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助力安全监管升级

2017-09-07 06:58汪莉莉
中国建设信息化 2017年4期
关键词:建设工程工程质量河北省

文|本刊记者 汪莉莉

当前,我国工程质量安全形势依然十分严峻。一方面,房屋垮塌事故还时有发生,常见质量问题没有得到根治;另一方面,建筑市场秩序还不规范,建筑业一些深层次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这些问题都制约了建筑业的转型发展,为工程质量安全埋下了隐患。

2016年11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召开全国工程质量治理两年行动总结电视电话会议,全面总结全国工程质量治理两年行动开展情况,并研究部署下一阶段工程质量治理和建筑业改革发展工作。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易军在会议上表示,下一步,要切实提高政府监管能力。进一步明确监管范围,突出监管重点,强化对涉及公共利益和公共安全的工程地基基础、主体结构、工程竣工等关键部位、环节验收的监督检查,积极探索购买社会服务加强监管的模式。

工程质量安全监管面临诸多挑战

一直以来,传统的质量安全监管是以相关的法律法规、条例规定等为依据,通过监督、监理人员对工程质量安全实体及人员行为的人工抽查、巡查来实现,监督信息往往过于零散,手段落后,效率不高。与传统的工程质量安全监管方式相比,基于互联网的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可以适应新形势下的行业需求。

据中建协工程建设质量监督与检测分会的统计,目前全国60%以上的地市级监督机构开展了信息化工作。近年来,河北省工程建设规模大幅增加,超高层、大跨度、结构复杂的工程项目逐年增多,技术风险加大,建筑业队伍素质参差不齐,各种利益关系复杂。市民的居住需求也由基本型向舒适型转变,对工程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制的实施,也对工程质量监督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可以说政府工程质量监管面临着诸多挑战。

随着我国建筑业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工程质量监督工作也面临着由微观管理向宏观管理、由项目监管向区域监管的转变,加强政府对工程质量的宏观管理,需要及时了解并掌握准确完整的工程质量状况信息。但当前缺乏有效工具分析工程质量总体趋势,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管理。

目前,河北省各级质量监督机构面对数倍、十数倍于以往的工程数量和各种不确定因素,使用传统的监管模式已力不从心。在当前建筑市场过度竞争、诚信评价体系不健全的情况下,责任主体质量保证体系不健全,从业人员不到位,项目经理、总监理工程师违规承担多项施工或监理任务的现象时有发生。同时,由于监督机构内部的监督制约机制不健全、不透明、不规范,致使在工作过程中执法不严,随意处置的情况也比较普遍,监督责任难以落实。由于不同地区之间甚至同一地区间的监管信息不畅通,使监督核查难度增大。

信息化手段解决质量安全监管瓶颈

可见,当前工程质量安全监督工作面临着监督工程数量巨大,监督资源不足,监管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涌现等问题,按照实际监管工作的需要,应用信息化技术解决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工作面临的瓶颈已成为共识。

通过建立河北省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信息系统,整合工程质量监督信息资源,从而实现质量监督基本信息共享,进一步加强河北省工程质量监管,不断提高监督水平。河北省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信息系统的研发和推广应用完全基于互联网技术,实行省、市、县三级系统管理,根据层级权限设置完成质量监督的业务实施和相关管理工作,实现省、市、县三级监督站质量监督数据的互联互通和实时共享。

该系统是一个以工程项目为核心,以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全过程为主线,覆盖河北省所有在建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实体质量和质量行为监督信息的综合监督管理信息平台。平台建立了一个覆盖全省的建设工程质量管理动态数据库;数据库涵盖了建设工程信息、监督过程信息、各工程质量责任主体及人员质量行为信息等。

综合监督管理信息平台包括监督业务子系统、统计分析子系统、考核管理子系统、信息发布子系统。河北省各级主管部门和质量监督机构可以借助该平台实现对所辖区域内的工程质量工作的有效监管。该平台实现监督工作全流程管理,系统从远程受理工程报监、制定监督计划、现场监督实施、资料审核、竣工验收监督到生成监督报告,自动形成一套完整的监督档案,实现监督工作全过程信息化动态管理和无纸化办公,提高了工作水平和效率。

河北省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信息系统整合了河北省内已应用的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监管信息平台和混凝土质量追踪及动态监管系统两大质量监管工具。汇总其质量监管信息,并对这些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对问题工程、重点工程进行重点监督,实现差别化监管。

系统进一步规范了监督管理行为,按照既定的程序和权限设计,不得随意更改。监督管理工作严格按照设定的程序进行,使重要工作环节不会遗漏,所需信息也不会由于各种原因漏填或随意更改。系统在接受监督任务、待批文件时都设置了窗口自动提示、短信提醒等功能,提醒功能与监督业务的标准处理流程密切相关。

同时,系统将实现监督人员信息、责任主体信息、检测单位信息纳入人员数据库进行统一管理和调用,实现在系统中对监督人员任务分配、监督人员考核、责任主体和从业人员行为管理等功能,进一步强化质量责任意识。各层次、各部门的使用人员在各自权限内进行信息录入和操作,通过系统平台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了分工明确、责任清晰、严谨规范的监督管理过程,加强了对受监工程项目的动态监控。

依托庞大的工程项目基础数据库,系统能够从多角度、多方位,快速便捷地对三个基础数据库中的大量复杂信息进行分类统计查询,形成各种数据报表,横向可以查询某一区域特定条件数据记录,纵向可以查询某一工程全部监督记录,为制定政策、科学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系统还通过利用各种多媒体信息技术,提高了自身的技术含量,方便了监督工作。应用GIS地图定位系统,将受监工程地址准确定位,使工程概况及分布一目了然;利用移动技术使监督工作不受时间、地点限制,随时随地处理业务。

总结而言,建立开放式的质量安全监督系统优化了建筑工程监督工作的管理模式,为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提高监管行为的针对性和主动性,实现对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责任主体及检测监测机构等相关单位质量安全行为的监管。同时也对各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机构和整个建设行业的信息化建设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真正提高工程质量安全监管效能,提升工程质量安全水平。

猜你喜欢
建设工程工程质量河北省
建设工程质量管理的实践与探索
公路工程质量监督对工程质量的控制作用分析
2020年河北省对外经济
国家开发银行河北省分行
河北省
广元八二一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BIM技术在现代建设工程管理中的应用
PDCA循环在工程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河北省
加强测绘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