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癌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麻醉方法的研究

2017-09-07 14:43钟锦光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21期
关键词:宫颈癌

钟锦光

【摘要】 目的 探究宫颈癌患者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中麻醉方式的选择, 为临床更好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60例宫颈癌需行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患者, 随机分为A组和B组, 各30例。A组进行罗哌卡因硬膜外阻滞下行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 B组进行传统麻醉方法只在股动脉穿刺时用1%盐酸利多卡因进行局部麻醉, 观察两组麻醉效果。结果 B组患者镇痛效果优于A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 组患者手术时间为(30.4±20.0)min , 明显短于 B组的(55.4±15.0)min ,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A 组胸闷6例 (20.0%), 恶心呕吐3例(10.0%), 分别低于B组的24例(80.0%)、10例(33.3%),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 组心率(HR)特点比较平稳, B 组出现心率增快5例(>100次/min);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值两组均在96%以上 ;心电图(ECG)均无异常。结论 罗哌卡因硬膜外阻滞下行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效果显著, 患者不良反应少, 同时提高了治疗效果和患者的舒适度,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宫颈癌;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麻醉方式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21.071

临床一般的宫颈癌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常用麻醉方式为局部麻醉, 但灌注化疗药物和栓塞剂的不良反应(恶心、下腹肿胀)能通过激发患者应激反应和以及动脉栓塞后的不良反应(局部痉挛、狭窄、导致组织缺血、水肿)带给患者生理、心理上极大的痛苦[1, 2]。本研究拟评价局部麻醉与硬膜外阻滞用于宫颈癌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的效果及安全性进行对比, 从中选择最佳的麻醉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2015年8月~2016年8月 60例宫颈癌需行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患者, 术前凝血四项、血常规 、心电图检查均正常, 不存在严重合并症患者(心力衰竭、肝功能不良等)。将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 各30例。A 组

患者年龄 45~70岁 , 体重 45~75 kg。B 组患者年龄45~70岁,

体重45~75 kg。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常规宫颈癌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准备:A组进行罗哌卡因硬膜外阻滞下行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 A组患者常规消毒后开通静脉通道, 输入生理盐水, 在L3~4间隙硬膜外进行穿刺, 穿刺针头向置管深入3.5 cm, 注入0.5%罗哌卡因5 ml, 测定平面可适当追加剂量(12~20 ml), T10~L1是麻醉需要控制的平面, 麻醉效果满意时再进行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B组进行传统麻醉方法, 选择股动脉穿刺时应用1%盐酸利多卡因局部麻醉。

1. 2. 2 化疗方案 300 mg/m2的卡铂(体表面积)与30 mg (总量)的博莱霉素, 动脉灌注时应用2/3的卡铂, 余下卡铂剂量用于化疗栓塞。帮助患者取合适体位(平卧位), 常规消毒, 在患者一侧腹股沟韧带中点下0.5 cm股动脉搏动最强处进行穿刺, 并借助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引导穿刺进股动脉, 置入血管鞘组, 在Seldingers 技术下应用5.0Corbra 导管分别进入双侧骼内动脉, 详细查看造影后的肿瘤血流变化及大小形态, 子宫动脉被超选择插管后, 缓慢推注总量2/3的卡铂, 持续20 min, 剩余的卡铂量与新鲜明胶海绵颗粒混合, 进行栓塞子宫动(2/28脉), 造影显示栓塞完成后, 将导管退回至髂内动脉前干, 双侧灌注30 mg的博莱霉素。完成后降导管和血管鞘组拔出, 进行压迫止血后加压包扎;24 h对患者进行制动, 同时给予对症治疗(静脉水化、利尿、抗感染等)。用多功能监测仪(金科威)对两组患者进行连续监测, 主要检测内容包括HR、血压(BP)、SpO2、ECG等, 每隔5 min 进行一次记录, 同时做好患者生命体征、临床表现及不良反应等情况的详细记录。

