以在任意的横断面及组织面进行扫描,且不受到限制,能充分显示出关节积液的具体情况,因为,核磁共振可以为临床诊疗提供更为全面化的病理信息。

根据本次的研究结果显示,与核磁共振检查结果相比,CT检查的诊断准确率(93.00%)、敏感度(94.74%)和特异性(60.00%)均要明显较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手术结果(确诊95例股骨头坏死患者)相比,核磁共振检查结果(检测出93例股骨头坏死患者)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也由此说明了,与CT检查相比,实施核磁共振检查更有明显的诊断价值性,检出率显著较高,有其诊断的可信性。本次的结果也与韩生福[7]的研究结果相似,有其明确的理论指导性。

综上所述,对股骨头坏死患者实施核磁共振诊断,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可以为临床诊疗提供有效的治疗方向,值得在临床诊疗中大力应用。

参考文献:

[1]何正平.CT与核磁共振对股骨头坏死患者的诊断学价值分析[J].转化医学电子杂志,2016,3(6):52.

[2]孙健.CT与核磁共振诊断股骨头坏死患者临床效果对比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2):47.

[3]王太峰.CT和核磁共振在股骨头坏死患者临床诊断中的价值观察[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1):56.

[4]王丽斌.CT与核磁共振对股骨头坏死诊断的临床分析[J].今日健康,2015,14(12):439.

[5]李艳明.股骨头坏死患者CT与核磁共振诊断的比较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5,15(40):140.

[6]高艳辉.CT与核磁共振对股骨头坏死患者的诊断价值探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5,12(28):120-121.

[7]韩生福.CT与核磁共振治股骨头坏死患者的应用价值体会[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5,15(38):145.

编辑/王朵梅endprint

猜你喜欢
股骨头坏死核磁共振敏感度
全体外预应力节段梁动力特性对于接缝的敏感度研究
电视台记者新闻敏感度培养策略
在京韩国留学生跨文化敏感度实证研究
DSP在磁共振数据接收系统中的应用分析
超导磁共振与多层螺旋CT对诊断股骨头坏死效果比较分析
超声检查在类风湿关节炎诊疗中的研究进展
细针钻孔减压术联合活血养骨汤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疗效观察
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股骨头坏死疗效分析
Diodes高性能汽车霍尔效应闭锁提供多种敏感度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