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大学生创业服务体系有效性分析

2017-09-06 00:14胡昌雄魏如梦代海涛
商业经济 2017年8期

胡昌雄+魏如梦+代海涛

[摘 要] 近年来,为了提高大学生创业的积极性和成功率,各地政府、高校纷纷成立了大学生创业服务体系。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吉林市高校大学生对创业服务业的期望进行调研。创业服务业在对大学生创业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存在着大学生创业者缺乏创业相关知识和对相关法律法规了解不透彻、学校创业教育宣传力度和效果不明显等问题。高校应该构建多元化的创业教育体系,构建复合型的创业实践体系,構建全方位的创业保障体系以及建立健全创业服务体系的评价体系,从而促进创业服务业更好的为大学生创业者提供帮助。

[关键词] 创业服务业;创业教育体系;创业实践体系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6043(2017)08-0183-02

近年来,为了提高大学生创业的积极性和成功率,各地政府、高校纷纷成立了大学生创业服务体系。为了了解吉林省大学生创业服务体系实施的有效性,我们以吉林市高校为例,开展了调研。本次调查主要采用问卷调查,以书面提出问题的方式搜集资料,调查对象为东北电力大学、北华大学、吉林化工学院、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吉林医药学院等五所高校在校大学生。调查中,实发问卷1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059份,问卷的有效率为88.25%,调研结果如下:

一、调查结果分析

(一)样本性别

在本次调查回收的有效问卷中,男性占总体比例的55.13%,女性占总体比例的44.87%。

(二)年级情况

在调查样本中,大一、大二、大三占据主要部分。其中,大一占总体比例的26.68%,大二人数最多,达到总体比例的27.80%,大三为25.19%,大四为16.23%。研一、研二、研三占总体比例的最少,分别为1,68%、0.56%、1.87%。

(三)学历情况

在调查样本中,本科生最多,占总体样本的83.02%,专科次之,占11.19%,硕士占4.85%,博士最少,仅占总体比例的11.19%。

(四)专业情况

在调查样本中,理工类最多,占总体比例的49.07%,经济管理类占29.29%,人文社科类占2.43%,医学类占5.04%,农学类占5.04%,教育类最少,占总体比例的2.43%,其他专业占6.72%。

(五)学习成绩情况

在调查样本中,无挂科现象,多次获得各类奖学金人数最多,占总体比例的43.28%,无挂科现象,没有获得各类奖学金占30.22%,有少量挂科现象占15,67%,有多门挂科现象占2.805%,不想透露信息或其他占8.02%。

(六)大学生创业数量的认识情况

在调查样本中,认为现在创业大学生的数量一般的大学生最多,占总体比例的37.13%,认为数量为少数的占25.00%,认为数量多的占18.84%,认为数量非常少的占7.84%,认为数量很多的占6.53%,不清楚的占4.66%。

(七)资金来源情况

在调查样本中,大多数学生资金来源主要为合资,占总体比例的33.21%,大学生贷款占31.72%,家庭来源占30.78%,其他占4.29%。

(八)创业意愿情况

在调查样本中,正在创业的占7.09%,正在为创业而积极准备的占12.69%,不一定、视机会而定的占44.78%,没有创业计划的占24.07%,还没有考虑过的占11.38%。

(九)创业的主要障碍情况

资金实力不足,没有经济基础占总体比例的59.33%,没有较好的创业项目,没有确定创业的方向占46.83%,没有较好的创业团队一起协作占39.07%,不了解创业的相关政策,不知道具体的程序占37.87%,觉得创业困难太大,不想冒险的占26.12%,其他占1.49%。

(十)创业目的情况

在本次调查中,挑战自我,实现自我的人数最多,占总体比例的47.20%,缓解就业压力的占8.96%,赚钱的占27.80%,体验人生的占15.11%,其他的占0.93%。

(十一)选择创业领域情况

在调查的样本中,选择启动资金少,容易开业且风险较小的行业占总体比例的31.90%,选择与自身专业相结合的领域占23.88%,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领域人数最多,占总体比例的43.28%,其他占0.93%。

(十二)对相关培训机构期望的情况

在调查样本中,需要相关培训机构的引领和支持的人数最多,占总体比例的50.75%,很需要的占38.25%,不需要的占11.01%。

二、大学生创业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大学生创业者缺乏创业相关知识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在校大学生创业者普遍缺乏创业的相关基础知识,对于创办企业应该如何选项、办理哪些手续、到哪些相关部门进行登记注册,都知之甚少。

