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生产的生态化及其实现路径

2017-09-05 00:37孙全胜
关键词:总体性生态化伦理

摘要:列斐伏尔凭借对空间生产中人与自然空间关系的考察,分析了空间生产与生态危机的关联,竭力达成人与自然空间的全面和谐,让空间生产按照和谐的可持续模式进行下去。空间生产生态化的宗旨就是要建构空间生产中人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和谐平衡,促进人与自然空间的和谐。空间生产生态化一方面要坚持总体性的生态理念,把满足人的利益和维护自然生态平衡结合起来,另一方面要坚持采用低碳经济,要评估空间生产的生态影响,保证空间生产既合乎人的需求,又合乎自然系统。我们需要转变空间生产方式,倡导资源节约和生态保护,恢复自然生态平衡,推动低碳、绿色、循環经济,形成人人都保护生态环境的社会氛围,扭转生态恶化的趋势,创造合适的生态环境,给后人留下一个美丽家园。

关键词:

列斐伏尔;空间生产;生态化;实现路径

中图分类号:C912.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268(2017)04001108

列斐伏尔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一位重要理论家,空间生产批判是他晚年对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从日常生活批判转向空间生产历史辩证法的一个重要改造。他指出,空间生产早已不是自由场所,而是像国家统治机器一样自私专制。人有反思自己行为的能力,这种反思为空间生产生态化提供了思想前提。空间生产表现了人的创造能力,但深刻的教训需要人类吸取。这种探求为良好“空间生产生态”形态的建构提供了实践基础。

一、空间生产生态化的起因

(一)反思自然生态失衡

列斐伏尔指出:“空间生产的原料不像特殊的客体,一种特殊的原料:它是相当自然的,自然转换为一种产品,粗暴的操作,在它的存在中受到威胁,可能被摧毁——并且最主要的矛盾——局部化。”[1]空间生产生态化不仅是人的理念,而且是人的特殊实践行动。空间生产生态化就是通过建构人与自然空间的生态平衡来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基础条件。空间生产生态化与人类生产实践、生产关系密切相关。人能够自觉调节对自然的实践,维护自然空间生态平衡。“人类是一个有道德的物种,是地球上的道德监护人,人类应当从道德上关心其他物种,欣赏并尊重自然的内在价值。”[2]人在自然空间的地位,决定人类活动不能只考虑人类需求,也需要承担维护自然平衡的义务。

自然空间生态存在“工具”与“价值”的争论。人类社会实践是为了谋求人类的进步,而不是为了自然演化和生物进化。自然规律的法则性并不是实践行为的唯一正当性根据。人不仅需要顺从自然规律,还需要服从社会规律,达成自律和他律的结合。人受着自然规律约束是不自由的,人根据内心价值法则行动又是自由的。“上帝赋予人类善良意志,不按善良意志行事的人必定是恶人,至于按善良意志行事而造成错误结果的人,则无法判断其是否为善的。”[3]消费时代,自然空间的地理失衡日益严重,人与自然的矛盾也更加突出。城市不断掠夺农村的空间资源,让自然空间产生严重失衡。发达工业社会的生产关系矛盾凭借全球空间生产获得暂时缓解,因而资产阶级用全球空间生产压制生产关系变革,并无视全球空间生产带来的生态冲突和环境破坏。自然空间是被意识形态控制的抽象空间,拒斥反思和批判,让很多原本和谐的自然地区处于混乱情形,让中心地区乘机取得主宰地位。原本和谐的自然空间被各种政治力量分割,形成为资本增殖服务的等级性空间网络系统。随着科技的进步,人类在很大程度上有协调自然空间生态平衡的能力,让人觉得有义务担负起维护自然和谐的责任。自然空间中的每种生物都是生态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有生存的权利,而且发挥着特殊作用。人与其他生物也无法沟通,放弃各自的生存法则。“人类对于生态系统给予道德关怀,在根本上是对于人类自身存在的道德关怀。”[4]人并不是自然界唯一的生物,也不是自然合法的统治者,而只是自然的一种栖居者。

