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龙图断歪乌盆传》校点失误举偶

2017-09-11 12:02张社列潘可可
关键词:金银

张社列,潘可可

(河北大学 社会科学处,河北 保定 071002)

《包龙图断歪乌盆传》校点失误举偶

张社列,潘可可

(河北大学 社会科学处,河北 保定 071002)

《包龙图断歪乌盆传》是《明成化说唱词话丛刊》中的一篇,目前只有朱一玄校点本。朱校本因首次校点,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错误。对《包龙图断歪乌盆传》校点本中存在的失校、校误、误校、讹字、标点错误、残缺字以及未识字处理不当等60余处进行分析和归纳,以期增强校点本的准确性和可读性。

《包龙图断歪乌盆传》;校点失误;说唱词话;明成化

网络出版时间:2017-07-14 13:09

《明成化说唱词话丛刊》是明代中叶成化七年至十四年(1471—1478)北京永顺堂刊印的“说唱词话”。对于这些词话,史书没有任何记载,公私目录也没有著录,因而不为世人所知。但该书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一是国内现存最早的弹词刻本;二是对研究中国古代通俗文学,尤其明代后期演义小说的形成具有重要价值;三是具有较高的版画史研究价值,是“一份丰厚的戏曲插图版画遗产”[1]8;四是具有较高的文字学价值,对于研究明代民间用字与汉字的简写情况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该书1967在上海市嘉定县一古墓中被发现,由上海博物馆收藏;1973年由上海博物馆照原版样式影印出版;2011年7月上海书店又出影印本;1997年8月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了南开大学朱一玄的校点本。朱校本因属首次校点,难免存在问题。笔者对照上海书店影印本,就校点本《包龙图断乌盆传》中存在的部分问题进行分析和归纳,以期增强校点本的准确性和可读性。校点本《包龙图断乌盆传》的校点失误主要有以下几类:

一、失校

所谓失校,是指底本存在错误或依校点体例应当标注之处,而校点本没有指出并进行更正,或加以标注。失校可分两种情况,即当校未校与径改而未注。

(一)当校未校

当校未校,是指底本某些地方存在错误而校点本不察,既未指明,亦未更正。例如:

1.听唱福州城一座,西门三十里白羊村[2]159。

《丛刊》唱词的特点是7字为句,无有例外,而后句却有8字,故“三十”当作“卅”字。且《丛刊》中凡用“三十”之处,除“看看斗经三十合”一句外,其余均用“卅”字。如《包待制出身传》道白云“卅二上濠州为县宰,卅四上陈州治良民”[2]115。故校点本失校,当改作“西门三十[卅]里白羊村”。

2.爹娘见儿多乖角[觉],教儿入学读书文[2]157。

句中“教”字本通“叫”字[3]383,校点本当改作“教[叫]儿入学读书文”。按,根据校勘学的一般原则,通假字一般不必改为本字[4]45,然《丛刊》校点本多数情况下把通假字当作“错别字”对待,并进行了回改。为保持体例的统一性,笔者也将通假字改为本字。

3.城中越样非常好,真个常州无比论[2]162。

句中“论”字本通“伦”字[3]806,“无比伦”是“无以伦比”的省略说法。校点本当改作“真个常州无比论[伦]”。

4.看看日落西山去,玉兔东生渐渐明[2]162。

句中“生”字本通“升”[3]582,校点本当改作“玉兔东生[升]渐渐明”。

5.可兼父母年老迈,家中没个管才[财]人[2]163。

句中“兼”字本是“怜”字声近而讹,校点本当改作“可兼[怜]父母年老迈”。下文“眼看秀才心中苦,可兼年少一才人”[2]165,误同。

6.莫唱秀才身死了,回又且唱二人身[2]165。

句中“又”字为“文”字之讹。“回文且唱”是“花开两朵,单表一枝”的另一种说法,书中凡七见,如《新编说唱包龙图断白虎精传》“不唱龙图多清正,回文且唱一人身”[2]252以及“权时莫唱官人事,回文且唱一干人”[2]256等。校点本当改作“回又[文]且唱二人身”。

7.成审的实,理合连盆具呈,须至呈者[2]170。

句中“的”字在古文中身兼数职,今分为“的、地、得”3字,此处当用“得”字。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卷四:“的,与得同。”故校点本当改作“成审的[得]实”。