(二)大学生创业者对相关法律法规了解不透彻

调查结果显示,多数大学生创业者对相关的创业法律、法规,以及国家的相关政策缺乏深入的了解,有创业欲望,甚至已经创业的大学生对创业所必需具备的相关法律与政策知识较为匮乏。目前,各高校在创业知识培训上也往往忽略了相关政策法规知识的传递,更多地强调创业技能培训。

(三)学校创业教育宣传力度和效果不明显

目前,高校创业教育尚处于起步阶段,虽然各高校都开设了如创业管理等相关课程,但缺乏系统化、程序化,而且各高校在创业培训上更注重短期效益,如参加创业大赛,取得了什么奖项,而在项目落地方面缺乏后续扶持政策与管理方案,往往使大学生创业更多体现在比赛上,真正落地的项目少之又少。

三、建议

(一)构建多元化的创业教育体系endprint

首先,高校应该打造一套完整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在课程设置上,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增加一些能够开阔视野激发创业精神和创业意识、提高创业基本技能的课程,也可开设一些极具发展前景和市场所需要的课程,使大学生可以全面了解市场的发展情况。在课程安排上,侧重管理、经济、法律等方面的知识,因为大学生创业必定是一项团体活动,它需要系统的管理方法以及经济运行流程,并且在注册之后也需要依法前进。在教学方法上,要运用启发性、互动性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而不是单纯的口授教学。

其次,这套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不仅要包括创业的相关理论知识,更应该包含创业实践,应该更多地邀请创业者进入课堂,讲述创业的经历与感受。一方面可以有效地帮助大学生树立和培养创业理念,另一方面可以指导大学生进行创业实践。有利于开启大学生的思维,可以直接而快捷地帮助大学生了解基本的创业知识,掌握创业的基本技能,形成科学的创业结构。

最后,高校可以定期组织开展各种创业竞赛、创业研究、创业大赛等活动,以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判断力、组织力、前瞻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不断发现和弥补学生自主创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使其创业风险降到最低。

(二)构建复合型的创业实践体系

依托科技创新平台鼓励大学生发挥专业优势,创业与专业学习紧密结合,学以致用,有利于锻炼和提高大学生的观察力、辨别力、决策力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增强大学生对市场经济环境的认知,激发大学生挖掘自身潜能,为适应未来的社会竞争积累更多的知识和经验,提升大学生的创业精神。以学生创业社团为载体,以志愿者社会实践为纽带,丰富创业实践活动,提升大学生的創业品质。积极引导、帮助大学生社团如大学生创业协会、大学生KAB创业俱乐部开展市场调研等社会实践活动,并不断丰富社会实践的内涵,拓展社会实践的领域,使大学生能更广泛地参与到各种创业实践活动中来。

(三)构建全方位的创业保障体系

1.完善创业支持保障机制

完善创业保障机制是提高大学生创业成功率的有效措施。高校应该与工商、税务等部门紧密联系,从大学生的创业需要出发,对创业者最关心的相关问题,如开创企业的手续办理、商标注册、知识产权转化、税务登记等方面的问题做好咨询、培训、辅导答疑工作。有条件的高校应该和工商、税务等相关部门设立一站式服务机构,简化大学生创业手续。

2.提供创业激励保障机制

为了提高大学生创业积极性,政府应该设立创业激励保障机制。例如,为创业的大学毕业生实施优先落户政策,为大学生创办企业简化审批手续,为大学生创业企业提供税收优惠等。对于外来创业大学生应该给予与本地居民同等的“市民待遇”,设立创业激励基金,促进知识资本向生产力转化。

(四)建立健全创业服务体系的评价体系

由于我国的创业教育尚处在起步阶段,没有完善的运行机制,创业服务体系缺乏相应的反馈和评价机制。评价体系是完善创业服务体系不可或缺的环节,创业服务体系有没有作用、在多大程度上发挥了作用可以通过评价体系进行印证和修正。评价体系是对创业服务体系目标完成状况的价值判断过程,是检验创业服务体系取得的成就和存在问题的重要途径。大学生创业服务体系的评价评估体系应该主要围绕评价方法、评价方式的选择、评价标准的制定、评价操作系统的设计、实施评价和对评价结果做出反应等几个方面构建,应该根据创业服务工作的目标,制订评价内容体系,依据评价内容体系制订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从而使评价内容具体为可量化的评价指标,保证评价的可操作性。

[参考文献]

[1]张颜.工科类大学生创业服务体系建设实效性研究[J].才智,2005(4).

[2]李红亮.高校大学生对创业服务体系需求的调查研究[J].中国轻工教育,2016(6).

[责任编辑:高萌]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