空间生产水平取决于人类的生产力水平和对自然的认知程度。空间生产生态化的践行,不仅依靠普遍的价值理念,而且依赖科学的行动力量。科技消除自然空间限制,让资本流动更加通畅。自然空间异化现象还表现在空间生产的同质化和一体化。自然空间并没有消失,而是被大量用于资本扩张中。资本扩张是资本关系在空间上的拓展,让一切自然空间资源都变成空间生产系统的组成要素。强势空间压制弱势空间,形成等级性的资本积累体系。“至善是以理性为基础的先验观念,然后将物理神学建立在道德论证上,再将先验神学与物理神学联系。”[5]自然空间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系,不能单凭人类意愿肆意改变。在一定程度上,越是科技落后和生产力低下的地区,人的空间生态状况越恶化。空间生产生态化既要打破人类中心主义思维模式,关注其他生物的生存权利,又要加强理性反思能力,激发起人们的正义和良知,增强计划和预见,消除短视和盲目,减少隐患。空间生态的多元性是由人与自然空间的复杂关系决定的。人类既不能达到对自然一切生物的平等对待,又不能完全以人类价值理念改造自然空间及生物,而要在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支配下,和谐利用和改造自然空间。

(二)关注空间生存困境

列斐伏尔批判了空间生产过程,阐释了缺乏生态理念制约的空间生产引发的消极后果。只有建立完善的生态理念、制度,采取生态化实践,才能解决生态危机,给人类提供美丽的家园。生态危机体现着人的空间存在困境。如何解决人与自然空间的冲突很大程度上就是如何进行空间生产问题。人作为空间生产的主体当然负有建构和谐空间的责任。空间生产给人类带来两种结果:既为人类提供了更好的生活条件,又导致了人与自然的疏离。人类在空间生产过程中遭遇了生态问题和生存困境。

空间生产把我们纳入了一种“需求的强制”与“进步的强制”。自然空间资源争夺和工业化生产密切相关。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作为政治的空间生产也不断呈现出新的形态,并展示在全球空间生产、区域空间生产等过程中,制造了不平衡的地理格局。全球空间生产蕴含政治意义,悖论产生的根源是资本扩张逻辑。资本要求无限增殖,而具体的自然空间界限制约了资本扩张。具体自然空间的有限性,让市场经常达到饱和,导致资本无法继续积累而爆发经济危机。为了解决经济危机,资本主义必须不断开拓空间,建立新的市场关系。资本主义凭借空间修复解决经济危机引发了空间地理失衡。资本主义通过开拓新的市场、商品贸易、国际交易、资本输出等方式吸引资本。资本不断进行地理转移,劳动力和资本的跨国流动迎合了大规模空间生产的需求,暂时缓解了资本主义危机。对空间生产的评价当然蕴含着价值反思。空间生产如果只顾赚取剩余价值、创造物质财富,而不顾后人利益、不顾其他生物利益和自然生态平衡,人类就不能可持续发展,空间生产也无法继续进行。因此,空间生产要走向生态化,就必须在生态规范下进行。空间生产主体也必须用生态理念协调各方的空间利益。空间生产既让资本主义得到最大程度的扩张,又让资本主义找到新的增殖空间,帮助资本主义形成世界市场,在其力所能及的自然空间范围内运转、流动,以实现资本积累。endprint

空间生产主体既能从低级流向高级位置,又能在边缘和中心地区变动。从原始社会打猎捕鱼到农业社会种植作物,从工业社会的企业生产到如今信息消费社会的全球化空间生产,人类社会的空间生产模式和空间生产运作机制一直在变革。发达国家为了维持全球霸权,继续利用高技术手段侵占自然空间,以获得更大利润。全球空间生产就是资本家利用全球化,将整个自然空间纳入资本增殖逻辑,维护其全球统治的过程。自然空间生产呈现碎片化。当代自然空间已经不是整体,而是人为拼装的零散碎片;自然空间结构的碎片化又呈现在技术创新导致的空间序列流通。资本通过全球化控制自然空间和社会空间,操控了日常生活,不断分裂着生态系统,让整个社会不再对自然保持崇高和尊敬,只有平庸和游戏。整个自然系统都被空间生产分裂了,让人化自然的特征呈现为分裂性和矛盾性。空间功能规划也起着重要作用,但空间功能规划没有能力创造新的空间,只会让原本统一的自然空间形态变得支离破碎。空间生产的碎片化表现在工业化导致的生产方式的多样化,让连续的自然空间不断分化为碎片,让自然空间产生分层、功能区分化。科技取得了巨大进步,但还不足以让人们寻找到另一个家园。人们对自然空间的改造已经突破了地球能够承载的限度。

