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埋没今朝现 历久弥新放光彩

2017-09-06 18:50陈国辉马玲
海峡科技与产业 2017年8期
关键词:砚石玉雕柳州

陈国辉+马玲

编者按:一切人类文明的出现,都是世界发展史上的幸事;一切世界创造成果的消失,都是人类进步的痛断。人类科学技术史如此,人类建筑生活史如此,人类自然状态史如此,人类文化艺术史更是如此。砚,中国文房四宝之一,以其观赏和实用价值并重的特点深受文人墨客喜爱,然而,在众多历史名砚中,往往会有很多地方砚被人们所忽视,从而沉默在历史的长河中,柳砚就是其中之一。

柳砚,发端于唐代,由唐代大文学家、政治家柳宗元首先发现砚石并制成砚,他曾在《柳州山水近治可游者记》中谈到:“……其壁曰龙壁,其下多秀石,可观。”又因砚石产于柳州市柳江之滨而得名。另外,砚石由层层板岩构成,形如图书叠摞,当地人又称之为“叠书石”,简称“叠石”,所以柳砚又称叠石砚。叠石属水成岩中的岩质板岩,呈乌黑色,有光泽,含有碳、生物体碎屑、石英灯多种矿物成分,再加上数亿年来受到柳江清流的浸润,故形成了坚实缜密、滋润细腻、刚柔相济的特点。用叠石制成的砚,保水发墨,润笔益毫。研出来的墨汁,墨随笔转,得心应手,非常受书画家们的欢迎。

虽历史悠久,但由于柳州长期以来经济非常落后,交通十分闭塞,再加上砚石又多埋在柳江的深水之中,开采极为困难,故一直没有发展起来,也极少有文字记载。直到上世纪8 0年代,柳州有关部门在柳江沿岸又重新找到了砚石,恢复了柳砚的生产,但生产规模仍不大,上市量也很少,影响力也不大。2003年,广西工艺美术大师谢残冬先生偶得柳砚石,虽最初并不知晓其真实价值,但内心却感到其绝不是普通石头。到l 2012年,谢先生从书中得知柳砚之来历,便被柳砚的魅力所深深折服,让这一历久弥新的艺术珍品重新得到世人的赞赏成为他一生中最大的梦想,从此,他便走上了柳砚的研究和推广之路,矢志不渝!

爱好,开启艺术之旅

1967年9月出生于广东化州的谢残冬,自幼就对画画铭心趣然,大概从小学三四年级开始,每到课间休息其他同学都到教室外或者课桌四周玩的时候,他就拿出图画本临摹当时比较流行的连环画上的图画,小小年纪就能画得有模有样。不知道何时这个小秘密被班主任老师发现,正巧不久后当地发出了举办中小学美术大赛的通知,于是班主任老师就推荐他去参赛,这是他第一次展示自己美术特长的机会,并且最终获得了当地赛区小学组美术比赛第五名。从那时起,笔墨纸砚成为他幼小心灵的至爱,也根植于他对艺术感悟的心绪里。

当谢残冬把奖状拿回家后,父亲才知道他在美术方面的天赋,并极力支持他的爱好。作为当时当地供销社的主任,父亲在那个年代常常在全国各地奔波,但他每到一个地方都不忘到书店买一些美术方面的书带回来给他,这些图书让他开阔了眼界。可以说,是他的小学老师和家人帮助他走上了艺术之路。

上世纪80年代,国家刚刚恢复高考不久,谢残冬就参加了高考,当年的高考可谓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难度可想而知,但他依然凭借着自己的能力考取了梦寐以求的柳州教育学院艺术系美术专业,为自己的艺术人生开启了大门。

“其实当年高考时我并没有想太多,纯粹是出于爱好,在大学期间对画画的爱好可以说到了痴迷的程度。”回忆起当时的情景,谢残冬显得很兴奋。那么,到底痴迷到什么程度呢?他举例说,当时很多同学在下午放学后都会离开画室,去吃饭、打球或者休息,他却还沉浸在自己的绘画世界中,可以说是对画画如饥如渴,总感觉画不够,也因此常常忘记吃饭,一口气画到晚上八九点钟。往往同学们吃过饭、洗过澡又来到画室的时候,發现他还在画室里面作画。

正是这样的痴迷和执着,让谢残冬在绘画技艺上突飞猛进,在专业学习方面拔尖,专业成绩总是名列前茅,并在大学期间就已经在当时的柳州日报发表了不少作品。但这也给他的健康带来了负作用,由于长期无规律的饮食,让他患上了胃炎,但这并没有让他减少一丝对艺术的追求。

