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骨万向锁定板治疗Sanders Ⅳ型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效果

2017-09-07 23:49周继承韩雪松沈健伟任晖鲍利李春龙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21期

周继承 韩雪松 沈健伟 任晖 鲍利 李春龙

【摘要】 目的 探讨跟骨万向锁定板治疗Sanders Ⅳ型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30例采用跟骨万向锁定板治疗Sanders Ⅳ型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纳入观察组, 将同期30例解剖型钢板内固定治疗的Sanders Ⅳ型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解剖纠正及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B?hlers角、跟骨宽度及跟骨丘部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足踝解剖均有改善, 术后观察组患者B?hlers角、跟骨丘部高度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但两组跟骨宽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末次随访AOFAS踝-后足评分为(89.6±7.4)分, 高于对照组的(82.2±8.1)分,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跟骨万向锁定板更符合足踝的解剖特征, 可提高Sanders Ⅳ型跟骨关节内骨折术后功能恢复。

【关键词】 跟骨关节内骨折;Sanders Ⅳ型;跟骨万向锁定板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21.039

近年来随着各种意外事件的发生, 跟骨骨折的发生率也逐渐增高。跟骨骨折中关节内骨折约占80%[1]。跟骨后关节面为四部分及以上骨折、移位为Sanders Ⅳ型跟骨关节内骨折, 关节损伤严重, 治疗不当可导致关节粘连、僵硬, 是跟骨骨折中手术难度大、预后效果差, 是临床治疗难点。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月~2016年1月本院60例Sanders Ⅳ型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 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30例。观察组中男22例, 女8例, 年龄19~52岁, 平均年龄(32.5±6.5)岁, 患者均为单侧受伤(左侧19例, 右侧11例), 受伤原因:坠落伤14例, 车祸伤13例, 摔伤3例, 受伤至手术时间1~15 d, 平均(6.7±5.2)d。

对照组中男19例, 女11例, 年龄19~50岁, 平均年龄(31.7±

6.1)岁, 患者均为单侧受伤(左侧21例, 右侧9例), 受伤原因:坠落伤17例, 车祸伤12例, 摔伤1例, 受伤至手术时间1~14 d, 平均(6.2±5.6)d。所有患者术前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观察组采用跟骨万向锁定板治疗术。术前完善X线及CT影像学资料, 明确骨折软、硬组织损伤情况;确保患者生命体征平稳, 软组织肿胀消退、无坏死;视情况确定手术时机。所有患者均采用蛛网膜下腔麻醉, 取侧卧位, 患肢在上, 充气式止血带驱血, 常规消毒铺巾。于自跟腱与腓骨长短肌之间做一延长“L”形切口, 经足背与足底相交处, 于第5跖骨底部后方1 cm终止。逐层切开皮肤, 深度至跟骨, 锐性分离时注意包括皮神经、小隐静脉分支及时结扎。依次显露腓骨长短肌、跟骨外侧壁、跟骰关节、距下关节。掀开皮瓣, 清理骨折断端, 解除嵌顿, 于根骨结节外侧横向钻入4.0 mm斯氏针1枚, 通过向后下方牵引根骨复位至内侧载距突骨折快, 纠正畸形, 再用1枚2.0 mm克氏针临时固定跟骨结节与距突, 使用多枚1.5 mm克氏针临时固定中间关节面骨块、复位, 用“C”臂X线机透视确定复位成果后, 将整个后关节面骨块用2~3枚可吸收棒固定, 将塑性好的万向跟骨锁定板置入足底, 固定结节部和后关节面螺钉, 拔除临时固定针。冲洗伤口, 视情况留置负压引流装置, 逐层缝合。术后常规抗感染治疗、伤口护理, 制动3周, 进行早期足趾关节功能锻炼, 3周后拆线, 术后3个月复查骨折愈合。对照组采用解剖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术, 跟骨接骨板于跟骨外侧固定, 其余均同观察组。

1. 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术前、末次随访复查时B?hlers角、跟骨宽度及跟骨丘部高度。观察两组患者末次随访AOFAS踝-后足评分。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AS8.3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观察组术前B?hlers角(13.2±10.2)°、跟骨宽度(41.5±