8.伏愿相公教照察,高台[抬]明镜断交情[2]171。

句中“教照察”于义不通。按,“教”字本“高”字声近而讹,或是受方音影响所致。下文正作“高”字。校点本失校。“断交情”本“断叫清”之讹。“断叫清”为习语,书中数见。如“今告相公高照察,高抬明镜断交[叫]清”[2]174。此处“叫”字相当于助词“得”字,这种用法各类字书失收。《丛刊》中与此相类的习语还有“看叫真”等。校点本当改作“伏愿相公教[高]照察,高台[抬]明镜断交[叫]情[清]”。

9.二人手段高强,做得乌盆,十分中看,留你爹爹在衙筵会,请你二人赏赐,急急便去[2]175。

句中“得”字本“的”字之讹,校点本当改作“做得[的]乌盆”。

10.耿公当下哀哀哭,如何招得罪何名[2]177。

句中,“何”字本“和”字音同而讹。“罪和名”是书中习用语,本义为“罪名”,只是为了凑足音节,才加“和”字。如《新编包龙图断白虎精传》有“急发相公心内燥[躁],二人定吃罪和名”[2]259,正是作“和”字。校点本不察,失校,正当改作“如何招得罪何[和]名”。

11.如若官司得出去时,我将你金银尽数烧香设醮,荐度你生天界[2]178。

句中“生”字本“升”字之讹,校点本不察,失校。校点本当改作“荐度你生[升]天界”。下文“与你早生天界”[2]178与“卖来荐度你早生天界”[2]183,误同。

12.知府厅上专专等,画眉腊烛等潘成[2]178。

句中“腊”字本“蜡”字之讹,校点本当改作“画眉腊[蜡]烛等潘成”。

13.迤辶里门人杨家宅,前头便是白羊村[2]179。

句中“辶里”本同“逦”字。字书不收“辶里”字,《康熙字典》则无训,此可补。校点本当改作“迤辶里[逦]门人杨家宅”。

14.在路行呈[程]经日久,来到瓜州渡口津[2]180。

句中“瓜州”之“州”字本“洲”字之讹。瓜州,“古地名。即今甘肃省敦煌市”[5]11 434。瓜洲,是镇名,在今江苏扬州邗江区,有瓜洲古渡风景区。唐李白《长相思·汴水流》“泗水流,汴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宋王安石《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宋陆游《书愤》“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皆是指此处。文中所讲过了杭州,穿州过县,来到瓜州渡口,正是今江苏扬州。故校点本当改作“来到瓜州[洲]渡口津”。

15.义手当胸来禀状,相公今且听言因[2]180。

句中“状”字,影印本作“伏”,本“复”字之讹。校点本字讹,且失校。正当作“义手当胸来禀伏[复]”。禀复,是向尊长回报之意。

16.喝他二人丁[钉]上走,走他脚底碎纷纷[2]183。

句中第二个“他”字本“得”字之讹,涉上文而讹。校点本当改作“走他[得]脚底碎纷纷”。

17.圣旨一道亳州去,晓谕龙图包直臣[2]186。

句中“亳州”字当作“濠州”[6],包拯为“濠州”知府,校点本当改作“圣旨一道亳[濠]州去”。

18.亲眷邻房都来到,哀哀痛哭泪纷纷[2]186。

句中“房”字本“坊”字之讹。“邻房”是“邻居街坊”之省,“街坊”亦作“邻居”解,如元代无名氏《杀狗劝夫》楔子:“知他是谁好游闲谁不良,谁起风波谁要强,瞒不过邻里众街坊。”校点本当改作“亲眷邻房[坊]都来到”。

(二)径改而未注

所谓径改而未注,是指底本某些地方存在错误,校点本径改,而不注明,于校点体例不合。例如:

1.小儿长成年七岁,聪明伶俐志多能[2]159。

句中“伶俐”,影印本作“怜悧”,校点本径改而未注。下文“不如省吃三杯酒,惺惺怜[伶]俐到天明”[2]176,影印本亦作“怜悧”,校点径改而只注“怜”字,非。

2.秀才,我家两个儿子,道路不好,白日烧窑,夜间做贼,身上常穿衣甲,手捻长枪,只在天场[长]、六合,三人欺两,谋夺来往客人,杀人性命,结[劫]人妻女[2]163。

