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管理会计导论”通识教育课程建设

2017-09-07 04:58高燕燕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7年17期
关键词:通识教育供给侧改革管理会计

[摘 要]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每一环节都与管理会计息息相关,这就要求各行业人才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还应了解一定管理会计知识。为适应这一时代要求,管理会计导论通识教育课程建设已然成为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论文提出管理会计导论课程的教学目标应侧重于开发学生运用管理会计方法、思维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将管理会计知识与原专业学科知识相互补充、渗透,成为“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国际化”的创新型复合人才。在此目标指引下,结合非会计专业学生知识背景和对管理会计知识的需求,构建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体系。

[关键词] 供给侧改革;管理会计;通识教育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7. 17. 100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7)17- 0209- 03

1 供给侧改革要求未来人才掌握管理会计知识

针对我国经济增长出现“四高四低”现象,习近平主席在2015年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提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即以提高产品供给质量为出发点,通过改革调整生产结构,实现要素最优配置,扩大有效供给,削减库存和产能过剩,使供给结构能灵活适应需求变化,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推动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适应和引领我国经济新常态的重大发展方略,将对社会方方面面产生深远且巨大的影响。

供给侧改革的五个关键点“三去、一降、一补”无一例外地与管理会计工作息息相关:“去产能”离不开管理会计对市场需求进行有效预测;“去库存”既要计算产品销售率、产成品可供销售天数、库存商品周转天数等指标,又要用管理工具进行管理决策;“去杠杆”涉及企业现金流,与全面预算管理紧密相连;“降成本”測量的成本费用利润率是管理会计一项核心内容;“补短板”中短板资金的预算、筹措、使用和监管都属于管理会计的范畴。由此可见管理会计在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必然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改革的主体是人。虽然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是多方面的,但不管什么样的专业人才,只要他有向上发展的空间,必然走向管理阶层成为管理者,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他们科学制定决策与内部管理控制都迫切需要依靠管理会计知识。

2 高校设立管理会计导论通识教育课程的重要性

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新要求和挑战。供给侧改革过程中人才需具备一定管理会计知识,高校要适应这种需求变化,就应在传授各学科专业知识的同时注重对学生管理会计素质的培养。这一目标需要借助通识教育课程来实现。

通识教育的诞生是由于:19世纪以后,随着社会分工日益精细,高校的学科划分也越来越细,高等教育的功能被逐渐窄化为专门、高效地培养某一特定职业领域的人才。这种片面强调专业、职业教育的定位引起大学生知识结构单一,并由此导致思维片面、偏执,人文情怀下降等诸多问题。通识教育正是为了矫正专业化高等教育导致的人片面发展,通过面向各专业学生进行相同内容教育,旨在实现受教育者人格与知识、理智与情感、身心各方面的和谐、自由发展,培养“完整的人”。

因此,高校要落实“供给侧改革”精神,站在“人才供给端”向社会输送所需人才,亟需向非会计专业学生开设管理会计导论通识教育课程,让学生掌握一定管理会计知识和用管理会计思维方式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成为“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国际化”的创新型复合人才。

3 管理会计导论课程设立的指导思想

通识教育课程强调相对基础且宽泛的通识能力培养而非精专深的专业能力,它注重形成智慧与见识的通性,即“识”与“通”,从而为人理解丰富且多样的世界奠定基础。对人的思维与心智训练是通识教育的核心教学目标。管理会计导论作为通识教育课程,就需要重点关注学生的思想精髓,侧重于开发学生运用管理会计方法和思维方式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之后无论是教学内容的组织上,教学方法的运用上才能找好定位。

