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实施人工智能国家战略的建议

2017-09-07 01:32
中国建设信息化 2017年6期
关键词:产学研人工智能人才

人工智能技术是21世纪最前沿的技术之一。人工智能技术的重大突破必将带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对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在中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指导下,通过科技创新增强国力、改善民生、发展经济是必由之路。大力发展人工智能技术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动力。

在互联网时代,随着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越来越普及,数字鸿沟越来越小,人类社会已经迈入了信息社会。人们所处的信息环境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计算能力的增强以及深度学习等技术的突破,基于目前日积月累的海量的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大发展迎来了重要的历史机遇。

国家也高度重视人工智能的发展。2015年7月人工智能在《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中首次在国家层面提出;2016年3月“人工智能”一词首次被写入“十三五”规划纲要。2016年5月国家发改委等四部门联合下发《“互联网+”人工智能三年行动实施方案》。这些文件为我国人工智能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为人工智能的超前布局提供了方案,为我国人工智能产业的大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人工智能渗透速度将比想象中快,但目前面临的问题包括体制机制的束缚、缺乏国家级专项规划、人才匮乏、核心技术及核心元器件仍受制于人、政府大数据开放力度不够等等。

在人工智能时代,我们所处的信息环境和发展目标将发生巨大的变化,人工智能技术对产业的推动力、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力、对整个社会形态的变革力无疑将是非常深刻的。在这样的新形势下,建议国家大力实施人工智能国家战略,在原有政策的基础上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促进人工智能大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小米科技董事长兼CEO雷军建议:

一、在国家层面进行人工智能发展的顶层设计与专项规划。充分考虑人工智能时代的新特性,统筹协调科研、资金、产业等资源要素,超前布局人工智能前沿研究方向,强化政策落地措施,为我国迈向人工智能新时代提供制度保障。

二、加强人工智能基础理论研究和核心技术突破。引导调集社会资源,加大长期持续投资力度,大力支持科研人员在人工智能未知领域的探究;弘扬勇于探索、宽容失败的创新精神,鼓励科研人员敢于在人工智能基础理论研究上坐“冷板凳”,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三、加强人工智能科研人才、技术人才的培养与引进。更好地把握国家对人工智能研发人才的需求,积极引进世界顶级人工智能专家学者及领军人物,加大人工智能人才的培养力度,加强人才梯次队伍建设;加强人工智能的宣传与普及教育,尤其是从中小学抓起,培养学生的人工智能意识,掀起人民群众学习人工智能的新浪潮。

四、积极建立人工智能产学研协同创新共同体。考虑到人工智能跨部门跨领域跨学科的特点,积极整合产学研资源,努力开放政府大数据,大力促进产学研联合创新和软硬件结合一体化创新。加强人工智能标准和规范的制定,建立人工智能可共享的集成测试平台和研发平台,发挥协同创新的最大效用。

五、大力促进人工智能产业化发展,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极其广泛,采用人工智能技术能促进产业发展,产业的强劲增长需求又可以激发人工智能技术的研究活力,人工智能技术的演变和产业的发展互相促进、相辅相成,为我国经济的转型升级提供新引擎。(搜狐新闻)

猜你喜欢
产学研人工智能人才
精益求精产学研 继往开来朝阳人
2021年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与促进奖关于2021年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产学研合作创新与促进奖的表彰决定
人才云
推行产学研一体化基地建设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与就业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数读人工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