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苏东坡

2017-09-08 14:09张帮俊
检察风云 2017年17期
关键词:黄州苏东坡纪录片

张帮俊

法国一家媒体评选1000—2000年世界十大人物,苏东坡位列其中,成为唯一入选的中国人。千年来,无数英雄豪杰在历史的天空中写下了自己的名字。可是,能够让具有浪漫情怀的法国人认可的,也仅苏东坡一人。足见,苏东坡的魅力。

在中国众多的文人里,苏东坡的诗与词可能不是最好的,但是,却是很多人的最爱,最接地气,最富有人情味的。看到月亮,你会情不自禁吟诵起“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词句;练习书法,他的《寒食帖》又堪称精品;提到美食,又会让人想起令人垂涎三尺的“东坡肉”。可以说,苏东坡就是这样一个让后人念念不忘,给后世带来许多宝贵精神,提到他,嘴角露出敬意微笑的这样一个人。

历时15个月,跨越三大洲,行程十余万公里,拍摄素材3万分钟。采访了国内五十名重量级嘉宾、国外二十多名知名学者的大型人文历史纪录片《苏东坡》的问世,可以说是史上最全面、最走心的有关苏东坡的文艺作品。本片共分六集,分别为《雪泥鸿爪》《一蓑烟雨》《大江东去》《成竹在胸》《千古遗爱》《南渡北归》,每集30分钟。全面介绍了苏东坡坎坷的传奇一生,并从文学艺术性,生平轶事,人物性格命运,美食情感等方面,多层面、多角度,来解读苏东坡的生命感悟,人生历程。探讨苏东坡对中华文明乃至世界文明产生的深远影响。

苏东坡的才华是毋庸置疑的,王安石称为“不知几百年才出如此人物”。不过,最让读者与观众唏嘘不已的是,他坎坷一生,浮沉的命运。他是想为朝廷国家建功,为利民百姓造福,可却不幸惹上党争之祸,又遭遇嫉妒之火抨擊,“乌台诗案”让他被贬黄州,跌落人生低谷,身陷困境之中。然而,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也是在黄州,苏东坡开启了人生艺术成就最重要的“黄金时期”,完成了一次人生华丽的蜕变,走向真正的成熟。

在黄州的日子里,他变成了一个耕种农田的老农,一个受贫困百姓爱戴的“贬官”。他自己制作美食,与好友吟诗作对,寄情山水。不因环境的艰苦,命运的坎坷而自暴自弃,相反,在逆境中保持生活本色,用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去面对新的生活。“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风雨中,他是那样洒脱。赤壁前,面对滔滔江水,“大江东去浪淘尽……”又是如此豪迈!苏东坡也是一个深情的人,对于一直陪伴自己至死的妻子王朝云,他也是深情款款。“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古第一悼亡词里寄托着他多少的哀思。

苏东坡一生几起几落,一度被贬至杭州、黄州、惠州,乃至儋州,可每到一处,苏东坡却由此证明,心怀天下苍生,用心造福一方。比如,清淤西湖,筑建苏堤。东坡饼、东坡笠,都因苏东坡而变得更有韵味。

要还原真实的苏东坡,就得在艺术手法上创新,抓住人物的精神内涵。这方面,纪录片《苏东坡》做得很到位。通过CG特效和手绘动画,复活宋之画卷,展现宋之韵味。同时,打破人物纪录片常规做法,不以人物年谱为叙述方式,而是采取以主题分集,以点带面,展现苏东坡的人生与成就,是该片的一大亮点。

诗人余光中说:“如想要选择一个人一同旅行,我不选李白,因为他不负责任;不选杜甫,因为他太悲苦。苏东坡倒是一个值得同行的人,因为他是一个有趣味的人。”这或许,就是无数人喜爱苏东坡的原因了。千年之后,人们喜爱他,相信,再过千年,他依然魅力依旧。endprint

猜你喜欢
黄州苏东坡纪录片
多情最是黄州月
大江东去——苏轼的黄州时期
苏东坡突围
大宋国民偶像苏东坡失意黄州——《黄州寒食帖》
苏东坡《献蚝帖》
纪录片之页
纪录片拍一部火一部,也就他了!
纪录片之页
《苏东坡·定风波》
论纪录片中的“真实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