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安县蚕桑产业劳动力现状与对策

2017-09-08 07:00徐向宏潘美良余中来邵慧云童健全柯红成唐金富钱建平
蚕桑通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淳安县蚕茧桑园

徐向宏,潘美良,余中来,邵慧云,童健全,柯红成,唐金富,钱建平

(1.淳安县蚕桑管理总站,浙江 杭州 311700; 2.浙江省农技推广中心,浙江 杭州 310020;3.淳安县茧丝绸总公司,浙江 杭州 311700;4.淳安华锦丝绸纺织有限公司,浙江 杭州 311700)

淳安县蚕桑产业劳动力现状与对策

徐向宏1,潘美良2,余中来3,邵慧云4,童健全1,柯红成1,唐金富1,钱建平1

(1.淳安县蚕桑管理总站,浙江 杭州 311700; 2.浙江省农技推广中心,浙江 杭州 310020;3.淳安县茧丝绸总公司,浙江 杭州 311700;4.淳安华锦丝绸纺织有限公司,浙江 杭州 311700)

蚕桑产业是淳安县的四大农业主导产业之一,占杭州市的首位。受多种因素影响,“十二五”以来,产业降势突显。除鲜茧收购均价创历史新纪录外,全县桑园面积、养蚕农户、蚕种饲养量、蚕茧产量全面下降,减幅达10%以上。随着近几年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蚕桑作为农户的主业收入正逐步向副业转化,产业下滑幅度持续加大。要稳定淳安县蚕桑产业,必须要走新的产业发展模式,着力培养新型职业农民,走“规模化、融合化、效益化”之路。

1 淳安县蚕桑产业现状

1.1 桑园面积减少

2016年,桑园面积4693 hm2,其中投产桑园4400 hm2,与2011年比,分别减少1174 hm2、1247 hm2。

1.2 生产规模下降

2016年,饲养蚕种67556张,生产蚕茧2648 t,与2011年比,饲养蚕种量减少83515张,减幅55.3%;蚕茧减少3729 t,减幅58.5%,而且还有进一步减少的趋势。

1.3 蚕茧价格回落

全县平均50 kg收购价,2013年,为2359元(创历史新高);2014年,为2130元;2015年,为2043元;2016年,为2172元,比2013年降低7.9%。

1.4 蚕桑收入比重下降

据89户样本户调查,家庭总收入5505094元,其中蚕桑收入占1394235元,占比为25.3%,与产业高峰期相比,下降50%以上。

2 蚕桑产业劳动力现状

2016年,对全县5个蚕桑重点乡镇89户样本户基本情况进行了调查(表1、表2)。调查数据显示:分布在80个村89户样本户户均桑园面积2868 m2,养蚕8.9张。总人口322人,有劳力248人,其中从事养蚕劳力165人,占总劳力的66.5%,蚕桑产业劳动力现状较为担忧,具体表现为:

2.1 劳动力年龄结构偏大

从年龄结构看:20岁~40岁为4人,仅占2.5%;40岁~55岁为97人,占55.4%;55岁以上为74人,占42.3%。目前,淳安县养蚕劳力年龄结构偏老,新增的年轻劳力从事蚕桑的极少。

2.2 劳动力的整体素质偏低

蚕桑样本户文化程度:文盲6人、小学文化66人、初中文化64人、高中以上文化39人;性别:男87人、女88人。以初中及以下的文化水平为主体,许多人既无专业技能,也没有接受过职业训练、专业技能培训等,农村留守的其它劳力大部分是老、弱、病蚕农,文化、科技素质较低,参与“十天养蚕法”意愿不强,接受和应用“六连片自动翻转上蔟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等新型实用技术能力差。

2.3 从业人员观念陈旧保守,不愿承担风险

受小农意识影响,目前生产形式以单家独户为主,用传统方法养蚕,投入少,产出低。蚕桑产业受国际市场波动的影响大,蚕茧价格基本上是每隔3~5年1个循环,每隔2~3年1次价格的大幅度波动,增加了蚕农的生产风险,不利于蚕桑产业的发展,直接伤害了蚕农生产的积极性。在行情低迷下,容易弃桑弃蚕。