句中“枪”字,影印本作“抢”,本“枪”字之讹,校点本径改而未注。

3.又怕强人来截住,夺其宝物及金银[2]163。

句中“银”字,影印本作“艮”,本通“银”字,校点本径改而未注。按,《丛刊》校点本因非出一人之手,故前后体例不一。前半部,凡“艮”字均注作“艮[银]”,而后半部则多径改而不注,于体例不合。下文“果是黄金共白银”[2]165“金银将来送与我”[2]165“金银又遭我儿手”[2]166“谋夺金银绫罗绢匹,杀我一命”[2]169“爹是有钱杨百万,家中积祖有金银”[2]170“便去买些金银马,当时便乃告门神”[2]173“谋我青扶[蚨]钱十贯,十个金来十个银”[2]174“我儿谋杀杨大客,谋得黄金共白银”[2]175“相公喝问耿公道,谋夺金银在那存”[2]177“金银不是老汉管,不知安在那边停”[2]177“谋他金银并罗绢,杀他性命为何因”[2]177“不曾谋得金银绢,不曾谋杀姓杨人”[2]177“谋了杨家金银绢,一一从头招罪名”[2]177“不曾谋夺金艮银绢,不曾谋杀姓杨人”[2]178“你金银罗绢,我不曾动你的”[2]178“如若官司得出去时,我将你金银尽数烧香设醮,荐度你生天界”[2]178“我金银罗绢安在何处”[2]178“你金银安在窑灶南三十大步小窑内埋着,罗绢青扶[蚨]尽在我阿娘床上”[2]178“金银都在南窑里,小窑内面盖其存”[2]178“乡庄保正齐动起,白毛庄上取金银”[2]179“果见小窑儿一个,金银安在里头停”[2]179“依奉相公亲台旨,耿家庄上取金银。取得金银并罗绢,更有青扶[蚨]十贯钱”[2]179“逢了耿一、耿二,谋了金银宝物,绫罗绢匹一齐夺了”[2]180“谋了金银罗绢”[2]181“财物金银都还你,还你归家养老身”[2]181“金银罗绢都谋了,手巾绞死命和魂”[2]181“怎知逢了无良汉,谋我金银害我身”[2]182“谋他金银并罗绢,尸灵扛在火中焚”[2]182“木头上面尖丁[钉]钉,尖丁[钉]在上白如银”[2]183“金银罗绢一齐把来还我”[2]183“谁知逢了无义子,谋了金银害此人”[2]184“看看来到法场上,刽子提刀白似银”[2]185“罗绢金银都不要,将来承谢众公人”[2]185以及“杨公将了乌盆去,金银罗绢尽随身”[2]185等,误同。

4.耿婆不敢当当[面]说,暗言暗与[语]自平[评]论[2]165。

句中“论”字,影印本作“仑”,本“论”字之讹,校点本径改而未注。

5.可惜秀才虽然吃得大醉,肚内惺惺,思量自己有些金银,不得大睡,便把铁索缚在笼儿上面[2]165。

句中“己”字,影印本作“巳”,本“己”字之讹,校点本径改而未注。“银”字,影印本作“艮”字,本通“银”,校点本径改而未注。下文“潘成已得天明了,急忙便乃下眠床”[2]172“烧衣已了回呈[程]转,归家便乃见亲娘”[2]172与“谢恩已了开来看,上头说得有来因”[2]186中,“已”字影印本均讹作“巳”字,校点径改而未注。

6.耿二又叫哥哥道,哥哥今且听商量[2]165。

句中“商”字,影印本作“啇”,本为“商”字之讹,校点本径改而未注。下文“一个秀才无着处,怎害三五十客商”[2]166和“弟兄二人商议了”[2]166,误同。

7.小二此时心燋[焦]躁,思量烦恼意中嗔[2]167。

句中“躁”字,影印本作“燥”,本“躁”字之讹,校点本径改而未注。

8.潘成仰面空中望,望其批文眼惺惺[2]168。

句中“惺惺”两字影印本作“星星”,本为“惺惺”之讹,校点本未注而径改,非。

9.枷稍[梢]吊在高梁上,腰间挂石百来斤[2]175。

句中“斤”字,影印本作“斥”,本“斤”字之讹,校点本径改而未注。下文“头发缠在枷稍[梢]上,腰间坠石百来斤”[2]177与“便将纸笔来写定,轻轻落笔重千斤”[2]184,误同。