1. 3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腹部胀痛、手术时间、不良反应及心率变化情况。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镇痛效果 B组患者发生烈腹部胀痛有24例(80%), 主要表现为疼痛难忍, 大喊大叫, 大汗淋漓, 操作被迫数次中断, 其中2例患者因无法忍受中断操作, A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 无一例患者出现上述现象。B组患者镇痛效果优于A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2 手术时间 A 组患者手术时间为(30.4±20.0)min , 明显短于 B组的(55.4±15.0)min ,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2. 3 不良反应 A 组胸闷6例 (20.0%), 恶心呕吐3例(10.0%), 分别低于B组的24例(80.0%)、10例(33.3%),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 组HR特点比较平稳 , B 组出现心率增快5例(>100次/min);SpO2值两组均在96%以上;ECG均无异常。

3 讨论

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更适合于不能进行宫颈癌手术的患者, 和术前先将肿瘤缩小, 便于宫颈癌手术的患者[3]。但是在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时由于在短时间内输注高浓度化疗药物, 对患者血管壁有一定损伤, 同时可造成动脉分支发生痉挛、狭窄、缺血等, 引起患者发生不良反应(腹部胀痛 、胸闷 、恶心呕吐, 甚至大汗淋漓 、烦躁不安等一系列应激反应), 给患者带来生理和心理上的伤害, 降低了治疗的依从性, 影响了正常的手术治疗, 也给操作者带来诸多不便, 而硬膜外麻醉是一种操作简单、止痛完善、价格低廉、对患者影响小的麻醉手段。本研究结果表明, 对宫颈癌患者进行硬膜外阻滯下行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效果显著, 手术中镇痛完善, 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平稳, 无不良反应, 提高可患者的舒适度, 缩短了手术时间, 提高了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质量[4-8]。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往往需重复治疗 , 以往的局部麻醉给患者带来的痛苦较多, 造成患者心理、生理的伤害较大, 使治疗反复中断, 治疗效果欠佳, 而在采用了硬膜外阻滞下手术后, 降低手术对患者造成的伤害, 提高了手术治疗的依从性和治疗效果[9, 10]。

综上所述 , 硬膜外阻滞用于宫颈癌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 降低手术对患者的消极影响, 提高了手术安全性和术后病情的快速恢复情况, 同时该治疗手段操作简便、治疗效果显著, 在保障患者手术安全的同时改善了患者的舒适度和心理状态,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刘宁. 全身静脉化疗和髂内动脉栓塞灌注化疗对宫颈癌微淋巴管密度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6, 25(5):524-526.

[2] 吴恩惠, 刘玉清, 贺能树. 介入性治疗学.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4:227 .

[3] 张爱东, 刘卫云, 于海红, 等. 子宫动脉灌注栓塞化疗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的临床疗效观察. 河北医学, 2016, 22(4):629-631.

[4] 胡兴国. 罗哌卡因的药理学进展.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1997(5):308-311.

[5] 张军宪, 张鹏, 赵昌. 术前子宫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治疗中晚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疗效.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015, 32(6):

973-975.

[6] 宋茜, 姚恒, 潘谷英, 等. 宫颈癌术前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的临床观察.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2011, 12(5):335-337.

[7] 景晓春, 王栋, 赵仰光, 等.Ⅱb 及Ⅲ期子宫颈癌超超选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后手术切除率的研究. 河北医药, 2014(23):

3567-3569.

[8] 李二虎. 探究双侧子宫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在宫颈癌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 2015(2):95-96.

[9] 胡超钰. 子宫动脉灌注化疗加栓塞术在宫颈癌新辅助化疗中的临床研究. 广西医科大学, 2014.

[10] 张红芳. 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及全身静脉化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疗效对比.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 2016, 3(4):128.

[收稿日期:2017-04-12]endprint

猜你喜欢
宫颈癌
液基细胞学检查对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临床筛选的临床价值
宫颈癌护理及心理护理对宫颈癌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宫颈癌,不是那么可怕
如何选择不同效价的宫颈癌疫苗?
和我们有关的宫颈癌疫苗,你了解多少?
宫颈癌疫苗在我国获批上市
宫颈癌疫苗作用有多大
宫颈癌术前介入治疗22例近期疗效分析
VEGF在宫颈癌术后放疗的临床观察
ERK及JNK/MAPK通路在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