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文化的产业开发及对策研究

2017-09-11 04:13李朝阳陈潘
北方经济 2017年8期
关键词:民俗文化文化产业对策

李朝阳+陈潘

摘 要:本文从庆阳香包民俗文化着手,评价香包产业发展的意义,分析香包产业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庆阳市应从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加大宣传营销力度、加强区域交流与合作、打造特色品牌等方面创新民俗文化产业的发展思路,以推动庆阳民俗文化产业的发展,促进庆阳市经济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庆阳香包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对策

文化产业因其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发展空间越来越受到重视,对增强地区经济实力具有重要意义。甘肃省庆阳市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在民间文化发展中孕育了丰富的民俗文化资源。近年来,庆阳市利用这一资源优势,以香包为中心,创新发展理念和思路,加快民俗文化的开发和产业发展,大力打造文化产业品牌,推动了庆阳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一、香包民俗文化产业开发的意义

庆阳香包,古称香囊、佩帏,亦称荷包,庆阳当地人称其为“耍活子”。庆阳香包是按照剪纸的图样,在丝绸布料上用彩色丝线绣出各种图案,缝成不同的造型,内芯填充棉花、香料,做成小巧玲珑、精致漂亮的刺绣饰品,用以表达祝愿祈福,消灾避邪,祛病保平安的寓意,源于人类早期图腾崇拜的原始生态意识在庆阳地方民俗中的积淀。庆阳香包类型多样,造型古朴独特,展现内容丰富,表现手法巧妙,寓意深刻,做工考究,以简单质朴和粗拙敦厚的艺术风格展现原始的生态美,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同时,庆阳香包里装的香草及中药,是岐伯故里对传统医学保健方式的传承,继承了人类早期佩戴香包“避瘟防疫”的习俗,也具有较高的医用开发价值。对香包文化的挖掘与开发,可促进庆阳民俗文化传承和保护,展示和宣传庆阳独特的民俗文化,对推动区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促进庆阳民俗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增强地域认同感

发展文化产业不仅能够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而且能够增强人们对地域文化的认同感。庆阳的香包文化是庆阳人民在实践中创造的,是庆阳人民辛勤劳动的成果和智慧的结晶。对庆阳香包文化的挖掘和开发,可使当地人民更加了解香包文化,认可香包文化,从而增强庆阳地区民族认同性和凝聚力,促进当地民俗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二)促进当地的文化建设,满足人民的文化消费需求

庆阳香包民俗文化产业化的发展,不仅能够生产出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产品,为人们提供文化消费服务,满足人们多样化的文化消费需求。同时,对香包文化的开发,也能够推动当地图书出版、影音录像等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促进当地文化建设,为人们提供更好的文化服务。

(三)更好地向外界展示庆阳,提高整体开放水平

庆阳市借助自身资源优势发展民俗文化产业,能更好地向外界展示和宣传地方文化,使得更多的人了解庆阳的民俗文化,认识庆阳民俗文化资源价值,吸引企业前来投资,提高庆阳整体的开放水平。可将庆阳民俗文化产品扩散到全国乃至全球,扩大地方民俗文化的影响力,提高民俗文化产业品牌知名度,增强地区文化软实力,提升地区的经济竞争实力。

(四)有力地推动庆阳经济的发展,优化经济结构

香包民俗文化产业发展潜力和空间巨大。加快庆阳香包民俗文化产业的发展,不仅能够为当地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将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民俗产业中,提高地方产业发展能力和收入,还可以带动当地相关产业发展,优化经济结构,壮大庆阳的经济实力。

二、庆阳香包民俗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

2002年,庆阳市举办了第一届香包民俗文化节,至今已成功举办15届,这一节庆活动的成功举办向外界宣传了庆阳香包文化,优化了文化产业发展环境,使庆阳获评“香包刺绣之乡”的称号。庆阳市提出了以“民间民俗文化为切入点,全力打造庆阳文化品牌,走特色产业的发展路子,实现小香包、大产业、大效益”的全新发展思路。目前,全市发展民俗文化产业公司203家,其中独立注册使用商标的公司14家,民俗文化产品达20多个大类5000多个品种,聚集了3万多农户、15万多农民,拥有60多个生产基地,年生产香包500万件以上,远销全国56个大中城市及美国、日本、欧盟、东南亚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据统计,2015年全市文化产业投资34.25亿元,招商引资82.13亿元,文化产业机构和相关企业达到295个,资产总额达33.49亿元,从业人员31979人,全市文化产业规模扩展趋于稳定。

三、香包民俗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经过多年的发展,庆阳香包民俗文化产业已经形成了规模化的发展,创造了丰硕的经济效益,然而,在开发和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诸多问题。

(一)缺乏健全的投融资体制机制

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和完善的市场机制作为支撑,良好的融资体系是产业发展的必要条件。目前庆阳香包市场化发展水平低下,还没有形成完善的市场运行机制,香包民俗文化产业发展的资金主要靠政府的财政投入,投资主体单一,没能形成多元化的投融资体制和机制,难以为香包民俗文化产业健康、稳定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阻碍着香包民俗文化产业的发展。

(二)开发模式僵化,与市场实际需求脱节

近些年,香包民俗文化产业得到较快发展,但深受利益的诱惑,手工制作的精美香包产品逐渐被机器制造的雷同复制品所取代,香包同质化现象日益加剧,独具特色产品比例较低。庆阳的各个县区香包生产彼此模仿,不注重开发模式的创新,缺乏特色和创意的问题突出。另外,香包生产不注重品质,艺术精品少,不能有效满足高端消费者需求,与市场的实际消费需求脱节,制约了香包民俗文化产业向更高层次的躍升。