教学目标具体就是:让学生认识到管理会计与个人日常生活紧密相连,是参与经济管理、制定决策等都必备的知识和能力,而不仅仅是会计专业学生需要学习的内容;教学过程中侧重培养学生的实用和创新意识,将管理会计的知识、方法与原专业的学科知识相互补充、渗透,使学生具有跨学科知识重构、创新和应用的能力。例如,为激发学生对本门课的兴趣,在介绍课程内容之前,可以先引用一个大学生创办公司的案例,让学生分析其经营期间的盈亏状况。通过这一方式,学生会发现管理会计知识与自己息息相关,只有具备这些原专业以外的认知能力,完善自身知识结构,才能成为符合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管理会计知识的浓厚兴趣。

4 管理会计导论教学内容构建

管理会计导论课程建设的难点在于,如何从通识教育培养目标出发,构建综合、均衡的教学内容体系。会计专业的管理会计课程涉及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等相关内容,对缺乏相关领域基础知识的非会计专业学生而言学习难度较大,教师在有限学时内也很难把所有知识点都讲全、讲透。另外,绝大部分学生将来不会做专职会计,对管理会计知识及方法的掌握也无须像会计专业学生那样深入、广泛。为此不能完全套用会计专业的管理会计课程教学大纲,而需要对之进行调整,做到既有针对性又深浅适中、重点突出,体现出“导论”的特点。本着先简单后复杂、先易后难的原则,管理会计导论教学内容应大致包括以下几部分。

第一部分:会计的产生与发展历程、会计的基本概念、与管理的关系。使学生了解会计的职能是如何随经济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会计如何发挥作用;了解会计的本质、目的、职能与会计信息质量特征。

第二部分:管理会计与工商业环境。使学生了解管理者所从事的工作;这些工作对管理会计信息提出了哪些要求;管理会计的含义、职能、内容,与财务会计的区别与联系;管理会计人员的行为准则与规范和职业道德冲突的解决办法。endprint

第三部分:成本术语及其用途。使学生了解产品成本与期间成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预测成本性态所需的成本、决策相关成本等会计报告中包含诸多成本概念和术语。这些术语体现了会计方法和会计思维方式,理解这些术语才能使管理人员最好的利用所提供的信息,方便管理人员和会计人员的交流。

第四部分:成本性态与变动成本法。使学生了解成本性态的分解方法;变动成本法、完全成本法,及两者间区别;理解贡献式利润表。通过变动成本法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运用变动成本来分析问题的思维方式,即决策时不能简单考虑单方面因素,必须结合考虑其他相关因素的影响,进行变动成本法分析后再做出最优决策。如,工作后是在距离工作地点近房租较高的市区租房还是在房租较低的偏远地区租房,决策时就可以用变动成本的思想。

第五部分:本量利分析。使学生了解贡献毛益和盈亏平衡点的计算;多品种条件下本量利加权平均法;本量利关系中的敏感性分析。结合本量利分析方法,学生可以学会计算生活中的保本点,如小贩每天卖多少支雪糕才能盈利,家里种多少亩地才比外出打工更合适。

第六部分:经营预测与决策。使学生理解如何进行销售量预测、成本预测、利润预测、所需资金量预测,以及如何进行生产经营决策和定价决策、投资决策。如考研还是就业的经济比较就可以用预测与决策的思想。

第七部分:全面预算。使学生了解什么是全面预算,全面预算包括哪些内容,什么是业务预算、财务预算和专门决策预算。由于非会计专业学生一般不从事会计工作,不需亲自编制全面预算,这部分可以讲得浅显些,重点让其树立全面预算的全面思想和明白数据间的勾稽关系,只需了解编制过程,能读懂预算即可。

5 管理会计导论教学方法设计

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呈现教学内容的具体手段。只有合适的教学方法才能调动学习者积极、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由于通识教育学生来自不同专业,知识背景差异较大,教师采用单纯讲授的方式很难达到预期效果,而且从课时安排角度,如何在较短时间内让这些学生“懂管理会计”,并不是容易的事。因而教师必须创新教学方法,使课程富有思维。

根据国内外教学经验,以能力培养为重点的课程,教学方法应从教师为中心转向学生为中心,由灌输式转向启发式,由着重问题答案转向着重分析、解决过程,由着重记忆训练转向着重原理应用。在管理会计导论教学过程中,可针对不同教学内容综合使用以下方法。

