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计划妊娠夫妇HBV感染现况调查

2017-09-08 13:34王明睿杨洁芝谢凤洋彭左旗旭杨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17年4期
关键词:乙肝疫苗乙肝阳性率

关 婷 王明睿 周 龙 杨洁芝 谢凤洋 王 龙 彭左旗 马 旭杨 英,*

1.深圳市计划生育服务中心(518028);2.北京农学院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3.吉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4.北京协和医学院研究生院;5.国家卫生计生委科学技术研究所

深圳市计划妊娠夫妇HBV感染现况调查

关 婷1王明睿2周 龙1杨洁芝1谢凤洋3王 龙4,5彭左旗5马 旭5杨 英5,*

1.深圳市计划生育服务中心(518028);2.北京农学院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3.吉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4.北京协和医学院研究生院;5.国家卫生计生委科学技术研究所

乙型肝炎(简称乙肝)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病毒性传染病,呈世界流行趋势。根据2006年的乙肝血清流行病学调查,中国人口中有超过9300万名乙肝病毒(HBV)携带者,占总人口的7.18%[1]。在新发HBV感染病例中,有50%来自母婴传播途径[2],父婴传播途径近年来也逐渐受到重视[3],从源头上阻断垂直传播是控制乙肝传播的关键。此外,妊娠合并HBV感染者不仅会增加子代感染HBV的风险,还易发生胎膜早破、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早产、低出生体重等不良妊娠事件[4],严重影响母婴健康。随着我国二胎政策的全面放开,高龄待孕夫妇比例增高,新的生育高峰即将到来,HBV垂直传播防控工作尤为重要。分析和估计地区计划妊娠人群HBV感染与免疫现况,对明确高危人群,及早采取阻断措施、有效控制HBV垂直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本研究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以深圳市10个区县2015年度所有参加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且在6个月内有妊娠计划的城市育龄夫妇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数据来自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信息化网络工作平台深圳分中心。纳入标准:①2015年1月1日-12月31日参加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的20~49岁女性及其配偶;②参加检查的女性及其配偶均完成乙肝表面抗原(HB- sAg)、乙肝表面抗体(抗-HBs)、乙肝e抗原(HBeAg)、乙肝e抗体(抗-HBe)、乙肝核心抗体(抗-HBc)五项血清学检测项目。排除标准:①夫妻单方参检者;②HBV五项血清学检测结果中有任意1项缺失者。

1.2 调查方法

1.2.1 孕前健康检查项目问卷调查 由经过统一培训的当地计划生育服务机构或妇幼保健机构工作人员对参检育龄夫妇进行面对面问询,填写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等一般情况,以及乙肝病史、乙肝疫苗接种史、家族史、用药情况等。

1.2.2 乙肝五项血清学检查 研究对象自行前往孕前检查服务机构,由护士采集5ml空腹非抗凝静脉血样本,立即送至检验科进行血清分离,在检测前置于-30℃冰箱冷冻保存。各区县所采集的标本血样在本市医疗机构的实验室进行检测,采用ELISA试剂盒检测,并配有标准质控品作为对照。研究中所用试剂盒均通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审批,其灵敏度和特异度测试均>95%,且都经过国家临床检验中心的测试,测试采用的标准质控品为雅培公司生产。此外,深圳市所有提供的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的医疗服务机构每年均接受深圳市医疗行业统一的室间质评考核且考核结果优秀。参检夫妇双方HBV五项血清学指标检测完毕后,统一将结果上报至国家免费孕前检查信息化网络工作平台及深圳市数据分中心。

1.2.3 检测结果判断 检测结果为阳性、阴性或可疑,本研究将检测结果可疑者作为阴性处理。HB-sAg阳性代表受检者携带了HBV,具有传染性。抗-HBc阳性则表明激活或当前正在感染HBV。HBeAg阳性则代表此时具有极强的传染性。若仅抗-HBs一项为阳性表明对HBV已具有免疫力,一般不会再次感染HBV。若五项乙肝血清学检测结果均为阴性,表明机体此时对HBV无抵抗力,属于HBV易感人群。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TATA 14.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对于参检者不同性别、有无乙肝疫苗接种史人群组间率的差异采用χ2检验,对于不同年龄、文化程度、既往妊娠次数人群组间率的趋势分析采用趋势χ2检验,选用双侧检验,a=0.05作为检验标准。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本研究共纳入深圳市33 765对计划妊娠夫妇,其中男性和女性年龄分别为30.4±4.5岁和28.4± 3.7岁。研究对象的基本特征情况见表1。