二、空间生产生态化的宗旨

空间生产生态化为适应生态文明而来,着眼于人类的长远发展,积极建构多样性的自然系统,努力实现自然与超越自然的统一、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天人合一的境界。空间生产生态化的构建要服务于人的生存和发展,着眼于多样化生物圈的建立,反思人类空间存在的价值,全面理解人与自然空间的关系。

(一)实现自然与超越自然的统一

列斐伏尔指出,人是矛盾的存在,既内在于自然,与自然有天然联系,又是自然产物,不能离开自然而独立存在。“人是自然界有限的生物,是积极的主体,人的生命是自生的,他致力于自身的巩固和提高——生存是有限的但可能性却是无限的。”[6]人不像其他动物,只能被动适应自然,而能超越自然,是自然和超越自然的矛盾存在,成为能动的空间存在。人和自然之间始终开展着能量、信息等的交换。自然构成人的无机身体。人类在对自然改造活动中不断展示能动力量。人是自然的高级产物,具有高度智慧,让人有超越自然的错觉,不甘居于从属地位,而努力争取成为万物的主宰,变成自然的主体。人的矛盾存在表明人首先是自然系统的构成部分,必须依赖自然才能存在,人的能动性也依赖自然。人类通过和自然的物质能量交换,让自然变成人的无机身体,让人类展示了自身的能动力量,让人与自然达成一体。人的矛盾存在又表明了人具有主观能动性,有极高的智慧,是自然界进化的结果。人类超越自然不是为了破坏自然和利用自然。动物完全屈从于自己的身体本能,人则能支配自己的生活。人能超越身体本能,成为自主而能动的存在主体。

弗洛姆指出:“事实上,人是自己的创造之物。但是,正像他只能按照自然物质的性质来改造、改变自然界一样,他也只能按人的本性来改造、改变他自己。”[7]自然既给了人类物质财富,又给了人类精神抚慰。自然空间不仅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地理环境,而且是人类思想进步的源泉和动力。但是,人类却忘记了感恩,一味追求发展,危害到人类自己的生存。人类必须建构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必须建构和谐稳定的自然生态系统,才能阻止自己走向深渊。人能超越动物,但不能无所不为。人类开发和利用自然,是为了给自己提供生存条件。生态危机要求人们必须和自然保持和谐关系。

空间生产生态化就是要对人类的自然实践活动起约束、评价、规范作用。空间生产生态化就是要建构和谐的生存环境、天人合一的精神家园。人类始终只能在自然中才能存在和发展,因此,要认清人的局限性和能动性,规范人的自然实践行为。空间生产生态化以深切的人文性关注人的生存、规范人的言行,力求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人是具有智慧、人文性的能动存在。内在性和谐能够对象化为外在性和谐。人对自然空间的外在改造和利用也体现着人与自然空间关系的内在情形。外在性和谐是人对自然现实活动的实际意义。内在性和谐能够为外在性和谐提供实现路径。人在文化教育中形成道德自律,变成自由自在的存在,在内心达成与自然的统一,才能在对自然的改造中节制自己的行为,达成与自然的全面和谐。内在性和谐就是使人的内在精神和身心适应于自然规律,实现人性与自然本质的统一,即让人具有真正的人性。内在性和谐的实现才能促进外在性和谐。人是自然界的构成部分和构成要素,注定要依靠于自然资源才能生存,人只是普通的自然存在,具有自然属性和自然生命,也具有先天的本能需要。人不可脱离自然,并始终受自然支配。“大自然是一个进化的生态系统,人类只是一个后来的加入者;地球生态系统的主要价值在人类出现以前早已各就其位。”[8]人不断将自然空间变成社会空间,表明人和动物不同,是有意识的能動主体,具有能动的认知和实践能力。人在与自然打交道的过程中,进行着空间认识和空间生产实践。