多年来对绘画艺术的痴迷,也让谢残冬练就了独特的个性,“少说多干、沉着干练、知足而不轻言放弃”也成就了他辉煌的事业。“记得十多年前我刚开始做玉雕的时候,很多亲朋好友都劝我放弃玉雕这个行当,他们认为玉雕作品不是生活的必需品,觉得没有多大的发展,但是我没有认同,而是坚守着自己的信念,并最终由业余雕刻转为职业雕刻,一干就是十多年,事实证明,我当初的那份坚守没有错。”谢残冬说。他认为正是这些宝贵的艺术经历磨炼了自己的意志,在当下浮躁的社会,能沉下心来,低调而默默地坚守一份自己喜爱的手艺并将其发扬光大,便是最好的归宿。

偶然,成就一生的梦想

2012年之前,谢残冬一直从事玉雕行业,2007年6月,他个人创办的谢记玉雕工作室正式对外营业。工作室开业之初,以来料加工为主,加工雕件以顾客满意为最高标准,渐渐地客户多了,雕刻的题材也渐渐地广了。有些题材以前从没雕刻过,他也逼着自己去尝试。后来大约在2010年11月居然也有人拿些奇石来要求刻成砚,这可是新课题。他知道砚乃文房四宝之一,要求拿奇石刻砚之人,绝非泛泛之辈,忽悠不得。

为了完成雕砚的业务,谢残冬一边雕刻一边“充电”,频频往书市跑,多方寻找与砚有关的书籍。结果,一套由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名砚》系列专业图书引起了他的注意,其中一本《中国名砚一地方砚》详细介绍了全国各省区的地方名砚。广西唯一入选的只有柳砚。而令他惭愧的是,作为一位在柳州读书工作生活将近30年,而且从事工艺美术行业十多年的艺术家,竟然不知道广西还有柳砚,这让他感到震惊和意外。再仔细一看,原来柳砚石就是叠石!早在2003年春节的大年初一外出郊游时他就曾捡回家两块乌黑的片石,原来就是柳砚石,又称“叠石”。

那么,既然柳砚已经有着上千年的历史,为何到今天却鲜为人知呢?这么好的砚台需要推而广之,让更多的砚石爱好者深入了解。从此,柳砚的研究和推广成为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

虽然目前和中国的四大名砚相比,柳砚还鲜为人知,但谢残冬深知它的价值,首先,从原料上来说,目前柳砚的存量是很大的,以龙璧山为原点辐射的60到70平方公里范围内都有柳砚原材料。虽然由于柳江沿岸正在建设国家森林公园和莲花山景区等,再加上前几年当地政府禁止开采,使得柳砚石很难开采,但这也保证了柳砚石的存量。另外,柳砚除了前文所说的优点外,其优质的表现之一就是拿起砚只需哈气就会在上面形成水珠,都可以磨墨,也就是说不用水照样可以磨墨,这是其作为优质砚台最大的特点。endprint

谢残冬表示,柳砚雕刻作品的制作与玉雕雕刻的工序和雕刻流程基本差不多,基本上要用七到八个工序,第一,相石,首先看这个石头适合做一点什么东西;第二,毛坯加工,即第一步粗加工,切磨;第三,设计构图;第四,粗雕;第五,细刻;第六,抛光打磨;第七,上蜡;最后,包装。在雕刻过程中并不是所有的料石拿到手就可以即兴创作的,因为每块料石都有其特点,雕刻之前就要依据料石的原有特点,注重天人合一,把设计的主题与原石的特点相结合,把原石的优点放大,把不足的地方通过设计规避缩小,从而打造成一个成品,这就是基本上雕刻的处理。

由于对柳砚的研究和推广在2012年之前一直属于空白,所以谢残冬的第一块柳砚作品即王羲之书写的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随形砚》于2013年在柳州首届工艺美术作品展上获得金奖,一经露面就在当地文玩界引起了轰动。当时,有些文玩界的人只闻其名不见其人,他们知道有柳砚但是没有见过。

正是源于此,让断传了将近30年的柳砚重归人们视线,是谢残冬一生当中最值得骄傲的一件事情。因为或许如果不是他将柳砚推广开来,这一方好砚可能到现在还沉默在历史的时光里面,不知何时才会有人重新把它挖掘出来。但就目前来讲,柳砚料石到底有多少品种?不同产地又有什么特色?具体料石分布如何?......凡此种种一直也没有人去落实去考证。在这种大环境下,在最初阶段,谢残冬只能就自己能拿到手的料石尽可能多的创造更具柳州以及广西特色的柳砚文化产品,推向市场,通过产品的流通去宣传和提高柳砚的知名度,另外也尽可能地参加国内外的文博会,让世人更了解柳砚。