表1 研究对象基本特征

2.2 HBsAg阳性检出率

在纳入本研究的33 765对计划妊娠夫妇中,共检出HBsAg阳性6154人,检出率为9.1%。其中男性3764人,检出率为11.2%;女性2390人,检出率为7.1%,男性高于女性(P<0.001)。根据不同年龄、文化程度、妻子既往妊娠次数以及乙肝疫苗接种史进行分组后,不同组别人群HBsAg阳性检出率见表2。随着参检对象年龄的升高,其HBsAg阳性率呈现上升趋势(趋势检验P<0.005),且在任意年龄组,男性HBsAg阳性检出率均高于女性(P<0.001)。随参检对象文化程度的提高,其HBsAg阳性率呈现下降趋势(趋势检验P<0.001)。随着参检者家庭既往妊娠次数增加,其HBsAg阳性率也呈现上升趋势(趋势检验P<0.005)。在参检对象中,有乙肝疫苗接种史者其HBsAg阳性率均低于无乙肝疫苗接种史者(P<0.001)。

2.3 抗-HBs阳性检出率

纳入本研究的33 765对计划妊娠夫妇中,共检出抗-HBs阳性(包括合并其他项阳性)46 539人,检出率为68.9%。其中男性22 755人,检出率为67.4%;女性23 784人,检出率为70.4%。根据不同年龄、文化程度、妻子既往妊娠次数以及乙肝疫苗接种史进行分组后,不同组别人群抗-HBs阳性检出结果见表3。除20~岁年龄组外各年龄组女性抗-HBs阳性率均高于男性(P<0.001)。随参检对象文化程度的提高,其抗-HBs阳性率呈现显升高趋势(趋势检验P<0.0001)。对于女性受检者,随着家庭既往妊娠次数的增加,其抗-HBs阳性率呈现下降趋势(趋势检验P<0.001)。在参检对象中,有乙肝疫苗接种史者其抗-HBs阳性率高于无乙肝疫苗接种史者(P<0.001)。

表2 不同特征对象HBsAg、抗-HBs阳性检出情况[例(%)]

2.4 HBsAg阳性者配偶检测情况

不同性别HBsAg阳性者,其配偶乙肝五项血清学检测结果见表4。在所有男方为HBsAg阳性的参检中,有14.9%的参检家庭其女方乙肝五项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在女方自报有乙肝疫苗接种史的参检家庭中,有11.4%的参检家庭其女方乙肝五项检测结果为全阴性。在所有女方HBsAg阳性的参检夫妇中,有13.2%的男方乙肝五项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在男方自报有乙肝疫苗接种史的参检家庭中,有10.9%的参检家庭其男方乙肝五项检测结果为全阴性。

3 讨论

HBV感染是全球性的健康问题,亲代所携带的HBV可通过母婴、父婴等方式感染胎儿,并于出生后造成慢性感染或病毒携带状态,在我国母婴垂直传播是HBV的主要传播途径[5]。此外,母体感染HBV还可影响妊娠正常发展,严重危害母婴健康,增加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风险。因此,关注有妊娠计划的待孕夫妇,分析掌握地区待孕人口HBV感染与免疫现况对HBV母婴传播防控工作及有效控制夫妻间传播至关重要。

表4 不同性别HBsAg阳性者配偶乙肝五项检测结果[例(%)]

本研究首次报道了深圳市计划妊娠夫妇HBV感染者其配偶有无HBV免疫力的情况。在本研究中,深圳地区20~49岁计划妊娠人群HBsAg的血清阳性率为9.1%,与全国同一年龄组的9.2%[6]阳性率吻合。其中,女性HbsAg阳性率为7.1%,低于既往文献报道的中国育龄女性HBsAg阳性率8.2%[7]。此外,HBsAg阳性率存在性别分布差异,男性HBsAg阳性率高于女性。男性HBV感染也可通过父婴传播途径以及夫妻间性传播途径增加后代感染HBV的风险,因此从乙肝垂直和水平传播方式来看,男性人群的乙肝防控工作也应受到重视。