人同时呈现着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两者统一于人类的社会实践,使人成为自在自为的存在。人要获得长远发展,就需要处理好人的两个属性的关系。人要建构理想生活,创造完美社会,也需要认清人在自然中的位置和价值,以更好地实践和行动。人与自然空间内在状况也能外化为人对自然空间的实践活动。人与自然空间的内在性和谐是人性的光辉,是人的两个属性都与自然空间达成和谐。人与自然空间的外在性和谐是人类努力节制自己对自然的破坏行为,是人类实践活动的克制。只有先达成人与自然空间的内在性和谐,才能推动人与自然空间的外在性和谐。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人的存在性,为此必须处理好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关系,达成两者的统一。人必须认清自己在自然中的地位和角色,理性地实践,促进人与自然空间的全面和谐。

(二)达成天人合一的境界

列斐伏尔指出,人在利用自然满足自己的物质需求时,既需要维护自然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又需要保持自然的基本秩序。建立人与自然的平衡关系,既不是否定人的主观能动性,又不是单靠理念就能完成。“自然自发地发展本身就是正确的,符合道德的,我们不要干预它,而要与它合作,要遵循或模仿大自然。”[9]空间生产生态化既不是压制人的主观能动性,又不是强制建立人与自然的平等地位。人的文化历史,必须在改造自然中才能存在。人类不仅要节制自己对自然的行为,也要节制内心的狂热。人不是要控制自然,而是要控制自我。人需要改造自然空间才能生存,因此,人的主体性不能被简单否定。对自然的改造当然包括对人自身的改造,因此,人对自然的改造包括对自然和对自身两方面。endprint

空间生产生态化就是要引导人从自然生态平衡的角度,重新反思人、社会、自然的关系,规范人的实践活动和生活方式。人不仅要从历史维度理解自己的存在,而且要从共时性上理解自己的存在。工业革命之前,人们对自然的态度是感恩和敬畏,此时,人类改造自然主要是对外部自然的控制。工业革命之后,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人类大肆征服和利用自然,人类对自然的使用超过了自然的调节能力,导致了生态危机。此时,人对自然的改造理应包括对人类改造自然消极后果的反思。人们不能单纯追求当前利益,必须关注自己的未来存在。建立美好社会,既要尊重人性,实现人的基本需求,又要尊重自然,实现人类更好的、合理的实践。只有尊重自然,人才能全面发展,复归人的真正本质。人类必须控制自己的行为,约束自己的活动方式。传统的自然空间生产模式已经失效。人和自然都是主体,人和自然不是对立和改造的关系,而是整体自然系统的组成部分。因此,必须从整体主义理解人的存在,既要关注人的现实存在,又要关注人的理想状态。人类在利用自然满足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时,必须维护自然生态的平衡,保持自然的原有秩序。

空间生产生态化的整体性思路就是要把人类实践活动限制在自然能够承受的范围之内,保证人类能够长远发展和持续进步。生态理念必须发掘人性道德,彰显生存关怀。空间生产生态化不仅要以人为本、尊重人性,也要尊重自然,实现明智实践;不仅要让人的活动服从自然生态规律,达到天人合一,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有序和规范,而且要关注整个自然的真善美价值系统,关注人对自然的探索行为,以激发人对自然的尊重和爱惜。空间生产生态化提供生存理念,审思生存价值,能够为人现在和未来命运的存在和发展带来美好愿望、带来对真善美的探寻。空间生产生态化的实现是动态过程,存在于人长期对自然的改造实践活动中,存在于人的永续发展过程中。

列斐伏尔在揭示资本主义空间生产规律的同时,对作为社会结构和运动要素的空间生产进行了社会学批判。空间生产生态化受到空间原有结构的制约,让市场、资本、政治权力支配着自然空间。空间生产生态化有多种策略,最主要的是消解资本逻辑,消解资本家的政治意识形态,建立合理的空间权力和空间决策。只有消解空间生产中的权力、资本和意识,才能减轻资本剥削,减轻对自然的破坏。空间生产非生态化表征着资本主义国家的现状和社会矛盾。空间生产导致剥削和压迫的空间政治体系的形成,把自然空间和社会空间紧密联系起来,也激发了人的生态意识。生态理念倡导对自然的尊重和爱护,自然界本身具有和人类同等的地位和价值。生态的生产模式是资源的再生和循环利用,是良性的、能够持续进行的。这种生产不但是循环的,而且是重复利用和再生利用的。工业化生产倡导以人为核心的价值,鼓吹人是自然界的最高产物,鼓吹人的利益高于一切,把自然看作人的工具和手段。它所坚持的人的利益也并非是全人类的长远利益,而是少数人的现实利益。“这个肤浅的观点之所以错误并不是因为其专注于人类幸福,而是因为它没有考虑到何为真正的幸福。”[10]空间生产生态化坚持全人类的利益,不仅承认个人有利益,而且认为全人类也有普遍利益;不仅承认当代人的利益,而且也承认子孙后代的利益。空间生产生态化既反对以人为中心的利益分配法则,也反对打着全人类利益旗号实则为少数人利益服务的欺骗。空间生产生态化倡导人与历史文化的呼应,人与自然规律的匹配,就是要通过消除人的狂妄自大思想,让人在自然面前变得谦卑柔和,以实现人和自然的和解,甚至和谐相处。