5.1 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重点关注分析过程及解决问题的方法,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提倡发散性、多向性的思维方式,答案不唯一,还有助于塑造学生的创造力及想象力。采用的案例尽可能涉及更多的行业,以适应学生今后发展的需要,也可以适当多引入生活紧密相关的案例,使他们明白日常生活中许多问题都可以通过管理会计方法进行分析。在运用过程中,要让学生意识到案例并无标准答案,找到的只是尽可能较好处理和解决问题的方案,并且方案正确与否,依赖于每个人对企业经营情况的不同理解和判断。如在介绍经营预测与决策这部分内容时,可以选择企业某种具体产品从投产前的成本预测、销售预测、利润预测到投产后是否扩大产量、是否停产等环节决策的案例。

5.2 问题导入式教学法

问题导入式教学法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将学习与问题挂钩,通过布置一个真实的任务,发挥问题对学习过程的导向作用,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尤其将问题导入教学法与案例教学法结合使用,可以使任务更明确、具体。如教师提前搜集一个企业社会热点或与学生密切相的案例作为任务,让学生分组带着问题讨论分析,之后汇报小组结论,由教师给予适当引导,探求同一问题的多种解决方法。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在团队协作中充分利用各自不同的专业背景知识,在合作中相互学习,寻觅真实的职业感觉,而且对其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口才和交流能力都有显著意义。

5.3 启发式教学法

启发式教学通过指引、引导、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主动去分析、解决问题,是一种能活跃学生思维的教学形式。这种教学方法能使学生真正体会到自己是学习的主宰者、参与者、探索者和研究者,为坚持学习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讲授启发、讨论启发、对比启发等方式,启发学生善于运用已有或已学的知识,越过思维障碍,融会贯通。同时,为培养学生自我反思的思维模式,在启发学生思考后教师还应进行恰当的总结和评价,让学生能够对自己进行科学审慎的批评性回顾、分析和检查,以此帮助学生尽量减少失误而到达自我完善。这样教师经过“启发—点拨—总结”几个阶段,完成整个教学过程,达到启发学生去深入思考、挖掘所学的理论知识,形成自己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4 联想式教学法

教师应该思考在教学中如何找到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帮助学生尽快把新知识同化到自己原有知识背景和经验中去;思考如何纵横联结教学内容,实现教学内容的因与果、前与后以及整体与局部的递进与衔接,在纵横联结中将新旧知识融为一体;还要思考如何联系丰富多彩的生活实际,将时代的气息引入课堂,增加联想内容的趣味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要求高校培养的人才应具备一定的管理会计知识。高校应适应这一时代要求,设立管理会计导论这一通识教育课程,使学生对管理会计知识有所了解,并一定程度具备运用管理会计工具和思维方式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一教学目标指引下,针对非会计专业学生缺乏会计基础知识的特点和对管理会计知识的需求,重构教学内容并合理、高效地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因此施教,才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出社会真正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主要参考文献

[1]曾泽玮.关于“供给侧”改革下管理会计教育的若干思考[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8):119-120.

[2]王一舒,朱学义.供给侧改革与管理会计[J].财务与会计,2016(14):62-63.

[3]赵君.基于通识教育理念的会计学课程教学方法综合应用研究[J].成人教育,2013(5):118-120.

[4]何克抗,關永柏,谢幼如.教学系统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5]高燕燕. “CTD”导向下《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改革思考[J].财会通讯,2011(16):44-45.endprint

猜你喜欢
通识教育供给侧改革管理会计
通识教育与自由教育
工程教育认证模式T的人才培养模式
实务工作中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有效结合的途径研究
我国管理会计理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分析
浅谈中国制造2025与管理会计改革
网络环境下高校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人才领域也需“供给侧改革”
应用型本科院校“通识教育”的教务管理及对策分析
韩媒:抓住中国“供给侧改革”新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