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宝生意背后的商业思维

2017-09-09 08:26
名人传记·财富人物 2017年8期
关键词:数学模型智能家居流量

刘文源对记者说,做共享充电宝并不像外界看起来那么容易,背后涉及复杂的供应链管理技巧。

Hi电创始人刘文源在大二第一次创业时做的项目是智能家居,虽然因为种种原因失败了,可积累下来的供应链资源刚好在充电宝上发挥了作用。

虽然充电宝的制造商很多,但是电池的安全性问题、内置Wi-Fi的断流问题等核心的Know-How(技术诀窍)却没有多少人明白。这导致目前市场上有大量项目都是融资速度超过产品研发速度。

“这个事情很多人都觉得门槛低,结果把个人名声还有人脉都搭进去了,拿个几百万,发现事实不是这样的。”刘文源说。

Hi电团队从2016年底开始研究共享充电宝,最初的原因就在于其需求端和数学模型都是成立的。

对于移动互联网来说,水电网是真正的刚需,而现在的手机续航时间基本都到不了一天,这时候大部分人其实每天都会遇到需要在户外充电的情况。

为什么共享充电宝最终可以打败私用充电宝?

刘文源假设了一个场景:当今后到处都有充电宝的时候,如果用户再掏出自己的充电宝是不是有点傻?这其实是一种慢慢被培养而成的习惯。

韩彦则认为,现在的年轻人普遍对充电这件事非常随意,出门时很少会随身带着充电宝,这和严謹的商务人群有天壤之别。正因如此,共享充电宝的需求频次够高,其线下场景是成立的。

在此基础上,Hi电建立起了相当透明的数学模型:目前单个桌面型充电宝的成本价是100元多,Hi电每小时收费1元,无需押金。目前每个充电宝可达到每日3到5次的使用频率。

也就是说,理想情况下,60天左右就能回本。

目前,Hi电在市面上铺设的大量设备已经开始验证刘文源所设想的数学模型,对韩彦而言,这恰恰是他最看重的。

“其实我们不在乎什么‘共享的概念,投资Hi电就是因为看好它背后的场景、数学模型以及延展性。”韩彦对记者说。

随着线上流量被瓜分殆尽,未来这些零散却高频的线下流量都会产生价值。共享充电宝正属于这一范围内。不管是不是火热,或者是不是在风口上,这个领域都会出现优秀的大公司。endprint

猜你喜欢
数学模型智能家居流量
活用数学模型,理解排列组合
浅谈构建数学模型,建立千以内数的数感
智能家居行业仍无“独角兽”
智能家居产业现状和发展趋势
智能家居 走向星辰大海
过去的一年开启了“流量”明星的凛冬时代?
流量大变局
对一个数学模型的思考
“费马点”数学模型在中考中的应用
智能家居未来感初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