表1 2016年样本户基本情况一览表

表2 2016年样本户蚕桑收入情况一览表

3 影响淳安县养蚕劳动力流失的主要因素分析

3.1 劳动强度大

总体上蚕桑生产技术与其它农业技术相比,机械化程度低,传统的蚕桑生产“苦、脏、累”,农村青壮年大量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从事蚕桑生产各年龄的农民越来越少,农村栽桑养蚕、良种繁育、收烘缫丝生产等多个环节新生力量补充明显不足,从业队伍老龄化趋势突出,素质下降,接受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减弱。

3.2 劳动工效低

每个劳动力日均工值为106.7元,比外出打工收入低20%~50%。经营规模小,集约化程度低;蚕茧价格偏低且波动较大;养蚕享受到政府补助等优惠政策少,比较效益不占优势,劳动价值不高。

4 促进淳安县农村劳动力从事蚕桑生产的对策和措施

4.1 做大做强蚕桑产业

加大蚕桑业基础设施和装备投入,加快推进蚕桑业功能拓展和多业态融合发展,大力发展综合体蚕桑业、高效蚕桑业、生态蚕桑业和智慧蚕桑业,进一步深化现代蚕桑业建设。到2020年,桑园面积稳定在3333 hm2以上,规模园区达到60%,蚕茧产量2500 t,优质茧率80%,蚕桑综合产值3亿元以上。

4.1.1 提升10个规模化示范区

对唐村、威坪、姜家、浪川等10个蚕桑园区进行升级改造。每个园区规模成片优质品种桑园面积达33.33 hm2以上,从事蚕桑产业生产经营活动农户数占村农户总数的50%以上,从事蚕桑产业规模流转经营的占村同一产业总面积的20%以上。有3.33 hm2以上的规模经营主体3个以上,人均蚕桑产业收入占所在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以上。所在位置及其周边的生态环境,土壤、灌溉水源质量良好,产品符合无公害标准要求;注重应用新品种和新技术,对周边农户具有示范带动效应。

4.1.2 创建100个规模化家庭农场

目前,淳安县已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蚕桑家庭农场的若干意见》,计划到2020年,累计发展以养大蚕为主并辅以多种经营的家庭农场100个。家庭农场经营者,原则上应是本县户籍的农民或其他长期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员,具备相应的生产经营能力和一定的农业生产经验。以种桑养蚕为主,且原则上经营面积2 hm2或以上、土地租期5年或以上。家庭农场经营的土地承包合同必须合法有效;须建立健全管理制度,生产、经营、财务收支等记录完整。

4.1.3 培育发展1000个养蚕大户

培育发展在县内承包经营桑园面积6667 m2以上的养蚕大户1000个;每年养蚕三期以上,全年饲养蚕种25张以上,生产蚕茧1 t以上并全额投售指定茧站。必须符合千岛湖品牌茧种植模式和技术要求,生产经营管理规范,统一供应蚕种、统一购买农资、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销售产品等。

4.2 强化蚕桑产业新型从业人员培养

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多元化地职业教育培训,大力培养爱蚕桑、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农业从业人员,改变传统养蚕方法,扩大户均养蚕规模,增加蚕桑产业效益,稳定产业发展,吸引新型农民从事蚕桑产业。

4.2.1 根据产业发展需求培养新型从业人员

淳安县新型蚕业从业人员的培养,要以现代生态蚕业发展和蚕业科技的需求为导向,以提高新型蚕业从业人员的科技素质、职业技能、经营能力为核心,以培养蚕业产业发展带头人和农民科技人才为重点,通过整合各类教育培训资源,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地开展以基础性、技能性、实用性技术为主的引导性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同时,要充分发挥各部门、各行业的作用,结合实际、因地制宜,科学设置培训课程、精心编制培训方案,强化培训管理,确保培训工作取得实效,为淳安县蚕业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4.2.2 培养新型职业农民主体

随着淳安县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淳安县农村劳动力特别是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向非农产业转移,新生代农民弃农现象日趋突出,农业生产后继乏人的格局正在凸现。要留住淳安县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迁移的脚步,就要创办蚕桑家庭农场、培育发展养蚕大户、造就一批新型职业农民,把现行的产业扶持

猜你喜欢
淳安县蚕茧桑园
重视桑园管理 强化养蚕基础
咬破死亡的蚕茧
蚕茧与飞蝶
提高鸣龙镇蚕茧质量的措施探讨
浅谈现代高标准桑园建设与管理
浅谈种茧育夏伐桑园的冬季管理
重视蚕病综合防治 提高蚕茧质量
淳安县林下经济产业发展情况分析
浅谈“桑园托管”
淳安县2014年晚中秋蚕大幅度减产原因的分析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