10.看看天晓东方亮,行人动步奔前呈[程][2]178。

句中“亮”字,影印本作“喨”[7]263。“喨”字本“亮”字作“响亮”解时的今字,作“明亮”解则当视为错字。故校点本当作“东方喨[亮]”,校点本径改而未注。

11.潘成勾得耿婆走,急忙径奔府衙门[2]184。

句中“径”字,影印本作“迳”,本通“径”,校点本径改而未注。

二、校误

所谓校误,是指校点本以为错误,并进行了改正,但改正之处却是错误的。例如:

1.前头便是豪[亳]州路,四十五里有余呈[程][2]163。

校点本以为“豪”字为“亳”字之讹,非。“豪”字本为“濠”字之讹。《包待制出身传》有“卅二上濠州为县宰,卅四上陈州治良民”,是包公任知县是在“濠州”。校点本正当作“前头便是豪[濠]州路”。下文“住在毫[亳]州城一座,祖公三代卖乌盆”[2]166“却说毫[亳]州孙小二,一日窑头买乌盆”[2]166“小二担盆来上路,直奔毫[亳]州一座城”[2]167“今得卖盆孙小二,担在毫[亳]州卖与人”[2]170“得孙小二挑在毫[亳]州货卖”[2]170“今日要到毫[亳]州去,参见龙图包相公”[2]176“二人打扮方才了,便上毫[亳]州一座城。三人同上毫[亳]州去,府中来见相公身”[2]176“孤魂变作一个乌盆,今在毫[亳]州,告知了知府”[2]180“且去毫[亳]州见知府,方知明白事何[和]因”[2]180“在路行呈[程]多心[辛]苦,相近毫[亳]州一座城”[2]180“上说毫[亳]州包知府,一场公事奏王闻”[2]185以及“君王此时传圣旨,毫[亳]州苗税免三分”[2]186等处,“毫”字均当改作“濠”字。

2.老子止[只]生这个儿子,名号宗富,年登三十,娶得一妻王氏,生男[了]一男一女,现随老子在此[2]181。

校点本以为前“男”字为“了”字之讹,非。实则前“男”字为“得”形近而讹。前文有杨宗富“生得一男并一女,家中爱惜掌中珍”[2]159之语,正是作“得”字。校点本正当作“生男[得]一男一女”。

三、误校

所谓误校,是指校点本以为错误者,并进行了更改并加注,然原文实则不误。例如:

1.便要买与阿娘小干[解],便叫卖乌盆汉子[2]169。

校点本以为“干”字为“解”字之讹,非。“小干”本义为小事情,如《剪灯余话·武平灵怪录》:“是岁有小干,往福州。”后成为小便的隐晦说法。下文“起身小干[解]”[2]169与“当即成收了批文,却买盆归家,把与亲母小干[解]”[2]170,误同。

2.乌盆当下将言说,大[节]及[级]今且听交[叫]真[2]171。

校点本以为“大”字为“节”字之讹,非。“大级”乃“大节级”之省,“大”为尊称。下文“乌盆又乃将言说,若[告]言大[节]及[级]听交[叫]真”[2]172,误同。

3.潘成走到他家内,只觉心中忒忒能[动][2]176。

校点本以为“能”为“动”字之讹,非。“能”是一种方言用法,犹如“然”,形容像某件东西或某个动作的样子,如《天雨花》第二回:“学仁越骂心越气,巴掌拳头雨点能。”

四、讹字

讹字,是指校点本校刊不精,将底本之字或因形近,或因义近而误作他字。例如:

1.来到门前忙唱喏,叉手前来说事因[2]160。

句中“门”字,影印本作“堂”字。校点本字讹。

2.堂前公婆年高迈,娇儿娇女不离身[2]160。

句中“高”字,影印本作“老”字。校点本字讹。

3.秀才肚内心烦恼,我今何如歇安身[2]162?

