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草原火灾扑救措施与安全避险分析

2017-09-06 08:26周志庭
现代农业科技 2017年14期
关键词:火灾

周志庭

摘要 在阐述森林草原扑火原则及扑火原理的基础上,对森林草原火灾的扑救及安全避险进行分析,包括影响森林草原火灾发生程度的因素、高能量林火爆发后出现的几种现象分析、扑救措施、安全避险措施等方面内容,以期为森林草原火灾的扑救工作提供借鉴。

关键词 森林草原;火灾;扑救;安全避险

中图分类号 S7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14-0166-02

森林草原上发生的火灾具有突发性,扑救难度大,一旦发生,要迅速组织人员,采取正确的扑救措施,将火灾消灭在萌芽时期,以最大范围地降低损失。有些森林草原发生火灾后,由于不能有序组织人员扑救,再加上扑火人员的专业素质不强等因素的影响,常出现人员伤亡事故,对森林草原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国民经济的高效发展造成很大的影响。因此,一定要做好森林草原火灾的扑救工作。

1 森林草原的扑火原则

以人为本,始终将安全放在首位,坚持扑早、扑小、扑了。火灾发生后先将火情控制住,再针对性地逐一消灭。一旦火灾局势不便于全局扑火,可结合实际牺牲局部的森林草原以保存全局。在灭火过程中,要结合有利战机采取灵活多变的策略,根据火灾发生情况、地形、可燃物类型以及分布情况、天气情况等,灵活地交替应用直接灭火、间接灭火2种方式。在灭火过程中具体掌握“四先”“两保”原则。“四先”即为先控制火头、先打草塘火、先打外线火、先打明火;“两保”即为保证汇合、保证不复燃。一是先控制火头。火的先锋为火头,其可主导火场的蔓延方向,必须先将火头消灭,才可有效避免火场的扩大。二是先打草塘火。草塘沟不仅易发生火灾,也是火灾蔓延的通道,此处着火的特点为发生发展快、火焰高,蔓延速度非常快,因而必须先消灭草塘火。三是先打外线火。受到可燃物、地形、风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林火的蔓延有多种形式,形成的火灾有外线火、内线火,相对而言,前者有更大的危害性,可以无限制蔓延,后者相对危害较小,因而要先将外线火打灭。四是先打明火。由于明火很容易蔓延开来,所以为了实现对火场的有效控制,必须先将明火扑灭。五是保证汇合。为了提高灭火的效率,参与灭火的各扑火小组必须汇合,充分配合、协作,以确保灭火工作的高效。六是保证不复燃。有的明火表面看似已经扑灭,但可能会复燃,因而要彻底清理,保证不会发生复燃现象。

2 森林草原火灾扑救的原理分析

根据燃烧的原理,必须要满足3个条件才能燃烧,即可燃物、温度、氧气。在森林或者草场上,温度较高,在干旱的气候条件下,温度升高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即可发生火灾,而且燃烧时空气对流加快,形成的风势又使可燃物燃烧、扩散的速度加快。由此可知,灭火可从降低林火、杂草的温度以及隔离氧气等方面来开展工作。一是散热降温。采取喷水等有效措施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二是将可燃物隔离。在火线蔓延区域周围将可燃物彻底清理干净,使火无法传导,进而达到灭火的效果。三是隔绝氧气。当火灾刚发生、火力不大、范围较小时,采取扑火工具直接扑打或者用沙土覆盖,可以将可燃物与氧气隔绝,起到灭火的效果[1-2]。

3 扑火安全以及避险分析

3.1 影响森林草原火灾发生程度的因素

3.1.1 危险的地形环境。一是坡度较大的陡坡。坡度越大,森林草原火灾的火势越大,一般来说坡度每增加10°,火势即可增加1倍左右。二是山脊。山脊内地形狭窄,空气对流快,火情瞬息万变,难以预测,扑救难度也加大,容易发生轰燃等后果。三是鞍部。在鞍部,火情的发生具有非常活跃却不稳定等特点,扑灭时难以准确把握。四是地形狭窄的山谷地带。这种地形一旦发生火灾,容易因风的速度及方向等的变化而产生爆发式的火灾。五是单口山谷。此类地形上如果发生火灾,在强烈的上升气流下可能会发生火爆现象。六是草塘沟。此类地形上一旦发生火灾,会迅速蔓延开来,而且会沿着两边的山坡向上扩散,形成上山火,增加扑救的难度。

3.1.2 危险性可燃物的分布情况。一是梯形可燃物。有些林地内的林木树龄不一致,一旦发生火灾易形成树冠火,其发生特点是强度大、燃烧呈立体状、以极快的速度蔓延,其中急进树冠火蔓延的平均速度达到8~25 km/h,破坏程度非常大。二是草本可燃物。此类可燃物具有容易燃烧、着火点低、蔓延迅速等特点,如果火场大量分布草本可燃物,则火灾很快就会大范围蔓延开来。三是大载量可燃物。有些森林草原上可燃物密度过大,一旦发生火灾强度非常大,难以扑救。四是易燃的可燃物灌木丛。有些森林草原上分布着数量较多的易燃灌木丛,一旦有火灾发生,会迅速蔓延开来。五是其他可燃物。主要包括针叶幼林、飞播幼林等。

