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材隐性内容的拓展
——以岳麓版教材《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为例

2017-09-11 10:13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
中学政史地 2017年20期
关键词:岳麓隐性人教版

●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

徐孟千

高中历史教材隐性内容的拓展
——以岳麓版教材《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为例

●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

徐孟千

教材是教师开展教学的基础文本材料,是学生学习知识的载体。为构建高效课堂,教师需要对教材中隐性内容进行适度的拓展,以构建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鉴于此,我们可以参照如下顺序来丰富教学内容。

一、研究课程标准和教学参考

课程标准是教学内容完成标准的依据,规定了考试考查知识的范围,其中以形象动词“简述、了解、知道、探讨”等明确了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明确了教学三维目标与以往内容相比,体现了一定的深度性、灵活性和选择性。

例如,第5课《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在课标中的学习要求是:

1.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2.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教材中涉及的是商业的发展、城市的繁荣、重农抑商政策三个方面的内容。为了解决课标设置的问题,教师需要总结分析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并对历朝历代商业发展情况进行一定的补充,从而引发学生对此处史事的全面认识。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特点如下。

内容:商品种类不断增加,商品化程度不断提高。

货币:铜钱、纸币、白银。

场所:由城市不断向农村发展,市镇经济繁荣。

类型:国内贸易和海外贸易。

政策:重农抑商政策占主导,时而松动。

组织:由分散走向联合,明清商帮出现。

生产关系:明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此处,我们可以顺势让学生掌握影响商业发展的因素:商品、货币、城市、商路、政策、金融机构、商人等,为学生史料实证提供丰富有效的角度。

二、参照其他版本教材

目前,中国大陆各地区使用的高中历史教材的版本主要有人教版、人民版、岳麓版和北师大版。不同版本的教材各有千秋,在编排结构上打乱了课标制定的编排体系,在内容取舍和着重点上也存在很大的差异,都是教师教学的良好助力。例如,关于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工具的演变情况,岳麓版教科书按照时间顺序详细介绍了耕种工具的变化,如下。

表(一) 岳麓版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工具的发展情况

表(二) 人教版铁犁牛耕发展情况

时期工具名称战国铁犁西汉耦犁耧车隋唐曲辕犁

人教版教材将农业生产方面的精耕细作具体分为:铁犁牛耕、耕作技术的进步、耕作制度、灌溉水利的提高。其中的铁犁牛耕在不同时代的发展情况如表(二)。

比较而言,岳麓版教材侧重于生产工具、水利工程以及农业经营方式来介绍中国古代农业的精耕细作。人教版教材的优点:论证角度较多,涉及岳麓版教科书中未提及的耕作技术和耕作制度,教材的概括性语言比较丰富。综合以上两表格,我们可以对岳麓版的表格进行细节上补充。

表(三) 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工具的发展情况

注:其中的耦犁、筒车、耧车来自人教版教材,桔槔来自旧版教科书。

通过以上细节隐性知识的补充,我们不难发现,参照不同版本的教材可以给教师备课以新的灵感,完善知识结构,提供准确的隐性概念。

三、搜集教辅资料

终身学习的态度是教师基本素质的体现,教师要不断丰富知识体系,不能故步自封。教师应该拓展阅读的范围,关注史学前沿动态,及时将学术研究成果引入教学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利用课外资料拓展教材的隐性内容外,还需注意教材本身的隐性概念、结构、线索、史观和方法的挖掘,培养学生理性认知历史的能力。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教师在平日工作中一定要注意点滴的积累,遇到优质的材料及问题要及时进行整理和归纳,为学生提供一个高效课堂。

猜你喜欢
岳麓隐性人教版
让“隐性课程”会说话
浅析书籍设计中的“隐性”表现
宋拓岳麓寺碑册
论高中语文隐性知识教学策略
基于历史中“人”的历史叙事——以人教版《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为例
唯物史观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以岳麓版
人教版“两极世界的形成”商榷
利用“隐性”圆,巧解一类题
包产到户与包干到户——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商榷
历史叙事与能力培养——以岳麓版、人教版“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一课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