2.2)mm、跟骨丘部高度(40.9±4.2)mm;末次随访B?hlers角(35.8±4.7)°、跟骨宽度(51.6±1.2)mm、跟骨丘部高度(47.2±1.5)mm。对照组术前B?hlers角(11.7±9.8)°、跟骨宽度(41.8±2.5)mm、跟骨丘部高度(41.2±4.5)mm;末次随访B?hlers角(30.6±5.1)°、跟骨宽度(51.2±1.0)mm、跟骨丘部高度(45.0±1.7)mm。两组患者术前B?hlers角、跟骨寬度及跟骨丘部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足踝解剖均有改善, 术后观察组患者B?hlers角、跟骨丘部高度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但两组跟骨宽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 2 观察组末次随访AOFAS踝-后足评分为(89.6±7.4)分, 高于对照组的(82.2±8.1)分,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跟骨是人体最大的跗骨, 承担人体负重的50%。跟骨解剖位置的恢复对患者踝与后足功能有重要意义。内固定术采用钢板和螺钉等器械将骨块固定在一起, 促进骨折愈合。传统钢板依靠钢板与骨板之间的摩擦力稳定骨折, 但对关节面移位控制较差[2]。锁定钢板可通过锁定螺纹, 内置支架组合稳定, 支撑关节面, 此外, 螺纹钉尾部不外漏, 降低了对局部软组织的张力[3], 保障软组织的血液供应及恢复。锁定钢板虽然解决了关节面移位问题, 但于跟骨外侧附着使得螺钉较为集中, 不利于骨愈合, 且钢板塑形时容易改变螺钉孔方向[4]。万向锁定钢板可使应力分布更均匀, 在胫骨下段骨折、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治疗中已经取得良好效果[5-8]。跟骨骨折中, 万向锁定板螺钉分布于结节部和后关节面, 应力均匀, 有利于患者早期康复锻炼[9, 10]。endprint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术前B?hlers角、跟骨宽度及跟骨丘部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足踝解剖均有改善, 术后观察组患者B?hlers角、跟骨丘部高度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但两组跟骨宽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末次随访AOFAS踝-后足評分为(89.6±7.4)分, 高于对照组的(82.2±8.1)分,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跟骨万向锁定板更符合足踝的解剖特征, 可提高Sanders Ⅳ型跟骨关节内骨折术后功能恢复,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张番, 郑淑媛. 微创锁定板内固定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效果分析. 中国医学创新, 2014(11):49-51.

[2] 叶生余. 跟骨关节内骨折选择不同类型钢板内固定治疗临床研究. 医学研究杂志, 2015, 44(8):171-173.

[3] 张建林, 孙俊英, 叶峥, 等. 锁定钢板与传统钢板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比较. 疑难病杂志, 2014(6):634-636.

[4] 许同龙, 顾文奇, 李坛珠, 等. 跟骨万向锁定板治疗SandersⅣ型跟骨关节内骨折. 中华骨科杂志, 2016, 36(21):1341-1347.

[5] 李铁军, 孙玉花, 田爱平, 等. 解剖型带锁髓内钉与万向锁定板固定治疗胫骨下段骨折的疗效分析. 山西医药杂志, 2016, 45(22):2666-2667.

[6] 王觅格, 李炳楠, 陈跃忠, 等. 掌侧入路切开复位万向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2015, 17(1):87-89.

[7] 游长江, 赵云青, 胡学斌, 等. 跟骨解剖型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应用分析.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 2010, 4(5):85-86.

[8] 申琳, 辛景义, 阚世廉. 解剖钢板治疗SandersⅢ、Ⅳ型跟骨骨折的疗效分析.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2011, 17(3):404-406.

[9] 严力军, 廉凯. 解剖型钢板内固定治疗移位的跟骨关节内骨折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10, 15(2):126-128.

[10] 阮良峰, 陈源, 马俭凡, 等. 解剖型钛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临床分析. 中国医药导报, 2011, 8(22):41-43.

[收稿日期:2017-04-0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