3.1.3 危险的气象因素。温度升高、风速增大、风向改变等都属于影响火灾发生程度的危险气象因素。当火灾发生后,在气温越来越高的情况下,火灾的强度也会越来越大。当有风或者风速越来越大时,火灾迅速蔓延,如果不能及时将火灾消灭,将造成严重后果。此外,当风向忽然发生改变时,不仅会增加扑救的难度,还会使扑救人员的人身安全受到威胁[3]。

3.2 高能量林火爆发后出现的几种现象分析

高能量林火的特点是发生速度快、强度大、发生面积广。其发生后会出现以下几种现象:一是对流柱。森林发生火灾时,空气温度升高,垂直上升到高空,下方的空气密度降低,四周的冷空气迅速补充到下方,产生热对流现象,最后在火场上方会有一个烟柱升起来,即为对流柱。二是飞火。在燃烧过程中,在大风和气流的共同作用下燃烧物传播到其他位置造成新的火点出现,即为飞火现象。三是火旋风。可燃物着火后,受到热不平衡的影响,林火蔓延的方式呈现出旋转式,速度很快,此现象即为火旋风。四是火爆。当火灾现场大量出现飞火后,逐渐聚集起来,达到一定程度后即发生爆炸式燃烧,此现象即为火爆现象。五是轰燃。当火灾发生在地形复杂的山地上时,受到起伏地形的影响,沟谷一边剧烈燃烧时,将大量的热量传递到沟谷的另一侧,当热量达到一定程度后發生的燃烧呈现出爆炸式的特点,此现象即为轰燃。endprint

3.3 不同林火的扑救措施

3.3.1 低强度火。当火焰的高度小于1.5 m时即为低强度火,可以采取顺风扑打和逆风扑打2种方式。一是顺风扑打。1号风机手手持风筒,与火线呈45 °的方向沿着一侧火线将边缘的细小可燃物吹到火线的内侧,风机手与火线之间保持距离在1.5 m左右。2 号风机手站在1 号风机手后方约2 m的位置,距离火线1 m左右,将一些正在燃烧的小粒可燃物顺着风的方向吹走,可以明显降低火的强度。接下來3号风机手站在距离2号风机手2 m左右的位置对强度已经明显降低的火场进行火,再由4号风机手跟上进行巩固性的灭火。二是逆风扑打。1号风机手从突破的火线一侧手持与火线呈45°的风筒向前灭火,2号风机手迅速站到1号风机手前方5~10 m的位置采取同样的方法灭火。每个风机手成功灭火后要迅速转移到位置最前面的风机手前方位置继续灭火,交替进行,最后由1个风机手沿着火线进行巩固性灭火。

3.3.2 中强度火。当火焰的高度达到2~3 m时即为中强度火,可采取多机配合扑打或者灭火机与水枪配合扑打的方式。一是多机配合扑打方式。在火焰高度在2.0~2.5 m时,在向前灭火时3台风机要沿着火线配合作业,确保3台风机的同步(灭火速度相同)、合力(多台风机同时使用增加风力)、同点(多台风机都吹到同一地点)。后面安排1名风机手顺着火线防线做好巩固性灭火,如果人员和风机设备均较为充足,可组织几个组交替灭火,确保灭火的高效。二是水枪与灭火机配合扑打方式。在火焰高度在2.5~3.0 m时,组织水枪和灭火机进行配合灭火。水枪手先顺着火线的方向对准火的根部喷射水柱,反复2~3次后迅速撤离,此时火场的强度已有所降低,再由3名风机手乘机上前扑救,扑救过程中,如果火强度再次增大,风机手可快速撤离,水枪手再次上前喷射水柱,待火强度降下来以后风机手再次灭火,反复交替进行,直至将火消灭。后面再安排1名风机手检查做好巩固性灭火。此反复喷水、灭火过程中为了保证人员体力,可根据实际替换人员。

3.4 安全避险措施

在扑救火灾的过程中,由于风速、地形、风向等多种综合因素的影响,扑救人员有时候会陷入险境,所以一定要注意安全避险。扑救中如果遭遇到大火突然袭击,要尽快转移到火烧迹地上,保证人身安全;也可利用附近的沼泽、沙地、裸露石块地带、河流、火场前方下坡、植被较少的地段,或者公路、林间小路等位置避险;若遭遇险境时,周围一时找不到可以利用的避险地形时,可在林间植被较少的地方点顺风火烧出一片新的火烧迹地,以安全避险;若周围没有有利地形避险,又不具备点顺风火的条件,则一定要及时冲越火线避险,可用湿毛巾或者衣服将头部护住,从地形相对平坦、火焰相对较弱的位置逆着风向快速冲出火场进入到火烧迹地内[4]。

4 参考文献

[1] 耿金山.扑救草原火灾的八大关键措施[C]//冀农杯2008“绿色奥运”科技论文集,2008.

[2] 王立伟.森林草原火灾安全扑救过程中应把握的十大环节[C]//中国林业学术大会,2013.

[3] 杨镇勇.森林草原火灾扑救工作中的三个关键环节[J].河北林业,2005(6):17.

[4] 王立伟,梁瀛.新疆森林草原火灾安全扑救:哈萨克文[M].乌鲁木齐:新疆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endprint

猜你喜欢
火灾
火灾逃生
火灾发生如何逃生
秀逗蘑菇村·预防火灾小卫士
奇怪的火灾
掌握火灾逃生知识
怎样应对火灾
离奇的火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