三、空间生产生态化的实现路径

列斐伏尔主张让空间生产依照生态化的模式运行下去。空间生产生态化需要个体的实践行动和整体性的实践模式。空间生产生态化就是在生态理念指导下,依照整体主义的思路和按照可持续发展策略,在空间生产过程中,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

(一)坚持总体性的生态观

空间生产生态化既是保持自然生态系统平衡的需要,又是维护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全球性的生态危机关系着每个人的命运,需要每个人都树立责任意识,让空间生产有序进行。

首先,总体性生态观倡导尊重自然。总体性生态观就是尊重生命的存在状态。生命存在整体是充满联系的。总体性生态观就是要认清并遵循这些联系。自然空间充满有机性和内在关系。自然有机体的内在关系中也蕴含着生态精神和生态价值。人类要尽量适应地球、适应自然,并且尽量用生态方式适应。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家园,人类没有别的选择,只能爱护地球生态系统,而不是破坏和征服自然。自然生态系统是总体性的。人类不仅栖居在社会文化体中,而且栖居在自然共同体中。人不仅对社会负有责任,而且对自然也负有责任。自然既呈现着工具意义,又彰显着内在意义。不只是人类具有内在意义,自然也彰显着内在价值。人与自然空间是密不可分的统一整体。“对发展和环境这两个关键问题的战略,必须设想是一个共同的战略。”[11]总体性生态观同时关涉人类和自然,必须将自然和人类社会看作整体系统。

空间生产导致人与自然的关系失衡,需要建立人与自然的总体性关系。人和自然空间关系的总體性是辩证统一的,并包含四重规定性:首先,人和自然空间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共同构成了人和自然空间的总体性关系。其次,人生活于自然空间,也离不开自然空间。自然空间生态系统失衡,人和自然空间的总体性关系就荡然无存。再次,人与自然空间虽然是异质性的,但能够相互融合。人能够包含自然的性质,自然空间也能够被人化及社会化。最后,自然空间与人具有同等的地位,人没有丝毫权利能够凌驾于自然空间和其他生物之上。人必须依赖自然空间,人没有理由不采用生态的方式进行空间生产。总体性生态观让关怀的对象拓展,竭力主张维护自然生态平衡和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以确保生态环境的稳定,为人的长远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活力源泉。

其次,总体性生态观倡导空间生产主体的联合。人对自然的改造必须由竞争走向合作,协调各主体的利益。“只有革命性的(总体性的)实践才能重建真正的统一体:被重新揭示、控制、认识和恢复的自然。”[12]总体性生态观倡导人类由关注当前利益转向关注人的长远发展,由注重个体德性转向关注组织伦理。人类必须扭转开发自然→环境污染的恶性循环,让自然生态恢复平衡。总体性生态观既关注当前人类的经济利益,又关注人类的长远发展,既要协调不同利益主体的关系,又要建立合理秩序和制度,让环境正义彰显在人的自然活动中,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科技与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与伦理的和谐境界。总体性生态观就是将自然环境各要素看作整体、连续和依赖的关系。“不仅要改善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而且还要改变人们的价值观念,改变人类对自然界轻率态度的人类中心主义思想。”[13]尊重自然应当变成人类社会的基本理念,只有这样才能维护人的可持续发展。人类中心主义改变了人类生存的先决自然空间条件,导致了消极后果。自然生态系统失去平衡是由人的错误理念和行为引发的,因此,需要将人的责任渗透进空间生产。endprint