(三)创新能力明显不足,创新人才极度匮乏

文化产业是一项高科技、高智力含量的产业,它的发展壮大离不开高素质人才队伍。现阶段庆阳市民俗文化产业的从业人员主要还是农村妇女,她们绝大多数没有接受过系统的专业知识的学习,文化素养普遍不高。由于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和人才引进机制,既留不住本地文化人才,导致文化人才大量流失,也不能吸引区外专业人才,吸收新鲜血液。文化人才的极度匮乏,创新能力的不足,使得庆阳香包民俗文化产业的发展缺乏活力与动力,民俗文化产品品质不高。endprint

(四)香包民俗文化资源的潜力尚未充分挖掘

庆阳市香包民俗文化蕴含的深厚的文化底蕴,具有鲜明的人文特色和深远的寓意,其文化价值、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的开发潜力巨大。然而,由于资金短缺、科技落后、人才匮乏、体制障碍等因素的限制,庆阳市民俗文化的挖掘与开发的力度远远不够 。文化资源的优势没有充分地发挥,发展潜力未能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五)宣传营销力度不强,缺乏知名度和影响力

目前,香包民俗文化产品销售主要采取实地销售和利用节庆活动展销的方式,这一销售方式和宣传手段会受到地域范围的限制,市场影响力较小。企业缺乏有效的营销手段,不注重品牌打造,使产业没有形成应有的品牌知名度。随着网络销售的日益流行,人们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高质量的服务,传统的营销方式逐渐被取代,给庆阳市香包民俗文化产品的销售造成巨大的压力。

四、香包文化产业发展对策

当前,庆阳市香包产业发展仍然受发展体制、资金、技术、人才、经营理念等方面制约,影响香包民俗文化的文化内涵、经济价值的挖掘。因此,需要创新香包产业的发展思路,制定合理对策。

(一)加大政府支持力度,优化产业发展环境

庆阳市香包民俗文化产业发展中,必须要有政府的大力支持,克服体制机制和融资等障碍。政府應加大财政投入,为其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来源;制定优惠政策,激励更多的公司、企业和个人投入到香包民俗文化产业的发展中去;加快推进文化体制机制的创新,增强产业发展活力;搭建平台支持文化产品输出,开拓文化产业的全国乃至国际市场。通过政府的大力支持,为民俗文化产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二)增加科技投入,发展文化创意产业

庆阳市香包民俗文化产业在发展中,应注重科技投入,提升文化产品的附加值。动漫、影视、网站资源、出版的发展,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更大空间。庆阳市政府可以投资拍摄以香包民俗文化为主题的电影、电视剧、民俗文化广告宣传片,制作香包民俗文化主题网页,创作以香包为原型的动漫等,利用大众传播媒介和现代信息技术,向全国全世界展示香包民俗文化的内涵与魅力。借助高科技,使香包衍生出更多的新饰品、新产品,增加民俗文化产品的附加值。

(三)创新节庆营销的方式,扩大对外影响

“文化搭台经济唱戏”,节庆活动成为连接庆阳与外界交流的媒介。应不断创新节庆活动的形式,通过大力推介香包文化,引发更大的关注;邀请文化界的知名专家学者参与举办民俗文化的展演活动,利用发挥名人效应,扩大对外影响;举办大型的以香包为主题的文艺演出活动,吸引新闻媒体跟踪报道;利用扫二维码这一手段,向人们传递香包节庆活动的一系列信息等等,加大宣传香包文化的力度,扩大香包民俗文化的影响力。

(四)着力打造富有特色的文化品牌

文化品牌是一个地区向外界展示自己的名片,利用好这张名片不仅能够为地区发展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而且能够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香包现已成为庆阳民俗文化产业的“头牌”,因此,庆阳市应借助香包这一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把香包作为民俗文化产业发展的一张“名片”,向国内外推广庆阳其他民俗文化产品,实现香包与其他民俗文化产品捆绑式发展,利用品牌效应的巨大作用,实现民俗文化产业的发展。

(五)注重人才培养,为产业开发提供智力支持

强大的智力支持是民俗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一方面,庆阳市应该大力创造良好的环境,鼓励广大学者积极研究香包民俗文化、努力挖掘香包民俗文化的文化内涵和价值,支持当地高校和科研单位对民俗文化的研究,组织香包从业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另一方面,积极出台人才引进政策,通过“走出去,引进来”战略解决人才问题,推动民俗文化的研究与开发。

(六)把握不同消费需求,积极开拓销售市场

香包民俗文化产品的成功销售,关键在于研究不同消费群体的消费心理和消费需求,以敏锐的眼光捕捉市场需求的变化,根据不同消费者的实际需求设计创作多样化、个性化的产品,满足不同消费人群的消费需求,为香包民俗文化产品开拓市场。在民俗传统产品创作的基础上,应重视旅游产品设计开发,调研游客的审美情趣和需求特点,尽可能满足外来游客的文化消费需求,形成文化产品和旅游产业相互推动发展的良好局面。

参考文献:

[1]孙永生,张彦喜.庆阳香包民俗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甘肃农业,2006,(3).

[2]张娜娜.陇东原上的女工奇葩—甘肃庆阳香包文化产业调查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11.

[3]戴炳隆.开放开发话庆阳[M].北京: 中国文联出版社,2004,(9).

[4]赵宽坡.地方性产业的社会构建—以庆阳香包产业化为例[D].南京:南京大学,2016.

[5]完颜华.研究人才稀缺产品雷,庆阳香包产业化之路有多难[N].甘肃经济日报,2013-04-9.

[6]强双龙.甘肃省庆阳市民俗文化产业发展策略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09.endprint

猜你喜欢
民俗文化文化产业对策
家乡的民俗文化街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建筑立向民俗文化泛谈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两岸民俗文化荟萃福州
文化产业
《诗经》宴饮诗中的民俗文化
关于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考