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企业税务管理信息化发展趋势

2017-09-07 19:21吴迪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7年15期

吴迪

[摘 要] 企业税务管理信息化相对其他管理信息系统起步较晚,文章通过分析企业税务信息化的发展动态,分析建设方式的优缺点,总结及预测企业税务信息化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金税工程;国家税务信息化;企业税务信息化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7. 15. 023

[中图分类号] F23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7)15- 0049- 03

20世界70年代末,计算机开始被引入到日常办公中,进而在在80年代我国开始进行企业的管理系统的探索性开发,从办公自动化发展到公司资源计划ERP系统的广泛应用。然而企业税务管理的信息化却未能与其他业务信息化同步发展,长期作为财务信息化的附属产物未能得到重视。近年来随着国家税务信息化建设的深入以及纳税管理要求的提高,立足于企业税务管理需求的信息系统如雨后春笋一般,各商业银行、电信企业、能源企业等纷纷着手进行企业税务信息系统建设。

1 企業信息化建设基本功能

随着国家税务信息化完成各地区各分散系统的数据统一,国家税务机关对企业的税收监管越发全面。尤其在发票认证、抵扣全面网络化,电子发票计划全面推行,各纳税申报系统接口开放,以及税局对企业进行税务风险指标评估,等一系列推进信息化成果利用的举措后,各行业企业均开始重视立足于企业内部税务管理的信息系统。通过对各企业的税务信息系统的考察,目前企业税务信息系统基本能够实现以下几个功能。

1.1 重点税种日常业务系统实现

基于各企业经营内容的不同,各企业有选择则地对某几个税种或全部税种进行信息化手段管理。在全面“营改增”后,通常企业会选择以增值税为突破口进行税务系统建设。功能主要包含日常发票的开票、认证、抵扣,发票管理,税款计算及纳税申报等内容。

结合税局的增值税开票系统、查验系统、认证抵扣系统,在系统中完成发票的日常业务处理。再通过业务系统数据接入进行数据补充,自动计算或半自动计算应纳税款,实现纳税报表的自动生成。

1.2 实现税务工作流管理

借助信息系统的工作流工具,将符合企业内控制度和税收法规要求的工作流程固化到系统中,实现全企业的税务流程统一及全流程控制。便利的办公方式,节约涉税事项的处理时间,防止不合规的审核顺序或审核遗漏。利用系统自动提醒功能敦促相关责任人完成涉税业务,并跟踪和监控工作完成情况。

1.3 实现税务数据集中分析

按照税务角度的组织结构,可进行全企业的全税务信息收集,实现分国别的数据口径统一。并通过自行定义,进行各类汇总计算,结构化信息展示。如实现按行政区划、成员企业、税费种类、业务板块等多维报表展示、时时查询应交税费、实缴税费、地方财政贡献情况等,为管理层提供决策信息的税务信息参考。

1.4 实现涉税法规等信息收集

信息系统建立税务文档管理数据库,将涉及本企业涉税业务的各项税务法律、税务法规纳入至系统中,形成可查阅的税收法规知识库。为各层级涉税人员提供可靠的税务参考信息。

2 企业税务管理信息化实现方式

基于税务管理基本功能需求,结合不同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规划,总结现阶段各企业的税务信息化系统建设的方法主要分为两种。

2.1 在财务等其他系统中实现

不同于以往的对信息系统的建设的观念,一个管理需求的实现未必意味着一个新应用的启用。管理信息系统可以将信息的采集、信息的传递、信息的储存、信息的加工、信息的维护和信息的使用六大要素通过统一规划,分散在不同的应用中完成。在此税务信息系统建设的方法中,税务主体功能在业务信息系统、报表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文档管理等系统中实现。

其方式是将税务信息化的需求按照系统功能进行细分,在各系统中分步实现,再整体运作。如利用现有的办公自动化系统开发适用于税务业务流转的工作流审批流;将涉税法规库放在已有的文档管理系统中;税票的开票认证工作在销售、采办或财务系统中完成;税款计算、会税差异计算在财务系统中实现;纳税申报表、税务分析报表在报表系统中实现。

这种税务信息化建设的其优点是,与现有系统相融合,减少购买开发等成本,并随着专业系统的技术升级而升级;缺点是对系统的整体规划能力要求较高,税务管理角度的系统设计受限。

2.2 独立的税务信息系统

目前最直接和有效的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方法就是按照需求进行采购或开发独立的专业系统。税务信息化同样可以按照此思路进行建设。

按照税务管理构想采购市场上成型的税务软件,或按照构想自行开发,或两者融合建立独立的税务信息系统。将涉税计算、涉税信息传递审批、纳税申报、报表展示、涉税风险管控等主体功能集中在一个系统中实现。将其他系统与涉税信息相关数据通过接口进行数据交互。

其优点是,税务管理信息化设计完整,可按照需求进行开发拓展,对其他系统影响较小;缺点是涉税管控仍需要回到各业务系统中完成,并在工作流引擎、报表展示工具上跟不上技术更新步伐。

3 企业税务信息化发展未来趋势

随着企业税务信息化的普及,以及云计算、物联网、移动办公、大数据分析等新技术在管理信息化中的应用,企业税务管理理念必然在信息化的推动下进行变革。企业已经不能满足于税务信息系统仅用于符合税法要求和完成日常业务处理,税务管理将转被动为主动,将税务信息发展为企业战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企业税务信息化也将随之进入一个与国家税务信息化发展全然不同的发展方向。基于目前的管理信息系统技术发展的前景,预计未来企业税务信息系统会在几个方面进行提高。

3.1 更强大的企业内管理渗透

随着企业内系统的整合,已实现各业务功能的无缝信息互联。而移动化办公,无处不在的企业社交网络,使税务工作向业务前端无限延伸成为可能。通过工作流的整合和数据的统一来源,将涉税信息的确认提前到业务人员。业务人员无需有任何税务相关的判断能力,只需要在流程中完成与业务相结合的简单操作,系统将自动将税务管控点以及涉税信息的有效分发。同时,税务法规信息成为随时可以查询交流的公共信息,使税务专业知识更便捷有效的利用。

3.2 更低的业务操作风险

通过物联网的应用,及各系统间的信息集成,税务信息的数据信息来源将无人工干预。如材料采购、商品出库、进口出口商品的物联网应用,将增值税、关税的财务税务认定透明化,时时监控是否存在涉税风险。

3.3 更好的税务监管能力

当企业进入到系统高度集成阶段,整个企业的信息流、物资流、资金流、业务流和价值流都能进行有效的规划及控制,企业资源流转的各环节形成完整的网状结构。税务管理作为完整结构的一部分,将深入各个节点进行涉税风险的监控,真正做到税务的事前预测、事中监控和事后分析的功能。

3.4 更精准的决策参考数据

高速的数据计算展示能力,以及大数据分析技术的应用,将深度挖掘税务信息的可用价值。与国家宏观数据的对比,行业数据的收集以及企业内部业务数据的结合,使税务作为企业决策的重要信息。

3.5 更国际化的业务兼容

随着中国的企业在海外的业务拓展,国内的跨国企业的逐渐转变重投资轻管理的观念。税务管理委托海外机构进行管理已经不能满足公司管理的需要。未来的企业税务系统必然以业务重点区域为管理重心,包含多国税法信息,形成国际化的企业税务管理综合平台。

主要参考文献

[1]谭荣华.税收信息化教程[M].第2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2]孟军,纪作哲.浅议企业集团税务管理信息化建设[J].商业会计,2015(6).

[3]左志刚.我国税务信息化发展战略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0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