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等农业院校学分预警机制探究

2017-09-07 10:50蔡爱萍张吉国郑红芬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7年15期
关键词:帮扶学分制

蔡爱萍++张吉国++郑红芬

[摘 要] 学分预警机制是一项切实有效的管理模式,也是学院建设优良学风,保障教育质量的重要环节。文章结合山东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具体情况,从学院实施学分预警机制的实践出发,浅析了该机制在帮扶学习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方面取得的积极作用,并探讨如何在教学管理过程中不断探索创新,实现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

[关键词] 学分预警;学分制;帮扶;事前监督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7. 15. 099

[中图分类号] G647.3;G65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7)15- 0226- 04

通过统计可以看出,学生自制力差、学习态度不端正是导致学生被预警的主要原因。在被预警的男生中,有32名学生长期沉迷于网络游戏和小说,经常旷课,玩物丧志从而荒废学习。女生中有12名学生一直沉迷小说、恋爱等,致使生活学习的重心完全脱离正常的轨道。其次,学习方法存在误区也是在预警学生中存在的重要问题。部分学生虽然学习积极刻苦,但是因为采取的学习方法不科学、不恰当,加之自身基础较差,学习效率和成绩一直得不到提升。其中,男生有7人,女生9人。另外,预警学生的共同原因还包括学生的心理障碍因素,个别学生因性格孤僻,思想极端,心理状况出现了异常,自身的心理障碍影响了正常的学习。最后,在调查中还发现预警的学生有8位男生是学院招收的少数民族考生,他们来自青海、内蒙古等地的偏远地带,由于家乡的生活习惯与当地存在较大差异,导致学生在课堂上和老师交流困难,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出现问题。

近些年来,学院通过学分预警机制不断落实对学生的帮扶工作,针对不同成因的学生采取不同的帮助措施。对自制力差的学生加强监督管理力度,把对预警学生的帮助工作分配到每学期的管理计划当中,帮助其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习兴趣;对学习方法存在误区的学生安排老师、同学与其进行沟通,分享和交流学习经验;对心理存在障碍的学生安排心理咨询老师对其进行疏导交流,加强老师、辅导员和周边同学的关心、帮扶力度;對生活环境存在差异的偏远地区学生,一方面规范任课老师的课堂教学,另一方面从心理上帮助学生积极适应环境,融入学习生活当中。通过一系列帮扶举措的实施,学院降级、退学的学生人数近年来呈现下降趋势(见表1),学分预警机制取得显著成效,对保障学生顺利毕业起到了促进作用。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学分预警机制控制了降级、退学的学生数量,但学院每年预警学生人数仍然保持在一定的比例(见表1)。笔者认为,一方面,这是由于部分学生在多个学年内连续被预警,始终未能走出预警之列。据统计,平均每学年预警的学生中大约有40%属于重复预警的学生。另一方面,学院学生数量多,平均每学年学院总人数(本科生)高达五千人,虽然大部分学生处于“警戒线”之外,但不能否认,处于“安全地带”的学生仍有不同程度的陷入学业危机的风险。一些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学生一旦疏于对自己的管理和约束,机制就会对其亮起红灯。笔者在教学管理实践过程中还发现,随着学分制教学管理的推进实施,学生拥有了更多的自主选择权,许多学生倾向于以最低的“成本”来获得相应的选修课学分,他们通过选择课堂管理和考试管理较为宽松的任课教师或课程,经常逃课、不专心听讲、考前突击等方式下就可以轻松获得相应的学分,而所学的知识却根本没有消化,仅仅为了应付考试拿到学分而已。这使得一些本应该列入预警名单的学生得不到相应的帮扶和督促,势必会减小该机制的预警范围,弱化预警起到的监督和管理作用。所以,在日常教学管理工作中,应该着重加强对多次预警学生的管理力度,同时也应警惕濒临预警线边缘的学生踏线。