创新,推动产业化发展

砚台是一种文化的象征,随着时代的发展也需要创新,正如谢残冬所说,“传统技法需要继承,雕刻技艺薪尽火传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在继承的同时更需要创新,惟有创新我们的文化产业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在创新方面,因为之前在玉雕方面已经有所成就,掌握了很多技法,所以他将玉雕的创作理念融入砚刻当中。比如说,他非常擅长将玉雕上简约而不简单的设计风格嫁接到砚刻中,为砚刻的设计服务。“玉雕和砚刻虽然是两个不同的雕刻领域,其设计制作各具特色,但是设计理念可以是融通的。”他说。

另外,因为砚刻、玉雕和木雕其实都归类为雕塑类,那么技法创作、设计思维都是可以互相借鉴,所以,在未来的砚刻过程中谢残冬计划融入更多的元素,从而满足更多人不同的审美需求。

同样,在推动柳砚产业化发展的过程中也需要创新。2014年,谢残冬组建了龙壁柳砚坊雕刻工作室,专职从事柳砚的开发与推广工作。据了解,最近几年在我国经济新常态当下,随着国家对艺术品的严控,使得整个艺术品市场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冷场,作为艺术品分支的工艺美术品市场同样受到冲击,订单减少、销售乏力成了新常态。大约从前年开始,砚刻藏品的销售几乎到了停滞的境地,在这么困难的状态下谢残冬又重新做回玉石雕刻。目前的情况是,工作室主要的工作是玉雕定制服务,虽然没有前几年火爆,业务量也基本已经排满。对于砚刻,除非有订单,否则一般情况下他是不做的。

在規模方面,工作室正在争取主管部门的资金支持,一旦等到扶持基金到位,谢残冬将购买一些新电脑雕刻机,设计一些受市场欢迎的大众化的同时又能量产的新款柳砚产品,并将其推向市场,增强它的影响力。通过了解砚刻,谢残冬认为要想做大做强必须要手工和机器雕刻两条路并济,因为端砚作为全国最有影响力的一个砚种,也是这样做的。主要原因是纯手工雕刻价位比较高,很难推到市场上大众化,因此只能很小众地分享。要想扩大市场就必须走机雕的道路,因为电脑加工正是因为科技的进步,科技的进步让文化产业有大发展,而电脑雕刻是加大雕刻量的最佳途径。

同时,他们还计划把柳砚的生产转向旅游工艺品的方向,因为旅游工艺品有一个基本特色就是必须能够量产,甚至是标准化产品每一个设计出来的大批量生产,要能够分销出去,产品是可以复制的。而手工雕刻很多是原创的,可以随形,雕刻方面可以依据不同的材料随形附入,主题可以各不相同,没有太多的重复,它更注重的是艺术性。所以说,只有坚持手工雕刻和机雕两条腿走路,柳砚的雕刻才可以做强做大,增强产业的发展后劲。

坚守,是对艺术的尊重

虽然现在已经成为广西省著名的工艺美术大师,但谢残冬依然很谦虚,他常说,“一直以来我都没有将自己作为一个艺术家来看待,只能说我是一名受过高等教育的民间艺人而已,而至于市工艺大师、省级工艺美术大师等称号都是政府对民间艺人的一种职称肯定和鼓励而已,这是我对自己基本的定位。”作为一名民间艺人或者叫手艺人,他觉得,“能做到在荣誉面前淡定,在困难面前坚守坚持,在浮躁的社会里能静下心来坚持创作,在名利面前坚守自己的操守,在自己雕刻领域坚持多出精品,为当地或者祖国雕刻产业添砖加瓦,多做自己能做出的贡献,足矣!”也正是这一份坚守和坦然,让他在艺术领域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且一路耕耘,一路收获!

人物简介

谢残冬:男,汉族,字顺荣,号龙壁居士,别号桂柳刀客。1967年9月出生,原籍广东化州。2014年被评为广西工艺美术大师。1990年毕业于柳州教育学院艺术系美术专业。2007年创办谢记玉雕工作室。2012年开始柳砚的研究与开发工作,2014年组建龙壁柳砚坊雕刻工作室,专职从事柳砚的开发与推广工作,并先后被评为柳州市工艺美术大师、广西工艺美术大师荣誉称号。《兰亭序》随形砚、安居乐业砚分别获得首届、第二届柳州市工艺美术作品展金奖,竹节砚获得第二届广西工艺美术作品展“八桂天工奖”金奖。一直在积极继承、学习、抢救和挖掘柳砚这一传统工艺美术,使濒临灭绝的柳砚雕刻工艺重回人们的视线。endprint

猜你喜欢
砚石玉雕柳州
传统的玉雕与玉雕的传统
柳州柳工叉车有限公司
璀璨玉雕 美在装饰
柳州老年大学校歌
玉雕创意设计断想
清·风字形端石砚
玉雕器皿价值低估受关注
吉林松花砚石产状及矿物学特征研究
品砚艺术创意之美
新闻浮世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