总体性生态观应当处理好与自然空间的生产交换。人和自然空间的平衡呈现为两种情形:其一,自然空间没有社会实践掺杂其中,凭借自身系统保持平衡。此时,自然空间支配人类社会实践。其二,人类社会实践积极干预自然空间,使其适合于人类生存和发展。这也是空间生态主要关注的对象。总体性生态观倡导人与自然空间的和解,改变过去的对峙状态。人与自然空间的关系关涉人的生存和发展。人与自然空间必须由对峙走向互维。技术的工具性,让自然空间成为外在对象,让人与自然空间处于对峙状态。人类创造了文明,认为自己超越于自然空间和其他生物,但人仍离不开自然空间生态系统,人和其他生物共同在自然空间生态系统中。人又是社会实践性的,能对自然环境产生影响。“一切都在进步。景观不断生产影像,制造噱头,让人们误以为社会在不断推陈出新。”[14]自然空间和人的关系决定着人——自然——社会系统的协调进步。总体性生态观倡导将人的发展与自然生态平衡结合起来。

最后,总体性生态观倡导消解人类中心主义霸权。总体性生态观倡导人与自然的平衡对等,主张消解传统的人类中心主义霸权,不仅关注人的生存利益,而且关注自然空间和其他生物利益。总体性生态观就是要消解人类中心主义的理念,从整体主义思路出发,挖掘自然的价值和权利,让人类对自然承担起责任和对自然进行关怀[15]。人对自然空间的责任也是人必须承担的义务。不仅人能充当主体和客体,自然空间也是主体和客体。自然空间中既存在责任,又存在关系。人破坏了某物,不仅要对该物的拥有者负责,而且对此物也应负有责任。因此,对于没有所有者的自然空间,人也应当负有责任。非人类存在物也有权利,人的关怀也要施于这些存在物。总体性生态观不是自私的,而提倡空间资源为公众服务。自然空间的存在和发展不依赖于人的意志,人类只能遵循自然规律,承认自然的价值和权利,勇敢担负起对自然空间的责任。

总体性生态观消解了传统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标准,将价值标准由社会空间推广到自然空间。人类有责任维护地球家园,也有义务给后代留下青山绿水。公平不仅适用于当代人和当前人类社会,也适用于后代人和其他生物。总体性生态观超越了传统人类中心主义的局限,倡导自然和其他生物的权利,是新的规范和评价准则。总体性生态观促使人类反思自己对自然的开发行为,倡导建立人与自然的平等关系,试图寻找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彰显了人类自我超越的生存本能和理性智慧,这正是生态文明的本质。

(二)倡导低碳空间生产

空间生产已成为人类谋求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方式,是人与自然联系的媒介和载体。要建立和谐的人与自然空间关系,就必须让空間生产生态化。

首先,空间生产生态化追求低碳空间生产。低碳空间生产就是指空间生产所使用的自然资源要尽量节省,自然能源使用要尽量做到高效,尤其是减少煤炭使用,以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减轻大气污染,缓解环境恶化。“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是人类社会的一大进步。”[16]低碳空间生产要从节能、高效、回收三个环节着手。自然利益和人类利益会产生矛盾,自然伦理要达到两者平衡。人们在追求利益时,不能忘记公平正义。自然活动也是保障人类发展的价值活动,既是需要价值,又是伦理价值,既有物质需求,也有精神需求。空间布满利益纠葛,要求利益最大化。伦理就是让人既要超越自己的利益、关注他者,又要超越当前利益、关注未来。要尊重市场机制,合理分配资源,调节供需、生产消费、商品货币、竞争等关系,实现全局、战略性发展,处理好不同产业、科技与经济、空间格局等关系,处理好个人与国家关系和伦理主体间的关系。劳动实现了财富增长,却破坏了整体生态,需要用生态正义超越自然伦理悖论。

公民也要提高环保意识,自觉维护空间生态系统平衡。人类属于自然界,无权支配自然。物质和精神不是截然对立的。自然伦理既要认清自然规律,又要处理人与社会的关系。目前的生产方式导致了生态伦理悖论。眼前利益、统治阶级利益、资本逻辑都制约着自然系统。人类历史立足于人的生命存在。生态文明关系人类生存,关系人与自然生态平衡。自由竞争是生物生存法则,人应该超越此法则。科技改变着世界,也挑战着伦理。科技有伦理选择,也有伦理风险,必须坚持理智仁义、伦理利益平衡、天人合一。科技改变着人的生活方式,制约着人的伦理选择,科技发明也引发了各种伦理问题。自然活动需要伦理选择,蕴含主体和客体维度。