5 学分预警机制的探究与实践

5.1 加强预警帮扶力度

学分预警作为帮扶学习困难学生顺利毕业的防御机制,逐步实现毕业困难生的数量由多到少,由有到无是学院一直努力的目标。针对目前屡次未能走出预警之列的学生,学院应继续加大对预警学生的帮扶力度,建立“一对一”帮扶措施。有针对性地对每个学生存在的个性问题,展开学习、生活和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把对学习困难学生的帮助工作由每学期细化到每月、每周的管理计划当中,将学分预警纳入日常管理工作。通过实时动态监控、成绩分析随时向家长反馈学生的学习信息,帮助学生有效规避学业危机,引导和督促学生积极学习,从而走出学业困境。

5.2 完善预警机制,扩大预警范围

结合经济管理学院学生总体数量大,预警学生人数多的特点,学分预警机制更应该着眼于预警前的指导和防范工作,将学生踏入预警之列的趋势消灭在萌芽之中。

5.2.1 建立入学预警机制

针对大学新生初入大学适应新的环境慢,及对自身学业重视程度不够等问题,学院应采取一种防范措施,即在新生入学前将学校关于学生学业和学分预警制度的相关规定连同录取通知书一起邮寄到学生家中,与学生家长签订关于学生培养的相关协议,明确学校和家长双方的责任分工,使学生和家长对学校制度和学业规划有一个充分的认识和理解,确保学生在入学前能够接受良好的引导教育。入学后,学院辅导员可以通过宣传、座谈会等途径,树立学业在学生心目中的重要地位,深化学生对学习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从而引导学业良性发展。

5.2.2 完善课堂管理制度

大学里多数课程开设是以学生选择教师为前提的,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管理手段就显得尤为重要。学院应该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转变培养和管理模式。一方面,要加大课堂考核管理力度,建立健全从辅导员到任课教师再到班委成员的课堂考勤制度,学院辅导员做好各班级课堂出勤情况的不定时抽查工作,对抽查情况进行及时汇总、通报。另一方面,要优化课堂质量,建立适应学生个性差异和潜能差异需要的课程体系,使课程设置相对宽松灵活,使教学计划真正起到指导学生根据培养方案为自己安排学习的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引导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5.2.3 实施学分预警前提示制度

学院可以仿照目前气象预报系统中分级别预警的模式,相应地建立一种学分预警前的提示制度。对学习成绩接近触发学分预警的学生,按接近程度由远到近设立“黄、橙、红”三种提示级别。特别是不及格学分超过10学分的这部分同学,提示他们处于预警临界点渐进地区,稍不留神就会有可能进入警戒区。对他们更须提前采取预防措施,使学习上已经出现问题的学生保持必要的危机感,及时正确认识和处理学业危机。激励他们努力学习迎头赶上,早日走出警区,从而使预警人数在现有水平上得到控制。应侧重对低年级学生的预警,早发现早预防,在源头上解决学生毕业难的问题,帮扶学生在规定阶段内顺利完成学业,防范于未然。

6 结 语

学分预警机制是一项连续性、长期性、复杂性的系统工作,在实施过程中不仅需要学生、家庭、学校多方面的配合,也需要做好预警前的干预和管理工作,使学分预警制度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充分体现高校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主要参考文献

[1]高菲菲. 高校学分制改革面临的问题、成因与对策[J]. 汉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3,21(1):38-43.

[2]张海舰,吕海航,王芹芹. 关于大学生学业预警制度若干问题的探讨[J]. 职业时空,2010(11):73-74.

[3]臧慧微. 普通高师院校学分预警机制探析[J].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2):140-141.

[4]王淑宏,唐海霞,严谨,等. 高校教学管理“学籍预警”机制的探索与实践[J]. 科技资讯,2016(2):117-118.endprint

猜你喜欢
帮扶学分制
学分制模式下的学生到课率
高职教育学分制实施策略研究
做好农村帮扶工作的几点体会
英语教学中对学困生的帮扶
高校特殊群体学生帮扶工作探索
学分制与高校教学管理体制改革探析
民间组织保护和传承村落文化的动力分析
高校实践育人学分制模式构建研究
学分制下的校院教学运行管理思考与实践
研究生专业课学分制教学改革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