句中“如”字,影印本作“处”字。校点本字讹。

4.笼中又有金和宝,今朝关与我门[们]身[2]164。

句中“关”字,影印本作“送”字。校点本字讹。

5.心下思量千百遍,口共口肠自忖论[2]164。

句中第二个“口”字,影印本作“心”字。校点本字讹。

6.今朝逢了我儿子,看看性命实难存[2]165。

句中“子”字,影印本作“手”字。校点本字讹。

7.当时潘成见了乌盆,扗[肚]内思量,便要买与阿娘小干[解],便叫卖乌盆汉子[2]168。

句中“杜”字,影印本作“扗”字。校点本误“扗”字作“杜”字,非。

8.买得乌盆十分丑,阿娘只得做尿盆[2]169。

句中第二个“得”字,影印本作“好”字。校点本字讹。

9.若还乌盆不说话,恁当罪死出甘心[2]173。

句中“出”字,影印本作“也”字。校点本字讹。

10.潘成依奏,拜别登呈[程][2]175。

句中“奏”字,影印本作“奉”,“依奉”即依命。文中多处出现“依奉”,皆不改作“依奏”。“奏”字当为对上而言,潘成乃下,故校点本“奏”字讹,当以影印本为正。

11.义手当胸来禀状,相公今且听言因[2]180。

句中“义”字,影印本作“叉”,校点本字讹。“状”字,影印本作“伏”,本“复”字音同而讹。校点本字讹。

12.相公文批来勾你,急急将身便行呈[程][2]184。

句中“行”字,影印本坐“起”。校点本字讹。

13.便看宗富身屈死,只为徒[图]名丧了身[2]186。

句中“便”字,影印本作“但”字。校点本字讹。

14.作善逢善人自用,作恶天公不顺清[2]186。

句中“清”字,影印本作“情”字。校点本字讹。

五、衍字

所谓衍字,是指校点本由于校刊不清,误写入底本没有之字。例如:

包知府有书来请,说你二人手段高强,相公欢喜,今留你爷在衙门饮酒[2]175。

句中“门”字,影印本无,校点本衍“门”字。

六、标点失误

标点失误,是指校点本在断句或标点选择方面的失误。例如:

1.婆婆见说,必是读书君子,想他笼中必有金银宝物,若我两个儿□看见,他人必起狂心,如何是好[2]163?

校点本作“若我两个儿□看见,他人必起狂心”,点误。“他人”是指秀才,是“看见”的宾语,而非是“起狂心”的主语,“起狂心”的应是婆婆的两个儿子。故当点作“若我两个儿□看见他人,必起狂心”。

2.这耿一叫言:“阿娘急急做饭与秀才吃。秀才肚中十分饥饿。你说[速]将后面大公鸡杀了一只,请秀才三杯。”[2]165

句中“阿娘”后应有逗当。“阿娘”为称呼语,根据标点用法,“称呼语和应答语之后”,一般应用逗号[8]71。校点本未点,误。

3.莫说一匹大绢与我。便有千匹,你也无分[2]165。

句中“莫说一匹大绢与我”后面句号当改作逗号。该句是表示递进关系的复句,故当用逗号。校点本点误。

4.潘成见说:’我也不讨你便宜,也还你三十文。”[2]169

句中前用单引号,后用双引号,显误。或是印刷错误,当改。

5.只见乌盆叫说:“婆婆莫道无礼。”[2]169

句中“婆婆”是称呼语,其后当点逗号。校点未点,非。

6.潘成……将批开看,被一阵狂风,把批文吹起半空,落在卖乌盆人家门前,乌盆里安着批文[2]170。

句中“被一阵狂风”后不应有逗号,有则文意过碎。

7.即时包相着潘成将歪盆抵换了好的,速令窑户,你等众人,且将盆去,明日来纳[2]174。

句中“你等众人,且将盆去,明日来纳”为包相原话,故当加冒号和引号。校点本当作:“速令窑户:‘你等众人,且将盆去,明日来纳。’”

8.又问耿公,真实果是儿子手段[2]175。

句中“真实”当上读,校点本下读非是。“又问耿公真实”意为又问耿公,确认是他儿子制作的乌盆。

9.你只管放心。等我出来之日,多做好事,与你早生天界[2]178。

句中“与你”当上读。“多做好事与你”,意为给你多做设醮或烧纸钱之类的事情。校点本点作下读,断误。

七、阙字及未识字处理不当

底本中有些字残缺不全,有些字属于未识字,校点本用方框代替,属于处理不当。

(一)阙字处理不当

校点说明称“残缺和看不清楚的字,用方框代替”。其实,“残缺和看不清楚的字”的确存在不少。但其中很大一部分根据文中的词语用例可以进行增补,校点本应该采用“□□[ ]”的形式进行增补,惜未能如此。例如:

1.这百万儿子要去求官,百万夫妻二人留他不住,不觉两泪□流[2]161。

句中所阙之字当作“双”字。“两泪双流”是书中的习语,仅该篇中就出现数次,如“秀才见说,冷汗淋身,两泪双流,别了婆婆,上路行程”[2]163与“这杨公一同媳妇、孙男、孙女来到衙内,参见知府,低头下拜,两泪双流”[2]181。校点本可改作“不觉两泪□[双]流”。

2.此时取出金□绫罗绢匹,当时吩咐宗富:“你今好生收取盘缠,求名应举。”[2]161

句中所阙之字当作“银”字。后文称“思量笼中亦有金银宝物”“看见秀才笼中必有金银宝物”与“金银罗绢宝物”,故校点本可补作“此时取出金□[银]绫罗绢匹”。

3.婆婆见说,必是读书君子,想他笼中必有金艮[银]宝物,若我两个儿□看见,他人必起狂心,如何是好[2]163?

句中所阙之字,依上下文必作“子”字,故校点本可补作“若我两个儿□[子]看见”。

4.□才便道:“婆婆,如何宿我不得?古人云:‘人来投人,鸟来投林。’”[2]163

句中所阙之字必作“秀”字,故校点本可补作“□[秀]才便道”。

5.我今表意□少子,割肉烧香也是轻[2]185。

句中所阙之字当作“些”字,原文残,尚可辨。故校点本可补作“我今表意□[些]少子”。“些少子”义即“些许”。

(二)未识字处理不当

另一部分字不是“残缺”或“看不清楚”,而是校点者未识之字或是错字。未识之字,可以进行考证;错字可以在补充原字的基础上进行考辩。而校点本仅以方框代替,属处理不当。例如:

千辛万苦生悔□,当时只得往前行[2]162。

综上而言,《丛刊》校点本由于底本某些地方模糊不清,时有断栏阙字现象,加之某些篇目字体受草书影响较大,极难识读。因此,校点难度很大。朱校本对书中大量的难识字与言词话进行了辨认和解读,完成了全书的校点工作,其开创之功不可抹灭。但也不可否认,朱校本因属首次校点,存在不少错误,尤其是体例前后不一,文字错误亦为数不少。故对其中的《乌龙图断歪乌盆传》错误之处进行分析与归类,借以一斑而窥全貌。

[1] 上海书店出版社.明成化说唱词话丛刊:影印本[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11.

[2] 朱一玄.明成化说唱词话丛刊[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7.

[3] 王海根.古代汉语通假字大字典[Z].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

[4] 许逸民.古籍整理释例[M].北京:中华书局,2014.

[5] 汉语大字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字典[Z].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1993.

[6] 杨绪容.包公知毫州还是濠州[J].古典文学知识,2001(5):120-123.

[7] 洪成玉.古今字字典[Z].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

[8] 王会,武变瑛.标点符号用法有问必答[M].北京:农村读物出版社,2005.

(责任编辑张盛男)

FailuresintheCollationofBaoLongtuSettlestheLawsuitoftheBlackBasin

ZHANG She-lie,PAN Ke-ke

(Office of Social Sciences,Hebei University,Baoding 071002,China)

BaoLongtuSettlestheLawsuitoftheBlackBasinis collated only by Zhu Yixuan.Being the first collation, Zhu’s has some mistakes.The paper analyzes over 60 failures in the collation,including loss of collation,collation failures,collation mistakes,false characters,punctuation abuse,inappropriate proofreading of incomplete and unknown Chinese characters,etc.hoping to promote the accuracy and readability of the collated story.

BaoLongtuSettlestheLawsuitoftheBlackBasin;failure in the collation;Prosimetric Chantefables;the period of Chenghua in the Ming Dynasty

全国高校古委会河北省高校承担项目(GJ2016001),河北大学研究生创新资助项目(X2016046)

张社列(1966-),男,河北沙河人,河北大学社会科学处研究馆员,文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古典文献学。

G 256.3

:A

:2095-462X(2017)04-0012-06

http://kns.cnki.net/kcms/detail/13.1415.C.20170714.1309.022.html

猜你喜欢
金银
方学斌:以匠人之心 著华彩金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
镂月裁云 形美工精
——赖邦荣金银细工作品欣赏
金银潭医院
燃情岁月金银潭
“三八”节,来自金银潭医院的最美心愿
美洲金银公司简介
五连环(二)
试析山东地区所出金银饮食器具
昔日“气死龙王爷” 如今变身金银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