其次,空间生产生态化倡导低碳社会和低碳经济。低碳经济就是凭借先进技术,减少煤炭资源的使用和工业废物的排放,实现经济和环境保护的和谐,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低碳经济就是要担负起环境保护的责任,抛弃传统的工业化道路和低端的经济增长方式,让经济增长限定在自然的承受能力之内,达到经济运行的低耗、高效、生态。低碳社会的实现既需要调节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的关系,又要协调现实人与人的利益关系。生态伦理仍是基于人的道德理性和人的根本利益,追求建立不同个体的普遍平等。在这里,自然与人没有平等关系,而只是人类意义上的表面平等。生态伦理要克服人和自然的不平衡关系,还要克服人类伦理体系中的自私趋势,让人的一切行为都符合普遍伦理规范。

生态理念要调节科技和环境、资源和经济的悖论。经济增长不能靠占有自然资源来实现,而要靠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来达成。在一定程度上,人类的一切文明成果都是自然生态赐予的。经济增长不能靠数量、高消耗,而要靠绿色、节约、循环的模式。生态理念主张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倡导节约自然资源,维护地球生态平衡。生态伦理主张自然权利和自然价值,为人类长远发展提供正当性依据。生态伦理只有反映人类的长远发展,经过人的反复追问和论证取得正当性后,才能被人们普遍接受,变成人们日常生活的准则。生态伦理倡导伦理的主体既可以是人,又可以是自然和其他生物;主张人的自然行为既要为人类带来价值,也要为自然带来效用。生态伦理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靠的理论支点。

最后,低碳空间生产需要采用生态工艺。人类的物质生产要合理利用自然资源,要考虑成本,要采用绿色技术,节约资源。生态工艺就是采用自然的法则来进行生产,让人类生产符合生物进化规律,不对自然和其他生物产生危害,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和生产过程的洁净。生态的生产方式主张万物平等、绿色消费和简约生产,倡导更圣洁的灵性生活。生态的生活方式既是智慧取代物欲、适度代替过度,又是崇高取代庸俗、简朴取代奢侈。生态伦理的宗旨是实现人类的长远发展,建构多元的生存景观,主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建构自然关怀。传统伦理范式中功利性、人类中心主义、意志主义等,都拒斥伦理渗透进自然环境中。环境进入伦理,是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人类素质的提高才开始的。环境进入伦理,也是工业文明导致消极后果的产物。工业文明让人类进步,也让人类陷入生存困境,让人类不得不寻找生存之路。传统伦理范式凭借先进的科技,建构起人对自然统治的社会文明形态,让人们处于危机四伏的时代,在技术制造的专业化中,习惯了自然与伦理的分离。生态伦理是在当代人堕入伦理缺失的情形下,对传统二元对立观念的批判。人类要认清技术、信仰、政治、文化等的关系,理清个人、自然、公平的关联。endprint

低碳空间生产就是要实现人们诗意栖居的美好愿望。每个人不仅是国家公民,而且是地球公民。人类栖居在地球,与地球生态系统息息相关。我们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努力维护空间生态平衡。自然空间不只是具有象征意义的符号或背景呈现,而且是真实的场地。自然空间呈现着真实价值,而不是零散的剩余物。人类要尽量遵循自然,尽量适应地球生态,并且用生态方式进行空间生产。生态伦理既强调人们的实践活动不能破坏自然生态平衡,又强调每个公民在自然具有基本的人权;既关怀自然和其他生物,又强调生产关系的不平等也是导致生态问题的一个原因。要解决生态问题,首先要解决人类在利用自然中的不平等。公民有平等利用自然的权利,但也要公平分配对自然的义务。人类要建立有效的生产机制和运行秩序,构建和谐的社会关系,建立人与自然的一体化联系。

四、结语

人类要将总体性生态理念和实践融入空间生产过程,促进空间生产生态化。空间生产生态化是为了促进人更好的发展,实现人在地球上的诗意栖居。空间生产过程中也蕴含着生态秩序。总体性生态观就是不仅要追求经济增长,而且要实现社会正义和维护环境平衡,达到生态、经济和社会文明的统一,实现人与自然的共赢。总体性生态观采用整体性思路考察空间生产中的人、自然、现实和未来。空间生产必须受到生态理念制约,而不单是追求利益,必须关注自然的整体利益,而不仅是人类利益。空间生产生态化延伸了生态学的适用范围,开启了空间社会学的生态维度。但列斐伏尔的“空间生产”具有乌托邦色彩,其自然观也有空想色彩,限制了其理论发展。

