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小血管病所致认知功能障碍与病变部位的相关性分析

2017-09-07 13:56赵丽静郜风清
关键词:认知障碍

赵丽静++郜风清

【摘要】目的 探讨脑小血管病所致认知功能障碍与病变部位的相关性。方法 通过蒙特利尔痴呆量表检测区分认知正常组和认知障碍组,分析认知障碍组不同病变部位与MoCA量表不同认知领域的相关性。结果 脑小血管病病变部位不同,其所致的认知障碍的表现不同,语言能力测试中,基底节组较其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延迟回忆测试中,额叶组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执行能力测试中,丘脑组及皮层或皮层下组评分明显低于其他组。结论 脑小血管病病变部位不同,损害的认知领域亦不同。

【关键词】脑小血管病;认知障碍;病变部位

【中图分类号】R749.1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7.05..02

近年来神经内科领域对急性腦血管病,尤其是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相关研究突飞猛进,各种治疗方法尤其是介入治疗日新月异,脑血管病急性期治疗已达到规范化。同时,临床上发病率同样很高的被忽视已久的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正在逐渐被神经内科领域关注,2008年,“小血管病引起大问题”的观点在欧洲卒中会议及国际卒中会议上同时被提及,越来越多的神经病学的医务工作者们意识到了CSVD的重要性。在西方国家,近1/4的缺血性脑卒中的病因为CSVD,在国内,北京多家医院的统计数字表明,CSVD在所有缺血性卒中占比约为46%,远远高于西方国家。因此,CSVD的重要性绝不亚于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栓塞[1]。本文旨在通过对脑小血管病患者的认知功能进行评估,寻找脑小血管病认知障碍的特点,为CSVD引起的认知功能障碍进行早期诊断、早期预防、早期治疗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12月邢台医专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患者的资料。

1.1.1 入组标准。患者神志清楚,能配合检查,且受试者和/或其监护人知情同意并已签署知情同意书;年龄大于45岁;MRI检查有腔隙性脑梗死或有脑白质改变;

1.1.2 排除标准。严重的失语、视力或听力障碍、肢体力弱不能配合检查者;拒绝或无能力行各种测试者;颅内大血管存在中重度狭窄或闭塞、脑萎缩或小脑病变者;严重的头部外伤、颅内出血、非腔隙性脑梗死病史者;合并其他任何重大疾病,如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多发性硬化、精神疾病、中毒、肿瘤、严重感染、肝肾功能障碍等。

1.1.3 分组标准。入组患者45人根据有无认知功能分为认知功能正常组(对照组)10人,认知功能障碍组35人;其中认知功能障碍组根据病变部位不同,分为丘脑组、基底节组、皮层或皮层下组及额叶组,各组分别为10人、10人、8人及7人。各组在既往史、家族史、性别等方面无显著差异。

1.2 研究方法

入组病人的临床资料、病史均在入院的当日进行采集,由从事神经内科工作的专业的临床医师来完成,并进行资料的整理,同时对患者进行认知功能的评估,采用的是国际通用的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其中,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语言能力测试中,基底节组与对照组、丘脑组、皮层或皮层下组及额叶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延迟回忆测试中,额叶组与对照组、丘脑组、皮层或皮层下组及额叶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能力测试中,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执行能力测试中,各组之间无明显差异,但我们从表中可看出丘脑组及皮层或皮层下组评分明显低于其他组,故我们再次将丘脑组及皮层或皮层下组比较,结果发现两者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皮层或皮层下组与丘脑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 论

CSVD主要指因为不同病因所导致的颅内小血管病变所致的疾病,颅内小静脉病变、毛细血管病变、微动脉病变、小动脉病变均包括在内,但在临床实践及科研过程中,则主要指颅内微动脉病变及小动脉病变[2],因此,直径30~800 um的小穿通动脉病变所致的疾病是我们的主要研究对象。CSVD的影像学表现包括腔隙性脑梗死、脑微出血、脑白质改变、血管周围间隙扩大等改变,我们在本研究过程中重点对不同部位的腔隙性脑梗死引起的认知功能障碍进行了分析、阐述。

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腔隙性脑梗死所致的认知障碍,并不表现为认知域的全面损害,而主要表现为执行能力、定向力、注意力、视空间能力及语言能力的损害,而腔隙性脑梗死的部位不同,其所致的认知功能损害的临床表现亦不同。这与胡明的观点不谋而合,2016年,胡明[3]在“脑小血管病的六大热点及其研究进展”中指出,额叶的腔隙性脑梗死主要与记忆功能障碍相关,丘脑前部的腔隙性脑梗死主要与遗忘相关,而基底节区由于与额叶、颞叶有着广泛且复杂的纤维联系,因此,一旦受损,即表现出执行功能、语言功能受损等多种认知功能损伤。

我们分析原因如下:1.由于基底节处于神经核与神经核之间,各神经核与皮层之间均存在着广泛的纤维联系,而这些纤维连续均与一定的认知功能或记忆相关,故一旦该处受损,即表现出明显的认知功能障碍(执行功能、语言功能等多个方面);2.前额叶背内侧环路介导的神经元环路与执行功能相关,这一神经通路首先由前额叶背内侧皮质发出神经纤维,与尾状核头部背内侧相连,然后投射至黑质及苍白球,经丘脑腹前侧核和背内侧核,最后再返回至前额叶背内侧皮质。丘脑发生腔隙性脑梗死时,此神经元环路受损,即表现出执行功能的障碍[4]。3.与认知功能损伤和记忆障碍相关的另一个非常重要神经结构是颞叶内侧边缘-间脑记忆系统,这一神经通路由海马、隔核、乳头体、扣带回前部和额叶眶回皮质等多部分共同组成,前额叶背内侧环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丘脑前核和背内侧核)在此神经通路中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且这一通路与其他的额叶-皮层下环路联系非常紧密,发生在丘脑的缺血性病变导致该通路传导异常是引起CSVD和认知功能障碍的重要发病机制之一[4],如双侧丘脑同时出现病变,该传导通路受损,可引起明显的遗忘及认知功能障碍。

参考文献

[1] 张薇薇.脑血管病的新进展[J].中华脑血管病杂志,2008,2(4):210.

[2] 张微微,陈 飞.脑小血管病简介[J].神经病学与神经康复杂志,2010,7(1):7-9.

[3] 胡 明,肖向建,吕佩源,等.脑小血管病的六大热点及其研究进展[J].疑难病杂志,2016,15(7):661-669.

[4] 吴士文,王贺波,刘若卓,等.腔隙性脑梗死病灶数量和部位与皮质下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4B):1188-1191.

本文编辑:刘欣悦

猜你喜欢
认知障碍
有氧运动与老年认知障碍
防跌倒,警惕认知障碍性疾病
卒中后认知障碍的临床筛查与干预
关爱父母,关注老年认知障碍症
发现糖尿病与认知障碍的相关因素
尼麦角林治疗卒中后认知障碍的临床研究
认知障碍患者药物应用须知
抗凝治疗对心房颤动相关轻度认知障碍的影响
慢性心力衰竭与认知障碍的相关性
基于中心化自动加权多任务学习的早期轻度认知障碍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