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里的词章之美

2017-09-08 06:24翁秀美
醒狮国学 2017年8期
关键词:曲词西厢桃花扇

翁秀美

白先勇青春版经典昆曲《牡丹亭》来本地文化中心演出,激动不能自抑的心持续到入场,杜丽娘从600年前的梦里款款行来,清秀婉丽之外,声腔更醉心,“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书生小姐,梦中相会,衣饰华美,舞姿摇曳。那柳梦梅眼波流转、温情脉脉唤一声:“啊,zie zie——”姐姐二字,重叠于唇齿之间,乃戏曲中的“尖音”,韵味非常;姐姐以袖遮面,含羞回首,“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是答儿闲寻遍,在幽闺自怜。”这些美得流红滴翠的曲文早已熟悉,现场听来,又别有一番体味,悠长的水磨腔,一唱三叹,细腻柔靡。

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不聆戏曲,怎能再次领略这曲中词章之美。

《牡丹亭》是汤显祖“临川四梦”中最得意的一部,曲词既有诗文般的优美典雅,也有李渔赞赏的除惊梦寻梦外,其他各折中达到元代人水平的曲文,如“你怎撇得下万里无儿白发亲。”“地老天昏,没处把老娘安顿。”他说放在《元人百种》前后,几不能辨。

西厢曲子更为抒情宛转,“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见安排着车儿、马儿,不由人熬熬煎煎的气;有甚么心情花儿、靥儿,打扮得娇娇滴滴的媚;准备着被儿、枕儿,只索昏昏沈沈地睡;从今后衫儿、袖儿,都揾做重重叠叠的泪。兀的不闷杀人也么哥?久以后书儿、信儿,索与我凄凄惶惶的寄。”《西厢记》唱词清丽到极致,且契合人物性格,莺莺的婉约幽美,红娘则新鲜活泼,明初朱权誉王实甫词如“花间美人,铺叙委婉,深得骚人之趣。”

“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淡烟暮霭相遮蔽。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此景诗画难描,明代文学家王世贞盛赞“北曲故当以《西厢》压卷。”

想来曹雪芹对此两部戏相当喜爱,让它们在同一回目里同时出现。那黛玉葬花之时,偶遇西厢,越看越爱,不顿饭工夫,十六出俱已看完,觉词藻惊人,余香满口。后在梨香院墙角,听墙内十二官排戏,正是牡丹亭惊梦唱段,“原来戏上也有好文章。”不喜戏文的黛玉,止步细听,如醉如痴进而心痛落泪。

在梨园有“曲状元”之称的马致远,其小令《天净沙“秋思”》妙合无垠,被誉为“秋景之祖”,他的杂剧曲辞优美,文采斐然,历史剧《汉宫秋》中汉元帝灞桥送别时两段唱词:他他他,伤心辞汉主;我我我,携手上河梁。他部从入穷荒;我銮舆返咸阳。返咸阳,过宫墙;过宫墙,绕回廊;绕回廊,近椒房;近椒房,月昏黄;月昏黄,夜生凉;夜生凉,泣寒螀;泣寒螀,绿纱窗;绿纱窗,不思量。呀!不思量,除是铁心肠;铁心肠,也愁泪滴千行……

意境苍凉,大段的顶真句式的修辞手法运用,心灵外化为物象,物象又流溢着思绪,来回往复,蝉联而下,节奏感鲜明,读时已觉荡气回肠,若是唱来,又不知怎样的伤情哀婉!

孔尚任《桃花扇》曲词工整典雅。写儿女风情,温柔秀艳,写政治大事,则深沉悲壮。梁廷柟《藤花亭曲话》云:桃花扇笔意疏爽,写南朝人物,字字绘影绘声;至文词之妙,其艳处似临风桃蕊,其哀处似著雨梨花,固是一时杰构。

我收藏了最后一出“余韵”中一套北曲[哀江南]的配乐朗读:“……俺曾见金陵玉殿莺啼晓,秦淮水榭花开早,谁知道容易冰消。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这青苔碧瓦堆,俺曾睡风流觉,将五十年兴亡看饱。那乌衣巷不姓王,莫愁湖鬼夜哭,凤凰台栖枭鸟。残山梦最真,旧境丢难掉,不信这舆图换稿。诌一道[哀江南],放悲声唱到老。”

音乐舒缓,音调低沉,声情并茂,情感跌宕起伏,至末竟有泣音,令人泪下。昆曲则更凄凉,苏昆生以弋阳腔唱来,难抑哀伤悲痛,不时长叹,字字滴泪,余韵不绝。孔尚任的朋友顾采《桃花扇序》称此剧“可以当长歌,可以代痛哭,可以吊零香断粉,可以悲華屋山岳”。

翻开戏文,《墙头马上》很近,《倩女离魂》很近、《梧桐雨》《长生殿》就在身边一出出演着。皇家的爱,平民的情,赵五娘的苦,窦娥的冤,生死大义、悲欢兴亡,缓缓流过指尖,灌注给我们鲜活丰富的生命力量;戏中那明白质朴、清丽华美的曲词,也一字一字地,递过来千般情致,万缕柔肠。endprint

猜你喜欢
曲词西厢桃花扇
回西厢
西厢故事
孔聘之《桃花扇》與史實并未乖離考論
对“京都学派”元杂剧曲词评点的诠释
《桃花扇》的真实结局
《桃花扇》的真实结局
论元代【天净沙】曲词的特点及意义
徐州小戏叮叮腔曲词研究
“西厢”瓷画及其在欧洲的传播与接受研究——兼论《西厢记》的早期西传
论元杂剧曲词的叙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