本研究结果显示,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HB-sAg阳性率随年龄的降低呈现下降趋势,一定程度上表明我国自1992年以来实施的乙肝防治措施已初见成效。HBsAg阳性率随文化程度的升高而降低,有乙肝疫苗接种史者其HBsAg阳性率显著低于无乙肝疫苗接种史者,上述结果与既往文献报道结果一致[6,8]。此外,本研究还发现随女性受检者或男性受检者配偶既往妊娠次数的增加,HBsAg阳性率呈上升趋势,因此在无疫苗免疫保护情况下女性妊娠次数越多,其感染HBV的风险则越高;另外可能与参检对象的年龄相关,一般情况下妊娠次数多的女性相对年龄较高。

此外,本研究还根据夫妻双方乙肝疫苗接种情况以及乙肝五项检测结果,对HBsAg阳性感染者配偶情况进一步分析,结果发现在男性HBsAg阳性者中,14.9%的人其配偶无HBV免疫力,即使在配偶自报有乙肝疫苗接种史,仍有11.4%的人其配偶无HBV免疫力;在女性HBsAg阳性者中,13.2%的人其配偶无HBV免疫力,即使在配偶自报有乙肝疫苗接种史的HBsAg阳性女性,仍有10.9%的人其配偶无HBV免疫。此类夫妇属于HBV单方感染的情况,无HBV免疫力的一方存在通过夫妻间传播感染HBV的风险[3],应及时接种乙肝疫苗,降低感染风险。该结果还提示以计划妊娠夫妇双方家庭为单位开展HBV感染的筛查工作,不仅能及时发现乙肝人群和高传染性人群,而且有利于发现可通过夫妻间水平传播方式感染HBV的易感人群,及时采取免疫措施,保护易感人群的同时也可有效降低垂直传播的风险。

本研究作为以人群为基础的乙肝血清流行病学横断面研究,调查范围覆盖深圳市10个区县,样本量较大;且有别于既往乙肝流行病学研究,本研究是以计划妊娠夫妇为研究对象,在分别报告男性和女性HBV感染率之外还分析了HBsAg阳性者配偶的HBV免疫现况。然而,本研究也存在一些不足:首先,本研究未检测研究对象HBV-DNA含量,无法判断人体内存在HBV的量和传染程度[9];其次,本次研究对象是20~49岁的计划妊娠夫妇,以中青年为主,因此HBV的血清学流行率推至一般人群时存在一定局限性。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全国人群乙肝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OL].(2008)[2016-09-27].http://www.chinacdc.cn/n272442/n272530/n3246177/23316.html.

[2] 世界卫生组织.乙型肝炎[OL].(2016)[2016-09-27].http://www.who.int/mediacentre/factsheets/fs204/zh/.

[3] 李晓君,唐永春.乙肝病毒在夫妻之间传播的调查分析[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13,22(7):132.

[4] 董其音,周晔.妊娠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孕妇妊娠结局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1,26(26):4032-4033.

[5] 张振洪,姚英民.我国乙肝病毒垂直传播及其预防的研究现状[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1,9(6):1-2,104.

[6] Liang X,Bi S,Yang W,et al.Epidemiological serosurvey of Hepatitis B in China-Declining HBV prevalence due to Hepatitis B vaccination[J].Vaccine,2009,27(47):6550-6557.

[7] 辛晓娜.育龄女性乙肝病毒感染防治措施的研究进展[D].北京协和医学院研究生院,2016.

[8] Gheorghe L,Csiki IE,Iacob S,et al.The Prevalence and Risk Factors of Hepatitis C Virus Infection in Adult Population in Romania:a Nationwide Survey 2006-2008[J].J Gastrointestin Liver Dis,2010,19(4):373-379.

[9] 李昕,张荣波.乙肝五项测定结果与HBV DNA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J].医学综述,2011,17(14):2212-2213.

[责任编辑:张 璐]

10.3969/j.issn.1004-8189.2017.04.01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青年基金面上项目(项目编号81402757);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业务费专项(2016GJZ10)

2016-11-14

2017-02-03

*通讯作者:229104370@qq.com

猜你喜欢
乙肝疫苗乙肝阳性率
破伤风抗毒素复温时间对破伤风抗毒素皮试阳性率的影响
乙肝疫苗接种预防和控制乙肝感染的有效性分析
视频宣教结合回授法对肺结核患者病原学阳性率的影响
抗核抗体谱IgG 检测在自身免疫疾病中的应用分析
破伤风抗毒素复温时间对破伤风抗毒素皮试阳性率的影响
接种乙肝疫苗致1例阿瑟反应的报告
已经打过乙肝疫苗的儿童为什么还会感染乙肝病毒?
五项报告教你看懂乙肝
不再为乙肝“愁断肠”
乙肝疫苗是否一定要打三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