人类社会在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引起了环境破坏。科技的进步让人类社会进入工业文明,工业文明对环境造成破坏,因此人类必须建设生态文明。生态文明必须大力倡导低碳经济,尽量减少能源消耗。要解决生态问题,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变革人的生态观念,不能再依靠消耗资源取得经济增长,而要节约资源。空间生产呈现了对环境保护和人类生存空间的关注。人既存在于历史文化空间中,也存在于自然空间中。空间生产要遵循自然法则,维护自然生态系统的整体性,而不是违背自然法则,破坏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总体性生态观倡导自然、整体的生态理念,需要阐释文明的价值、行为的善恶,高扬人道和理性。我们需要自然、生态的空间生产,需要用整体主义阐释生态文明的意义,阐释空间关系的善恶,激发人道主义。

参考文献:

[1]LEFEBVRE H.The Production of Space[M].NICHOLSONSMITH D,Trans.Oxford:Blackwell Ltd,1991:123.

[2]杨通进.生态二十讲[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8:310.

[3]KEENAN J.Goodness and Rightness in Thomas Aquinas Summa Theologiae[M].Washington D.C:Georgetown University Press,1992:126.

[4]朱贻庭.伦理学大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2:270.

[5]伊曼努尔·康德.任何一种能夠作为科学出现的未来形而上学导论[M].庞景仁,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56.

[6]亨利·列斐伏尔.辩证唯物主义[M].复旦大学哲学系,译.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83:176.

[7]埃里希·弗洛姆.健全的社会[M].孙恺详,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4:10.

[8]霍尔姆斯·罗尔斯顿.环境伦理学——大自然的价值以及人对大自然的义务[M].杨通进,许广明,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1415.

[9]威廉·K·弗兰克纳.伦理学与环境[J].杨通进,译.哲学译丛,1995(5):510.

[10]GREY W.Anthropocentrism and Deep Ecology[J].Australasian Journal of Philosophy,1993(71):469.

[11]丹尼斯·L·米都斯.增长的极限——罗马俱乐部关于人类困境的研究报告[M].李宝恒,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3:225.

[12]包亚明.现代性与空间的生产[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4.

[13]石磊,崔晓天,王忠.哲学新概念词典[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8:7374.

[14]孙全胜.德波的景观生产批判伦理观[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61.

[15]马国栋.生态现代化理论及其实践意涵[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6):1055.

[16]龚建文.低碳经济:中国的现实选择[J].江西社会科学,2009(7):32.

The Ecology of Space Production and Its Realization

SUN Quansheng

(Institute of Contemporary China Studies,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Beijing 100009, China)

Abstract:

Lefebvre analyz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pace production and ecological crisis by investigat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 and natural space in space production. He endeavors to achieve the harmony between man and nature space and make space production follow harmonious and sustainable mode. The purpose of space production ecology is to build a harmonious balance between man and nature ecosystem in space production. On the one hand, ecological production of space should adhere to the overall ecological concept, to meet the interests of people and to maintain the natural balance of ecological balance, on the other hand, we should insist on using lowcarbon economy, to assess the ecological impact of space production to ensure that space production meets Human needs, but also corresponds to the natural system. We need to change the structure of space production, promote resource saving and ecological protection, restore the natural ecological balance, promoting low carbon, green and circular economy, form the social atmosphere of protecting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by all, to reverse the trend of ecological deterioration, create a suitabl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leave a beautiful home for future generations.

Keywords:

Lefebvre; space production; ecology; realization path

(编辑:蔡秀娟)endprint

猜你喜欢
总体性生态化伦理
高中历史生态化任务型教学模式的应用探究
黄立新、贾强飞、肖天为 、冯瀚平作品
经验的碎裂和意义的困境
浅谈我国社会工作伦理风险管理机制的构建
世界文学理论史建构的新突破
亲组织非伦理行为研究
亲组织非伦理行为研究
从总体性视角看葛兰西的“有机”概念
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生态化研究
非伦理领导对员工职场非伦理行为的作用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